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887发布日期:2018-12-18 21:2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VOCs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OCs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如今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废气,这些废气若不经过处理便排放到空气中势必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气态性废气是工业废气中种类最多也是危害性最大的。目前VOCs废气内主要有含氮有机废气、含硫废气以及碳氢有机废气(例如:烷类、芳烃类、酯类、醛类和其他等)。而在现有的废气燃烧处理时往往忽视了废气中有难以燃烧的气体以及燃烧后会生成对环境以及人体有害的气体,当上述气体直接被燃烧并排放至大气中时会引起大气的污染,非常容易引起酸雨等直接的自然灾害,而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VOCs废气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有难以燃烧处理的气体被排放至大气以及燃烧后产物的没有得到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VOCs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气处理装置、废气燃烧装置以及气体冷却装置;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气口、废气净化组件以及第一出气口;

所述废气燃烧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进气口、废气燃烧组件以及第二出气口;

所述气体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进气口、冷却室以及出口;

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

所述废气净化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废气净化组件底部的第二净化室、第三净化室、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室上方的第一净化室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净化室上方的吸附室,废气通过接气管依次进入所述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第三净化室以及吸附室,所述第一净化室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吸附室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净化室以及所述第三净化室埋设于地面以下。

优选地,所述吸附室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件以及硅藻纯吸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以及第三净化室的底部均设置有溶液,所述溶液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隔绝气体与液体的第一隔断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断板上并垂直于所述第一隔断板且用于分隔所述净化室的第二隔断板,所述第一隔断板上均开设有用于进入废气与排出废气的气孔,所述第二隔断板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以及第三净化室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溶液内均设置有多块用于提高废气与所述溶液接触时间的折流板。

优选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净化室内的所述溶液为强酸溶液,设置于所述第二净化室内的所述溶液为强碱溶液,设置于所述第三净化室内的所述溶液为强氧化性溶液。

优选地,所述废气燃烧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混合室、多个气体传输管、点火器以及用于收集已燃烧气体的气体收集器,所述气体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气体收集器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气体混合室内设置有空气进风口,多个所述气体传输管的一端均连接于气体混合室,多个所述气体传输管的另一端上均设置有点火器。

优选地,所述气体混合室的腔体形成为圆锥形,所述腔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气口,所述腔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连接有多个所述气体传输管。

优选地,所述气体收集器上设置有气泵。

优选地,所述冷却室的腔体内设置有多个冷凝管,所述腔体内容纳有液态水,所述冷凝管位于所述液态水的水面下方,多个所述冷凝管一端均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所述冷凝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依次连接的废气处理装置、废气燃烧装置以及气体冷却装置依次对废气进行处理,首先将废气中难以被燃烧的废气在废气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其中,废气处理装置内的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第三净化室以及吸附室的结构布置使得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利用率达到最大。随后经过处理后的气体经过废气燃烧装置后,将其燃烧得到的产物进入气体冷却装置对产物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液态水能够直接使用,进而使得当前废气能够有效并安全的排放,同时废气的产物能够得到最优的利用,达到废物再利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VOCs废气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废气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冷却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OCs废气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有难以燃烧处理的气体被排放至大气以及燃烧后产物的没有得到处理的问题。

如图1所示,VOCs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气处理装置10、废气燃烧装置20以及气体冷却装置30。其中,废气处理装置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气口101、废气净化组件(未标示)以及第一出气口102。废气燃烧装置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进气口201、废气燃烧组件(未标示)以及第二出气口202。气体冷却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进气口301、冷却室(未标示)以及出口302。并且,第二进气口201连通第一出气口102,第三进口气301连通第二出气口202。

如图2所示,废气净化组件包括设置于废气净化组件底部的第二净化室104、第三净化室105、设置于第二净化室104上方的第一净化室103以及设置于第三净化室105上方的吸附室106。同时,废气通过接气管107依次进入第一净化室103、第二净化室104、第三净化室105以及吸附室106,并且,第一净化室103连通第一进气口101,吸附室106连通第一出气口102。

具体地,VOCs废气主要包括含氮有机废气、碳氢有机废气、含硫废气以及其他废气(例如:氟化物、氯化氢、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若其中的含硫废气、含氮废气以及其他废气被燃烧后生成的对应的产物排放至大气中时,容易引起酸雨等直接的自然灾害,而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而在本实施例中,VOCs废气从A处第一进气口101进入后,能够依次进入第一净化室103、第二净化室104以及第三净化室105,分别将含硫废气、含氮废气以及其他废气净化后,最后进入吸附106将废气从净化室内带走的残渣以及生产的产物吸附走,从而使得从A1处排放处的废气仅仅只含有碳氢有机废气,而碳氢有机废气在经过废气燃烧组件燃烧之后会变成水蒸气以及CO2(二氧化碳),最后将水蒸气通过气体冷却装置30,令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排放,从而达到将VOCs废气转化为能够使用的液态水的目的,在保护了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增强了废气的再利用,实现废物利用。

进一步地,第二净化室104以及第三净化室105均埋设与地面以下,优选地,第一净化室103以及吸附室106均设置于地面以上,接气管107直接连通地面以下的第二净化室104以及第三净化室105。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中,因废气净化组件内的第一净化室103、第二净化室104、第三净化室105以及吸附室106的结构紧凑,使得产品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净化室103、第二净化室104、第三净化室105以及吸附室106可以均设置于地面以下,只需要将第一进气管101以及第一出气管102突出设置于地面以上以连接其他管道即可。当然,还可以只突出设置某一个部件,比如只有第一净化室103设置于地面以上,以适配其他不适合安装的地形。

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中,吸附室106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件1061以及硅藻纯吸附件1062。活性炭吸附件1061能够去除有溶解性的有机物质,合成洗涤剂、微生物、病毒和一定量的重金属,并能够脱色、除臭。而硅藻纯吸附件1062具有极强的物理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因而可以有效的吸附甲醛、苯、氡、TOVC等有害气体。

另外,第一净化室103、第二净化室104以及第三净化室105的底部均设置有溶液108,溶液108的表面均设置有用于隔绝气体与液体的第一隔断板109以及设置于第一隔断板109上并垂直于第一隔断板109且用于分隔上述净化室的第二隔断板110。同时,第一隔断板109上均开设有用于进入废气与排出废气的气孔(未图示),并且第二个短板均连接于上述净化室的顶部。

进一步地,溶液108内均设置有多块用于提高废气与溶液108接触时间的折流板111,使得气体在溶液108内的流通时间增加,提高了气体与溶液的反应速率,进而提高了废气的处理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VOCs废气通过依次从第一进气口101进入第一净化室内102内,并从第一净化室103与第一净化室103的溶液108反应后进入第二净化室104,并与第二净化室104内的溶液108反应后进入第三净化室105,并与第三净化室105内的溶液108进行反应后进入吸附室106,随后从吸附室106的第一出气口102排出。同时,废气能够在多个隔断板的作用下,只能够进入溶液108内并与溶液108进行反应,从而将某些难以燃烧或燃烧后能够产生对环境以及人体产生危害物的气体进行反应,直接降低了废气带来的环境污染,进而提高了后续废气燃烧后的产物的纯度,保障了再利用产物的质量。

其中,设置于第一净化室103内的溶液108为强酸溶液,设置于第二净化室108内的溶液108为强碱溶液,设置于第三净化室108内的溶液108为强氧化性溶液。通过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进行化学方式的废气净化方式,反应掉难以被燃烧或燃烧后会产生对环境以及人体有害的气体。

如图3所示,废气燃烧组件30包括依次连接的气体混合室203、多个气体传输管205、点火器(未图示)以及用于收集已燃烧气体的气体收集器207。其中,气体混合式203连通第二进气口201,气体收集器207连通第二出气口202,气体混合室内设置有空气进风口204,多个气体传输管205的一端均连接于气体混合室203上,多个气体传输管205的另一端上均设置有点火器。

在本实施例中,从废气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气体从A1处排放的碳氢废气通过第二进气口201进入气体混合室203内,并且空气进风口204用于将空气排放至气体混合室203内与废气进行混合,使得废气与空气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后的气体沿气体传输管205传输至气体收集器207处,并于气体传输管205的出口处进行燃烧,将混合后的气体燃烧成水蒸气,进而从A2第二出气口202处排放。并且,在多个气体传输管的外围设置有保护壳208以保护气体传输管205。

其中,气体混合室203的腔体形成为圆锥形,腔体的一端连接第一出气口201,腔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安装板206,安装板206上连接有多个气体传输管205,圆锥形的腔体便于从A1进入的气体以及从空气进风口204进入的空气充分的混合,防止在燃烧过程中因混合不均匀引发的爆炸事故发生。

进一步地,气体收集器207上且处于第二出气口202处设置有气泵(未图示),该气泵能够在气体收集器207内未完全排出时,抽出气体以完全排出。

另外,冷却室(未标示)的腔体内设置有多个冷凝管303,所述腔体内容纳有液态水304,所述冷凝管303位于液态水304的水面下方,多个所述冷凝管303一端均连通所述第三进气口301,所述冷凝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出口302。

在该实施例中,气体从A2处的第三进气口301处进入,液态水从进水口305处进入,从306处流出,气体从多个冷凝管303中流过时,会因为液态水304的作用被凝结为水,从而从出口302处流出,并在B处收集起来。从而达到了将VOCs废气经过转化、燃烧、再冷凝之后变成了可使用水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废气的资源利用,进而保护了整体的生态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