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864发布日期:2018-12-18 21:27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常常会排放大量废气,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酸雾、挥发性有机废气等有害成分,会给大气环境带来污染,如果不进行净化处理,将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健康。目前一般的废气处理装置有喷淋塔、净化塔等,但现有的废气处理废气的装置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废气与喷淋液之间难以充分接触,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2、喷淋液无法重复利用,导致成本较高;

3、无法自动排放、更新废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该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使废气与喷淋液之间充分接触,从而具有更好处理效果,同时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各种不同场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呈圆柱形的喷淋塔,所述喷淋塔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喷淋塔内腔下部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上方设有若干阻流板,所述阻流板固连在喷淋塔内壁上,该阻流板上设有均布的阻流孔,所述喷淋塔一侧设有水泵,另一侧设有沉淀池,所述排气管末端延伸至沉淀池内;

每一层所述阻流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沿喷淋塔轴向设置,且该电机输出轴连接有与电机输出轴相垂直的搅动杆,所述搅动杆的两端向喷淋塔内壁延伸并与喷淋塔内壁保持间隙;所述搅动杆上方设有与阻流板相平行的环状喷淋管,所述环状喷淋管的进水口穿过喷淋塔内壁与水泵出水管连通,所述水泵进水管穿过喷淋塔侧壁与储水槽连通;所述喷淋塔外壁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穿过喷淋塔侧壁延伸至储水槽内。

上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工作方式为:废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喷淋塔内,首先与储水槽内的喷淋水接触,进行第一次处理;然后废气向上运动依次经过阻流板,水泵将储水槽内的喷淋水通过喷淋管进行喷淋,对废气进行第二次处理,同时电机通过搅动杆带动废气加速流动,从而加速了废气与喷淋水的接触效果;最后废气通过排气管进入沉淀池内进行第三次处理。

废气在三次处理过程中,每次都能与喷淋水良好接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同时水泵实现了喷淋水的重复利用,从而降低了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阻流板沿喷淋塔轴向均布于喷淋塔内,所述喷淋塔内从上至下的阻流板上阻流孔孔径依次减小,所述喷淋塔内从上至下的阻流板上阻流孔孔数依次增多。废气再第一次处理后,废气的含量仍然较高,将最底层阻流板的阻流孔直径减小可以提高喷淋水和废气接触的效果,并通过增加最底层阻流板上阻流孔的数量可以保证气体流通顺畅。而上部阻流板的孔径逐渐增大,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降低了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喷淋塔外壁上还连接有废水出水管和清水进水管,所述废水出水管穿过喷淋塔外壁与储水槽连通,所述废水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所述清水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所述储水槽内壁上设有酸碱度检测仪,所述喷淋塔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酸碱度检测仪、出水阀、进水阀信号连接。在废气处理时,酸碱度检测仪实时监测储水槽内喷淋水的酸碱度,并将酸碱度传输至控制器进行对比,若喷淋水的酸度(或碱度)超过设定值,控制器就控制出水阀和进水阀打开,废水从废水出水管排出,清水从清水进水管流入,将喷淋水进行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喷淋塔顶部还设有旋流板。废气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带有热量,旋流板在废气进入排气管时对废气内的水蒸汽进行降温吸附后凝结为水珠,从而防止喷淋塔内部的水流失。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外部设有防水装置。防水装置可防止电机进水,从而延长电机寿命。

进一步优选,所述防水装置为防水罩,所述防水罩固连在阻流板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

1、本实用新型在废气处理过程中能使废气与喷淋液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喷淋液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成本;

3、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废水的自动排放,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断面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喷淋塔,2排气管,3储水槽,4第一阻流板,5第二阻流板,6第三阻流板,7阻流孔,8水泵,9沉淀池,10电机,11电机输出轴,12搅动杆,13喷淋管,14水泵出水管,15水泵进水管,16进气管,17废水出水管,18清水进水管,19出水阀,20进水阀,21酸碱度检测仪,22控制器,23旋流板,24防水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呈圆柱形的喷淋塔1,该喷淋塔1顶部设有排气管2和旋流板23,喷淋塔1内腔下部设有储水槽3。在储水槽3上方设有3层阻流板,3层阻流板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一阻流板4、第二阻流板5、第三阻流板6,每层阻流板呈圆形且每层阻流板均固连在喷淋塔1内壁上,在每层阻流板上设有均布的阻流孔7。在喷淋塔1右侧设有水泵8,喷淋塔1左侧设有沉淀池9,排气管2末端延伸至沉淀池9内。

每层阻流板的上表面均设有防水罩24,在防水罩24的内部安装有电机10,该电机输出轴11向上穿过防水罩24沿喷淋塔1轴向设置,且该电机输出轴11连接有与电机输出轴11相垂直的搅动杆12,搅动杆12的两端向喷淋塔1内壁延伸并与喷淋塔1内壁保持间隙。在搅动杆12上方设有与阻流板相平行的环状喷淋管13,如图2所示,环状喷淋管13的下表面沿其环状表面设有均布的出水孔,环状喷淋管13的进水口向左穿过喷淋塔1内壁与水泵出水管14,而水泵进水管15喷淋塔1侧壁与储水槽3连通。在喷淋塔1右侧外壁上连接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的左端穿过喷淋塔1侧壁延伸至储水槽3内。

上述废气处理装置的工作方式为:废气通过进气管16进入喷淋塔1内,首先与储水槽3内的喷淋水接触,进行第一次处理;然后废气向上运动依次经过第三阻流板6、第二阻流板5和第一阻流板4(废气只能阻流孔7通过阻流板,在阻流孔7能够限制喷淋水与废气的流通路径,进一步使得废气与喷淋水良好接触),而水泵8将储水槽3内的喷淋水泵入喷淋管13进行喷淋,对废气进行第二次处理,同时电机10通过搅动杆12带动废气加速流动,从而加速了废气与喷淋水的接触效果;最后废气通过排气管2进入沉淀池9内进行第三次处理。

废气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带有热量,旋流板23在废气进入排气管2时对废气内的水蒸汽进行降温吸附后凝结为水珠,从而防止喷淋塔1内部的水流失。

废气在三次处理过程中,每次都能与喷淋水良好接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同时水泵8实现了喷淋水的重复利用,从而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阻流板沿喷淋塔1轴向均布于喷淋塔1内,喷淋塔1内从上至下的阻流板上阻流孔7孔径依次减小,喷淋塔1内从上至下的阻流板上阻流孔7的数量依次增多。废气再第一次处理后,废气的含量仍然较高,将最底层阻流板(第三阻流板6)的阻流孔7直径减小可以提高喷淋水和废气接触的效果,并通过增加最底层阻流板上阻流孔7的数量可以保证气体流通顺畅。而上部阻流板的孔径逐渐增大,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实施例3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在喷淋塔1左侧外壁上还连接有废水出水管17和清水进水管18,废水出水管17穿过喷淋塔1外壁与储水槽3连通,废水出水管17上设有出水阀19,清水进水管18上设有进水阀20。在储水槽3内壁上设有酸碱度检测仪21,喷淋塔1右侧设有控制器22,控制器22分别与酸碱度检测仪21、出水阀19、进水阀20信号连接。在废气处理时,酸碱度检测仪21实时监测储水槽3内喷淋水的酸碱度,并将酸碱度传输至控制器22对比,若喷淋水的酸度(或碱度)超过设定值(说明喷淋水已无法循环使用),控制器22就控制出水阀19和进水阀20打开,废水从废水出水管17排出,清水从清水进水管18流入,将喷淋水进行更换。

实施例3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