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843发布日期:2018-10-16 17:4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器材,特别涉及一种吸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管如公告号为CN201978755U的一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移液器枪头的胶头吸管,包括分体设置的移液器枪头、1毫升注射器外管、胶头,移液器枪头、1毫升注射器外管、胶头依次连接,胶头的内侧壁与注射器外管的外侧壁紧贴以使吸管内部呈密封状。

上述吸管的移液器枪头、1毫升注射器外管、胶头是依次连接,虽然可以靠胶头的内侧壁与1毫升注射器外管的外侧壁紧贴,移液器枪头与1毫升注射器外管的连接以形成密封,以使工作人员通过挤压胶头并吸取液体,但移液器枪头、1毫升注射器外管、胶头三者之间是分体设置,使得三者之间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进而整个吸管的密封性效果较差,使得在取液的过程中吸管内的液体从管体内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管,其具有密封效果好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吸管,包括吸管本体,所述吸管本体内设有空腔,所述吸管本体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吸头、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所述吸头、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一体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吸取少量试剂时,用手指捏紧吸头,以赶出吸管本体空腔内的空气,将吸管本体垂直于试剂瓶并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即可被吸入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内,再将吸管本体从试剂瓶中拿出,以使空腔内的试剂滴入所需器皿内,在取液的过程中,由于吸头、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是一体成型的,使得吸管本体整体的密封效果较好,空腔内的试剂不易从空腔内掉出。

优选的,所述吸管本体由塑料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吸取少量试剂时,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的手滑,易使吸管本体从手中掉落,由于吸管本体是塑料材料制成,相比于玻璃材料制成的胶头吸管,这种吸管不易破碎,只需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即可再次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吸头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条纹块,所述条纹块沿吸头外侧壁呈周向分布,且所述条纹块沿吸头外侧壁轴向延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手捏吸头进行取液的过程中,条纹块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吸头外侧壁的粗糙程度,以提高吸头与手部的摩擦力,进而使得这种吸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滑落。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靠近第一管体端部的两个相对侧壁上铰接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端部均铰接有挡片,所述挡片用于遮挡第二管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与试剂相接触的是第二管体底部的外侧壁以及第二管体端部的吸取口,当试剂取液结束后,可将第二管体两侧的挡片绕铰接点朝第二管体运动,直至两个挡片相互贴合后,以对第二管体的外侧壁以及第二管体端部的吸取口进行遮挡后,再将吸管本体放在吸管架上,使得吸管在不使用时,有利于减少空气内灰尘等对第二管体底部的外侧壁的污染。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靠近第二管体的端部对称设有凸块,所述挡片侧壁的一端贯穿设有通孔,所述凸块可插入所述通孔内以固定挡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吸管本体时,将第二管体两侧的挡片分离,并绕铰接点朝第一管体运动,直至第一管体上的凸块插入到挡片上的通孔内,以将挡片固定在第一管体上,使得第二管体的底部与吸取口露出,以便于吸取试剂。

优选的,两个挡片分为第一挡片、第二挡片,所述第一挡片相对于第二挡片侧壁上延伸有卡块,所述第二挡片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块卡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二管体盖合时,将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绕铰接点朝第二管体运动,直至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的相对侧壁贴合时,使第一挡片上的卡块插入第二挡片的卡槽内,以实现卡块与卡槽的相互抵接,进而可增加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贴合时的稳固性,进而可更好的保护第二管体。

优选的,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远离所述吸管本体的外侧壁上延伸有凸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吸管本体时,由于挡片的外侧壁比较光滑,工作人员可通过抓住凸耳使得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快速分离,且可以更轻松的将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绕铰接点转动至第一管体上并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片的底部朝第二管体延伸有第一突起,所述第二挡片的底部朝第二管体延伸有第二突起,所述第一突起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突起的端部相互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滴管吸取试剂后,将第一挡片与第二挡片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档片与第二挡片的端部贴合于第二管体的侧壁,并随着向上移动的距离逐渐挤压第二管体的管壁,使第二管体的管壁内部相互贴合,以对第二管体进行封闭,进而使滴管吸取试剂后在移动的过程中,防止滴管内的试剂从吸取口滴出,同时也可减少空气进入吸管内的几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吸管本体上的吸头、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一体成型,有利于增加吸管本体整体的密封性;

2、第二管体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挡片,可对第二管体进行遮挡,以减少第二管体受的污染;

3、两个挡片的底部设置两个突起,使得滴管吸取试剂后,可挤压第二管体的管壁,以封闭第二管体,进而可防止滴管内的试剂在移动过程中从吸取口内滴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卡块与卡槽的卡接结构;

图3为实施例中挡片打开向上运动的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以及第一突起与第二突起挤压第二管体的情况。

附图标记:1、吸管本体;11、吸头;12、第一管体;13、第二管体;14、空腔;2、条纹块;3、支撑杆;4、挡片;41、第一挡片;411、卡块;412、第一突起;42、第二挡片;421、卡槽;422、第二突起;5、凸块;6、通孔;7、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吸管,包括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吸管本体1,吸管本体1内沿中心轴开设有空腔14,以供试剂进入,吸管本体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吸头11、第一管体12以及第二管体13,吸头11、第一管体12以及第二管体13呈一体成型设置,吸头11远离第一管体12的端部为圆弧形,第一管体12的侧壁上沿第一管体12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刻度,以确定试剂的吸取量,第二管体13整体上为圆锥形,且第二管体13的截面面积朝第一管体12方向逐渐增大。

吸头11的外侧壁上延伸有若干条纹块2,条纹块2均匀分布于吸头11外侧壁的周向方向上,且条纹块2沿吸头11的外侧壁轴向延伸。

参见图2、图3,第二管体13靠近第一管体12端部的两个相对外侧壁上分别铰接有支撑杆3,两个支撑杆3的端部均铰接有挡片4,两个挡片4分为第一挡片41、第二挡片42,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的截面为弧形,可通过将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绕铰接点朝第二管体13转动,使第一挡片41的侧壁与第二挡片42的侧壁贴合,以对第二管体13的外侧壁进行遮挡,使得吸管本体1闲置时,减少灰尘等对第二管体13底部的外侧壁的污染。

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相贴合的两个侧壁上均延伸有卡块411,每个侧壁上卡块41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挡片42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411卡接配合的卡槽421,当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相互贴合后,可通过卡块411与卡槽421的卡接以增加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的贴合稳固性。

第一管体12靠近第二管体13的端部对称设有凸块5,凸块5位于支撑杆3的正上方,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的内侧壁上贯穿设置有通孔6,使用吸管时,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可移动至第一管体12上使凸块5插入通孔6内以进行固定。

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凸耳7,凸耳7靠近于第一管体12,第一挡片41的底部朝第二管体13方向延伸有第一突起412,第二挡片42的底部朝第二管体13延伸有第二突起422,第一突起412远离第一挡片41的端部可与第二突起422远离第二挡片42的端部相互贴合,使得滴管吸取试剂后,将第一挡片41与第二挡片42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档片41与第二挡片42的端部贴合于第二管体13的侧壁,并随着向上移动的距离逐渐挤压第二管体13的管壁,使第二管体13的管壁内部相互贴合,以对第二管体13进行封闭,进而使滴管吸取试剂后在移动的过程中,防止滴管内的试剂从吸取口滴出,同时也可减少空气进入吸管内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