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0090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凭多条管道把外界空气引至船或车或室或人们嘴边助增生机、同时把二氧化碳送到人们腿边来灭火,并释放防火毯或软囊或韧囊护身。还设多只连通外界的嘴罩可让多人罩着嘴却不阻鼻孔,嘴罩还设单向阀可防烟或水入侵。有些管道连通外界处还再连通着不易被压扁的超过九米长的长挠管,再连通硬的长吸管;并造至这长吸管的进气端易防堵防浸地随同浮子浮于水面,令戴其嘴罩的人即使落入水下仍可望吸到空气。有些浮子造成大韧囊平常缩挂于汽车尾,应急充胀即可防追尾。还有多只软囊平常缩叠于高处,又极易应急落下并自动弹胀防缩小地缓冲护身。
【专利说明】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一种凭管道联通器向船或车或影剧院或教室或工厂车间内的各人供送氧份至口鼻、同时又在人们身旁释放二氧化碳及缓冲物质来减少灾害的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2014年中,4月16号韩国岁月号船舰及夏季中国南方出现的多起汽车爆燃事故及8月2号江苏省昆山市某工厂爆燃事件,都有不少人因吸入毒气被碰撞造成严重伤亡。可见此类减灾装置极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3]为让船或车或影剧院或工厂车间内等处的人群在遇到灾难时,能得到自动化的尽早救助,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
[0004]本发明实现期间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是:
[0005]1、让外界尽量富含氧的鲜活气氛经过以借助于扶手或座椅或办公桌或其他室内设施而设置的硬管供送至船或车或影剧院或车间内,再接驳联通多根挠性管及多只嘴罩;已做到尽量能让其中每人都易随时随手戴用嘴罩去吸较好的空气。其中每只嘴罩应设有单向阀只许外界空气进入嘴罩而防止嘴罩内的流体进入挠性管及硬管。
[0006]2、对至上述境况的人们,凡有火灾危险时,即可大胆施用二氧化碳来窒灭之。此时的人,只要戴用嘴罩即可保持吸到好空气的。
[0007]3、为增加灭火效果及缓冲性能,还应在这些人头上方尽量少妨碍原有事物之处,挂设折叠收缩至尽量少占空间的、由玻璃纤维或铝箔等造成防火又轻又韧的软囊及防火毯。凡有人按动机关,即应让这些防火毯和软囊迅速落下来,去撞压灭火并对人体起缓冲保护作用。这些软囊应易做成内含单向阀及沙发用的弹簧等等,以致能够被放下时即自动弹涨吸气并闭气保持几个篮球大小的体积、重量不应超过2千克的胀囊,防火毯则应以铺张后的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的正方形,重量约为1千克以下;这样,由它们来包围人身也易拨开而不至把人绊倒的。就易把烟火及二氧化碳都向下压,以减少对人头面部的伤害;他们还可缓冲碰撞,甚至可逼使其中的行凶者缓施暴力。他们的使用量则易由各处的人头上方分别设有的多个开关来控制;当有较多处的开关被启动时,他们的采用量就较大以适用较大填充量的需求;反之则可采用较小的填充量,以减少在人多时的附加挤阻。但即使是会造成挤阻,其力度也很缓和,且易把这些软囊和防火毯等从门窗口推出的。
[0008]4、若船或车设置了上述装置后,其通往外界的硬管端口还应接驳连通较长的(约10来米为宜)挠管的一端,以让这长挠管的另一端跟随浮子浮至水面的部位上方;至此,即使这船或车被浸没于约10米的水底中时其内的人仍有可能凭嘴罩去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气。并易让脱险的人抓到易造成平常能收缩折叠至方便取备、急时又方便充气涨大的软囊形式的、甚至还可涨大到像小汽车般大小的浮子;这浮子因外表还应易设置多个易让人抓扶的韧绳环,至此便可作为多个人的浮水救生把握了 ;这大胀囊,还可设用于汽车尾部以防追撞,平常则以收缩折叠好像备用轮胎般挂于车尾的。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0]1、廉易高效:首先是,凭管道去吸较远处的空气来改窒闷之时,就常见于儿童凭潜水管去做潜水玩乐之中;本发明只是把他巧妙的扩张延伸至多且尽量大效益的用场而已。另新颖地设浮子带管道的入口浮出水面去吸气,有益于在船或车或影剧院或车间内等等各处的人们摆脱突然来袭的水火灾难。韩国的岁月号沉船若得到此装置帮助,估可减少伤亡过半了。再大胆依仗这些人给用到活气的基础上,私用较廉价易得的二氧化碳去窒灭火险;便易把损失降至尽量低。且这二氧化碳易搜集船或车的发动机尾气冷却净化后形成,很易临急获取、且易储存于船或车的板壁夹层或座椅底下或人们头顶等处的箱或软囊中,这些装置及上述的管道和浮子等等设备都极常见廉价,且廉易高效去抗展功能。例如:要在一辆大客车车厢内增设凭管道连通于外界的要分别各人戴用去吸到较新鲜空气的嘴罩一百只、成本也仅约2千美元;若要再假设浮子等等致令这一百只嘴罩可致水深约10米处连通于水面大气的,也仅需约增1千美元;若要把这浮子改造成既易挂于车尾、又易迅速被充胀成小汽车般大的囊状物的成本也仅约需增1千美元;若要再增设胀大后可占据半个车厢的多只防火小软囊及铺张总面积可达过百平方米的防火毯的成本也仅约需增1千美元。至此,韩国岁月号船也只需约增用几万美元就不难为绝大多数人员配用上述措施,一旦遇险人们就首先得到嘴罩助呼吸内延长活命时机、并镇静神经理智的去自救;只要顺着一连串易连通外界而引导向出口的多只嘴罩摸索着移动(并易交替由这些嘴罩去助呼吸),便不难逃离困境(那些防火小软囊又极易加设绳环给工人们当作浮水救生物;多只胀起的小软囊也可一定程度地阻缓船沉之速度)。
[0011]再说现常见的工厂及作坊(尤其私营者),以广泛滥用机械或化学品去代替人力,需可减用工人;但大多数每人都定时定点于很狭小的空间里,往往是难以躲避并要长期集中面对某些污染,这污染的种类又不断新增至人类难以控制甚至难以认识。日本的福岛核事故就连地球的寿命都受到威胁,若这些工人都能用到上述的面罩系统去尽量保证呼吸及面部免受毒害并穿上适当的防护衣服后,就可大利其健康,大减职业病及医患矛盾;甚至可在此基础上大胆把他们的工作地点封闭起来,把污染约束在尽量少的空间内;这样既可减少灾害扩散,还易集中净化处理,甚至可从中回收有用元素。若江苏省昆山市某工厂有此设施,就不易起燃、即使起燃也易大胆使用二氧化碳迅速扑灭,极少会出爆燃大灾的。对于地址及人员位置都比较固定的工厂或作坊,配备上述措施就会比在车或船上更廉易高效了。
[0012]2、安全可靠一本发明不但可大增人类在日常工作中防御污染及遇险减免灾害的生机,且其主用作减灾的灭火剂是二氧化碳,不会对人身及机器设施等有腐蚀危害,亦不易造成浸湿漏电的新危机,也不会出现严寒中浇湿人身的弊病;它对动物五官也无甚大刺激,易让其中的人或动物保持较好的观察和辨别能力去寻新路,且随着烟气尾气回收技术的研究发展,二氧化碳将会比现知灭火剂(甚至是水更易收集储存及输送运用)例如二氧化碳管道就远比水管易拖到高楼去灭火(实在安全可靠;并易藉此普及廉易的新型消防救生系统
[0013]3、多功能一除上述多种功能外,还有其中那简便轻巧的小软囊易折叠收缩储备又易迅速胀起去生效,胀起去生效且能闭气防收缩,无需配备充气设施等等,独自就能又折叠又再胀起反复使用多次,极宜设于坦克或潜艇或舰船内预先收叠好配付于人们身旁做到平常极少妨碍原有事物的;必要时一按开关即易让其迅速胀大缓冲护身、阻缓穿甲弹的射流、甚至辅助堵塞漏洞防止进水进烟毒等等。若把较多小软囊撒出于船艇外甚至可阻缓鱼雷或水雷的来袭;若床顶设之,则睡者即使遇到地震塌屋时也可望减少受重压的伤害了。这种小软囊尤其适宜用作新式全自动免能源的汽车防撞气囊。甚至连公交车也能做到每人一囊。更因本发明的绝大部分构件均可反复使用、不易损坏,极宜用作锻炼提高群众的减灾技倉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对本发明提出的分气式减灾装置设于一流城市一辆公共交通大客车上、站在此车内后门处向后看去的视图(相当于图2的0向剖视),比例尺约为1: 20。图2是图1的—向缩小剖视图,比例尺约为1: 40。图3是图1的88向局部放大剖视图,比例尺约为1: 5。图4是图2的向局部放大视图,比例尺约为1: 20。图5是图3中第43号物件上面所设构件的??向剖视图,比例尺约为1: 5。
[0016]图中序号:1、进气口 ;2、进气管;3、活结;4、绑片;5、绑孔;6、软兜;7、防火毯;8、窒气箱;9、顶板;10、软铰;11、扶管;12、冷气管;13、头箍;14、嘴罩;15、挠管;16、软囊;17、侧壁;18、后轮;19、地面;20、底板;21、玻璃窗(假设为不透明);22、窒气箱;23、胀囊;24、长挠管;25、吊绳(以虚线表示);26、吊卷筒;27、长吸管;28、浮子;29、收绳(以虚线表示);30、卷筒;31、尾气软管(以粗虚线表示);32、管卡;33、换向阀;34、排气管;35、绑绳(以长虚线表示);36、铰链;37、拉簧;38、单向阀;39、压簧;40、底孔;41、小铰链;42、活门;43、底片;44、短管段;45、小孔;46、约环(以点状虚线表示);车上其他物体均省略。

【具体实施方式】
:
[0017]如图,先以一辆大客车为例逐步实施:
[0018]1、贴着车上原有的座椅靠背分别设有多根水平横向的硬管造成的进气管2、并让这每根管的一端紧贴着车的侧壁17在玻璃窗21稍下处开设的进气口 1去连通外界大气;这每根进气管2的另一端则分别连通着挠管15再连通着嘴罩14,这嘴罩14还应配有头箍13等附件,做到应易让每人戴用一只就能像戴口罩般罩着嘴却露出鼻子的。嘴罩14内还应设有铰链36以门铰般形式连接着单向阀38 —侧边,这单向阀38又连接着拉簧37的一端,拉簧37另一端则连接着嘴罩内通往挠管处;可凭拉簧37以轻柔靠恒定的弹力时常弹令单向阀38只许从挠管15来的外界空气进入嘴罩14内、却尽量阻止经嘴罩14的流体返回挠管15 ;当人戴用这嘴罩14时,即可吸入外界空气,呼气则由鼻子负责,如此以嘴吸鼻呼,就可望抵御车厢内万一出现的毒烟,维持较正常的呼吸了。每根进气管2的终端还应设有多个分叉口,尽量不泄露地去再分别连通多根挠管15及多只嘴罩14 ;车上原本供站立的人们扶手的顺着车的长度设置的长杆也应改造成为连通外界大气的扶管11,扶管11的终端开设很多个分叉口、去尽量模拟进气管2地分别连通许多根挠管15及许多只嘴罩14 ;至此,这车上无论是站是坐的乘客都易戴用到嘴罩14 了,一旦车上出现火险,人们就可以大胆使用二氧化碳去灭之。
[0019]二氧化碳则可按常规储备于窒气箱8内;窒气箱8集应设于座椅上方和下方尽量不妨碍人处。
[0020]嘴罩14可由铝或玻璃钢等造成耐热甚至不怕火烧的有一定刚性的漏斗形状,其他刚性物体也应注意如此防火;柔软的构件则可采用玻璃纤维或铝箔等造成。
[0021]2、上述扶管11(甚至是所有进气管易本来连通外界的入口,还可接驳连通着长达十多米的长挠管24的一端、长挠管24的另一端则连通着硬的长吸管27的一端,刚性的长吸管27的另一端则应牢固地连接在浮子28被浸于水中时应尽量露出于水面的表面上方。至此,即使是这车落到水深近10米的水底时也可望让车内的乘客吸到水面上的空气内现场生机的。
[0022]挠管15和长挠管24均可由软管内套入由硬管切割截成每段长约几厘米的短管段44组成、以便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压强时这些管子不会被压扁而保持畅通。浮子28最好做成既易于收缩折叠又易于充气胀大成边长约为2米的类似立方体的韧囊形式、其外表还应易连接上多条软韧绳造成的环(此常规技术,本文省略)以便能让较多的落水者抓攀浮生,这大韧囊式的浮子28还可临急放置车尾甚至地面19上去防追撞。大韧囊的充气可效仿常见汽车内防撞气袋的相应措施,也可改由尾气软管31收集排气管34排出的发动机废气囊达成就更好。只要让常见处于车的底板20下方且比后轮更后处的排气管34加装上换向阀33、就已无碍原有的排气功能,应急时易用换向阀33换向,即易用发动机废气尽量改经管卡32和尾气软管31去冲胀浮子28 了。管卡32设于尾气软管的31的前端头以助其防漏的连通换向阀33 ;这管卡32可让司机通过电磁铁(这常规技术,本文从略)控制随同尾气软管31防漏地同换向阀33分离、也可借助浮子28受到的浮力来自动实现这分离动作。这种浮子28应在上表面的边角处适当间距地分别连接上多根吊绳25的一端,每根吊绳25的另一端则均应地绕进各自配有电动机驱动的卷扬机式的吊卷筒26 ;这些吊卷筒26可设在车的顶板9的后端,他们开动时即可把浮子28拉致收缩吊于车尾2无碍行车。这浮子28的下表面距车体最远处的两角则应分别连接着一根收绳29的一端,这些收绳的另一端则均应可被类如吊卷筒26的,设于车尾下部的卷筒30绕着;可更好配合上述拖牵浮子收缩折好并定好位。这浮子28与收绳29的某一连接处还应设有放气阀(此常规技术本文从略),这放气阀不受拉时应尽量不泄漏,一旦受到收绳29对于它的拉力即应让浮子28凭它放气、以免妨碍收缩折叠。当这浮子28要工作时,则应让所有吊卷筒26和卷筒30都尽量放长(估应长达10多米)各条吊绳25和收绳29但不应脱离,以免妨碍浮子28向水面上浮。长挠管24不近扶管11的一端则连通着长一米以上硬管造成的长吸管27的一端,长吸管27另一端则应尽量开大口紧贴牢固地连接在浮子28远离车体的表面并让管口尽量伸至此表面中央;这长吸管27的开口端还应设有长度小于20厘米却大于15厘米的一小段,专设钻通几个小孔45并令其孔口尽量不会被浮子遮阻到的;而长挠管24近长吸管27的那段应尽量保持贴着浮子28的表面布设,最好是在浮子28落水后自然朝下的那个表面的近中央处设有短韧绳造成的约环46(为简化图形,此处的约环图中没有画;必要时可参见下述者),去活络地套着长挠管此段的外周某处;这样,当浮子28浮于水面时,原本朝下且近车尾的一面必受长挠管24和约环46的影响而处于下方,至令处于这浮子28另一面上的长吸管的入口端尽量朝向上方而免受水浸免受堵塞了。又因这长挠管24已有一段牢牢地连通扶管11,即使此车落于水下,车内的人只要打开车尾窗(可特设为应急开门形式),即易顺势摸着扶管11及长挠管24或及吊绳25等抓攀到浮子28 了。这长挠管24的其余段落还应按适当间距分别在外周定位固连一根约环46固定好再让这些约环46分别活络地套在某根吊绳25适当处的外周;至此当吊绳25被吊卷筒26收绕时便可连带把长挠管24收叠于浮子28上方而无碍行车。
[0023]3、为增缓冲功能,可用此步:沿着侧壁17或相应玻璃窗21交界(或贴近)于顶板9或窒气箱8下表面一线、每隔约0.8米且最好是在座位靠背的正上方处各分别连接着一片铁片做成“或1)型的绑片4,并让这些绑片4的下横杠(仅几厘米横段即可)垂伸至距底板20高约1.4米处。各绑片4下端(即下横杠)处应较密集地专设3-4个通孔状的绑孔5,再配用活结3把一幅由玻璃纤维布造成矩形片状的软兜6某角绑于某一绑片4(应借助软兜6也相同设有的绑孔配合销等来实施),而让这幅软兜6的一边绷紧拖贴至相邻一片绑片4并又配用活结3绑连好又一角(软兜6的该边长应适应相邻两片绑片4的间距来达成);在让这幅软兜基本拉平、再在其上尽量密集整齐地排列堆放上尽量多的防火毯7和软囊16 (全部收缩折叠好),然后再拖着软兜的另一边尽量绷紧向上连接于顶板9或窒气箱8的下表面接近扶管11处配设的软铰10固定好(但不应妨碍扶管11用作扶手的功能)。实用时,应先采用铁片条加配钉定位等连接到布状物的形式的软铰10先连接好软兜6的一边作为长期固定连接,然后再用活结去绑连软兜6的另一边为宜;因这活结3应易造成方便解脱随时应急去让防火毯7和软囊16落下来护人身的。如此连续安装多副软兜6,即可连成一大片去兜成足够多的缓冲物料。
[0024]4、活结3可学绑鞋带的方法结成,为便利操作和使用,可按下属步骤实施。已朝向最近车尾处的一片绑片4开始,先用两个适当的圆锥销塞卡入一幅软兜6再紧贴的塞卡入这片绑片4对齐开设的两对中心距尽量大些的绑孔5、至令这软兜6的一角临时固定地紧贴于这片绑片4朝向车头的一面、且令两者对应到保持有一至两对空的绑孔5对齐;再用一根长度若为车长的两倍的韧绳造成的绑绳35近车尾的一边有约0.3米的一小段接成双绳留出环头朝向车尾、而让绳的两端头都朝向车头,再让这绳环头穿过先是软兜6再是绑片4的一对对齐的空绑孔5,又让这绳的短端头翻转朝向车尾与绳环头一起拉紧打上一个平结式的活结3即完成一结。再轻力而不太松弛的拖着绑绳35的长端至相邻一片绑片4处又再做出一处约0.3米长的双绳环头朝向车尾先是穿过绑片4后是软兜6配对好的如上述方法对齐好的一对空绑孔5,并让这第二个绳环头如朝与车尾的一端的那一段绑绳35 —起拉紧结上第二个活结3,便绑好另一副软兜6的一边。第二幅软兜6又按此法绑连于第二片绑片4朝向车头的一面至第三片绑片4朝向车尾的一面之间,如此即可让一根绑绳35串联绑定好1幅软兜6 ;—直可绑连至车头露出这绑绳35的长端头设定就近司机处即可。至此就凡有人以足够的力拉动这根绑绳35,就易让最近这拉动处且朝向车尾的一只活结3先松脱、接着顺序逐只活结3都有可能陆续松脱;亦即只要私用的拉力及拉动的长度或拉动的部位合适,就易控制有适当复数的甚至是适当位置上的软兜6垂下来放堕防火毯7或软囊16。若欲连司机也易控制这放堕的部位,则可令这根绑绳35在绑定1幅(1等于2至4为宜)软兜6就让这绳的长端延伸至就近司机处,再让新的一根绑绳35去绑第1加一幅软兜6并按上述方法做好,最好是连软铰10也改由绑绳35及活结3等来代替,并且是先从朝向最近车头的一片绑片4开始打结,当这新的绑绳35的长端绑好应有的1幅软兜6后就再绕过一只极简易的定滑轮翻转向车头再延留绳头设定于就近司机处即可。至此,这司机便易拉动不同的绑绳35去控制先近车头或是先近车尾的1幅软兜6先垂下,再继续用力拉另些绑绳35便会有另一个1幅软兜6垂下,很方便操纵这实现较有效的方法去实现远程拉控,值得推广于其他领域。防火毯7可由玻璃纤维布和铝箔造成不透气最好是一般刀切不断的、边长约为1至1.3米的方形软片状,软囊16也可采用类似材料,且囊内应尽量紧贴的设有类如沙发常用弹簧状的压簧39以便能把被放松的软囊16弹胀成胀囊23 ;胀囊23最好呈边长约为半米的立方体或是其内设圆柱体状,并尽量让其一平面保持向下再牢固的黏贴上一片防火的塑料或家具板材;可粘涂混凝土而造成有一定刚性但却不易伤人的板块状的底片43、并齐开通底孔40以让外界空气易进入囊内,并在此贴合块处于囊内的表面上的近中线处设有门铰式的小铰链41以活动铰链的形式连接着有单向阀功能的活门42 ;活门42去时常物盖住底孔40以防漏气,致让胀囊23尽量保持较大的体积。这活门42和小铰链41和底孔40最好是全都对称于刚述的中线成双配置;且活门42还易加配小弹簧。此常规技术本文从略,已但令活门42常尽量轻又防漏气地盖住底孔40。且当上述的活结3凡结好时,即应拆走其旁曾用做预定位的圆锥销等等,以免影响软兜6放堕缓冲物的功能。
[0025]5、窒气箱8的下表面还应均匀分布地开设通孔并让这些通孔尽量处于两幅软兜6之间折缝的正上方;且各自尽量免漏地连通着一根硬管造成尽量垂直下深至距底板20高约0.3米处才设有出口的窒气管22,以便让二氧化碳从此放出时就处于靠低处去窒灭一般先起于低处的火灾,以少骚扰人的头面。即使火灾起源于较高处,也易被将会迅速落下的防火毯7和软囊16(胀囊23)压向低处的。若原有的冷气施放装置被上述构件遮阻时,则可在顶板9下表面近中线处加设冷气管12来代替。
[0026]最好做到:分别凭多条管道把外界较新鲜的空气引至船或车或室内的人们的嘴边助增生机、同时把二氧化碳送到人们腿边来窒灭火险,并释放防火毯和软囊来缓冲伤害;在船或车或建筑密室内设有可凭进气口连通外界大气的进气管或挠管、再分别连通十只以上漏斗状的嘴罩的小端,让嘴罩的大端罩着人的嘴却不罩阻鼻孔。嘴罩内设有可让空气自管道流至嘴罩却阻碍流体经嘴罩翻流至管道的单向阀。有些挠管或进气管的进气口还防漏地连通着处于外界的长度超过9米的长挠管的一端,让长挠管的另一端连通着一根由长度超过1米的硬管造成的长吸管的一端,长吸管的另一端作为进气端牢牢地紧贴连接在一个浮子落水后自然向上的表面上并令这表面的所有边缘距那进气端的距离均大于半米;长吸管的进气端附近还应钻设2个以上直径分别在1-5厘米之间且背向浮子的通孔状的小孔,并令这进气端的端口至最远的小孔的孔边距离小于20厘米。挠管和长挠管是由软管内装套入多段短小硬管状的短管段造成且长挠管某处外周被一只环活络地套着;这只环又被牢牢地连接于浮子落水时自然朝下的表面下并令这表面的所有边缘与这只环保持有半米以上的距离。浮子先被折叠收缩挂于汽车尾部而无碍汽车行驶,再是被充胀至体积大于2立方米去缓冲追尾来车的碰撞。用作缓冲物的防火毯和软囊是被玻璃纤维布做成的软兜6兜承于高处;而软兜6又至少有一边的两角被绑绳绑成活结绑吊着,相应的活结被解开后这软兜便垂下放堕所兜承着的防火毯和软囊的数量的80%以上。多幅软兜被由同一根绑绳绑成的多只活结绑吊着;当在绳子所在的直线上用力拉动这绑绳时,是最靠近这根绳被拉处的两只活结其中的一只先被拉脱解开,再是顺序逐只活结被陆续拉脱解开。软囊内设有沙发常用的弹簧状的压簧去把折叠的软囊弹胀成内含十升以上气体的胀囊。软囊或胀囊外设有可让外界空气进入囊内的、却阻碍囊内空气泄出于外界的单向阀式的活门。
【权利要求】
1.一种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分别凭多条管道把外界较新鲜的空气引至船或车或室内的人们的嘴边助增生机、同时把二氧化碳送到人们腿边来窒灭火险,并释放防火毯和软囊来缓冲伤害;其特征是:在船或车或建筑密室内设有可凭进气口连通外界大气的进气管或挠管、再分别连通十只以上漏斗状的嘴罩的小端,让嘴罩的大端罩着人的嘴却不罩阻鼻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嘴罩内设有可让空气自管道流至嘴罩却阻碍流体经嘴罩翻流至管道的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有些挠管或进气管的进气口还防漏地连通着处于外界的长度超过9米的长挠管的一端,让长挠管的另一端连通着一根由长度超过I米的硬管造成的长吸管的一端,长吸管的另一端作为进气端牢牢地紧贴连接在一个浮子落水后自然向上的表面上并令这表面的所有边缘距那进气端的距离均大于半米;长吸管的进气端附近还应钻设2个以上直径分别在1-5厘米之间且背向浮子的通孔状的小孔,并令这进气端的端口至最远的小孔的孔边距离小于2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挠管和长挠管是由软管内装套入多段短小硬管状的短管段造成且长挠管某处外周被一只环活络地套着;这只环又被牢牢地连接于浮子落水时自然朝下的表面下并令这表面的所有边缘与这只环保持有半米以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浮子先被折叠收缩挂于汽车尾部而无碍汽车行驶,再是被充胀至体积大于2立方米去缓冲追尾来车的碰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用作缓冲物的防火毯和软囊是被玻璃纤维布做成的软兜6兜承于高处;而软兜6又至少有一边的两角被绑绳绑成活结绑吊着,相应的活结被解开后这软兜便垂下放堕所兜承着的防火毯和软囊的数量的8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多幅软兜被由同一根绑绳绑成的多只活结绑吊着;当在绳子所在的直线上用力拉动这绑绳时,是最靠近这根绳被拉处的两只活结其中的一只先被拉脱解开,再是顺序逐只活结被陆续拉脱解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软囊内设有沙发常用的弹簧状的压簧去把折叠的软囊弹胀成内含十升以上气体的胀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气式舱厢室减灾装置,其特征是:软囊或胀囊外设有可让外界空气进入囊内的、却阻碍囊内空气泄出于外界的单向阀式的活门。
【文档编号】A62B7/00GK104491995SQ201410680269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4日
【发明者】罗晓晖, 罗凤禧 申请人:罗晓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