一种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7723发布日期:2018-09-28 18:5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除尘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主要在煤矿井下巷道掘进使用,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目前是除尘效率最高的矿用湿式除尘装置,主要由喷雾组件、捕尘过滤网、脱水器、除尘器壳体组成。

由于煤矿井下巷道空间有限,巷道供风量又很大,需要小体积大风量除尘器才能满足巷道有效除尘。现有滤网式矿用湿式除尘装置,大多只布置一个滤网,单位面积过滤网的最大捕尘量和最大过风量是一定的,在滤网面积确定的前提下,除尘器的最大捕尘量和最大处理风量即确定,即使适当增加除尘器长度,增加滤网数量,含尘气流也只是先后通过滤网,只能增加最大捕尘量,滤网有效过滤面积没有增加,除尘器的处理风量并没有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以提高目前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的处理风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包括进风口、出风口、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壳体以及多个捕尘过滤箱;壳体内设置有与进风口连通的污风室、与出风口连通的净风区以及连通污风室和净风区的过滤室;污风室和过滤室沿着垂直于从进风口进入污风室的气流流动方向并排设置,且污风室和过滤室之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第一隔板;净风区沿着从进风口进入污风室的气流流动方向设置在污风室和过滤室之后;捕尘过滤箱为由滤网围合成的中空结构的箱体,前面朝向壳体前侧板且设置有过滤箱排风口;多个捕尘过滤箱在过滤室内沿着从进风口进入污风室的气流流动方向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隔板与壳体的顶板平行;壳体内设置有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一隔板和壳体的顶板之间,与壳体的顶板和壳体的后侧板围合成污风室;第三隔板与壳体位于进风口方向的侧板相对设置,与壳体的前侧板、壳体的后侧板、壳体的下侧板、壳体位于进风口方向的侧板和第一隔板围合成过滤室。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为Z型折弯板,第一折弯端与第三隔板平齐,端部与壳体的后侧板连接;第二折弯端设置在壳体位于进风口方向的侧板上。

进一步地,捕尘过滤箱为矩形箱体,后面抵靠在壳体的后侧板上,过滤箱排风口外设置有具有安装孔的法兰板;净风区内设置有过滤箱安装架;过滤箱安装架包括与壳体的后侧板平行的排风口安装板、设置在排风口安装板上且与壳体的顶板平行的两组夹板以及连接排风口安装板和两组夹板的下安装板;捕尘过滤箱通过法兰板与排风口安装板连接,安装在相邻两个过滤箱安装架的夹板之间。

进一步地,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还包括喷雾组件;喷雾组件包括进水主管、垂直设置在进水主管上的进水支管、设置在进水支管上且垂直于进水主管和进水支管所在平面的喷水管以及设置在喷水管上的喷头;进水主管设置在壳体外;进水支管伸入过滤箱安装架的两组夹板之间且垂直于排风口安装板;与第一隔板的开口对应的喷水管从过滤箱安装架的两组夹板之间延伸到污风室内;与捕尘过滤箱接触的夹板设置有开槽。

进一步地,壳体内还设置有连通净风区和出风口的脱水区以及设置在脱水区内的脱水器;脱水器包括脱水器安装架及设置在脱水器安装架内的多个流线型二通道带钩折板。

进一步地,捕尘过滤箱和脱水器的下方为污水槽;壳体的下侧板向出风口方向倾斜;壳体位于出风口方向的侧板设置有与污水槽连通的排污口。

进一步地,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净风区内的用于对经过过滤室的气流进行均匀分配的均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含尘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污风室内,经过第一隔板的开口进入到过滤室,经过净化的气流穿过净风区从出风口排出,气流的流向近似于Z型,污风室、过滤室和净风区形成Z型风道,这样的设计使得含尘气流能同时进入到过滤室内的多个捕尘过滤箱内,而不是依次通过多个捕尘过滤箱,在除尘装置相同体积且内置捕尘过滤网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了滤网有效过滤面积,提高了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的处理风量。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尘装置中,捕尘过滤箱为由滤网围合成的中空结构的箱体,底面朝向壳体底部且设置有过滤箱排风口,滤网用于捕集粉尘,过滤粉尘后的气流穿过滤网从过滤箱排风口排出,箱体的设计与传统矿用滤网除尘装置的单层实体滤网相比,增加了滤网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由于分散了含尘气流对滤网压力,滤网也不易堵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除尘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除尘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除尘装置中捕尘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除尘装置中喷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除尘装置中捕尘过滤箱、喷雾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除尘装置中脱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10-进风口;20-出风口;30-壳体;31-污风室;32-净风区;33-过滤室;34-第一隔板;35-第二隔板;36-第三隔板;37-脱水区;38-排污口;40-捕尘过滤箱;41-滤网;42-过滤箱排风口;43-法兰板;51-排风口安装板;52-夹板;53-下安装板;61-进水主管;62-进水支管;63-喷水管;64-喷头;70-脱水器;71-脱水器安装架;72-流线型二通道带钩折板;80-安装柱;90-均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进风口10、出风口20、设置在进风口10和出风口20之间的壳体30以及多个捕尘过滤箱40;壳体30内设置有与进风口10连通的污风室31、与出风口20连通的净风区32以及连通污风室31和净风区32的过滤室33;污风室31和过滤室33沿着垂直于从进风口10进入污风室31的气流流动方向并排设置,且污风室31和过滤室33之间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第一隔板34;净风区32沿着从进风口10进入污风室31的气流流动方向设置在污风室31和过滤室33之后;捕尘过滤箱40为由滤网41围合成的中空结构的箱体,前面朝向壳体30前侧板且设置有过滤箱排风口42;多个捕尘过滤箱40在过滤室33内沿着从进风口10进入污风室31的气流流动方向并排设置。图中壳体30前侧板均未画出。

如图1所示,含尘气流从进风口10进入污风室31内(图中虚线箭头),经过第一隔板34的开口进入到过滤室33(图中与虚线箭头垂直的实线箭头),经过净化的气流穿过净风区32从出风口20排出(图中与虚线箭头平行的实线箭头),气流的流向近似于Z型,污风室31、过滤室33和净风区32形成Z型风道,这样的设计使得含尘气流能同时进入到过滤室33内的多个捕尘过滤箱40内,而不是依次通过多个捕尘过滤箱40,在除尘装置相同体积且内置捕尘过滤网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了滤网有效过滤面积,提高了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的处理风量。同时该除尘装置中,捕尘过滤箱40为由滤网41围合成的中空结构的箱体,底面朝向壳体30底部且设置有过滤箱排风口42,滤网41用于捕集粉尘,过滤粉尘后的气流穿过滤网41从过滤箱排风口42排出,箱体的设计与传统矿用滤网除尘装置的单层实体滤网相比,增加了滤网面积,提高了过滤效果,由于分散了含尘气流对滤网压力,滤网也不易堵塞。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中,壳体30内污风室31和过滤室33的具体设计方式为: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隔板34与壳体30的顶板平行;壳体30内设置有第二隔板35和第三隔板36;第二隔板35设置在第一隔板34和壳体30的顶板之间,与壳体30的顶板和壳体30的后侧板围合成污风室31;第三隔板36与壳体30位于进风口10方向的侧板相对设置,与壳体30的前侧板、壳体30的后侧板、壳体30的下侧板、壳体30位于进风口10方向的侧板和第一隔板34围合成过滤室33,这种设计方式使得除尘装置结构紧凑,减小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安装第二隔板35,本实施中,第二隔板35为Z型折弯板,第一折弯端与第三隔板36平齐,端部与壳体30的后侧板连接;第二折弯端设置在壳体30位于进风口10方向的侧板上。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捕尘过滤箱40为矩形箱体,后面抵靠在壳体30的后侧板上,过滤箱排风口42外设置有具有安装孔的法兰板43;净风区32内设置有过滤箱安装架;过滤箱安装架包括与壳体30的后侧板平行的排风口安装板51、设置在排风口安装板51上且与壳体30的顶板平行的两组夹板52以及连接排风口安装板51和两组夹板52的下安装板53;捕尘过滤箱通过法兰板43与排风口安装板51连接,安装在相邻两个过滤箱安装架的夹板52之间。图5中与壳体30的前侧板连接的夹板52未画出。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还包括喷雾组件;喷雾组件包括进水主管61、垂直设置在进水主管61上的进水支管62、设置在进水支管62上且垂直于进水主管61和进水支管62所在平面的喷水管63以及设置在喷水管63上的喷头64;进水主管61设置在壳体30外;进水支管62伸入过滤箱安装架的两组夹板之间且垂直于排风口安装板51;与第一隔板34的开口对应的喷水管63从过滤箱安装架的两组夹板52之间延伸到污风室31内,用于进入污风室31的含尘气流进行初步雾化,而设置在两组夹板52之间喷水管63对进入过滤室33的含尘气流进行二次雾化,保证雾化质量;与捕尘过滤箱40接触的夹板52设置有开槽,以使喷头64喷出的水雾能分布到捕尘过滤箱40的滤网41上,与滤网41接触的含尘气流中的粉尘能更多的沾附到滤网41上。为了使夹板52上的槽面积最大化,每组夹板52为设置在捕尘过滤箱40上下边缘的两个长条形板。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8所示,壳体30内还设置有连通净风区32和出风口20的脱水区37以及设置在脱水区37内的脱水器70;脱水器70包括脱水器安装架71及设置在脱水器安装架71内的多个流线型二通道带钩折板72。

进一步地,过滤箱安装架和脱水器安装架71均通过安装柱80安装在壳体30的下侧板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捕尘过滤箱40和脱水器70的下方为污水槽;壳体30的下侧板向出风口20方向倾斜;壳体30位于出风口20方向的侧板设置有与污水槽连通的排污口38。湿润后的滤网41基本上能将含尘气流里粉尘全部捕集,形成的污水从滤网41底部流到过滤室33下方的污水槽里,过滤后基本不含粉尘但仍含部分液滴的气流穿过滤网41从过滤箱排风口42流出至净风区32,以一定速度流经脱水器70时,由于气体的惯性撞击作用,液滴与流线型二通道带钩折板72碰撞而附着在流线型二通道带钩折板72表面上,并由于重力沉降沉降流到脱水区37下方的污水槽里,通过脱水器70后,气流基本上不含水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净风区32内的用于对经过过滤室33的气流进行均匀分配的均流板90,以使经过过滤室33的气流能均匀的进入脱水器7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Z形风道的矿用滤网湿式除尘装置,具有实施例前所述除尘装置的任一技术特征,具体地,该除尘装置中捕尘过滤箱40的数量为4个;喷雾组件中设置在两组夹板52之间的喷水管63上设置有2个喷头64,从过滤箱安装架的两组夹板52之间延伸到污风室31内的喷水管63上设置有3个喷头64。经过实践检验,在除尘装置相同体积且内置捕尘过滤网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该除尘装置滤网有效过滤面积增加2-3倍,处理风量可增加2-3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