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238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聚液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将瓶内溶液最大限度地用尽的聚液瓶。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聚液瓶”主要是指化妆品行业所用的瓶子,包括装香水、香波、花露水、沐浴露、洗发液、护发素等化妆品的瓶子。现有的瓶子尽管有液压结构,但因为瓶子是平底的,瓶内的溶液很难用尽。尽管瓶内化妆品的存留量不会很大,但是,聚少成多,还是会有较大的浪费。对此,目前采取的办法是,加长吸管,使吸管能顶到瓶底,使瓶内溶液能最 大限度地吸出来。但是,由于是平底结构,瓶内溶液还是很难用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将瓶内溶液最大限度地用尽的聚液瓶,它利用液体自然向下流动的原理,将瓶底设计成凹坑型结构,将吸管伸到凹坑的最底端,从而将瓶内的溶液最大限度地用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液瓶,含有瓶体、瓶体上端的按压头、出液口和瓶体内的吸管,其特征是,所述瓶体的瓶底由斜面构成一个中间下凹的凹陷,所述吸管的下端伸至所述凹陷的最低处。进一步,所述瓶底由上下双层底结构构成,所述双层底结构的下层为平面结构,所述双层底结构的上层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最低处与所述平面结构共享一层底部结构。进一步,所述瓶底为厚的单层底结构,所述单层底结构的上部为中间凹陷的斜面结构,所述单层底结构的下部为平底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液瓶的积极效果是在不改变瓶子外观的基础上改变了瓶体内底部的结构,使瓶体内底部由斜面构成一个中间下凹的凹陷,使瓶内所装的香水、香波、花露水、沐浴露、洗发液或护发素等溶液通过液压结构能最大限度地用尽,使化妆品资源得到完全地利用。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液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I、瓶体;2、按压头;3、出液口 ;4、吸管;5、斜面;6、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液瓶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需要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案。[0014]参见附图I。一种聚液瓶,含有瓶体I、瓶体I上端的按压头2、出液口 3和瓶体I内的吸管4,前述结构件可用现有技术设计和制造。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是将所述瓶体I内的瓶底做成由斜面5构成一个中间下凹的凹陷6,将所述吸管4的下端伸至所述凹陷6的最低处。具体实施中,可将所述瓶体I的瓶底做成由上下双层底结构构成的瓶底,所述双层底结构的下层(即瓶体I外的瓶底)为平面结构,通过平面结构的底能将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液瓶放置在任一平面。所述双层底结构的上层(即瓶体I内的瓶底)为中间下凹的斜面5结构,所述斜面5结构的最低处与所述平面结构共享一层底部结构。具体实施中,还可将所述瓶体I的瓶底设计为厚的单层底结构,将所述单层底结构的上部(即瓶体I内的瓶底)做成中间凹陷的斜面5结构,将所述单层底结构的下部(即瓶体I外的瓶底)做成平底结构。这样的厚瓶底耗材可能会多一点,但也因为瓶底较重,瓶体I “站立”的稳定性可能会好一点。 当然,也可将所述瓶底的凹陷6做成偏一边凹陷形式的,但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瓶体I “站立”的重心,也不利于吸管4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液瓶的作用原理为利用液体自然向下流动的原理,将瓶底设计成中间凹陷的凹坑型结构,这样,瓶体I内最后的溶液会聚集在瓶底的凹陷6内,通过下端伸至所述凹陷6最低处的吸管4就能将瓶体I内的溶液最大限度地用尽。
权利要求1.一种聚液瓶,含有瓶体、瓶体上端的按压头、出液口和瓶体内的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瓶底由斜面构成一个中间下凹的凹陷,所述吸管的下端伸至所述凹陷的最低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聚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底由上下双层底结构构成,所述双层底结构的下层为平面结构,所述双层底结构的上层为斜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的最低处与所述平面结构共享一层底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聚液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底为厚的单层底结构,所述单层底结构的上部为中间凹陷的斜面结构,所述单层底结构的下部为平底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聚液瓶主要是指化妆品行业所用的瓶子,它含有瓶体、瓶体上端的按压头、出液口和瓶体内的吸管,其特征是,所述瓶体内的瓶底由斜面构成一个中间下凹的凹陷,所述吸管的下端伸至所述凹陷的最低处;所述瓶底或由上下双层底结构构成,或为厚的单层底结构,它们的瓶体内底部都有中间凹陷的斜面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在不改变瓶子外观的基础上改变了瓶体内底部的结构,使瓶体内底部由斜面构成一个中间下凹的凹陷,使瓶内所装的香水、香波、花露水、沐浴露、洗发液或护发素等溶液通过液压结构能最大限度地用尽,使化妆品资源得到完全地利用。
文档编号B65D1/40GK202765392SQ2012203914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9日
发明者徐卫良, 王珏, 陈巨澜 申请人:上海电机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