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布滤池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195发布日期:2019-02-19 19:2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布滤池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滤布滤池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中水回用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有效途径,为城市用水提供了新的水源,目前市场上滤布滤池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转盘滤池和板状滤池,转盘滤池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滤布滤池工艺,过滤水流方向由外而内,通过转盘转动、吸盘固定的反抽吸方式进行反冲洗,此种滤池的主要缺点是:接触滤布层进行反抽吸易于将滤布表层磨损以及将长绒线抽出而影响过滤效果,且滤盘在反冲过程中需不断转动,此种水下动力设备极易被损坏, 板状滤池 采用的是由内而外的过滤形式,反冲洗期间借助气冲的方式和多个电动阀门的频繁开启实现滤池的正常进出水,池内水下部分无动力设备,缺点是:需要多只电动阀门控制反冲洗运行,投资费用增加且电动阀门不易控制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滤布滤池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舱体、进水口、出水口、滤框和滤片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舱体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部设置有滤框,所述滤框是由多根集水干管组成的框架,集水干管之间设置有滤片,所述滤片的两侧壁设置有滤布,所述舱体的一侧设置有阻隔板,所述阻隔板的上部为水流的出口,所述阻隔板的左侧为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左侧为清水槽,所述清水槽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舱体的上部设置人孔。

作为优选,所述集水干管的内侧设置有集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舱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吸泥泵,所述吸泥泵的一端安装有伸入舱体内部的吸泥管,所述吸泥管设置在滤框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舱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以洗刷滤布的行走行车。

有益效果:

(1)出水水质好且稳定;

(2)设备简洁紧凑,结构合理,附属设备少,总装机功率低;

(3)全自动运行,可连续过滤,清洗时不停止过滤进程;

(4) 过滤组件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安装、维护方便,扩展性强,扩容便利。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舱体,2、进水口,3、滤框,4、滤片,5、底板,6、人孔,7、集水干管,8、吸泥管,9、滤布,10、阻隔板,11、集水槽,12、清水槽,13、出水口,14、集水孔,15、吸泥泵,16、行走行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舱体1、进水口2、出水口13、滤框3和滤片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舱体1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上部设置有滤框3,所述滤框3是由多根集水干管7组成的框架,集水干管7之间设置有滤片4,所述滤片4的两侧壁设置有滤布9,所述舱体1的一侧设置有阻隔板10,所述阻隔板10的上部为水流的出口,所述阻隔板10的左侧为集水槽11,所述集水槽11的左侧为清水槽12,所述清水槽1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3,所述舱体1的上部设置人孔6。

所述集水干管7的内侧设置有集水孔14。

所述舱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吸泥泵15,所述吸泥泵15的一端安装有伸入舱体1内部的吸泥管8,所述吸泥管8设置在滤框3的两侧。

所述舱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以洗刷滤布9的行走行车16。

通过以上设置,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过滤时,污水由进水口2流入,进而由滤框3的前后两侧进入并通过滤布9进行过滤,滤后水由集水孔14收集进入到集水干管7内,并由集水干管7进入到集水槽11中,之后由集水槽11进入到清水槽12中,并由出水口13排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清洗时,随着过滤的进行,滤布9表面悬浮物逐渐累积,过滤速度递减,池内水位逐渐上升,当上升到预定水位时,吸泥泵15开始进行负压抽吸清洗,清洗时竖式滤片4固定不动,随着冲洗行车16的移动和吸泥泵15的启动,开始对滤片4上的污泥进行线状扫吸,吸出的泥水排出池外,行走行车16来回移动一个行程后,滤布9被清洗干净,清洗过程中不停止过滤进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