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6354发布日期:2019-08-23 23:2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或环保机械领域的混合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广泛应用于化工或环保行业需要将固体物料与液态、半固态物料均匀混合的场合。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固态、半固态、液态物料的均质化搅拌混合的混合器大多选用卧式混合器,但由于这种卧式混合器的主轴大多设计为“传统混合器主轴4+传统混合器主轴树枝状结构径向搅拌浆5”的树枝状结构(见附图 2),柔性条状物料极易缠绕在沿传统混合器主轴4径向设置的传统混合器主轴树枝状结构径向搅拌桨5上,久而久之,传统混合器主轴树枝状结构径向搅拌桨5上会挂满物料直至将混合器筒体堵塞,影响混合效果甚至使混合器失去混合功能,需要定期停机、人工清理混合器搅拌桨上挂满的物料,从而影响正常生产、招致生产损失。

然而,物料的均质化对于混合物料在化工反应器内的反应效果以及混合废料在废弃物焚烧炉内的焚烧处理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对物料在进入反应器或焚烧炉之前进行搅拌、混合均质化预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混合器存在着的缺陷,本发明人对物料在进入反应器或焚烧炉之前进行搅拌、混合均质化预处理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混合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柔性条状物料不易缠绕甚至完全避免缠绕,从而使搅拌、混合更加均质化,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减少或避免由于定期停机清理带来的人工成本及生产损失,从而更加适于实用、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使物料返混增强搅拌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或避免人工清理缠绕时人员与物料的接触,从而减少或避免有害物料对人员健康及操作环境的危害、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从解决对物料在进入反应器或焚烧炉之前进行搅拌、混合均质化预处理的关键问题入手,重点解决现有的混合器运行中柔性条状物料极易缠绕在主轴径向上设置的搅拌桨上,导致搅拌桨上会挂满物料,甚至堵塞混合器筒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混合均质化预处理摈弃了传统的搅拌桨式混合主轴,取而代之以多段非连续螺旋状主混合叶片、辅以反向返混叶片,使柔性条状物料不易缠绕甚至完全避免缠绕,减少或避免了由于定期停机清理带来的人工成本及生产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固态、半固态、液态物料混合的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包括水平搅拌轴及固定在水平搅拌轴上的多组螺旋状的混合叶片,所述的多组螺旋状的混合叶片由多组的主混合叶片与多组的返混叶片组成,每组主混合叶片由多段的主混合叶片组成,每组返混叶片由多段的返混叶片组成;多组的主混合叶片和多组的返混叶片为多段非连续间隔设置,在水平搅拌轴上径向360°范围内可均布设置多组螺旋状的主混合叶片。

根据设置的主混合叶片组数,沿水平搅拌轴轴向间断设置的每组主混合叶片中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主混合叶片之间沿水平主轴圆柱面错开1-90°角均布设置。

每组主混合叶片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主混合叶片沿水平搅拌轴轴向能轴向无间距设置或根据物料的流动性大小相隔一定距离轴向间断设置。

在沿水平搅拌轴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相邻两段错开角度相对大的角度之处的中间居中设有返混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其中所述的混合叶片不靠近水平搅拌轴端部的头部或尾部、或至少头部的边缘形状呈弧形,且不与水平搅拌轴的轴线形成锐角或直角夹角。

前述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其中所述的返混叶片的旋向与所述的主混合叶片的旋向相反。

前述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其中所述的返混叶片的长度短于主混合叶片。

前述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其中所述水平搅拌轴能正转或反转。

前述的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在所述的水平搅拌轴上安装有转速传感器,用以检测固液比和卡阻。

前述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当沿水平搅拌轴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相邻两段错开的角度相同时,则在每相邻两组主混合叶片相邻两段的间断处之间设置或不设置返混叶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搅拌轴可定时或根据工艺要求随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加强搅拌强度、提高混合效果并可排除卡阻。

2、本实用新型的返混叶片的旋向与主混合叶片的旋向相反,不管搅拌轴正转或反转,返混叶片推动物料的方向都与主混合叶片推动物料的方向相反,从而可进一步改善混合效果。

3、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段非连续螺旋状主混合叶片、辅以多段反向返混叶片,使柔性条状物料不易缠绕甚至完全避免缠绕,减少或避免了由于定期停机清理带来的人工成本及生产损失。

4、本实用新型的主混合叶片与返混叶片在加工成型时,不靠近水平搅拌轴两端的混合叶片头部与尾部或至少头部的边缘形状呈一定弧度,且与水平搅拌轴轴线不形成锐角或直角夹角,有效地防止长条物料挂在混合叶片的头尾部形成堵塞。

5、本实用新型在水平搅拌轴上安装有转速传感器,可以根据水平搅拌轴转速精准调整混合器内物料的固液比并自动诊断卡阻,产生卡阻时可通过调整固液比或通过水平搅拌轴自动反转解除,从而达到物料充分混合的均质化效果,有效地防止卡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减少或避免了柔性条状物料对混合器搅拌轴的缠绕,从而减少或避免了必须的定期人工清理、减少或避免了由于操作人员与有害物料的直接接触而导致的对人员健康的伤害,也减少或避免了由于清理物料给操作环境带来的污染。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器水平搅拌轴示意图。

图2是传统混合器主轴(“水平主轴+径向搅拌桨”)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器水平搅拌轴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混合器水平搅拌轴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混合器水平搅拌轴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水平搅拌轴主轴柱面展开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不设返混叶片水平搅拌轴柱面展开图。

在图7中每组主混合叶片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之间沿水平主轴圆柱面径向错开60°角设置,每相邻两组主混合叶片相邻两段错开角度相同时不设返混叶片情况。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设置返混叶片情况下的水平搅拌轴柱面展开图。

在图8中每组主混合叶片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之间沿水平主轴圆柱面径向错开60°角设置,每相邻两组主混合叶片相邻两段错开角度相同时设置返混叶片情况。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水平搅拌轴主轴柱面展开图。

其中:

1:水平搅拌轴

2:主混合叶片

2-1:第1组主混合叶片

2-1a: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尾部呈弧形)

2-1b: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2-1c: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头部呈弧形)

2-2:第2组主混合叶片

2-2a: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尾部呈弧形)

2-2b: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2-2c: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头部呈弧形)

2-3:第3组主混合叶片

2-3a: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尾部呈弧形)

2-3b: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2-3c: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头部呈弧形)

2-4:第4组主混合叶片

2-4a: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尾部呈弧形)

2-4b: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2-4c: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头部呈弧形)

3:返混叶片

3-1:第1组返混叶片

3-1a:第1组返混叶片的a段(头部呈弧形)

3-1b:第1组返混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3-2:第2组返混叶片

3-2a:第2组返混叶片的a段(头部呈弧形)

3-2b:第2组返混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3-3:第3组返混叶片

3-3a:第3组返混叶片的a段(头部呈弧形)

3-3b:第3组返混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3-4:第4组返混叶片

3-4a:第4组返混叶片的a段(头部呈弧形)

3-4b:第4组返混叶片的b段(头部呈弧形)

4:传统混合器主轴

5:传统混合器主轴树枝状结构径向搅拌浆

B:物料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用于固态、半固态、液态物料混合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包括水平搅拌轴1及固定在水平搅拌轴1上的多组螺旋状的混合叶片,所述的多组螺旋状的混合叶片由多组的主混合叶片2与多组的返混叶片2组成,每组主混合叶片由多段的主混合叶片组成,每组返混叶片由多段的返混叶片组成。多组主混合叶片2和多组返混合叶片3为多段非连续设置。

该水平搅拌轴1可按工艺控制要求正转或反转,通过设置在水平搅拌轴1上的主混合叶片2与返混叶片3对物料的搅拌、返混来混合物料,水平搅拌轴1正转时主混合叶片2在搅拌物料的同时将物料从混合器筒体的进料口向出料口方向推动;水平搅拌轴1反转时主混合叶片2在搅拌物料的同时将物料从混合器筒体的出料口向进料口方向推动;水平搅拌轴1正转或反转时,返混叶片3推动物料的方向与主混合叶片2推动物料的方向均相反,从而使物料产生充分搅动、提高混合效果。

如图1所示:混合器两端设有水平搅拌轴1支撑端板,支撑端板经轴承支承水平搅拌轴1,水平搅拌轴1上焊接或用其它连接方式固定有多组非连续螺旋状的主混合叶片2及多组返混叶片3。其中,每组主混合叶片由多段的主混合叶片组成,每组返混叶片由多段的返混叶片组成。两种叶片均为金属材质,通过旋压或铸造成型。成型后,在水平搅拌轴1径向360°范围内均匀设置多组螺旋状的主混合叶片2,根据水平搅拌轴1及主混合叶片 2每段的长度,每组主混合叶片可分为多段,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间断设置的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根据设置的主混合叶片组数错开1-90°角设置,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的主混合叶片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可以没有距离(轴向无间距设置)或根据物料的流动性大小相隔一定距离(轴向间断设置);然后在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2相邻两段错开的角度相对大之处的中间居中设置返混叶片3。返混叶片3的旋向与主混合叶片2的旋向相反;主混合叶片2及返混叶片3可用焊接或任意其它机械固定方式固定在混合器的水平搅拌轴1上。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每段返混叶片3的长度都短于与其径向相邻的每段主混合叶片2的长度,不然会出现返混叶片阻碍物料流动的情形,影响混合效果。

实际应用时,可在水平搅拌轴1上连接双向驱动装置,水平搅拌轴1 在双向驱动装置驱动下可定时或根据工艺控制随机正转或反转,从而可排除卡阻、加强搅拌强度、提高混合效果。

由于返混叶片3的旋向与主混合叶片2的旋向相反,不管水平搅拌轴1 正转或反转,返混叶片3推动物料的方向都与主混合叶片2推动物料的方向相反,从而可进一步改善混合效果。

另外,混合叶片(包括:主混合叶片2与返混叶片3)加工成型时,不靠近水平搅拌轴1两端的头部与尾部或至少头部的边缘形状呈一定弧度,不与水平搅拌轴1轴线形成锐角或直角夹角,从而防止长条物料挂在叶片的头尾部而形成缠绕、堵塞。

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还可在上安装转速传感器,当检测到水平主轴转速较低时,表明:1)可能混合器内物料中固体成分占比较高,这时可通过混合器备用口加入适量废液,调整混合器内物料的固液比;2)若加入废液后水平搅拌轴1转速仍偏低,表示水平搅拌轴1当前转向受阻,此时双向驱动装置可自动反转以排除卡阻。

所述转速传感器为齿轮式转速传感器或其它任意采用现有成熟技术的转速传感器。

请参阅图1、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卧式混合器搅拌轴,主要由水平搅拌轴1及固定在水平搅拌轴1上的螺旋状的混合叶片组成,混合叶片由2组主混合叶片和2组返混叶片组成。每组主混合叶片由2段主混合叶片组成,每组返混叶片由1段返混叶片组成。

参阅附图4,本实施例中的水平搅拌轴1上设置有两组主混合叶片 2,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2-1,第2组主混合叶片2-2。其中,第1组主混合叶片2-1包括2段主混合叶片,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和第1 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第2组主混合叶片2-2包括2段主混合叶片,即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和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的尾部呈弧形,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的尾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的2-2b的头部呈弧形。本实施例的返混叶片3包括2组返混叶片,即第1组返混叶片3-1,第2组返混叶片3-2,其中第1组返混叶片3-1 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返混叶片3-2的头部呈弧形。

参阅附图4和图5,每组主混合叶片为2段非连续设置,沿水平搅拌轴 1轴向设置的第1组主混合叶片2-1和第2组主混合叶片2-2沿主轴径向呈 180°角对称布置,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间断设置的每组主混合叶片的头尾相邻的两段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的尾部和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 b段2-1b的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60°角设置,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尾部和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60°角设置,在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2-1和第2组主混合叶片2-2的间断处错开120°角处的中间居中设置返混叶片3即相邻主混合叶片和返混叶片之间均错开60°角,返混叶片3的旋向与主混合叶片2的旋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如附图6(水平搅拌轴1的柱面展开图) 所示,为便于理解,将水平搅拌轴1沿其主轴圆柱面上一条通过某一主混合叶片的某一段(例如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3a)的中心点的一条母线展开(下述的第三、第四较佳实施例也是用相同的方式展开),本实施例中设置3组主混合叶片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2-1,第2组主混合叶片2-2,第 3组主混合叶片2-3,每组主混合叶片均包括3段。其中,第1组主混合叶片2-1包括3段主混合叶片,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和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1c;第2组主混合叶片 2-2也包括3段主混合叶片,即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2c;第3组主混合叶片 2-3也包括3段主混合叶片,即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3a、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3b、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3c。其中,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的尾部呈弧形,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的头部呈弧形,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1c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的尾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2c的头部呈弧形;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a 段2-3a的尾部呈弧形,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3b的头部呈弧形,第3 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3c的头部呈弧形。

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设置的返混叶片3包括3组返混叶片,即第1组返混叶片3-1,第2组返混叶片3-2,第3组返混叶片3-3。每组返混叶片包括2段,即第1组返混叶片的a段3-1a和第1组返混叶片的b段3-1b;第 2组返混叶片的a段3-2a和第2组返混叶片的b段3-2b;第3组返混叶片的a段3-3a和第3组返混叶片的b段3-3b。其中,第1组返混叶片的a段 3-1a的头部呈弧形,第1组返混叶片的b段3-1b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返混叶片的a段3-2a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返混叶片的b段3-2b的头部呈弧形:第3组返混叶片的a段3-3a的头部呈弧形,第3组返混叶片的b段 3-3b的头部呈弧形。

每组主混合叶片为3段非连续设置,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设置的第1 组主混合叶片2-1、第2组主混合叶片2-2和第3组主混合叶片2-3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360°范围内按120°角度均布,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间断设置的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40°角度设置,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a段2-1a的尾部与第1组主混合叶片b段2-1b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40°角度设置,第 1组主混合叶片b段2-1b的尾部与第1组主混合叶片c段2-1c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40°角度设置。

第2组主混合叶片a段2-2a的尾部与第2组主混合叶片b段2-2b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40°角度设置,第2组主混合叶片 b段2-2b的尾部与第2组主混合叶片c段2-2c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40°角度设置。

第3组主混合叶片a段2-3a的尾部与第3组主混合叶片b段2-3b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40°角度设置,第3组主混合叶片 b段2-3b的尾部与第3组主混合叶片c段2-3c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40°角度设置。

在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2的间断处错开8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返混叶片3(相邻主混合叶片、返混叶片之间均错开 40°角),每组返混叶片为2段非连续设置。如图6所示,在相邻的第1组主混合叶片2-1和第2组主混合叶片2-2的间断处错开8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第1组返混叶片3-1(相邻的第1组主混合叶片2-1和第1组返混叶片3-1之间均错开40°角);在相邻的第2组主混合叶片2-2和第3组主混合叶片2-3的间断处错开8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第2组返混叶片 3-2(相邻第2组主混合叶片2-2和第2组返混叶片3-2之间均错开40°角);在相邻的第3组主混合叶片2-3和第1组主混合叶片2-1的间断处错开8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返第3组混叶片3-3(相邻第3组主混合叶片 2-3和第3组返混叶片3-3之间均错开40°角)。

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两段之间沿水平主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60°角设置,每相邻两组主混合叶片相邻两段错开角度相同时不设返混叶片的情况。

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之间沿水平主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60°角设置,每相邻两组主混合叶2片相邻两段错开角度相同时设置返混叶片3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如附图9(水平搅拌轴1的主轴柱面展开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设置4组主混合叶片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2-1,第 2组主混合叶片2-2,第3组主混合叶片2-3,第4组主混合叶片2-4;每组主混合叶片均包括3段。其中,第1组主混合叶片包括3段主混合叶片,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第 1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1c;第2组主混合叶片也包括3段主混合叶片,即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2c;第3组主混合叶片也包括3段主混合叶片,即第3 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3a、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3b、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3c;第4组主混合叶片也包括3段主混合叶片,即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4a、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4b、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4c。其中,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的尾部呈弧形,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的头部呈弧形,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1c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的尾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2c的头部呈弧形;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3a的尾部呈弧形,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 b段2-3b的头部呈弧形,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3c的头部呈弧形;第 4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4a的尾部呈弧形,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4b 的头部呈弧形,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4c的头部呈弧形。

在第三较佳实施例中设置的返混叶片3包括4组返混叶片,即第1组返混叶片3-1,第2组返混叶片3-2,第3组返混叶片3-3,第4组返混叶片3-4;每组返混叶片包括2段,即第1组返混叶片的a段3-1a、第1组返混叶片的b段3-1b;第2组返混叶片的a段3-2a、第2组返混叶片的b 段3-2b;第3组返混叶片的a段3-3a、第3组返混叶片的b段3-3b;第4 组返混叶片的a段3-4a、第4组返混叶片的b段3-4b;其中,第1组返混叶片的a段3-1a的头部呈弧形,第1组返混叶片的b段3-1b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返混叶片的a段3-2a的头部呈弧形,第2组返混叶片的b段3-2b 的头部呈弧形;第3组返混叶片的a段3-3a的头部呈弧形),第3组返混叶片的b段3-3b的头部呈弧形;第4组返混叶片的a段3-4a的头部呈弧形,第4组返混叶片的b段3-4b的头部呈弧形。

每组主混合叶片为3段非连续设置,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设置的主混合叶片2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360°范围内按90°角度均布,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间断设置的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即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1a的尾部与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1b的尾部与第1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1c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

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2a的尾部与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 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2b的尾部与第2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2c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

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3a的尾部与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3b 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3b的尾部与第3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3c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

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a段2-4a的尾部与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4b 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b段2-4b的尾部与第4组主混合叶片的c段2-4c头部之间沿水平搅拌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30°角度设置。

在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2的间断处错开6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返混叶片3(即相邻主混合叶片和返混叶片之间均错开30°角),每组返混叶片为2段非连续设置。如图9所示,在相邻的第1 组主混合叶片2-1和第2组主混合叶片2-2的间断处错开6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第1组返混叶片3-1(相邻第1组主混合叶片2-1和第1组返混叶片3-1之间均错开30°角);在相邻的第2组主混合叶片2-2和第3组主混合叶片2-3的间断处错开6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第2组返混叶片 3-2(相邻第2组主混合叶片2-2和第2组返混叶片3-2之间均错开30°角);在相邻的第3组主混合叶片2-3和第4组主混合叶片2-4的间断处错开6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第3组返混叶片3-3(相邻第3组主混合叶片 2-3和第3组返混叶片3-3之间均错开30°角);在相邻的第4组主混合叶片2-4和第1组主混合叶片2-1的间断处错开60°角度处的中间居中设置第4组返混叶片3-4(相邻第4组主混合叶片2-4和第4组返混叶片3-4之间均错开30°角)。

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主混合叶片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为无间距设置;第二、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主混合叶片沿水平搅拌轴1轴向相隔一定距离间断设置。

实际应用中,若设置的主混合叶片组数多于2、每组主混合叶片的段数也多于2,若在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2的间断处两组主混合叶片相邻两段错开的角度相同,则在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2相邻两段之间可以设置或也可以不设置返混叶片。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若沿水平搅拌轴1径向相邻的每两组主混合叶片2的头尾相邻的两段之间沿水平主轴1圆柱面径向错开60°角度设置,则可取第1组消返混叶片3-1、第2组消返混叶片3-2、第1组消返混叶片3-3(如附图7所示)。或者,在水平搅拌轴1主轴柱面展开图上在每组主混合叶片2的每相邻两段的头尾连线的中点位置再依次居中设置第4 组返混叶片、第5组返混叶片、第6组返混叶片,正如附图8所示以虚线表示的第4组返混叶片的a段3-4a/第4组返混叶片的b段3-4b、第5组返混叶片的a段3-5a/第5组返混叶片的b段3-5b、第6组返混叶片的 a段3-6a/第6组返混叶片的b段3-6b。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主混合叶片2对物料的推动、物料在主混合叶片2 间断处的串流以及返混叶片3对物料的逆向推动实现物料的混合与返混。物料在主混合叶片2推动下从混合器进料口沿混合器的水平搅拌轴1轴向流向混合器出料口的同时在主混合叶片2的间断处沿混合器的水平搅拌轴1 的径向串流,同时返混叶片3对物料施以沿混合器的水平搅拌轴1方向的逆向推动,提高混合效果。混合器的水平搅拌轴1还可根据工艺控制要求反转,从而进一步增强混合效果。混合器的水平搅拌轴1上还可装配转速传感器,用于判断物料的固液比,通过适时调整进入混合器的固态物料、半固态物料与液态物料的比例最终得到质地均匀、热值均衡及流动性理想的混合浆状物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