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5303发布日期:2018-10-19 21:59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水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补水霜是一种液态霜类化妆品,液态霜类化妆品又称蜜类化妆品,是水包油型的乳化剂,含水量在20%~80%左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形状颇似蜜,故而得名。保湿面霜的主要作用为去污、补充水分和补充营养,或具有控制皮肤油脂、美白的作用。

而补水霜在生产时,因为需要搭配不同的原液进行混合,所以对不同原液混合后的混合效果有着强烈的要求,如果不同的原液无法进行均匀混合,那么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会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解决了补水霜在生产时,因为需要搭配不同的原液进行混合,所以对不同原液混合后的混合效果有着强烈的要求,如果不同的原液无法进行均匀混合,那么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会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底板上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底板上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桶体,所述桶体的内腔开设有转动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转动桶的内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延伸至转动桶内腔的一端上环绕有打蛋器,所述桶体上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输料管,所述转动桶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转动桶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与输料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门,所述桶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池,所述水池内腔的底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水加热器,所述水池的上端固定安装有U型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桶与转轴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桶体的内壁和转动桶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打蛋器均匀分布在转轴上,且打蛋器与转动桶四周的内壁贴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桶上开设有开口,且开口与滑槽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U型板为金属导热板,且U型板与转动桶的外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与输料管的一端均通过穿插滑板内腔与滑槽内腔的底端紧密贴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通过底板、支撑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桶体、转动桶、转轴、打蛋器、储料箱、水池、水加热器和U型板的配合设置,使转动桶内不同的原液可通过转轴上打蛋器与转动桶相反方向的转动形成效果良好的搅拌,且搅拌时通过与U型板的摩擦,因为U型板是导热板还可将水池内的温度传导进转动桶内,使桶中的原液在不会因为加热损害原液中有益物质的同时又加强了混合后的效果,解决了补水霜在生产时,因为需要搭配不同的原液进行混合,所以对不同原液混合后的混合效果有着强烈的要求,如果不同的原液无法进行均匀混合,那么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会较低的问题。

(2)、该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通过桶体、转动桶、转轴、打蛋器、储料箱、水泵、输料管、环形板、滑槽、滑板、出料管、电动阀门和开口的结构设计,通过滑槽与滑板的配合,在不影响转动桶转动的同时,还可有效对转动桶内注入原液与排出混合好的原液,从而方便了使用人群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桶体的内腔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桶的内腔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板的内腔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U型板的正视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柱、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桶体、6转动桶、7转轴、8打蛋器、9储料箱、10水泵、11输料管、12环形板、13滑槽、14滑板、15出料管、16电动阀门、17水池、18水加热器、19U型板、20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底板1上端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3,底板1上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两个支撑柱2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桶体5,桶体5的内腔开设有转动桶6,转动桶6上开设有开口20,且开口20与滑槽13的内腔连通,转动桶6与转轴7均通过轴承分别与桶体5的内壁和转动桶6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轴7,且转轴7的一端延伸至转动桶6的内腔,第二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动桶6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7延伸至转动桶6内腔的一端上环绕有打蛋器8,打蛋器8均匀分布在转轴7上,且打蛋器8与转动桶6四周的内壁贴合,桶体1上端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储料箱9,储料箱9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水泵10,且水泵10的输出端连通有输料管11,转动桶6上固定安装有环形板12,环形板12的一端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板14,转动桶6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管15,出料管15与输料管11的一端均通过穿插滑板14内腔与滑槽13内腔的底端紧密贴合,且出料管15与输料管11上均设置有电动阀门16,桶体5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池17,水池17内腔的底端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水加热器18,水池17的上端固定安装有U型板19,U型板19为金属导热板,且U型板19与转动桶6的外壁紧密贴合,使用时,通过将不同的原液注入储料箱9中,注入后通过电动阀门16的开启,原液通过输料管11到达滑槽13底部,因为与凹槽13底部的紧密贴合使其不会出现泄漏,后当转动桶6上开口20与输料管11对接时,原液进入转动桶6内,再通过水加热器18的加热使水池17内水流慢慢变热,热量传导给U型板19,因为U型板19与转动桶6外壁的贴合使热量传导进转动桶6的内腔中,且第一电机3通过带动转轴7的转动使其上的打蛋器8通过转动对转动桶6内原液进行搅拌,后当水池17内水流变热后通过第二电机4的转动,使转动桶6也进行转动,避免转动桶6停留时间过长出现一处过热导致桶内原液中的有益物质被高温消除,后当搅拌完成后通过开口20与出料管15的对接,与电动阀门16的开启使混合完成后的原液排出。

该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使用时,通过将不同的原液注入储料箱9中,注入后通过电动阀门16的开启,原液通过输料管11到达滑槽13底部,因为与凹槽13底部的紧密贴合使其不会出现泄漏,后当转动桶6上开口20与输料管11对接时,原液进入转动桶6内,再通过水加热器18的加热使水池17内水流慢慢变热,热量传导给U型板19,因为U型板19与转动桶6外壁的贴合使热量传导进转动桶6的内腔中,且第一电机3通过带动转轴7的转动使其上的打蛋器8通过转动对转动桶6内原液进行搅拌,后当水池17内水流变热后通过第二电机4的转动,使转动桶6也进行转动,避免转动桶6停留时间过长出现一处过热导致桶内原液中的有益物质被高温消除,后当搅拌完成后通过开口20与出料管15的对接,与电动阀门16的开启使混合完成后的原液排出。

综上所述,该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通过底板1、支撑柱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4、桶体5、转动桶6、转轴7、打蛋器8、储料箱9、水池17、水加热器18和U型板19的配合设置,使转动桶6内不同的原液可通过转轴7上打蛋器8与转动桶6相反方向的转动形成效果良好的搅拌,且搅拌时通过与U型板19的摩擦,因为U型板19是导热板还可将水池17内的温度传导进转动桶6内,使桶中的原液在不会因为加热损害原液中有益物质的同时又加强了混合后的效果,解决了补水霜在生产时,因为需要搭配不同的原液进行混合,所以对不同原液混合后的混合效果有着强烈的要求,如果不同的原液无法进行均匀混合,那么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会较低的问题。

同时,该高效补水霜的混合装置,通过桶体5、转动桶6、转轴7、打蛋器8、储料箱9、水泵10、输料管11、环形板12、滑槽13、滑板14、出料管15、电动阀门16和开口20的结构设计,通过滑槽13与滑板14的配合,在不影响转动桶6转动的同时,还可有效对转动桶6内注入原液与排出混合好的原液,从而方便了使用人群进行使用。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