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清理型污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3353发布日期:2019-05-24 21:5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清理型污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清理型污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发展加快,城市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水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生活污水会带来病原物污染,需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而现有污水处理装置,存在耗电量大,占地面积大,滤网部分容易造成堵塞,难以拆卸,不易于对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全面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易于清理型污水过滤器,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手动方式对积聚的渣料作定期清理,上壳体与下壳体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可对过滤器进行全面清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下壳体和上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连接有水管接头,下壳体与上壳体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两个楔形块,所述的两个楔形块相对设置,斜面上均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滤网,位于滤网的下端设有“L”型结构的引流板,将下壳体连接成迂回结构,所述下壳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彼此连接的两个楔形块底部开设有贯穿下壳体的清理孔,所述清理孔上设置有橡胶块和清理盘,所述清理盘上设置有接料口,清理盘中部设置有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穿过引流板与下壳体之间设置的滚珠轴承座与手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清理盘的下端设置有下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为U型滤网,所述U型滤网倒扣安装在楔形块的安装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与进水口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手动方式对积聚的渣料作定期清理,上壳体与下壳体采用螺纹连接,便于拆卸,可对过滤器进行全面清理。

2、楔形块的设计,便于从上端进水时,利用水力和重力作用,对粘附在U型滤网上的渣料进行清除,将渣料冲入清理盘中,在定期清理时,通过手动转动手轮使渣料进入接料口中,继续转动将其渣料排出下料口,通过该过程可防止滤网的堵塞,同时实现内部渣料的快速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清理盘和橡胶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下壳体;2、上壳体;3、进水口;4、水管接头;5、滤网;6、楔形块;7、引流板;8、出水口;9、橡胶块;10、清理盘;11、中心转轴;12、滚珠轴承座;13、链条;14、手轮;15、下料口;101、接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它由下壳体1和上壳体2组成,所述上壳体2上设置有进水口3,所述进水口3上连接有水管接头4,下壳体1与上壳体2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1上设置有两个楔形块6,所述的两个楔形块6相对设置,斜面上均开设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滤网5,位于滤网5的下端设有“L”型结构的引流板7,将下壳体1连接成迂回结构,所述下壳体1底部设置有出水口8。

优选的,彼此连接的两个楔形块6底部开设有贯穿下壳体1的清理孔,所述清理孔上设置有橡胶块9和清理盘10,橡胶块9与清理盘10实现密封,防止泄露,所述清理盘10上设置有接料口101,清理盘10中部设置有中心转轴11,所述中心转轴11穿过引流板7与下壳体1之间设置的滚珠轴承座12与手轮14之间通过链条13连接,清理盘10的下端设置有下料口15。

优选的,所述滤网5为U型滤网,所述U型滤网倒扣安装在楔形块6的安装孔上,进而利用水的冲力作用对滤网5进行自动清理。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与进水口3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排污过程:污水经水管接头4进入进水口3,一部分水直接经U型滤网5进入下壳体1内的迂回结构中,从出水口8中流出,一部分水经水位上升以后,从U型滤网5侧部过滤进入下壳体1内,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粘附在滤网5上的渣料沿斜面落入和沉降至楔形块6的底部,通过转动手轮14通过链条13带动中心转轴11转动,使清理盘10也跟着转动,当接料口101朝上时,渣料落入接料口101内,继续转动手轮14,将渣料从下料口15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哪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