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介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1984发布日期:2019-03-19 21:4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洗介质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清洗过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洗介质过滤器。



背景技术:

污水过滤器应用范围广,适用于钢铁冶炼厂、电力、石油化工、市政工程、食品加工厂、造纸、橡胶皮革制造厂等其他水处理设施。目前在自清洗过滤领域多为多采用外源水进行反冲洗,且在同等过滤流量的要求下,设备体积庞大,占地面积大,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大型过滤系统,浪费水资源,使得效率较低,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自清洗介质过滤器,反洗效率高,耗水量小,可以采用内源反洗,不需要外接水源进行反洗。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自清洗介质过滤器,包括过滤单元、控制单元、进水管、出水管、排污管、进水阀、出水阀、反洗进水阀、三通隔膜排污阀和Y型过滤器;所述的过滤单元包括球形筒体,球形筒体内部的过滤介质、布水器、集水器,球形筒体上的手孔及筒体底部支腿;所述的进水管通过三通隔膜排污阀与过滤单元相连;所述的进水管的支管依次连接Y型过滤器和反洗进水阀,并与过滤单元的底部出水口相连;所述的进水管、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计;所述的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器为独特设计的55个蘑菇状压差补偿过滤集水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孔有2个,对称的设置在球形筒体上部和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介质为石英砂。

进一步地,所述的压力计、进水阀、出水阀、反洗进水阀和三通隔膜排污阀通过控制信号线相连,由PLC控制器控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球形筒体可以充分配合布水器,均匀布水,实现平流过滤;并配合集水器,反冲洗时形成内环流,高效反洗不跑砂;

2)本实用新型过滤器通过PLC控制器来控制阀门的打开和闭合,切换过滤状态和反洗状态,无需外接水源,使用方便,同时可以采用手动控制阀门闭合,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清洗介质过滤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清洗介质过滤器的进水端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阀;2、三通隔膜排污阀;3、Y型过滤器;4、出水阀;5、反洗进水阀;6、压力表;7、手孔;8、球形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清洗介质过滤器,包括过滤单元、控制单元、进水管、出水管、排污管、进水阀1、出水阀4、反洗进水阀5、三通隔膜排污阀2和Y型过滤器3。所述的过滤单元包括球形筒体8,球形筒体8内部的过滤介质、布水器、集水器,球形筒体上的手孔7及筒体底部支腿;所述的进水管通过三通隔膜排污阀2与过滤单元相连;所述的进水管的支管依次连接Y型过滤器3和反洗进水阀5,并与过滤单元的底部出水口相连;所述的进水管、出水管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计6;所述的控制单元为PLC控制器。

上述的集水器为独特设计的55个蘑菇状压差补偿过滤集水器,使系统在过滤状态下各部分水压平衡,过滤流速高,效率高;在反洗状态下,形成内环流,反冲效率高且不跑沙。上述的手孔7有2个,对称的设置在球形筒体8上部和下部,便于布水器和集水器的安装和拆卸,并且上手孔可用于观察和加料,下手孔可用于清空和维护。上述的压力计6、进水阀1、出水阀4、反洗进水阀5和三通隔膜排污阀2通过控制信号线相连,由PLC控制器控制。

使用时,设备运行分为过滤状态和反洗状态。

过滤状态时反洗进水阀5关闭,三通隔膜排污阀2的进水口打开,排污口关闭,浊度较高的水通过进水阀1由进水口进入过滤单元,通过上部的布水器,配合球形筒体,以接近平流的状态到达过滤器内的填料层,当水流过填料层时,杂质被截留在填料层,经过滤的水通过底部的收集器均匀地收集并流出。平流过滤,使得过滤器在高的流速下,仍可达到良好的过滤效果。

该自清洗介质过滤器利用石英砂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悬浮物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石英砂过滤,有效的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胶质颗粒、微生物等,最终达到降低水中悬浮物、净化水质效果的一种高效过滤设备。

随着杂质在填料层的不断积聚,压力损失(即压差)将不断增大,当压差达到设定限度或时间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将自动转换至反洗状态,以清洗填料层并清除杂质。

反洗状态时,反洗进水阀5打开,三通隔膜排污阀2的排污口打开,进水口关闭,浊度较高的水通过进水阀1,再通过Y型过滤器3,从过滤单元底部进入,以反冲洗过滤介质,污水从三通隔膜排污阀2的排污口排出。

在自清洗介质过滤系统中,特殊设计的集水器使填料层在反洗状态时形成内环流,填料之间互相搓洗,最大限度地提高反洗效率,减少所需的反洗水量,同时反洗时不跑料。当反洗结束后,阀门又恢复到过滤状态。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