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8388发布日期:2019-06-05 23:50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反渗透膜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



背景技术:

反渗透技术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日常的使用中,需要经常对安装在反渗透膜壳内的反渗透膜进行清洗,这样就需要经常拆装安装在反渗透膜壳两端的端盖,端盖由端盖本体组成,传统结构的反渗透膜壳端盖的锁紧方式,如卡箍锁紧,卡簧锁紧,卡片锁紧,及螺栓锁紧这些锁紧方式,拆装麻烦,在进行清理操作时,效率十分低,且劳动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其具有能够对反渗透膜壳组件快速安装以及拆卸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出水端的端盖,端盖上开设有净水出水口,端盖朝向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伸入到壳体内部的插接管,壳体的内孔侧壁上相对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L”形的固定槽,固定槽相对壳体的中轴线中心对称,固定槽包括沿着壳体壳体轴向方向设置的插入部以及与插入部垂直设置的卡接部,插接管的外部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能够卡入卡接部的卡接块,卡接块距端盖的距离与卡接部距壳体出水端端面的距离相同,插接管自壳体的出水端伸入到壳体的内部,卡接块自插入部插入并旋入到卡接部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端盖的插接管插入到壳体出水端的内部,在将插接管插入到出水端的内部的时候,将插接管对准壳体上的固定槽的插入部,并沿着插入部将插接管插入到壳体的内部,当将卡接块插入到插入部相对卡接部的位置,转动卡接块,从而使卡接块向固定槽的卡接部方向转动,从而将插接管与壳体固定,从而快速的将壳体与端盖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接管为锥形管,壳体出水端处设置有与插接管相匹配的锥形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插接管的表面与锥形孔的表面贴合在一起,从而增加插接管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入部远离卡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斜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将将卡接块插入到固定槽的插入部中,从而便于端盖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接部自远离插入部的一端向插入部的一端高度逐渐增大,卡接块为与卡接部形状相匹配的楔形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卡接块转入到固定槽的卡接部中,避免出现卡接块卡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接块朝向端盖的一侧开设有卡槽,壳体上位于卡接部上方的位置开设有与卡接部相连通的卡槽,卡槽的开口位于壳体的出水端的端面上,卡槽内设置有插入到卡接块上卡槽内从而将卡接块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组件与卡槽的配合,从而将卡接块进一步进行固定,避免卡接块向固定槽的插入部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卡槽内的插块,卡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将卡槽开口封闭的安装块,安装块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安装块与插块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以及插块固定相连,插块靠近卡接部的一端伸入到卡接部的内部并与卡接部的底面之间留有供卡接块转入的间隔,插块朝向壳体侧壁外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贯穿卡槽的侧壁并从壳体的表面露出的拨杆,壳体上开设有供拨杆穿过的调节槽,调节槽为长圆孔且调节槽的长度方向与壳体的轴线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拨块,从而使插块从卡接块上的卡槽中脱出,从而能够对卡接块进行转动,从而将卡接块从固定槽的卡接部中转出,将端盖从壳体上取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插块靠近卡接部的一端的端面为朝向插入部方向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卡接块转入到固定槽上的卡接部的时候,不需要手动去拨动插块便可以将卡接块转入到固定槽上的卡接部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锥形孔与壳体的内腔之间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安装有弹性的密封圈,插接管伸入到锥形孔时,插接管与密封圈相抵接并压迫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从而进一步加强端盖与壳体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端盖上的插接管插入到壳体中,并使插接管上的卡接块转入到壳体上固定槽中的卡接部中,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端盖与壳体的固定;

2、通过将插接管设计为锥形管,壳体的出水端开设与插接管外形相匹配的锥形孔,从而加强插接管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3、通过固定组件对卡接块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卡接块在卡接部中发生移动,从而造成端盖的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反渗透膜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渗透膜壳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部位的剖视图;

图4是壳体的剖视图;

图5是端盖的侧视图。

图中,1、壳体;11、锥形孔;12、固定槽;121、卡接部;122、插入部;123、导向斜坡;13、凸台;14、插槽;15、调节槽;2、端盖;21、净水出水口;22、插接管;23、卡接块;231、卡槽;3、密封圈;4、安装块;5、弹簧;6、插块;7、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图1中的箭头为反渗透膜壳组件的流水方向。一种反渗透膜壳组件,包括呈圆柱形的壳体1以及为位于壳体1出水端处的端盖2。端盖2朝向壳体1的一端伸入到壳体1的内部并与壳体1卡接相连。在端盖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净水出水口21。

如图2所示,端盖2朝向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伸入到壳体1内部的插接管22,其中插接管22与端盖2一体成型。插接管22与净水出水口21相连通。插接管22从与端盖2相连的一端向远离端盖2的一端外圈直径逐渐减小,从而使插接管22成一锥形管。在壳体1的出水端的端头设置有与插接管22外形相匹配的锥形孔11。当插接管22插入到锥形孔11中,插接管22的外部壁板与锥形孔11的孔壁相贴合。

如图2所示,在壳体1的锥形孔11的孔壁上相对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固定槽12,其中固定槽12呈“L”形,固定槽12相对于壳体1的中轴线中心对称。

如图4、图5所示,固定槽12包括沿着壳体1轴向方向设置的插入部122以及与插入部122垂直设置的卡接部121。在插接管22的外部壁板上设置有相对的卡接块23,其中卡接块23的形状与卡接部121的形状相匹配。卡接块23距离端盖2的距离与固定槽12上卡接部121距离壳体1的出水端端面的距离相匹配。当插接管22插入到锥形孔11中,将卡接块23与插入部122相对,其中插入部122的宽度相较卡接块23的宽度大,从而使卡接块23插入到插入部122的内部。当将插接管22插入到锥形孔11中,随着插接管22向锥形孔11内部移动,当端盖2与壳体1的出水端相抵接时,卡接块23位于插入部122中相对卡接部121的位置,转动端盖2,从而将卡接块23转入到卡接部121的内部,从而使端盖2固定在壳体1上。

如图4、图5所示,卡接部121自背离插入部122的一端向靠近插入部122的一端高度尺寸逐渐增大,从而使卡接部121靠近壳体1的出水端的端面的表面为一倾斜的表面。卡接块23朝向端盖2的一端表面同样为一倾斜的斜面,从而使卡接块23为一个楔形块。卡接块23上的斜面的倾斜角度与卡接部121靠近壳体1的出水端的端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为了便于将卡接块23伸入到插入部122中,插入部122背离卡接部121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导向斜坡123,通过导向斜坡123从而使插入部122自靠近卡接部121一端向壳体1的出水端的端面方向开口逐渐增大。

如图2、图3所示,在壳体1上锥形孔的孔壁上,位于卡接部121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与卡接部121相连通的插槽14。插槽14的开口位于壳体1出水端的端面上。在插槽14的内部设置有插块6,插块6与插槽14滑动相连从而使插块6能够在插槽14内沿着壳体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在插槽14的开口处设置有将插槽14的开口封闭的安装块4,安装块4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上。在安装块4与插块6之间设置有弹簧5,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4以及插块6固定相连。通过弹簧5对插块6进行固定,从而使插块6朝向卡接部121的一端伸入到卡接部121的内部并与卡接部121的地面之间留有供卡接块23伸入到卡接部121内部的间隔。

在卡接块23相对卡接部121上方的插槽14的位置开设有卡槽231,其中卡槽231的大小能够使插块6靠近卡接部121的一端伸入到卡槽231中。为便于将卡接块23转入到固定槽12中卡接部121中,插块6靠近卡接部121的一端的端面为朝向插入部122方向的斜面。

在插块6朝向壳体1侧壁外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贯穿壳体1的侧壁并露出的拨杆7,在壳体1上开设有供拨杆7穿过的调节槽15,调节槽15位长圆孔且调节槽15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当需要将端盖2从壳体1中取下时,拨动拨杆7,使插块6从卡接块23上的卡槽231中滑出,从而能够转动端盖2,将端盖2从壳体1上取下。

如图2、图4所示,锥形孔11与壳体1的内腔之间形成有一凸台13,在凸台13上安装有弹性的密封圈3,当插接管22伸入到锥形孔11中,插接管22远离端盖2的一端与位于凸台13上的密封圈3相接触并挤压密封圈3,从而保证插接管22与壳体1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