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陶瓷纤维除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0603发布日期:2019-04-13 01:10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陶瓷纤维除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成型陶瓷纤维薄制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陶瓷纤维除渣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纤维是一种纤维状轻质耐火材料,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导热率低、比热小及耐机械震动等优点,因而在机械、冶金、化工、石油、陶瓷、玻璃、电子等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由于全球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节能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比隔热砖与浇注料等传统耐材节能10%~30%的陶瓷纤维在我国国内得到了更多更广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陶瓷纤维又称硅酸铝纤维,因其主要成分之一是氧化铝,而氧化铝又是瓷器的主要成分,所以被叫做陶瓷纤维。而添加氧化锆或氧化铬,可以使陶瓷纤维的使用温度进一步提高。陶瓷纤维制品是一种优良的耐火材料,其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容小、保温绝热性能良好、高温绝热性能良好、无毒性等优点。

湿法陶瓷纤维深加工产品如陶瓷纤维纸、陶瓷纤维板、陶瓷纤维异形品,是以陶瓷纤维为原料,经过打浆、除渣、配浆、成型、烘干、卷取或切割、包装等工序完成,是发展迅速具有高附加值的二次深加工制品。

湿法陶瓷纤维深加工应最大限度的降低陶瓷纤维中的渣球含量,因为陶瓷纤维中的渣球不仅会影响到陶瓷纤维纸的强度,并造成陶瓷纤维深加工产品表面的瑕疵和缺陷。渣球的重要性在于其与陶瓷纤维棉产品容重的关系,渣球的更大影响在于其所减少的单位容积内的纤维含量以及此含量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即渣球越多,陶瓷纤维棉产品的容重越大,单位容积内的纤维越少,进而使得导热系数越高。

陶瓷纤维内含有粒度≥0.25mm的非纤维化物质,对湿法陶瓷纤维深加工制品具有一定的有害作用,在成型工艺前应当去除干净。

目前,陶瓷纤维湿法工艺生产深加工产品时多采用“锥形除渣器”。锥形除渣器主要利用陶瓷纤维与渣球及非纤维物质的相对密度不同进行分离。锥形除渣器的结构简单,参见图1,其由一个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的圆锥体4、固定于顶部的切向进料口1、轴向管道出料口2、浆渣出口3组成。需除渣的浆液由泵输送,在一定的压力下经切向进料口1进入圆锥体4内,由于能量转化,压力能转化为动能,使浆液在圆锥体4内作回转运动,并产生离心力。浆液在除圆锥体4内从上而下成旋涡运动过程中,旋涡半径逐渐减小。相对密度比陶瓷纤维大的渣球及非纤维物质的离心力大,被分离至圆锥体4,并沿圆锥体4的内壁旋转下降至浆渣出口3连续排除。浆液在沿圆锥体4向下作旋涡运动时,在圆锥体4的中心形成一低压带,密度小的纤维由外圈向低压流动,并从下向上作螺旋形运动,从而使得除渣后的浆液经圆锥体4顶部的浆渣出口3排出。根据上浆流量要求,可以多台并联或串联使用。

由于含有陶瓷纤维的浆液具有较强的摩擦性,锥形除渣器的材质一般选用不锈钢,内壁做玻璃钢,或内壁镶嵌有耐磨陶瓷,影响锥形除渣器效率主要有两个因素:压力差、进浆浓度。锥形除渣器的进出口压力差是影响除渣效率的主要因素,其是浆液旋转运动并促使渣球、非纤维物质分离的动力。压差越大,除渣效果越好,一般要求压差≥200kPa,进口浆液线速度≥8m/s。在压差一定时,进浆浓度增大,排浆浓度也会随之增加,纤维损失较大。反之进浆浓度太低,除渣效果虽好,但设备生产能力下降。锥形除渣器的除渣性能要求有较为稳定的进浆压力、流量、浆液浓度,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常因设备不稳定而造成锥形除渣器发生堵塞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锥形除渣器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安全可靠、除渣效果好、除渣效率高、制备成本低、对于上浆流量、浓度、压力差要求精度不高的新型陶瓷纤维除渣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陶瓷纤维除渣装置,包括:

一平台底座;

一呈倾斜状设置在所述平台底座上的除渣槽,所述除渣槽的上、下端封闭且其上端开设有一浆液进液口,其下端开设有一浆液出液口;以及

若干挡渣板,所述若干挡渣板沿所述除渣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除渣槽内,所述若干挡渣板的顶缘高度沿浆液流动方向依次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除渣槽与水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度为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除渣槽采用S304不锈钢材料制成,其宽度为450mm~700mm,其长度为10m~20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挡渣板采用插入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除渣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挡渣板之间的间距为0.8m~1.2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挡渣板之间的顶缘高度差为80mm-120mm。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易、安全可靠、除渣效果好、除渣效率高、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对于上浆流量、浓度、压力差要求精度不高,并可根据工艺要求调节除渣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锥形除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新型陶瓷纤维除渣装置,包括平台底座100、除渣槽200以及若干挡渣板300。

平台底座100由底座横梁110以及若干固定竖直设置在底座横梁110上的除渣槽支撑立柱120构成。

除渣槽200呈倾斜状设置在平台底座100上,其由平台底座100的若干除渣槽支撑立柱120进行支撑,使得其呈倾斜状布置。除渣槽200的上、下端封闭且其上端开设有一浆液进液口210,其下端开设有一浆液出液口220。在实施例中,除渣槽200与水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度为2°~5°,除渣槽200采用S304不锈钢材料制成,其宽度为450mm~700mm,其长度为10m~20m,当然,除渣槽200的长度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限定的长度,其长度越长,除渣效果也会越好。

若干挡渣板300沿除渣槽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除渣槽200内,使得除渣槽200内被间隔成若干个用于对陶瓷纤维浆液进行沉淀处理的沉淀腔室。为了便于挡渣板300的安装及满足模块化生产的要求,在除渣槽200的两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挡渣板插装槽(图中未示出),这样,每一挡渣板300采用插入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除渣槽200内,快速进行安装的同时也可选择相邻的两块挡渣板300之间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块挡渣板300之间的间距为0.8m~1.2m。若干挡渣板300的顶缘高度沿浆液流动方向依次降低,具体地,相邻的两块挡渣板300之间的顶缘高度差为80mm-120mm。

陶瓷纤维浆液10通过上浆泵输送,经过除渣槽200的浆液进液口210进入除渣槽200内,由于挡渣板300的顶缘高度沿浆液流动方向依次降低,陶瓷纤维浆液10如图2所示的方向流动。由于陶瓷纤维浆液10中的渣球和非纤维物质20相对比重比纤维大,渣球及非纤维物质20会逐渐沉积在除渣槽200的底部,未经充分除渣的陶瓷纤维浆液10通过挡渣板300的上部向低位依次流动,逐级除渣,最后经过除渣槽200的浆液出液口220流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除渣效果,适当增减挡渣板300的数量,在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清理堆积在除渣槽200底部的渣球和非纤维物质20。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陶瓷纤维除渣装置除渣效率高,成本低廉,安全可靠,且对上浆流量及浆液浓度要求范围较广,不会因上浆流量和浆液浓度轻微变化发生堵塞。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