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洁袋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0013发布日期:2019-09-13 23:0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自洁袋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洁袋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袋式过滤器的一般工作原理是:液体从过滤袋内流向袋外,滤出的颗粒杂质被截留在过滤袋内部,使得更换过滤袋时不致污染下游的液体,同时也使过滤系统的清洗方便。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182336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袋式过滤器,包括本体、设置于所述本体侧面的进水管及设置于所述本体底部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包括一进水口,所述出水管包括一出水口,所述袋式过滤器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冷凝水泵入所述袋式过滤器内的水泵、一用于冷凝过滤后的冷凝水的冷冻机、至少一网筒及至少一滤袋,所述水泵连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冷冻机连接于所述出水口,所述网筒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滤袋设置于所述网筒的内部且所述滤袋的外表面紧贴于所述网筒的内壁。

但是这种袋式过滤器工作时,液体从过滤袋内流向袋外,滤出的颗粒杂质被截留在过滤袋内部,随着过滤的进行,滤袋内积攒的杂质会逐渐增加并积累在滤袋的侧壁,降低滤袋的透水性,使得滤袋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洁袋式过滤器,能够减少在滤袋侧壁积累杂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洁袋式过滤器,包括过滤容器、固定在过滤容器内部的隔离板、设置在隔离板上的滤袋以及将滤袋固定在隔离板上的固定装置;所述过滤容器的侧壁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位于隔离板的下方,所述出液口位于隔离板的上方;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将液体通入滤袋内的通液孔,且所述滤袋设置在隔离板的上方;过滤容器的底端固定有排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袋位于隔离板的上方,滤袋口部朝下,在自然重力作用下,水中比重大的颗粒杂质会碰撞到滤袋内壁后自然脱落沉降;微小颗粒物或者粘性絮状杂质会不断凝聚在滤袋内壁上,随着凝聚层的增厚,在重力作用下,凝聚物会自然脱落下沉,通过排污口排掉,达到自洁的目的,并能够减少在滤袋侧壁积累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袋的底端固定有压紧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外护筒以及对外护筒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外护筒的底端与压紧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护筒对滤袋底端的压紧环进行抵接压紧,方便对滤袋进行压紧,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将滤袋随外护筒一同安装,便于安装的工序;同时外护筒能够对外护筒内部的滤袋起限位作用,防止滤袋过度撑开对滤袋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容器的内部固定有固定环,固定环上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固定环抵接的压紧圈,压紧圈的内侧固定有防止外护筒穿过压紧圈的压紧弧,固定柱穿过压紧圈,且固定柱上固定有对压紧圈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紧弧对外护筒进行固定,方便对外护筒进行固定,同时压紧弧的顶端开通,不影响水流的通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蝶形螺母;所述压紧弧具有弹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设置的压紧弧,可在每次供水初期或者反冲洗时产生振动,扰动滤袋,使其内壁附着的泥饼脱落;蝶形螺母能够调节压紧弧和外护筒之间的连接程度,便于调节振动的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容器的底端设置有防泛罩,防泛罩顶端为圆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锥形的防泛罩,可使进水产生旋流上升到滤袋内壁,对滤袋内壁起到强力冲刷的作用,增加自洁的功能;同时凝聚物会沿着防泛罩顶端的锥形掉落到防泛罩的底端,便于后续的排污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泛罩的底端固定有与过滤容器固定连接的支撑腿,防泛罩内部底端开有开口;排污口位于防泛罩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凝聚物堆积在防泛罩的底端,进液口进入的水流会使得过滤器内部的水流产生搅动,导致防泛罩底端堆积的絮状物随着水流散开,防泛罩底端的开口能够阻挡絮状物的散开,便于后期的排污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容器的底端向下凸出,且排污口位于凸出部的最低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掉落到过滤容器底端的杂质会堆积在过滤容器底端的最低位置处,位于此处的排污口能够更加便于这些杂质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容器的顶端固定有端盖,端盖的顶端向上凸出,凸出部的顶端固定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的内部开设有排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口进入的液体中会存在一定的空气,随着过滤的进行过滤容器中堆积的空气会逐渐增加,影响过滤容器中的液体体积,排气口将过滤容器中的空气排出,减少滤容器中的液体体积减少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容腔,容腔内设置有体积小于容腔体积的阻挡球,且阻挡球的半径大于排气管的半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球能够起到单向止逆的作用,防止空气中的空气进入到过滤容器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球的密度小于带过滤液体的密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球的密度小于带过滤液体的密度使得阻挡球始终漂浮在液体的表面,当阻挡球漂浮到容腔的顶端时,能够将容器阻挡住,防止过滤容器中的液体从进气阀内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 滤袋位于隔离板的上方,滤袋口部朝下,在自然重力作用下,水中比重大的颗粒杂质会碰撞到滤袋内壁后自然脱落沉降;微小颗粒物或者粘性絮状杂质会不断凝聚在滤袋内壁上,随着凝聚层的增厚,在重力作用下,凝聚物会自然脱落下沉,通过排污口排掉,达到自洁的目的,并能够减少在滤袋侧壁积累杂质;

2. 外护筒对滤袋底端的压紧环进行抵接压紧,方便对滤袋进行压紧,安装的过程中,可以将滤袋随外护筒一同安装,便于安装的工序;同时外护筒能够对外护筒内部的滤袋起限位作用,防止滤袋过度撑开对滤袋造成损坏;

3. 进液口进入的液体中会存在一定的空气,随着过滤的进行过滤容器中堆积的空气会逐渐增加,影响过滤容器中的液体体积,排气口将过滤容器中的空气排出,减少滤容器中的液体体积减少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轴测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体现过滤容器与端盖连接的爆炸图;

图4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快开密封卡箍的轴测图;

图6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7为体现滤袋底部的示意图。

图中:1、过滤容器;11、支撑架;12、进液口;13、出液口;14、圆弧底;141、排污口;15、固定环;151、固定柱;16、下密封环;2、端盖;21、排气阀;211、排气管;212、容腔;213、阻挡球;22、上密封环;3、快开密封卡箍;31、密封圈;311、凹槽;32、梯形槽;33、半圆件;34、连接组件;341、第一固定块;342、第二固定块;343、螺栓螺母;4、隔离板;41、内撑条;5、滤袋;51、压紧环;6、外护筒;61、固定组件;611、压紧圈;612、蝶形螺母;613、压紧弧;62、通孔;7、防泛罩;71、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自洁袋式过滤器,参见图1和图2,包括过滤容器1、设置在过滤容器1顶端的端盖2、将端盖2和过滤容器1进行密封的快开密封卡箍3、固定过滤容器1内部的隔离板4、固定在隔离板4顶端的内撑条41、套设在内撑条41外部的滤袋5、套设在滤袋5外部的外护筒6以及固定在过滤容器1底端的防泛罩7。隔离板4的中心开设有通液孔,通液孔的半径小于滤袋5底端的半径,使得通过通液孔的液体能够完全进入到滤袋5内。

过滤容器1的底端固定有对过滤容器1进行支撑的支撑架11,过滤容器1的侧壁固定有与过滤容器1连通的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进液口12和出液口13分别位于过滤容器1侧壁偏上和偏下的位置。待过滤的液体从过滤容器1底端的进液口12机内,并从过滤容器1顶端的出液口排出,完成液体的过滤。过滤容器1的底端为向下凸出的圆弧底14,圆弧底14的最低处设置有圆弧底14连通的排污口141。

隔离板4位于过滤容器1的下半部并位于进液口12的上方。防泛罩7为圆锥状且内部底端开有开口。防泛罩7的底端的边缘固定有若干的支撑腿71,支撑腿71的底端与圆弧底14固定连接,对防泛罩7进行支撑,且防泛罩7的高度与进液口12的高度相同。当进液口12的液体冲击到防泛罩7顶端后,防泛罩7会使液体产生旋流并上升到滤袋5的内壁,对滤袋5进行冲刷。

外护筒6的顶端设置有对外护筒6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61。

参见图3,过滤容器1顶端的内部固定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上固定有固定柱151。固定组件61包括压紧圈611以及与固定柱151螺纹连接的蝶形螺母612。压紧圈611的内侧固定有与外护筒6抵接的压紧弧613,压紧弧613具有弹性并且能够防止外护筒6穿过压紧圈611。压紧圈611与固定环15抵接,并被固定柱151穿过,且通过旋紧蝶形螺母612进行固定。外护筒6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的通孔62。端盖2的顶端向上凸出,起凸出部分的最顶端固定有排气阀21。

参见图3和图4,过滤容器1顶端的外部固定有下密封环16,端盖2底端的外部固定有上密封环22,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的形状对称,且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1。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上均开设有凹槽311,凹槽311拼接成供密封圈31放置的容纳腔。密封圈31由橡胶等材料制成,且密封圈31的体积略大于容纳腔的体积,使得密封圈31能够紧密的与凹槽311抵接。

参见图4和图5,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拼接后形成的竖截面为梯形,且靠近过滤容器1的一侧为梯形底较小的一侧。快开密封卡箍3靠近过滤容器1的一侧开设有与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配合的梯形槽32。

快开密封卡箍3有两个相同的半圆件33铰接成环。两个半圆件33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固定有将两个半圆件33进行固定的连接组件34。连接组件34包括固定在其中一个半圆件33上的第一固定块341、固定在另一个半圆件33上的第二固定块342以及将第一固定块341和第二固定块342进行固定的螺栓螺母343。第二固定块342上开设有缺口,方便螺栓螺母343穿过。

参见图6,排气阀21的内部开设有竖直排气管211,排气管211的中间设置有球形容腔212,球形容腔212的内部设置有阻挡球213。容腔212的半径大于阻挡球213的半径,阻挡球213的半径大于排气管211的半径,且阻挡球213的密度小于待过滤液体的密度。

结合图2和图7,滤袋5的底端固定有压紧环51,压紧环51的底端与隔离板4抵接,另一端与外护筒6的底端抵接。

安装及使用过程:将滤袋5底端的压紧环51与外护筒6的底端抵接,一同放置到隔离板4的顶端,并套设在内撑条41的外部。之后将压紧圈611穿过固定柱151并且与固定环15抵接,旋紧蝶形螺母612,完成外护筒6的固定。最后将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进行拼接,并将密封圈31置于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之间,上密封环22和下密封环16进行拼接完成后,通过快开密封卡箍3将二者进行固定,完成端盖2以及过滤器的安装。

先打开排气阀21,使得排气阀21处于能够与外界连通的状态,之后向进液口12内通入液体,对液体进行过滤。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大颗粒杂质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脱落,掉落到防泛罩7上,并沿着防泛罩7底端的锥面掉落到圆弧底14上。当圆弧底14上的杂质比较多时,打开排污口141,将杂质排出过滤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