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8865发布日期:2018-12-21 19:4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状况日益突出,大范围出现雾霾等重污染现象的频次日益增多。臭氧和PM2.5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元凶”、“主犯”,而VOCs(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则是臭氧和PM2.5等细粒子生成的共同前体物。VOCs具有低浓度、高毒性的特征,被称为“影子杀手”。因此,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有机废气治理研究,也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目前有机废气治理中常用的工艺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燃烧法、冷凝法、生物法,以及一些新出现的工艺如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光催化氧化法。因处理深度要求较高,在一种工艺不能满足排放控制要求时,也常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联用,如吸附法+燃烧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活性炭吸附等等。选择具体的处理工艺和技术方法时,要视废气中有机污染物性质、排放要求、废气温度、湿度,以及气体流量等因素而定。不同的工艺针对相同的有机废气污染物,处理效率和成本等都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

光催化氧化法利用纳米TiO2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高活性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形成氧化-还原体系,经一系列可能的反应后产生大量的高活性自由基,对有机废气中所含污染成份进行氧化分解。与活性炭吸附、喷淋吸收等方法相比,氧化法对有机物成份进行了结构性的破坏,对有机污染物分解相对更彻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但是也存在废气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光催化氧化法有机废气处理效率的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其中:包括丝网骨架和丝网填料,丝网骨架由外表面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硬质材料组成,丝网骨架包括外网架和内网架,外网架为中空的正方体结构,外网架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中部均开设有UV灯管穿入孔,内网架为环状结构,内网架位于外网架内,且内网架的上端与外网架上侧面的UV灯管穿入孔固定连接,内网架的下端与外网架下侧面的UV灯管穿入孔固定连接,UV灯管能从内网架的内环中穿过,丝网填料由外表面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可弯曲柔性材料组成,丝网填料揉成不规则团状填充在外网架与内网架之间的空间中。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外网架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与外网架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外网架的上表面一端与铰接轴铰接配合,另一端能以铰接轴为轴转动,从而使外网架的内腔外露。

上述的外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挂钩,挂钩用于钩挂位于其上部的另一个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的下表面。

上述的丝网骨架为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陶瓷或玻璃材料制作。

上述的丝网填料为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金属丝。

上述的外网架的边长为100mm,UV灯管穿入孔的直径为20mm至50mm。

上述的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的透光率不低于75%。

本实用新型的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将纳米TiO2光催化丝做成丝网结构,以硬质丝网为外壳,软质丝网为填充物,组成一个方形的模块,这个模块中间还有一个供UV灯管(即紫外线灯)穿过的孔,这样制作的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大大增加了模块内的纳米TiO2光催化丝的总长度,提高模块净化有机废气的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将模块做成100mm边长的正方形,模块与模块间可以相互堆叠,通过挂钩相互固定,组成一个更大的模组,这个模组的长度、宽度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增减模块数量进行改变,使模组可以应用在不同尺寸的除尘装置中,提高了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结构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丝网骨架的俯视图;

图3是丝网骨架的右视图;

图4是UV灯管插入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中时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丝网骨架1、外网架11、内网架12、UV灯管穿入孔13、铰接轴14、挂钩15、丝网填料2、UV灯管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其中:包括丝网骨架1和丝网填料2,丝网骨架1由外表面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硬质材料组成,丝网骨架1包括外网架11和内网架12,外网架11为中空的正方体结构,外网架1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的中部均开设有UV灯管穿入孔13,内网架12为环状结构,内网架12位于外网架11内,且内网架12的上端与外网架11上侧面的UV灯管穿入孔13固定连接,内网架12的下端与外网架11下侧面的UV灯管穿入孔13固定连接,UV灯管3能从内网架12的内环中穿过,丝网填料2由外表面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可弯曲柔性材料组成,丝网填料2揉成不规则团状填充在外网架11与内网架12之间的空间中。

实施例中,外网架11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铰接轴14,铰接轴14与外网架1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外网架11的上表面一端与铰接轴14铰接配合,另一端能以铰接轴14为轴转动,从而使外网架11的内腔外露。

实施例中,外网架11的上表面设置有挂钩15,挂钩15用于钩挂位于其上部的另一个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的下表面。

实施例中,丝网骨架1为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陶瓷或玻璃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丝网填料2为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金属丝。

实施例中,外网架11的边长为100mm,UV灯管穿入孔13的直径为20mm至50mm。

实施例中,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的透光率不低于75%。

本实用新型的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制作方式如下:

a、将陶瓷网、玻璃网以及金属丝在双氧水中浸泡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充氮干燥后待用;

b、溶液制备:将环氧树脂溶解于1L丙酮中,搅拌并依次加入市售纳米TiO2(德固赛P25),UVP和纳米Fe2O3;

c、浸渍烘干:将陶瓷网、玻璃网以及金属丝放入溶液中浸渍,在氮气气氛下烘干,即可得到表面负载纳米TiO2的陶瓷网、玻璃网以及金属丝。

以表面负载纳米TiO2陶瓷网或玻璃网作为外网架11,以表面负载纳米TiO2金属丝作为丝网填料2,打开外网架11的上侧面,将表面负载纳米TiO2金属丝塞入外网架11内腔中,然后盖合外网架11的上侧面,用表面负载纳米TiO2金属丝绑定外网架11的上侧面,使其无法再打开,做成如图1至图3所示的正方体,表面负载纳米TiO2金属丝填充密度要求模块的透光率不低于75%,确保有足够的表面积负载纳米TiO2参与催化反应,同时便于废气通过。由于表面负载纳米TiO2金属丝填充在外网架11中时可以是无序填充,能有效降低UV-纳米TiO2光催化丝网模块结构的制作时间,使得本模块整体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