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4019发布日期:2018-11-20 19:49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气体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吸收塔。



背景技术:

吸收塔是一种实现吸收操作的设备,是利用气体与液体的接触,将气体中的污染物传送到液体中,再将清洁气体和吸收了污染物的液体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清净空气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吸收塔是填料塔,气体从填料塔底部进入,而喷淋液从塔顶喷淋流下,喷淋液与气体可于填料中充分接触,以利于喷淋液对填料中污染物进行充分吸收,随后喷淋液回落至塔体底部并经循环泵继续从塔顶喷淋流下。但因塔体与循环泵处于同一水平面,塔体底部的喷淋液并不能全部循环利用起来,导致部分喷淋液长期滞留于塔体底部,因而对喷淋液无法进行充分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吸收塔,该气体吸收塔可有效提高吸收剂的利用效率,且废气中污染物吸收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吸收塔,用于净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进气口,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塔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喷淋器、填料层、过滤板、及敞口的喷淋器储存箱,且过滤板与喷淋器储存箱分置于进气口的上下两侧;所述喷淋器储存箱设有倾斜布置的底板,于所述底板下设有用于稳固底板的支撑件,并于底板倾斜面相对应的喷淋器储存箱侧壁底部开有贯通至塔体外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经由塔体外设置的循环泵与所述喷淋器相连以使喷淋器储存箱与喷淋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过滤板可拆卸的固定在塔体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过滤板包括栅板、及固定安装于栅板上的滤网。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底板的倾斜角度为20-30°。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喷淋器储存箱内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水平布置的搅拌轴、及位于搅拌轴上间隔布置的的多个搅拌桨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塔体侧壁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并于过滤板上方开设有人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塔体内喷淋器的上方设置有丝网除沫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塔体内壁上设有壁流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吸收塔,通过喷淋器储存箱倾斜布置的底板与底板倾斜面相对应的喷淋器储存箱侧壁底部的液体出口的配合,可使喷淋器储存箱内的喷淋液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可有效防止部分喷淋液滞留于喷淋器储存箱底部而造成浪费;于喷淋器储存箱上方设置的过滤板可用以防止大颗粒杂质或填料落至喷淋器储存箱中而导致喷淋器储存箱的液体出口出现堵塞,从而影响吸收塔的正常运行;且因过滤板设置于进气口的上方,所以废气经进气口进入塔体后可于过滤板作用下达到均布废气的目的,从而使废气在均匀分布的状态下向填料层移动,如此可使废气在填料层内与喷淋液更充分的结束,可有效提高喷淋液对废气中污染物的吸收效率;此外,过滤板还可降低废气的流速,从而延长废气在填料层的滞留时间,以进一步提高喷淋液对废气中污染物的吸收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过滤板可拆卸固定在塔体内的设置,可方便对过滤板进行维护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倾斜角度为20-30°的设置,有利于喷淋器储存箱内的喷淋液得到充分循环利用;若底板倾斜角度小于20°时,喷淋器储存箱内的喷淋液无法充分从喷淋器储存箱上的液体出口流出,导致喷淋器储存箱内的喷淋液部分滞留而无法得到充分循环利用;而底板倾斜角度大于30°时,则容易使喷淋器储存箱内喷淋液的储存量较少,从而导致喷淋器与喷淋器储存箱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而出现断流现象,从而影响吸收塔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淋器储存箱内搅拌器的设置,可使喷淋器储存箱内的喷淋液混合均匀,以防止经喷淋液吸收的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液体出口处而造成液体出口堵塞,避免影响吸收塔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塔体侧壁上观察窗的设置,可便于观测吸收塔内的运行情况以及过滤板的使用情况,从而可及时对过滤板进行清洗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人孔的设置,可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板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所述丝网除沫器的设置,可有效的将气体中夹带的喷淋液液滴从气体中分离出来,降低了喷淋液的物料损失,节省企业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述壁流挡板的设置,可阻止喷淋液的贴壁流,使沿塔壁贴壁流的喷淋液改变方向并使喷淋液向塔中部汇集,从而使喷淋液与废气能够充分接触,让喷淋液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提高喷淋液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塔体;2-进气口;3-出气口;4-喷淋器;5-填料层;6-过滤板;7-喷淋器储存箱;8-底板;9-循环泵;10-搅拌器;11-丝网除沫器;12-壁流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气体吸收塔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2,所述进气口2通过管道与废气源相连;塔体1顶部设有出气口3,用于将洁净后的气体排放至大气中。所述塔体1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器4、填料层5、过滤板6、及喷淋器储存箱7,且过滤板6与喷淋器储存箱7分置于进口气2的上下两侧。其中过滤板6的设置,可用以防止大颗粒杂质或填料落至喷淋器储存箱7中而导致喷淋器储存箱7的液体出口出现堵塞,从而影响吸收塔的正常运行;另外,过滤板6因设置于进气口2的上方,所以废气经进气口2进入塔体1后可于过滤板6作用下达到均布废气的目的,从而使废气在均匀分布的状态下向填料层5移动,如此可使废气在填料层5内与喷淋液更充分的结束,可有效提高喷淋液对废气中污染物的吸收效率;此外,过滤板6还可降低废气的流速,从而延长废气在填料层5的滞留时间,以进一步提高喷淋液对废气中污染物的吸收效率。所述过滤板6可拆卸的固定在塔体1内,如此则可方便对过滤板6进行维护或更换。所述过滤板6包括栅板、及固定安装于栅板上的滤网。

所述喷淋器储存箱7设有倾斜布置的底板8,于底板8下设有用于稳固底板8的支撑件,以保证对喷淋器储存箱7牢固支撑。所述底板8倾斜面相对应的喷淋器储存箱7侧壁底部开有贯通至塔体1外的液体出口,所述液体出口经由塔体1外设置的循环泵9与所述喷淋器4相连以使喷淋器储存箱7与喷淋器4之间形成循环回路。因此,通过喷淋器储存箱7底部的底板8与底板8倾斜面相对应的喷淋器储存箱7侧壁底部的液体出口的配合,可使喷淋器储存箱7内的喷淋液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可有效防止部分喷淋液滞留于喷淋器储存箱7底部而造成浪费。于液体出口与循环泵9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支管,支管上设有阀门。该支管可用于在喷淋液无吸收能力时将喷淋液排出,另外该支管还可用于向喷淋器储存箱7中添加具有吸收能力的喷淋液。

其中,底板8的倾斜角度为20-30°,如此设置可有利于喷淋器储存箱7内的喷淋液得到充分循环利用;若底板8倾斜角度小于20°时,喷淋器储存箱7内的喷淋液无法充分从喷淋器储存箱7上的液体出口流出,导致喷淋器储存箱7内的喷淋液部分滞留而无法得到充分循环利用;而底板8倾斜角度大于30°时,则会使喷淋器储存箱7内喷淋液的储存量较少,从而导致喷淋器4与喷淋器储存箱7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而容易出现断流现象,从而影响吸收塔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器储存箱7内还设有搅拌器10,所述搅拌器10包括水平布置的搅拌轴、及位于搅拌轴上间隔布置的的多个搅拌桨叶。搅拌器10的设置可使喷淋器储存箱7内的喷淋液混合均匀,以防止经喷淋液吸收的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于液体出口处而造成液体出口堵塞,避免影响吸收塔的正常运行。

所述塔体1内喷淋器4的上方设置有丝网除沫器11。丝网除沫器11的设置,可有效的将气体中夹带的喷淋液液滴从气体中分离出来,降低了喷淋液的物料损失,节省企业生产成本。而于塔体1侧壁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可便于观测塔体1内的运行情况以及过滤板6的使用情况,从而可及时对过滤板6进行清洗或更换。于塔体1侧壁位于栅板上方开设有人孔,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人孔进入塔体1内部对过滤板6进行维护。

另外,为了有效提高喷淋液的利用率,于塔体1内壁上均设有壁流挡板12,所述壁流挡板12沿塔体1内壁呈连续的环形布置,且壁流挡板12的截面呈三角形,用以阻止喷淋液紧贴塔内壁流动,使沿塔壁贴壁流的喷淋液改变方向,并使喷淋液向塔中部汇集,从而使喷淋液与废气可充分接触,让喷淋液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在壁流挡板12的下方可形成一圈喷淋液膜,使贴近塔体1内壁向上流动的部分废气能与壁流挡板12下方的喷淋液充分接触,最终实现对喷淋液充分利用的目的。壁流挡板12于塔体1内壁处可单层布置,也可多层布置,具体设置层数以塔体1高度及壁流挡板12大小决定。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塔在使用时,废气经进气口2进入塔体1内部,并在过滤板6的作用下使气体均匀进入填料层5,与此同时,填料层5上方的喷淋器4中喷洒出喷淋液,喷淋液自上向下流动,而废气自下向上流动,并于填料层5中得到充分接触,随后吸收有污染物的液体经过滤板6去除大颗粒杂质或填料后进入塔体1底部的喷淋器储存箱7,并在喷淋器储存箱7底部底板8的作用下经循环泵9作用下从液体出口输送至喷淋器4处继续进行吸收操作;而经结净后的气体则可经塔体1顶部的出气口3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所得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