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8102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应用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稻瘟病,别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目前,稻瘟病可能发生在省域内的任何年头、任何季节。异噻菌胺(isotianil)是拜耳与住友化学共同研发用来防治稻瘟病的异噻唑类杀菌剂,分子式:c11h5cl2n3os。异噻菌胺是水稻稻瘟病的杀菌剂,也是激活剂,具有诱导活性,同时具有杀菌活性,还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异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异噻菌胺等在植物中具有强的植物诱导活性,预防性施用或者在发病早期使用,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性抗性反应即系统诱导抗性,并影响病原菌生活史的多个环节,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细菌、昆虫和病毒产生广谱的自我保护作用。异噻菌胺还具有强的杀微生物活性,用于直接防治不期望微生物,包括下面纲中的真菌:根肿菌、卵孢真菌、壶菌、接合菌亚纲、子囊菌、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纲,例如腐霉属、疫霉属、单轴霉属、霜霉属、白粉菌属等。异噻菌胺特别成功地用于防治谷物病害,例如抗白粉菌属种类,稻瘟病种类,或者防治葡萄栽培和水果和蔬菜生长中的病害。莳萝子,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莳萝anethumgraveolensl.的果实,分布于我国东北、甘肃、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原产欧洲南部。莳萝子味辛,性温,具有温脾开胃,散寒暖肝,理气止痛等功效,用于腹中冷痛,胁肋胀满,呃逆食少,寒疝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年第22期报道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产莳萝子挥发油,用gc-ms方法鉴定了其主要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芹菜脑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莳萝子挥发油具有抗菌、驱虫、抗氧化、催乳、调节女性生育周期及降血脂等药理活性。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同时还可以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性或延缓抗性产生的速度,是解决当前农药单用抗性和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目前以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应用于防治稻瘟病的研究尚未有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效好,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生,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的含有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有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组成,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的重量比为10-1:1-10。优选的,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的重量比为5-1:1-5。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占杀菌组合物总重量的1-60%,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辅助助剂制备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或悬浮剂。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使用的辅助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崩解剂、粘结剂、稳定剂、抗冻剂、消泡剂、增稠剂、溶剂、填料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所述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将新鲜的莳萝子除杂,阴干,粉碎后过40-60目筛得粉碎物;将粉碎物按重量比加入10-20倍量的蒸馏水,采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蒸馏,馏出物经脱水后得到淡黄色透明油状溶液,即为莳萝子挥发油。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进行合理复配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显著。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具有防效好,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对作物、环境安全友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莳萝子挥发油制备方法:将新鲜的莳萝子除杂,阴干,粉碎后过60目筛得粉碎物;将粉碎物按重量比加入18倍量的蒸馏水,采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每95ml馏出物用40g无水硫酸钠进行脱水后得到淡黄色透明油状溶液,即为莳萝子挥发油,得率为3.8%。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对象: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梯度处理,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8℃、相对湿度≥90%条件中培养;待对照组菌落长满时,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并记录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表1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及其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表供试药剂ec50(μg/ml)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异噻菌胺(a)12.132758.98//莳萝子挥发油(b)334.64100.00//a:b=15:114.532303.122592.8088.8a:b=10:110.343236.402517.26128.6a:b=8:18.873772.762463.54153.1a:b=5:18.304031.862315.82174.1a:b=3:18.234066.152094.24194.2a:b=1:110.453202.331429.49224.0a:b=1:323.781407.25764.75184.0a:b=1:534.55968.58543.16178.3a:b=1:857.67580.27395.44146.7a:b=1:1078.02428.92341.73125.5a:b=1:15124.59268.60266.19100.9a:b=1:20198.36168.71226.6274.4由表1可知,异噻菌胺与莳萝子挥发油的重量比在10-1:1-10范围内复配对水稻稻瘟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当异噻菌胺与莳萝子挥发油在重量比为5-1:1-5时,增效作用尤为突出;当异噻菌胺与莳萝子挥发油的重量比为15:1、1:15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异噻菌胺与莳萝子挥发油的重量比为1:20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三、实施配方例实施例1:40%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可湿性粉剂(1:1)称取异噻菌胺(有效成分)20%、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20%、聚羧酸盐(分散剂)5%、无患子粉(湿润剂)4.5%、白炭黑(填料)10%、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40%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可湿性粉剂。实施例2:36%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分散粒剂(5:1)异噻菌胺(有效成分)30%、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6%、木质素磺酸盐(分散剂)5%、皂角粉(湿润剂)4%、羧甲基纤维素(粘结剂)2%、碳酸铵(崩解剂)2%、膨润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制得36%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分散粒剂。实施例3:8%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乳剂(1:3)异噻菌胺(有效成分)2%、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6%、丁基萘磺酸钠(分散剂)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3%、环氧氯丙烷(稳定剂)0.4%、二甲苯(溶剂)10%,混合溶解得到油相;乙二醇(防冻剂)2%、黄原胶(增稠剂)1%、有机硅(消泡剂)0.1%、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配成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即可制得8%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乳剂。实施例4:18%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悬浮剂(8:1)异噻菌胺(有效成分)16%、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剂)2%、聚羧酸盐(分散剂)2%、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4%、阿拉伯胶(增稠剂)2%、丙二醇(防冻剂)2%、有机硅(消泡剂)0.2%、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在磨球机中研磨3h,即可制得18%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悬浮剂。实施例5:55%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可湿性粉剂(1:10)异噻菌胺(有效成分)5%、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50%、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分散剂)6.5%、蚕沙(湿润剂)6%、硅藻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55%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可湿性粉剂。实施例6:24%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分散粒剂(3:1)异噻菌胺(有效成分)18%、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分散剂)4%、十二烷基硫酸钠(湿润剂)3%、淀粉(粘结剂)2%、碳酸钠(崩解剂)2%、凹凸棒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制得24%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分散粒剂。实施例7:9%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乳剂(1:8)异噻菌胺(有效成分)1%、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8%、聚羧酸盐(分散剂)3%、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3%、亚磷酸三苯酯(稳定剂)0.5%、甲苯(溶剂)10%,混合溶解得到油相;乙二醇(防冻剂)2%、聚乙烯醇(增稠剂)1%、c8~10脂肪醇类(消泡剂)0.1%、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配成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即可制得9%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水乳剂。实施例8:22%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悬浮剂(10:1)异噻菌胺(有效成分)20%、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散剂)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3.5%、硅酸镁铝(增稠剂)2%、丙三醇(防冻剂)2%、c10~20饱和脂肪酸类(消泡剂)0.4%、去离子水(溶剂)补足至100%;先将其它助剂混合,在剪切机中剪切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在磨球机中研磨3h,即可制得22%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悬浮剂。对比例1:40%异噻菌胺可湿性粉剂称取异噻菌胺(有效成分)40%、聚羧酸盐(分散剂)5%、无患子粉(湿润剂)4.5%、白炭黑(填料)10%、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40%异噻菌胺可湿性粉剂。对比例2:40%莳萝子挥发油可湿性粉剂称取莳萝子挥发油(有效成分)40%、聚羧酸盐(分散剂)5%、无患子粉(湿润剂)4.5%、白炭黑(填料)10%、高岭土(填料)补足至100%;将各组分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40%莳萝子挥发油可湿性粉剂。四、实施配方例应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方法:本实验安排在广西贵港市,田间稻瘟病常年发病较重,稻苗处于分蘖期。设清水为空白对照(ck),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面积40m2,共36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采用喷雾施药,喷雾均匀周到,在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喷雾施药,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共施药两次。调查方法:在施药前、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水稻,调查整株水稻上每叶片的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并分级,记录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5%;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或全叶枯死。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计算方法:病情指数计算公式:式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叶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叶数。防治效果公式:式中: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表2异噻菌胺、莳萝子挥发油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以异噻菌胺和莳萝子挥发油复配的杀菌组合物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两者复配防治效果好,能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延缓病原菌抗性产生,且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