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8080发布日期:2019-11-15 21:5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水处理工艺技术中,污水处理厂大都采用混凝沉淀方式进行处理,因此混凝沉淀设备是水处理工艺中油污和水分离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出水水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领域中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如何回收这些污水,变废为宝,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一直以来都是研究人员不断努力的课题。污水的再生利用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重要举措。城镇是污水产生的主要源地,一般城镇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迳流污水,水中普遍含有大量难以沉淀的固体杂质、有机物、无机物等。随着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现有的处理技术所采用的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高,致使污水处理运行费用增高,存在设备投资高,耗能高、占地面积大及运行费用高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387512u)公开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其至少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沉淀池,反应絮凝池和中和澄清池,集水沉淀池设于地面以下,与设于地上的多路废水明槽连接,在反应絮凝池和中和澄清池中分别设有由电机驱动的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集水沉淀池和反应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一排水泵连接,反应絮凝池和澄清池之间通过第二排水泵连接。该实用新型方便实用,通过集水沉淀池,反应絮凝池和中和澄清池进行三步净化处理,分别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有机物、无机物,调节酸碱平衡度。但是,该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未解决如何有效提高现有污水处理装置的混凝效率以及沉淀效率低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至少包括反应区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还包括连接杆和用于沉淀矾花且一端固接至所述连接杆上的斜板,所述斜板的另一端固接至所述沉淀池内壁,所述连接杆上远离所述斜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的绳索。其中,所述斜板至少包括彼此间按照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的上板体、中板体和下板体,在所述绳索对所述连接杆施加拉力的条件下,所述上板体与所述中板体之间的夹角α和所述中板体与所述下板体之间的夹角β均为钝角。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区包括彼此之间经多个隔离板分隔的至少三个反应池,其中,所述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三隔离板和所述第四隔离板沿所述反应区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所述反应区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反应区至少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和所述第三反应池之间依次分别经所述第一隔离板和所述第二隔离板分隔。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反应池经所述第三隔离板和所述第四隔离板与所述沉淀池连通,其中,所述第三隔离板和所述第四隔离板彼此相邻布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澄清池还包括设于所述反应区上方且具有至少一个加药管的加药装置,所述给加药管至少包括用于装载ph调节剂的第一加药管、用于装载混凝剂的第二加药管和用于装载絮凝剂的第三加药管。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二加药管和所述第三加药管分别经各自对应的剂量阀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反应池和所述第三反应池。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排泥斗,所述沉淀池还包括设于所述沉淀池下方的泥浆池,其中,所述泥浆池经第一提升泵与所述排泥斗的底部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澄清池还包括若干个机械搅拌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反应池连通的原水池,

其中,所述原水池经第二提升泵与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反应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反应池经所述第一隔离板上开口处的第一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二反应池连通,所述第二反应池经所述第二隔离板上开口处的第二输送管道与所述第三反应池连通,所述第一反应池、所述第二反应池和所述第三反应池分别设置有位于各自池体上部的所述机械搅拌装置。

所述澄清池包括设于所述反应区上方且具有至少一个加药管的加药装置,所述给加药管至少包括用于装载ph调节剂的第一加药管、用于装载混凝剂的第二加药管和用于装载絮凝剂的第三加药管,所述第一加药管、所述第二加药管和所述第三加药管分别经各自对应的剂量阀连接至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反应池和所述第三反应池。

所述第三反应池经彼此相邻布置的所述第三隔离板和所述第四隔离板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排泥斗,所述沉淀池还包括设于所述沉淀池下方的泥浆池,所述泥浆池经第一提升泵与所述排泥斗的底部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离板至少包括彼此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反应池底面的第一隔离板、第三隔离板、第二隔离板和第四隔离板,第一隔离板的开口与第三隔离板的开口位于反应池的第一侧,第二隔离板的开口与第四隔离板的开口位于反应池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位于所述反应池沿其高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

其中,所述第三隔离板上远离所述第四隔离板的一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由弧形限定且其重心位于所述第四隔离板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澄清池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分段式斜板使得水中悬浮杂质能够在斜板中进行沉淀,矾花在斜板间反复碰撞后在斜板底侧表面积聚成泥浆,继而依靠重力作用沉入泥浆斗,比传统的斜板沉淀池沉淀面积更大,沉淀效率更高;并且可以通过绳索撤去对斜板的拉力将其放至竖直位置,便于斜板排泥。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不同反应池之间的隔离板的开口位置相异的关系,提高了凝聚剂和絮凝剂与污水之间的反应程度,进而提升了混凝效率,使混合或反应更充分,能够达到有效的发挥碳酸钠-氢氧化钠的软化作用、降低硬度和总碱度、同时降低cod、胶体及悬浮物等功能,满足后续双膜进行要求;并且通过设置相邻且开口位置不同的第三隔离板和第四隔离板,使得进入沉淀池的液体是由下至上再由上而下垂直180°运动,使得泥水分离效果更彻底,也更不容易跑矾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澄清池结构科学合理,设备本体设置多个水质处理池,污水处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澄清池的简化结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反应区2:沉淀池3:第一隔离板

4:第三隔离板5:第二隔离板6:第一侧

7:第二侧8:导流板9:第一反应池

10:第二反应池11:第三反应池12:加药装置

13:第一加药管14:第二加药管15:第三加药管

16:剂量阀17:排泥斗18:泥浆池

19:第一提升泵20:机械搅拌装置21:原水池

22:连接杆23:绳索24:上板体

25:中板体26:下板体27:第四隔离板

28:第二提升泵29:第一进水管30:第一输送管道

31:第二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澄清池至少包括反应区和沉淀池2,沉淀池2还包括连接杆22和用于沉淀矾花且一端固接至连接杆22上的斜板,斜板的另一端固接至沉淀池2内壁,连接杆22上远离斜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杆22的绳索23。其中,斜板至少包括彼此间按照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的上板体24、中板体25和下板体26,在绳索23对连接杆22施加拉力的条件下,上板体24与中板体25之间的夹角α和中板体25与下板体26之间的夹角β均为钝角。

优选的,沉淀池2包括用于沉淀矾花且一端固接至连接杆22上的多个斜板,多个斜板的另一端按照相邻布置的方式沿沉淀池2的长度方向固接至沉淀池2内壁。多个斜板的设置有利于矾花在多个斜板之间反复碰撞后在斜板底侧表面积聚成泥浆,继而依靠重力作用沉入泥浆斗。

优选的,上板体24、中板体25和下板体26彼此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类似合页连接的可折叠转动轴进行连接,使板体之间能绕轴转动,彼此间可拆卸且便于安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反应区1包括彼此之间经多个隔离板分隔的至少三个反应池,其中,第一隔离板3、第二隔离板5、第三隔离板4和第四隔离板27沿反应区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于反应区1内。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反应区1至少包括第一反应池9、第二反应池10和第三反应池11,第一反应池9、第二反应池10和第三反应池11之间依次分别经第一隔离板3和第二隔离板5分隔。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三反应池11经第三隔离板4和第四隔离板27与沉淀池2连通,其中,第三隔离板4和第四隔离板27彼此相邻布置。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澄清池还包括设于反应区1上方且具有至少一个加药管的加药装置12,给加药管至少包括用于装载ph调节剂的第一加药管13、用于装载混凝剂的第二加药管14和用于装载絮凝剂的第三加药管1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加药管13、第二加药管14和第三加药管15分别经各自对应的剂量阀16连接至第一进水管29、第二反应池10和第三反应池11。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沉淀池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排泥斗17,沉淀池2还包括设于沉淀池2下方的泥浆池18,其中,泥浆池18经第一提升泵19与排泥斗17的底部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澄清池还包括若干个机械搅拌装置20以及与第一反应池9连通的原水池21,

其中,原水池21经第二提升泵28与第一进水管29的一端连通,第一进水管29的另一端与第一反应池9的进水口连通,第一反应池9经第一隔离板3上开口处的第一输送管道30与第二反应池10连通,第二反应池10经第二隔离板5上开口处的第二输送管道31与第三反应池11连通,第一反应池9、第二反应池10和第三反应池11分别设置有位于各自池体上部的机械搅拌装置20。

澄清池包括设于反应区1上方且具有至少一个加药管的加药装置12,给加药管至少包括用于装载ph调节剂的第一加药管13、用于装载混凝剂的第二加药管14和用于装载絮凝剂的第三加药管15,第一加药管13、第二加药管14和第三加药管15分别经各自对应的剂量阀16连接至第一进水管29、第二反应池10和第三反应池11。

第三反应池11经彼此相邻布置的第三隔离板4和第四隔离板27与沉淀池2连通,沉淀池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排泥斗17,沉淀池2还包括设于沉淀池2下方的泥浆池18,泥浆池18经第一提升泵19与排泥斗17的底部相连。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隔离板至少包括彼此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反应池底面的第一隔离板3、第三隔离板4、第二隔离板5和第四隔离板27,第一隔离板3的开口与第三隔离板4的开口位于反应池的第一侧6,第二隔离板5的开口与第四隔离板27的开口位于反应池的第二侧7,第一侧6和第二侧7分别位于反应池沿其高度方向的上侧和下侧。

其中,第三隔离板4上远离第四隔离板27的一端设有导流板8,导流板8由弧形限定且其重心位于第四隔离板27下方。

为便于理解,将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澄清池进行沉淀澄清的具体工艺流程进行如下论述:

原水池21中的原水经第二提升泵28通过第一进水管29进入第一反应池9,用于装载ph调节剂的第一加药管13经管道与第一进水管29连通,原水和ph调节剂在机械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经调节ph后的原水经第一隔离板3上开口处的第一输送管道30输入第二反应池10,通过设置第一隔离板3的开口位置位于反应区的上侧,便于用于装载混凝剂的第二加药管14经管道与第一输送通道30连通,能够达到更好的药剂混合及反应效果。经调节ph后的原水和混凝剂在机械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下充分接触,进一步进行絮凝反应,形成大量的絮凝团。经过混凝段的产水经第二隔离板5上开口处的第二输送通道31进入第三反应池11,用于装载絮凝剂的第三加药管15经管道与第三反应池11连通,絮凝剂和经过混凝段的产水在机械搅拌装置的慢速搅拌作用下使得上述大量絮凝团形成大而密实的矾花,由于形成的较大的矾花容易被流动液体的冲击力破坏,通过设置第二隔离板5的开口位置位于反应区的下侧有效避免已形成矾花受到外力而被破坏。

带有大量矾花的污水经相邻且开口位置不同的第三隔离板和第四隔离板进入沉淀池2,使得污水由下至上再由上而下垂直180°运动,使得泥水分离效果更彻底,也更不容易跑矾花;并且第四隔离板27的一端设有导流板8,导流板8由弧形限定且其重心位于第四隔离板27下方,能够有效减缓带有矾花的污水进入沉淀池2的流速,进一步减少已形成矾花的破坏。在沉淀池2内设置了足够的多个斜板沉淀面积,每一个斜板至少包括彼此间按照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的上板体24、中板体25和下板体26,在绳索23对连接杆22施加拉力的条件下,上板体24与中板体25之间的夹角α和中板体25与下板体26之间的夹角β均为钝角,有利于污水中的矾花在斜板上沉淀,并且在对绳索23撤去对连接杆22施加的拉力的条件下,夹角α和夹角β增大使得上板体24、中板体25和下板体26之间近似平行,通过抖动绳索便能够轻松将沉淀下来的矾花沿斜板向下滑动,沉淀至排泥斗17内,并通过第一提升泵19收集至泥浆池18,进入污泥处理流程处理,同时在沉淀池2的上部得到沉淀澄清后的产水,经溢流管进入下一待处理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