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装置的水循环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5531发布日期:2019-02-01 20:5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墨装置的水循环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墨装置的水循环清洁器。



背景技术:

为避免喷墨装置喷出的雾化漆影响外界环境,通常将喷墨装置的喷枪设置于一密闭空间中,并通过水帘直接捕集雾化漆或使用负压牵引加强水帘捕集效果,避免雾化漆形成液滴影响目标喷漆物品外观,通常的,喷墨装置内常直接将水帘设置于引风装置前端,并对捕集了雾化漆的水流直接排放,其对于密闭空间内喷出方向向下雾化漆的以及散布于密闭空间内的雾化漆捕集效果较差,另将抽排含雾化漆的水流直接排除在浪费水源的同时,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装置的水循环清洁器,通过循环水形成的多重水帘,对喷墨装置的雾化漆进行捕集,避免雾化漆充盈喷墨装置的密闭空间,避免密闭空间中雾化漆形成液滴,对目标喷漆物品喷面外观造成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喷墨装置的水循环清洁器,包括积液腔、引风道、水帘管,其引风道自下向上延伸,引风道的入口不隔断积液腔,积液腔内与引风道相对一侧设置有外水帘管,引风道内设置有内水帘管、集水腔、水帘板;所述的积液腔设置有排水管和循环水出口,所述的循环水出口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循环水后,经泵送装置将积液腔内循环水排向内、外水帘管形成内、外水帘,以及排向集水腔,集水腔排水经水帘板形成封闭引风道入口且与引风道外空间相接触的面状水帘,内水帘管设置于水帘板与引风道引风出口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水帘、面状水帘、外水帘的出水线相互平行,所述的引风出口的引风方向垂直于内水帘、面状水帘、外水帘的所在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水帘管、外水帘管的出水线呈若干成排设置的出水孔或呈条状的出水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引风出口设置于引风道侧壁上缘,且与集水腔齐平设置,所述的集水腔侧壁上缘与水帘板相互接合。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与引风道外空间相接触的面状水帘高度不低于引风管高度的一半。

更进一步的,靠近所述的循环水出口以及排水口设置于积液腔底壁的低点,且所述的引风道靠近积液腔底壁低点所在侧,且靠近外水帘管一侧的积液腔底壁向下延伸形成一指向引风管一侧的高低斜面。

更进一步的,还设置有进水管道、隔水围笼、进水过滤器,所述的进水管道自积液腔底壁向上延伸,隔水围笼围合进水过滤器使净化的水流被隔水围笼切割。

作为一种有效的设置方案,所述的内水帘管设置于集水腔的下端,且内水帘管管壁上设置有两套以上的出水线。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水帘管呈直管状,可沿管中心线进行旋转,使各出水线相对于旋转中心线360°旋转。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内水帘管设置有一呈条状的出水孔的第一出水线与两相对的,均呈若干成排设置的出水孔的第二、第三出水线,所述的第一出水线的出水方向垂直于第二、第三出水线的出水方向。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 通过抽风机或其他负压提供设备,经引风道引风,使密闭空间内喷出方向向下雾化漆被外水帘流经积液腔、密闭空间内的散布雾状漆被面状水帘、引风道内的雾状漆被内水帘所对应捕集,使抽离的气体中雾化漆含量大大降低,避免雾化漆集聚形成液滴,并且循环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避免了雾化漆凝结的漆渣进入各水帘,保证了清洁效果,且避免了直排对环境的污染;

2. 通过设置通向积液腔的进水管道,经净化后切割净化水流,产生的出流速度温和洁净水进行补足,提高积液腔内部循环水的清洁度的同时,避免水流过大使积蓄与积液腔内的漆渣产生扰动;

3. 设置内水帘管为可旋转式,配合多条出水线,形成的多重内水帘,可对应根据密闭空间内雾化漆的喷出量与喷出状态,对应切换内水帘的数量,使雾化漆的净化效率及循环水对内水帘的流量得到合理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及循环水流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风出口一侧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外水帘管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及循环水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容易被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5,一种喷墨装置的水循环清洁器,包括积液腔1、引风道2、水帘管,其引风道2自下向上延伸,引风道2的入口21不不隔断积液腔1,积液腔1内与引风道2相对一侧设置有外水帘管43,引风道2内设置有内水帘管41、集水腔42、水帘板44;所述的积液腔1设置有排水管和循环水出口31,所述的循环水出口31通过过滤装置32过滤循环水后,经泵送装置33将积液腔1内循环水分三道管路,分别排向内水帘管41、外水帘管43、集水腔42中,流经内水帘管41、外水帘管43的循环水自出水线流出对应形成内、外水帘,排向集水腔42,流经集水腔42的循环水经水帘板44形成封闭引风道入口21且与引风道2外空间相接触的面状水帘,内水帘管41设置于水帘板44与引风道2引风出口5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水帘、面状水帘、外水帘的出水线相互平行,所述的引风出口5的引风方向垂直于内水帘、面状水帘、外水帘的所在面。通过该设置,引风出口5的负压,对各水帘的牵引幅度相接近,对于水帘捕集雾化漆的效果较为均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设置外水帘管43的出水线呈若干成排设置的出水孔,内水帘管41管壁上设置有三套出水孔,其中,位于中央的出水孔呈条状的第一出水线,两侧相对设置呈若干成排设置的出水孔第二、第三出水线。基于清洁效果考虑,采用条状的出水孔,形成的出水线呈面状,清洁效果较高,更适合于大范围大面积的雾化漆的捕集;而采用若干成排设置的出水孔其对于循环水的利用控制度较好,兼具冲刷漆渣和捕集效果,当然,对于使用环境的不同,可根据需求进行对应设定;

更进一步的,如图4-5,内水帘管41呈直管状并设置于集水腔42的下端,可沿管中心线进行旋转,使各出水线相对于旋转中心线360°旋转,配合上述设置方案,当需要以捕集状态为主时,可调节条状的出水孔朝向下方设置,并加大通向内水帘管41的水流供应,使内水帘形成一面状水帘和两条阵状水帘,起到最优的冲刷和捕集效果;当调节为第二、第三出水线任意一侧以及第一出水线朝向下方,并合理降低内水帘管41循环水通水量时,内水帘形成一面状水帘和一条阵状水帘,兼具水流冲刷力度以及对雾状漆的捕捉效果,其循环水流出水流量控制度较为合理;当调节第一出水线朝向上方,使第二、第三出水线朝向两侧射出两条阵状水帘时,其更适合于对粘附于引风道2内壁以及水帘板44上漆渣的冲刷。

为提高负压提供装置对引风道2的引风效果,如图2、5所示,将引风出口5设置于引风道2侧壁上缘,且与集水腔42齐平设置,所述的集水腔42侧壁上缘与水帘板44相互接合,通过该设置,不仅引风效果优良,且集水腔42以较高的高度设置于引风道2内,水帘板44形成的面状水帘对雾状漆具有较大的捕集范围,当设置如图3般,引风道2外空间相接触的面状水帘高度为引风管高度的三分之二时,集水腔42溢流至水帘板44形成的面状水帘与外界密闭空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避免了外界雾状漆直接与集水腔42接触,减少了雾状漆在集水腔42中凝结形成漆渣的概率;

为提升外水帘对积液腔1漆渣的冲刷效果,如图1、3、5所示,设置靠近所述的循环水出口31以及排水口设置于积液腔1底壁的低点,且所述的引风道2靠近积液腔1底壁低点所在侧,且靠近外水帘管43一侧的积液腔1底壁向下延伸形成一指向引风管一侧的高低斜面,外水帘管43喷出形成的外水帘,冲刷积液腔1较高的底壁,使循环水向下流动至低点,使漆渣被集中至循环水出口31以及排水管一侧,且向下喷出的雾状漆可更有利的被负压所吸引进入引风道2内。

上述的方案中,循环水可以以外部直接添加至积液腔1内的方式加入,但基于循环水后续的便利补足考虑,还可增设置进水管道35、隔水围笼37、进水过滤器36,所述的进水管道35自积液腔1底壁向上延伸,隔水围笼37围合进水过滤器36使净化的水流被隔水围笼37切割,产生的出流速度温和洁净水进行补足,提高积液腔1内部循环水的清洁度的同时,避免水流过大使积蓄与积液腔1内的漆渣产生扰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