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9352发布日期:2019-11-19 20:59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铜质印刷辊的制作工艺中需要对其进行研磨抛光,由于进行加工时,需要用水进行冷却和冲洗,因此产生大量的抛光液。该水量如果按照达标排放或者用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会造成水资源的白白浪费,增加生产成本。经分析,这种研磨废水中的成分比较单一,其主要成分为研磨后的铜粉。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废水,铜质印刷辊研磨废水中成分简单,容易处理,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大,回收原料,废水经过处理后可循环利用,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沉淀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的装置来对研磨后的铜泥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废水循环使用,并且对铜泥废水中的铜粉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的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从而达到对工业铜泥废水的循环使用和对铜泥废水中的铜粉进行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一级进水管、二级进水管、输水管、溢水槽、集水槽、缓冲装置,所述一级沉淀池与所述二级沉淀池固定相连,所述一级进水管位于所述一级沉淀池中间,所述二级进水管位于所述二级沉淀池中间,所述溢水槽连接在所述一级沉淀池的上端,所述输水管分别连接所述溢水槽和所述二级进水管,所述集水槽连接在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上端,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箱、分流管、接头,所述缓冲箱为圆柱状,所述分流管均匀分布在所述缓冲箱的侧面,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在所述缓冲箱的底面,所述缓冲装置通过所述接头连接到所述一级进水管和所述二级进水管的下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沉淀池和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底部均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压缩机。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沉淀池和所述二级沉淀池的四周设有楼梯。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槽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到水箱。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水槽和所述集水槽的槽边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凹口。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管设置于所述缓冲箱的下端边沿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沉淀池和所述二级沉淀池的上部为长方体。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管的长度为所述一级沉淀池宽度方向的1/4-1/5。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进水管的底部安装缓冲装置,使得进入沉淀池的铜泥废水的水流变缓,出水量变大,让铜泥废水中的铜粉的沉淀速度加快,便于铜粉的沉淀回收和加快分离速度;2、通过设置的缓冲装置能够改变进水管的进水方向,避免对沉淀池底部已沉淀的铜粉再次进行搅动;3、通过在一级沉淀池的上端设置溢水槽和二级沉淀池的设置,进行二次沉淀分离,确保对水中的铜粉进行充分分离,保证了水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缓冲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一级沉淀池、2-一级进水管、3-二级沉淀池、4-二级进水管、5-溢水槽、6-集水槽、7-输水管、8-缓冲装置、801-缓冲箱、802-分流管、803-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铜泥废水循环利用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1、二级沉淀池3、一级进水管2、二级进水管4、输水管7、溢水槽5、集水槽6、缓冲装置8。

所述一级沉淀池1与所述二级沉淀池3固定相连,所述一级进水管2位于所述一级沉淀池1中间,其用于让铜质印刷辊研磨抛光液收集池中的铜泥废水进入一级沉淀池1中进行沉淀。

所述二级进水管4位于所述二级沉淀池3中间,其用于让一级沉淀池1中初步沉淀后的水进入二级沉淀池3。

所述溢水槽5连接在所述一级沉淀池1的上端,其用于收集一级沉淀池1最上端经过沉淀分离的水,当一级沉淀池1中一级进水管2开始进水时,一级沉淀池1中水位开始升高,从而让溢水槽5中的水进入二级沉淀池3。

所述输水管7分别连接所述溢水槽5和所述二级进水管4,其用于让溢水槽5中溢出的水进入到二级沉淀池3。

所述集水槽6连接在所述二级沉淀池3的上端,其用于收集经过二级沉淀池3充分沉淀分离后的干净水,当二级沉淀池3中的水位因进水升高后,干净水经集水槽6端部的连接管流进水箱。

所述缓冲装置8包括缓冲箱801、分流管802、接头803,所述缓冲箱801为圆柱状,所述分流管802均匀分布在所述缓冲箱801的侧面,所述接头803固定连接在所述缓冲箱801的底面,缓冲箱801用于对进水管进入的水进行缓冲,分流管802对缓冲箱801中的进水进行分流到沉淀池中,接头803用于将缓冲装置8安装到进水管下端。

所述缓冲装置8通过所述接头803连接到所述一级进水管2和所述二级进水管4的下端,其用于对进水管的进水进行分流缓冲,使得进入沉淀池底部的水流平缓。

如图所述,当沉淀池进行工作时,通过连接管让研磨抛光液收集池中的铜泥废水通过一级进水管2进入到一级沉淀池1的底部,通过缓冲箱801对进入的水流进行缓冲后经分流管802将铜泥废水平缓的流入到一级沉淀池1的底部,铜粉的密度较大,在水流上流过程中铜粉会快速沉淀到底部,让进水平缓后进入,进一步加快了铜粉的沉淀速度,当一级沉淀池1中的水位升高后,最上面经过初步沉淀的水会进入到溢出槽5中,经溢水槽5和输水管7将初步沉淀后的水通过二级进水管4进入到二级沉淀池3的底部,二级进水管4的底部安装的缓冲装置8对进入的水流进行缓冲后平缓的流入二级沉淀池3,水流在上流过程中进行再次沉淀,当二级沉淀池3的水位升高时,二级沉淀池3最上面经过充分沉淀分离后的干净水流入到集水槽6中,通过集水槽6将干净水流入到水箱中进行再次使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沉淀池1和所述二级沉淀池3的底部均通过连接管连接到压缩机。采用这种方案,便于将沉淀池底部沉淀的铜粉吸出到压缩机中并将铜粉压缩成铜饼,便于回收利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沉淀池1和所述二级沉淀池3的四周设有楼梯。采用这种方案,便于操作人员对沉淀池上端的情况进行查看。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水槽6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到水箱。采用这种方案,便于对集水槽6中的干净水进行回收到水箱中,便于再次使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水槽5和所述集水槽6的槽边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凹口。采用这种方案,使得一级沉淀池1中初步沉淀的水通过凹口进入溢水槽5和二级沉淀池3中沉淀分离干净的水通过凹口进入集水槽6。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管802设置于所述缓冲箱801的下端边沿处。采用这种方案,使得铜粉不会在缓冲箱801内沉淀下来,便于将铜粉全部经水流进入到沉淀池中进行沉淀。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沉淀池1和所述二级沉淀池3的上部为长方体。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管802的长度为所述一级沉淀池1宽度方向的1/4-1/5。采用这种方案,能够进一步平缓水流,使得水流更加平缓的流入到沉淀池内,同时也不会让铜粉全部沉淀到沉淀池的边沿。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沉淀池的进水管的底部安装缓冲装置8,使得水流平缓的进入沉淀池底部,加快铜粉的沉淀速度,同时水在上流过程中沉淀更充分,提高了分离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