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123发布日期:2019-03-30 09:2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利用的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油是指从原油中蒸萃取的挥发溶剂。含有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等作用。

挥发油的获取过程主要是利用挥发油能随水蒸汽共同蒸馏出。现有的挥发油回收装置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溢流口。使用过程中,从提取罐挥发出来的油水混合气体经过冷凝管冷凝变成油水混合液体,油水混合液体经装置的进液口进入,经过静止分离后,挥发油经过溢流口流出,经收集装置收集;而水经过出液口重新进入提取罐中。

现有技术中,由于挥发油与水分离不彻底,未分离的挥发油经过出液口重新回到提取罐,使得挥发油回收的不彻底。为了使挥发油回收的更为彻底,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挥发油回收不彻底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包括分离器、收集器、提取罐和冷凝器,其中:分离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分离器本体,进液口与冷凝器的一端通过进液管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与提取罐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提取罐的回流口与出液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分离器的一侧壁设置有收集口,收集管横穿收集口,且两端分别连接分离器与收集器;进液口与分离器本体固定连接,出液口与分离器本体一体成型,靠近冷凝器的进液口一端套设有保护盖,保护盖底面设置有排气孔和进液孔;进液口包括玻璃进液口,进液口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包括第一刻度线、第二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第一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分别设置于进液口的两端,第二刻度线包括多个刻度线,且设置于第一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之间;进液口内部还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液口的内壁,挡板的另一端悬空于进液口内部;分离器的内壁设置有涂层,涂层包括绝缘层、防粘层,绝缘层与内壁相黏连,防粘层与绝缘层相黏连。

优选地,挡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挡板并列设置于进液口内壁。

优选地,两个所述挡板的形状为L型,且挡板为弹性挡板。

优选地,分离器本体包括不锈钢分离器本体。

优选地,进液孔的尺寸与进液管的尺寸相匹配。

优选地,出液口设置有第一活动阀门,收集器设置有第二活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分离器、收集器、提取罐和冷凝器。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分离器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分离器本体,进液口与冷凝器的一端通过进液管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与提取罐的出气口通过连接管连接,提取罐的回流口与出液口通过出液管连接。使用过程中,从提取罐中提取出的油水混合气体,经过冷凝器冷凝变成油水混合液体,油水混合液体经进液管进入分离器。由于油与水的物理特性的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分离后,挥发油与水分离成两层,挥发油在上层,水在下层。为了将分离出的挥发油回收,在分离器的一侧壁设置有收集口,收集管横穿收集口,且两端分别连接分离器与收集器。使用过程中,挥发油经过收集管由分离器流出,流入到收集器中进行收集。为了使分离器更为稳定,进液口与分离器本体固定连接,出液口与分离器本体一体成型。为了防止油水分离的过程中,有粉尘落入分离器,在靠近冷凝器的进液口一端套设有保护盖,保护盖底面设置有进液孔。由于油水混合气体经过冷凝变成油水混合液体过程中冷凝不彻底,使得油水混合液体中混合掺杂着油水混合气体,混合液体经过进液口进入分离器时,分离器的气压大于或者小于外界气压,为了保持内外气压平衡,保护盖底面设置有排气孔。为了清楚了解混合液体在分离器中的位置和油水分离的情况,进液口包括玻璃进液口,进液口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包括第一刻度线、第二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第一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分别设置于进液口的两端,第二刻度线包括多个刻度线,且设置于第一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之间。第一刻度线是混合液体在分离器中的上限,当油水混合液体的液面达到第一刻度线时,停止进液;第三刻度线是油收集停止的下限,当油低于第三刻度线时,停止收集油。通过第二刻度线的多个刻度线可以清楚得知收集的挥发油的量。为了使从进液孔进入进液口的混合液体缓慢进入分离器,不破坏现有分离器液体表面的稳定性,在进液口内部还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液口的内壁,挡板的另一端悬空于进液口内部。为了使油在分离器的进液、分离和收集的过程中减少油对分离器的粘附,在分离器的内壁设置有涂层,涂层包括绝缘层和防粘层,绝缘层与内壁相黏连,防粘层与绝缘层相黏连。绝缘层的设置是为了减少高温导电引起油自燃的几率,防粘层的设置是为了减少油对分离器的粘附,减少了油的收集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进液口设置刻度线及时调整进液和收集油的情况,及时分离和收集油。又通过在进液口设置挡板,减少油水混合液体对原有页面平衡性的破坏,使得油与水分离更快,也更彻底。最后通过在分离器内壁设置涂层,减少油在分离器内壁的粘附,油的收集更为彻底。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进液口设置刻度线、挡板和在分离器内壁设置涂层,使油与水分离的更为彻底,减少了重复分离和收集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涂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分离器,2-收集器,3-提取罐,4-冷凝器,11-进液口,12-出液口,13-分离器本体,14-收集口,21-收集管,22-第二活动阀门,31-出气口,32-回流口,41-进液管,111-保护盖,112-刻度线,113-挡板,114-涂层,121-出液管,122-第一活动阀门,1111-排气孔,1112-进液孔,1121-第一刻度线,1122-第二刻度线,1123-第三刻度线,1141-绝缘层,1142-防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涂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为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挥发油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分离器1、收集器2、提取罐3和冷凝器4。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分离器1包括进液口11、出液口12和分离器本体13,进液口11与冷凝器4的一端通过进液管41连接,冷凝器4的另一端与提取罐3的出气口31通过连接管连接,提取罐3的回流口32与出液口12通过出液管121连接。使用过程中,从提取罐3中提取出的油水混合气体,经过冷凝器4冷凝变成油水混合液体,油水混合液体经进液管41进入分离器1。由于油与水的物理特性的不同,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分离后,挥发油与水分离成两层,挥发油在上层,水在下层。为了将分离出的挥发油回收,在分离器1的一侧壁设置有收集口14,收集管21横穿收集口14,且两端分别连接分离器1与收集器2。使用过程中,挥发油经过收集管21由分离器1流出,流入到收集器2中进行收集。为了使分离器1更为稳定,进液口11与分离器本体13固定连接,出液口12与分离器本体13一体成型。为了防止油水分离的过程中,有粉尘落入分离器1,在靠近冷凝器4的进液口11一端套设有保护盖111,保护盖111底面设置有进液孔1112。由于油水混合气体经过冷凝变成油水混合液体过程中冷凝不彻底,使得油水混合液体中混合掺杂着油水混合气体,混合液体经过进液口11进入分离器1时,分离器1的气压大于或者小于外界气压,为了保持内外气压平衡,保护盖111底面设置有排气孔1111。为了清楚了解混合液体在分离器1中的位置和油水分离的情况,进液口11包括玻璃进液口,进液口11设置有刻度线112,刻度线112包括第一刻度线1121、第二刻度线1122和第三刻度线1123,第一刻度线1121和第三刻度线1123分别设置于进液口11的两端,第二刻度线1122包括多个刻度线,且设置于第一刻度线1121和第三刻度线1123之间。第一刻度线1121是混合液体在分离器1中的上限,当油水混合液体的液面达到第一刻度线1121时,停止进液;第三刻度线1123是油收集停止的下限,当油低于第三刻度线1123时,停止收集油。通过第二刻度线1122的多个刻度线可以清楚得知收集的挥发油的量。为了使从进液孔1112进入进液口11的混合液体缓慢进入分离器1,不破坏现有分离器1液体表面的稳定性,在进液口11内部还设置有挡板113,挡板1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液口11的内壁,挡板113的另一端悬空于进液口11内部。为了使油在分离器1的进液、分离和收集的过程中减少油对分离器1的粘附,在分离器1的内壁设置有涂层114,涂层114包括绝缘层1141和防粘层1142,绝缘层1141与内壁相黏连,防粘层1142与绝缘层1141相黏连。绝缘层1141的设置是为了减少高温导电引起油自燃的几率,防粘层1142的设置是为了减少油对分离器1的粘附,提高油的收集量。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进液口11设置刻度线112及时调整进液和收集油的情况,及时分离和收集油。又通过在进液口11设置挡板113,减少油水混合液体对原有液面平衡性的破坏,使得油与水分离更快,也更彻底。最后通过在分离器1内壁设置涂层114,减少油在分离器1内壁的粘附,使油的收集更为彻底。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进液口11设置刻度线112、挡板113和在分离器1内壁设置涂层114,使油与水分离的更为彻底,减少了重复分离和收集油。

为了减少进入分离器1的油水混合液体对现有液面的破坏,本实施例中,在进液口11内部设置有两个挡板113,且两个所述挡板113的形状为L型,且挡板113为弹性挡板。弹性L型的挡板113使油水混合液体沿着挡板113的一边缓慢接近现有液面,减少了现有液面平衡性的破坏,提高了液面的稳定性,使得相同时间内油水分离更为彻底,使得了挥发油的回收更为彻底。

为了使分离器1中的液体不收到外界的侵蚀,且保护分离器1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中,分离器本体13包括不锈钢分离器本体。不锈钢分离器本体可为分离器1提供结构的稳定性,且不锈钢分离器本体具有绝缘绝热的特性,减少了分离器1中的液体受到外界侵蚀的机会,提高了挥发油的回收率。

为了减少外界灰尘进入分离器1中,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保护盖111,保护盖111上设置有进液孔1112,且进液孔1112的尺寸与进液管41的尺寸相匹配。当进液孔1112的尺寸大于进液管41的尺寸时,灰尘容易通过进液孔1112进入分离器1中;当进液管41与进液孔1112的尺寸相匹配时,减少了外界粉尘进入分离器1中污染挥发油,减少了挥发油的回收。

为了使油的回收更彻底,本实施例中,出液口12设置有第一活动阀门122,收集器2设置有第二活动阀门22。由于油水静止分离需要时间,当油水混合液体在分离器1中的液面达到第一刻度线1121时,油水混合液体停止进入分离器1中,静止一段时间后,油水分离开,此时,打开收集器2中的第二活动阀门22,挥发油经过收集管21达到收集器2中,当液面达到第三刻度线1123时,关闭收集器2中的第二活动阀门22,停止收集挥发油。此时,打开出液口12的第一活动阀门122,使得水通过出液管121输送到提取罐3中。通过设置第一活动阀门122和第二活动阀门22,使得油的回收更为彻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实施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实用新型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使用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