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浓缩式刮刀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3387发布日期:2019-05-24 21:54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浓缩式刮刀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内浓缩式刮刀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刮刀式过滤器、以及以其它机械力刮除杂质的可自清洁滤网的过滤器,使用时随着工艺流体的大量流过,滤网内侧拦截固体杂质,减速电机驱动主轴,刮刀刮下杂质,过滤器原浊液腔的浓度逐渐升高,当滤网再清洁的速率满足不了该浓度液体堵塞滤网的速率时,过滤器进、出口压力差值就会逐渐升高,若没有及时打开阀门排出浓度较高的原浊液,过高的压力值施加于滤网上会将滤网撑破,因而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一般采用短周期、多频次地排出原浊液的方式稳定内部压力,以该方式排出的原浊液浓度不高、含湿率高、排出量也较多,对管道生产工艺流程不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处理原浊液的成本,降低了效率,不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浓缩式刮刀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浓缩式刮刀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过滤器包括驱动电机、上盖、主轴、过滤网、刮刀、过滤器筒体、浊液腔、底滤板、浓缩腔、排渣阀、泵、泵进口阀、以及泵出口阀;其中,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盖的平面上方;

所述主轴位于所述过滤器筒体的内部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刮刀从主轴的径向伸出且上下分层均匀设置,所述过滤网围成空心桶状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刮刀的外侧;

所述过滤器筒体内部下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浊液腔和浓缩腔,所述浊液腔和浓缩腔之间通过底滤板隔开,所述浓缩腔底部连接有所述排渣阀;

所述浊液腔的一侧设置有浊液导出管,所述浊液腔依次经过所述浊液导出管、泵进口阀、浊液连接管后与泵连接;

所述浓缩腔的一侧设置有浓缩导入管,所述泵依次经过所述浓缩连接管、泵出口阀、浓缩导入管后与所述浓缩腔连接。

进一步地,上下分层均匀设置的所述刮刀在相邻两层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

进一步地,所述刮刀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呈倾斜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滤板由上层加强层和下层过滤层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层加强层中设置有加强筋条。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腔设置为倒锥形。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筒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和进气口,所述过滤器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浊液导出管横向水平设置于所述浊液腔的一侧,所述浊液连接管通过所述泵进口阀横向水平连接所述浊液导出管后,经竖直弯折与所述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导入管横向水平设置于所述浓缩腔的一侧,所述泵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浓缩连接管与所述泵出口阀连接后,再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浓缩导入管连接所述浓缩腔。

进一步地,所述浊液导出管与所述浊液腔成型为一体,所述浓缩导入管与所述浓缩腔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原浊液进行二次浓缩,最终排出的再浓缩液浓度相比提高很多,提升生产效率;排出的再浓缩液相比现有技术,最终的总排放量降低,减轻企业的处理费用,降低人工费用,保护环境;底滤板的外形小成本低,实际使用中过滤网与底滤板都存在被撑破的风险,泵抽出原浊液,最终排回清液,降低过滤网承受的压力降低其撑破风险,即使极端情况发生先撑破的也是底滤板,相对更换方便、耗时短、成本低。

(2)刮刀在上下相邻两层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使得上层较大体积的滤渣在被刮刀从过滤网上挂出下落至下层时能继续被下层刮刀刮除,提高刮刀在该过滤器筒体内部径向上的整体覆盖范围,提高刮除效果。

(3)刮刀与主轴的轴线呈倾斜角度设置,既保证了刮刀与过滤网能够接触实现刮除附着于过滤网上的滤渣的效果,又避免了刮刀刀面整体与过滤网直接接触滤渣较大易导致主轴旋转困难烧坏电机或刮刀刮坏过滤网的安全隐患。

(4)底滤板由上层加强层和下层过滤层组成,加强层用于承担堆积在底滤板上方越堆越多的不能透过的滤渣,使得滤渣不致于压坏下层过滤板影响过滤效果,另一方面上层待滤液在透过底滤板时,要依次通过上层加强层和下层过滤层两层,提高过滤精度和效果。

(5)浓缩腔设置为倒锥形,使得浓缩腔上部截面较大,当通过泵出口阀流进的浊液腔内的滤液进入浓缩腔形成旋流时,与上方底滤板保持较大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利用旋流顶起位于底滤板上方的滤渣,降低底滤板上的堵塞效果,同时再次提高浓缩腔内滤液的浓度。

(6)过滤器筒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和进气口,过滤器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待过滤液从上方的进液口进入,在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引导下,经过滤器筒体内部过滤后滤渣附着于过滤网上,滤液从过滤网渗出并最终从下方设置的出液口排出,从而实现过滤流程。

(7)浊液导出管横向水平设置于浊液腔的一侧,浊液连接管通过泵进口阀横向水平连接浊液导出管后,经竖直弯折与泵连接,通过相对水平的管道和重力作用便于滤液从浊液腔流出后流入泵内,并通过泵进口阀实现对滤液流出的启停和流量控制。

(8)浓缩导入管横向水平设置于浓缩腔的一侧,泵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浓缩连接管与泵出口阀连接后,再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浓缩导入管连接浓缩腔,通过相对水平的管道保证滤液顺利进入浓缩腔中,并通过泵出口阀实现对滤液流入的启停和流量控制。

(9)浊液导出管与浊液腔成型为一体,方便成型制造避免泄露,浓缩导入管与浓缩腔焊接连接,保证连接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浓缩式刮刀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内浓缩式刮刀过滤器,刮刀过滤器包括驱动电机1、上盖2、主轴3、过滤网4、刮刀5、过滤器筒体6、浊液腔7、底滤板8、浓缩腔9、排渣阀10、泵11、泵进口阀12、以及泵出口阀13;其中,

驱动电机1设置于上盖2的平面上方;

主轴3位于过滤器筒体6的内部且与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刮刀5从主轴3的径向伸出且上下分层均匀设置,过滤网4围成空心桶状且固定设置于刮刀5的外侧;

过滤器筒体6内部下方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浊液腔7和浓缩腔9,浊液腔7和浓缩腔9之间通过底滤板8隔开,浓缩腔9底部连接有排渣阀10;

浊液腔7的一侧设置有浊液导出管12a,浊液腔7依次经过浊液导出管12a、泵进口阀12、浊液连接管12b后与泵11连接;

浓缩腔9的一侧设置有浓缩导入管13a,泵11依次经过浓缩连接管13b、泵出口阀13、浓缩导入管13a后与浓缩腔9连接。

将原浊液进行二次浓缩,最终排出的再浓缩液浓度相比提高很多,提升生产效率;排出的再浓缩液相比现有技术,最终的总排放量降低,减轻企业的处理费用,降低人工费用,保护环境;底滤板的外形小成本低,实际使用中过滤网与底滤板都存在被撑破的风险,泵抽出原浊液,最终排回清液,降低过滤网承受的压力降低其撑破风险,即使极端情况发生先撑破的也是底滤板,相对更换方便、耗时短、成本低。

具体地,上下分层均匀设置的刮刀5在相邻两层的设置位置相互交错,使得上层较大体积的滤渣在被刮刀从过滤网上挂出下落至下层时能继续被下层刮刀刮除,提高刮刀在该过滤器筒体内部径向上的整体覆盖范围,提高刮除效果。

具体地,刮刀5与主轴3的轴线呈倾斜角度设置,既保证了刮刀与过滤网能够接触实现刮除附着于过滤网上的滤渣的效果,又避免了刮刀刀面整体与过滤网直接接触滤渣较大易导致主轴旋转困难烧坏电机或刮刀刮坏过滤网的安全隐患。

具体地,底滤板8由上层加强层和下层过滤层组成,加强层用于承担堆积在底滤板上方越堆越多的不能透过的滤渣,使得滤渣不致于压坏下层过滤板影响过滤效果,另一方面上层待滤液在透过底滤板时,要依次通过上层加强层和下层过滤层两层,提高过滤精度和效果。

具体地,上层加强层中设置有加强筋条,以进一步提高承载上层滤渣时的支撑稳定性和强度。

具体地,浓缩腔9设置为倒锥形,使得浓缩腔上部截面较大,当通过泵出口阀流进的浊液腔内的滤液进入浓缩腔形成旋流时,与上方底滤板保持较大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利用旋流顶起位于底滤板上方的滤渣,降低底滤板上的堵塞效果,同时再次提高浓缩腔内滤液的浓度。

具体地,过滤器筒体6的上方设置有进液口A和进气口B,过滤器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C,待过滤液从上方的进液口进入,在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引导下,经过滤器筒体内部过滤后滤渣附着于过滤网上,滤液从过滤网渗出并最终从下方设置的出液口排出,从而实现过滤流程。

具体地,浊液导出管12a横向水平设置于浊液腔7的一侧,浊液连接管12b通过泵进口阀12横向水平连接浊液导出管12a后,经竖直弯折与泵11连接,通过相对水平的管道保证滤液顺利进入浓缩腔中,并通过泵出口阀实现对滤液流入的启停和流量控制。

具体地,浓缩导入管13a横向水平设置于浓缩腔9的一侧,泵11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浓缩连接管13b与泵出口阀13连接后,再通过横向水平设置的浓缩导入管13a连接浓缩腔9,通过相对水平的管道保证滤液顺利进入浓缩腔中,并通过泵出口阀实现对滤液流入的启停和流量控制。

具体地,浊液导出管12a与浊液腔7成型为一体,方便成型制造避免泄露,浓缩导入管13a与浓缩腔9焊接连接,保证连接稳定可靠。

具体使用时,待过滤液从上方的进液口A进入,在从进气口B进入的气体引导下,经过滤器筒体6内部过滤后滤渣附着于过滤网4上,滤液从过滤网4渗出并最终从下方设置的出液口C排出,附着于过滤网4上的滤渣经刮刀5刮除后从上方落下并堆积在过滤器筒体6的底部浊液腔7内底滤板8的上方,此后,泵进口阀12开启,滤液从浊液腔7内依次经过浊液导出管12a、泵进口阀12和浊液连接管12b后进入泵11中,保持泵出口阀13开启,滤液再依次经过浓缩连接管13b、泵出口阀13和浓缩导入管13a进入浓缩腔9中,并在浓缩腔9中形成旋流,旋流导致堆积在底滤板8上方的滤渣被再次搅动,降低底滤板8的堵塞程度,同时使得原本堆积在底滤板8上方滤渣附近的滤液再次通过底滤板8进入下方浓缩腔9内,实现滤液的再次浓缩过程,浓缩腔9内部的浓度不断升高,当过滤周期达到预设周期时打开排渣阀10排出浓缩腔9相对浓度较高的再浓缩液。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