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3449发布日期:2018-08-14 17:07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矿山尾矿处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



背景技术:

地下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尾矿等大量固体废弃物,严重影响了矿山安全和污染了生态环境,而膏体技术为尾矿处理提供了安全、环保、高效的处理方式。深锥浓密机是膏体技术的核心,从选矿厂出来的低浓度尾矿浆进入深锥浓密机后,经过絮凝剂的化学作用和耙架的搅拌剪切作用,浓度快速大幅提高,浓密机高浓度底流与其他充填材料制备成不泌水的膏体充填料浆,再由底流泵输送至井下采空区进行充填。但是矿山实际生产中,井下充填往往不能完全处理尾砂,仍有一部分尾砂需要排放至地表,并且井下充填和地表排放的输送距离与对充填体强度要求不同,从而井下充填要求膏体料浆浓度高而地表排放时膏体料浆浓度相对较低即可。矿山正常井下充填时,深锥浓密机底流浓度高,而无需进行井下充填切换为地表排放时,需要快速把底流浓度降低,若再次需要正常井下充填时则又需要快速把底流浓度升高。因此,发明一种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显得尤为必要,既能满足膏体充填的需要,又可以满足高浓度尾矿长距离排放的问题,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

该浓密机包括壳体、稀释絮凝系统、剪切脱水系统、底流循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其中壳体包括浓密池壁、锥体和集料筒,浓密池壁位于浓密机外部,锥体位于浓密池壁下方,集料筒位于锥体下方;稀释絮凝系统包括进料管、絮凝剂添加管和中心进料井,其中,中心进料井位于浓密池壁内部上方,进料管位于中心进料井一侧上方,进料管一端贯穿浓密池壁后进入中心进料井内部,絮凝剂添加管从进料管上方竖直接入进料管;剪切脱水系统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轴和耙架,其中驱动电机位于浓密池壁外部上方,驱动轴与耙架位于浓密池壁内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与耙架连接;底流循环系统包括三套子循环系统,每个子循环系统包括排料阀、底流泵、循环管,底流泵的进口与集料筒的出料口相连,底流泵的出口分别通过高位、中位、低位循环管道与浓密池壁的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锥体的低位循环回料口相连,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低位循环回料口分别在高位、中位、低位循环管道上均设置有排料阀;自动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分别与底流泵、浓度计、排料阀相连。

其中:

所述排料阀包括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六、阀门七、阀门八、阀门九、阀门十、阀门十一、阀门十二,底流泵包括底流泵一、底流泵二、底流泵三。

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低位循环回料口、出料口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高位循环回料口在浓密池壁的同一横截面且相互之间互成120°,三个中位循环回料口、低位循环回料口、出料口在竖直方向与相应的高位循环回料口对齐;高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浓密池壁接近顶端1/3处,中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浓密池壁接近底端1/5处,低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锥体接近顶端1/5处,出料口的中心位于集料筒接近底端1/4处。

底流循环系统的三路子循环系统中有两路结构相同,其中第一路由阀门六、底流泵二、阀门七、阀门八、阀门九、阀门十构成,其中阀门十、阀门九、阀门八分别连接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和低位循环回料口,阀门十、阀门九、阀门八的进口与阀门七、底流泵二、阀门六顺序连接至集料筒的一个出料口;第二路与第一路结构相同;第三路子循环系统由阀门一、底流泵一、浓度计、阀门三、阀门四、阀门五、阀门十一构成,其中阀门五、阀门四、阀门三分别连接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和低位循环回料口,阀门五、阀门四、阀门三的进口与浓度计的出口、阀门十一的进口连接,浓度计、底流泵一、阀门一顺序连接至集料筒的另一个出料口。

浓密机在膏体充填时产生的底流浓度≥75%,高浓度尾矿长距离排放时,底流浓度为65%。

采用该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井下采空区膏体充填:将选矿厂质量浓度20-30%的尾矿浆通过进料管添加到深锥浓密机中,通过絮凝剂添加管添加絮凝剂,启动驱动电机,耙架开始搅拌,实现对尾矿浆的深度浓密,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75%,打开阀门十一进行膏体充填;

s2:地表长距离排放:关闭阀门十一,plc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三套底流循环子系统都进行高位循环,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快速调节至63%~67%,此时关闭第一套底流循环子系统,并打开阀门十一进行地表长距离排放,当泥层高度降低到浓密池壁中间位置时,由高位循环自动切换到中位循环或者低位循环,当底流浓度稳定在65%时,自动关闭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

s3:再次进行膏体充填:关闭阀门十一,plc控制系统启动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三套底流循环子系统都进行低位循环,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快速调节至≥75%,此时关闭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并打开阀门十一进行井下空区充填。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浓密机采用三套子循环系统,且每套系统包括高、中、低位循环,能快速调节底流浓度,既能满足井下空区充填的高浓度底流,也能满足地表塌陷区充填的高浓度底流,并且还能实现高浓度与高浓度之间的快速切换调节,为此既避免了使用两套底流浓度不同的深锥浓密机而浪费成本,也缩短了浓度调节的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基于本发明实现了尾矿井下膏体充填与地表高浓度排放,既有效地处理了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又避免了空区危害。该浓密机具有高效、环保、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为膏体技术提供高效可靠的装备,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等矿山企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集料筒出料口俯视图。

其中:

1-浓密池壁,2-锥体,3-集料筒,4-进料管,5-絮凝剂添加管,6-中心进料井,7-驱动电机,8-驱动轴,9-耙架,10-阀门一,11-底流泵一,12-浓度计,13-阀门二,14-阀门三,15-阀门四,16-阀门五,17-阀门六,18-底流泵二,19-阀门七,20-阀门八,21-阀门九,22-阀门十,23-阀门十一,24-plc控制系统,25-阀门十二,26-底流泵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

如图1所示,该浓密机包括壳体、稀释絮凝系统、剪切脱水系统、底流循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其中壳体包括浓密池壁1、锥体2和集料筒3,浓密池壁1位于浓密机外部,锥体2位于浓密池壁1下方,集料筒3位于锥体2下方;稀释絮凝系统包括进料管4、絮凝剂添加管5和中心进料井6,其中中心进料井6位于浓密池壁1内部上方,进料管4位于中心进料井6一侧上方,进料管4一端贯穿浓密池壁1后进入中心进料井6内部,絮凝剂添加管5从进料管4上方竖直接入进料管4;剪切脱水系统包括驱动电机7、驱动轴8和耙架9,其中驱动电机7位于浓密池壁1外部上方,驱动轴8与耙架9位于浓密池壁1内部,驱动电机7通过驱动轴8与耙架9连接;底流循环系统包括三套子循环系统,每个子循环系统包括排料阀、底流泵、循环管,底流泵的进口与集料筒3的出料口相连,底流泵的出口分别通过高位、中位、低位循环管道与浓密池壁1的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锥体2的低位循环回料口相连,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低位循环回料口分别在高位、中位、低位循环管道上均设置有排料阀;自动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24,plc控制系统24分别与底流泵、浓度计12、排料阀相连。

排料阀包括阀门一10、阀门二13、阀门三14、阀门四15、阀门五16、阀门六17、阀门七19、阀门八20、阀门九21、阀门十22、阀门十一23、阀门十二25,底流泵包括底流泵一11、底流泵二18、底流泵三26。

如图1、图2所示,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低位循环回料口、出料口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高位循环回料口在浓密池壁1的同一横截面且相互之间互成120°,三个中位循环回料口、低位循环回料口、出料口在竖直方向与相应的高位循环回料口对齐;高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浓密池壁1接近顶端1/3处,中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浓密池壁1接近底端1/5处,低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竖直方向上位于锥体2接近顶端1/5处,出料口的中心位于集料筒3接近底端1/4处。

如图2所示,底流循环系统的三路子循环系统中有两路结构相同,其中第一路由阀门六17、底流泵二18、阀门七19、阀门八20、阀门九21、阀门十22构成,其中阀门十22、阀门九21、阀门八20分别连接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和低位循环回料口,阀门十22、阀门九21、阀门八20的进口与阀门七19、底流泵二18、阀门六17顺序连接至集料筒3的一个出料口;第二路与第一路结构相同;第三路子循环系统由阀门一10、底流泵一11、浓度计12、阀门三14、阀门四15、阀门五16、阀门十一23构成,其中阀门五16、阀门四15、阀门三14分别连接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和低位循环回料口,阀门五16、阀门四15、阀门三14的进口与浓度计12的出口、阀门十一23的进口连接,浓度计12、底流泵一11、阀门一10顺序连接至集料筒3的另一个出料口。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该底流浓度快速自调控的深锥浓密机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井下采空区膏体充填:将选矿厂质量浓度20-30%的尾矿浆通过进料管4添加到深锥浓密机中,通过絮凝剂添加管5添加絮凝剂,启动驱动电机7,耙架9开始搅拌,实现对尾矿浆的深度浓密,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75%,打开阀门十一23进行膏体充填;

s2:地表长距离排放:关闭阀门十一23,plc控制系统24自动启动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三套底流循环子系统都进行高位循环,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快速调节至63%~67%,此时关闭第一套底流循环子系统,并打开阀门十一23进行地表长距离排放,当泥层高度降低到浓密池壁中间位置时,由高位循环自动切换到中位循环或者低位循环,当底流浓度稳定在65%时,自动关闭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

s3:再次进行膏体充填:关闭阀门十一23,plc控制系统24启动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三套底流循环子系统都进行低位循环,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快速调节至75%以上,此时关闭所有底流循环子系统,并打开阀门十一23进行井下空区充填。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如图1所示,深锥浓密机中壳体包括浓密池壁1、锥体2和集料筒3,需要指出的是壳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不用分为三部分;稀释絮凝系统位于壳体上部,包括进料管4、絮凝剂添加管5和中心进料井6;剪切脱水系统包括驱动电机7、驱动轴8和耙架9,驱动电机7位于壳体上部,驱动轴8和耙架9位于壳体内部;底流循环系统包括排料阀、底流泵、循环管、浓度计12等,共有三套子循环系统均匀分布于壳体外部,子循环系统分别与集料筒3下部、锥体2上部、浓密池壁1的下部和中部连通;自动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24等。

浓密池壁1中部侧壁开有三个高位循环回料口,均匀分布于浓密池壁1同一横截面的四周;浓密池壁1下部侧壁在接近底端的位置处开有三个中位循环回料口,均匀分布于浓密池壁1同一横截面的四周;锥体2上部侧壁上在接近顶端的位置处开有三个低位循环回料口,均匀分布于锥体2同一横截面的四周;集料筒3下部侧壁上在接近底端的位置处开有三个出料口,均匀分布于集料筒3同一横截面的四周。

在实际设计中,浓密机设计总高度为10.8米,高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位于浓密池壁1接近顶端3米处,中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位于浓密池壁1接近底端1.8米处,低位循环回料口的中心位于锥体2接近顶端0.2米处,出料口的中心位于集料筒3接近底端0.2米处。

循环系统包括三套子循环系统,三套子系统分别与集料筒3的出料口、锥体2的回料口和浓密池壁1的回料口连通。底流泵的进口与出料口相连,底流泵的出口分别通过高位、中位、低位循环管道与高位循环回料口、中位循环回料口、低位循环回料口相连,且三个回料口与高位、中位、低位循环管道上均设置排料阀,排料阀包括阀门一10、阀门二13、阀门三14、阀门四15、阀门五16、阀门六17、阀门七19、阀门八20、阀门九21、阀门十22、阀门十一23、阀门十二25,底流泵包括底流泵一11、底流泵二18、底流泵三26。其中一子循环系统的底流泵一11出口与循环管之间设有浓度计12,浓度计12的进口与底流泵一11的出口相连,浓度计12的出口与循环管、排料管相连,排料管上设有阀门十一23。

plc控制系统24分别与底流泵、浓度计12和排料阀相连。

在应用过程中,选矿厂质量浓度20%左右的尾矿浆经过进料管4进入深锥浓密机中心进料井6,通过絮凝剂添加管5添加絮凝剂,控制系统自动启动驱动电机7,耙架9开始搅拌,实现对尾矿浆的深度浓密,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75%,自动打开阀门十一23进行井下空区充填;

当不需要下充填时,进行尾矿长距离地表排放:plc控制系统自动启动所有循环系统,关闭阀门十一23,三套子系统都进行高位循环,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快速调节至65%左右,此时关闭第一套子循环系统,并打开阀门十一23进行地表长距离排放。当泥层高度降低到一定位置时,由高位循环自动切换到中位循环或者低位循环,当底流浓度稳定在65%时,自动关闭所有循环系统;

当井下需要再次充填时,关闭阀门十一23,plc控制系统启动所有循环系统,三套子系统都进行低位循环,深锥浓密机底流质量浓度快速调节至75%以上,此时关闭所有循环系统,并打开阀门十一23进行井下空区充填。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