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7922发布日期:2019-05-03 21:2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水领域一种清空污水沉淀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沉淀池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在建筑施工企业中被广泛使用,但沉淀池清理一直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采用最多的为人工配合挖机的清理方式,但这种清理方式存在清理速度慢、成本高等缺点。另外由于挖机臂长度有限,有些沉淀池无法运用挖机进行清理,只能依靠人工作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受场地限制、大大节约成本、且能简单快速的清理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位于沉淀池主体上部,包括抽浆装置和行走装置,所述抽浆装置包括钢架、滑轮、泥浆泵、滚轮、多个固定角钢,所述钢架顶部挂接有所述滑轮,所述泥浆泵通过绳索与所述滑轮挂接,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沉淀池主体上部且与所述沉淀池主体连接的行走轨道,所述抽浆装置通过所述滚轮与所述行走轨道滑动连接,所述滚轮穿过所述钢架并且通过所述固定角钢进行固定。

由此,本清理装置在抽浆装置直立的状态下,即所述泥浆泵直立向下工作进行抽浆,当需要切换到第二沉淀池时,旋转所述抽浆装置,通过所述行走装置实现所述抽浆装置水平方向的移动,移动到第二沉淀池时,旋转所述抽浆装置,使得所述泥浆泵开始抽浆工作,所述泥浆泵外接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钢架为长方体结构且顶部中线处设置有方形拉环,拉环的顶端挂接有所述滑轮,所述钢架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行走轨道的宽度。

由此,所述行走轨道为两条平行的轨道,所述钢架结构通过所述滚轮在所述行走轨道上移动,所述滚轮与所述行走轨道表面实现滚动配合连接,所述钢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悬挂滑轮和旋转装置,将滑轮用钢丝绳悬挂于钢架正中间,用于承受来自滑轮上的重量,当整个装置需要从一级沉淀池移动到另一级沉淀池时,通过旋转钢架,使整个装置脱离沉淀池内部,从而实行移动,另一部分用于安装行走设备,将泥浆泵放入钢架后,在钢架上安装滚轮和活动插销。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滚轮包括轴杆和轮子,所述轮子连接在所述轴杆两端,所述轮子与所述行走轨道配合连接,所述轴杆与所述固定角钢连接实现所述滚轮的连接。

由此,轴杆主要用于承受上部装置重量,轮子连接在轴杆上,方便带动轴杆上装置的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滑轮为定滑轮,所述滑轮通过第一钢丝绳悬挂在所述钢架上,再通过第二钢丝绳将所述泥浆泵悬挂在所述滑轮上,通过调节所述滑轮上的第二钢丝绳控制所述泥浆泵的高度。

由此,通过调节滑轮上的钢丝绳控制泥浆泵深入沉淀池的深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活动插销,所述活动插销安装在所述钢架上。

由此,所述活动插销当所述泥浆泵工作时可以向内收缩,当所述泥浆泵移动时可以向外伸出,可直接落在所述行走轨道上,保持装置平衡及方便其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泥浆泵为专业泥浆抽排泵,不是传统抽水泵,能快速有效的对沉淀池淤泥进行清理,如立式泥浆泵等。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排污管,所述排污管连接在所述泥浆泵上,所述排污管为软管且长度根据人为设定无限续接。

由此,所述排污管连接在所述泥浆泵上,所述泥浆泵抽出的泥浆通过所述排污管直接接入泥浆车中,运至泥浆填埋场,不需要二次搬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固定角钢与所述钢架固定连接。

由此,所述固定角钢主要用于连接所述轴杆,由于所述固定角钢与所述钢架相连,从而带动整个装置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支撑角钢,所述支撑角钢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架上,所述支撑角钢位于所述钢架的前进或后退面上,所述固定角钢位于所述钢架的前进或后退侧面上。

由此,所述支撑角钢当装置平行所述行走轨道行走时承担所述泥浆泵的重量,保证所述泥浆泵的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行走轨道为工字钢,所述行走轨道通过轨道固定块与所述沉淀池主体连接。

由此,所述行走轨道为两条工字钢,所述轨道固定块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行走轨道,使得轨道距离沉淀池主体有一定距离,以满足装置行走时所需空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及使用方法,相比采用传统挖机加人工清理方法清理效率更高,可代替挖机和人工清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和挖机使用费用。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及使用方法,相比采用传统挖机加人工清理方法更安全方便,挖机清理受地理条件限制,挖机臂长度有限,有些沉淀池不能利用机械清理,本发明彻底解决此类问题,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转示意图;

图3为抽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活动插销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架、2-滑轮、3-泥浆泵、4-滚轮、41-轴杆、42-轮子、5-固定角钢、6-排污管、7-活动插销、8-行走轨道、10-沉淀池主体、11-支撑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位于沉淀池主体10上部,包括抽浆装置和行走装置,所述抽浆装置包括钢架1、滑轮2、泥浆泵3、滚轮4、多个固定角钢5,所述钢架1顶部挂接有所述滑轮2,所述泥浆泵3通过绳索与所述滑轮2挂接,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沉淀池主体10上部且与所述沉淀池主体10连接的行走轨道8,所述抽浆装置通过所述滚轮4与所述行走轨道8滑动连接,所述滚轮4穿过所述钢架1并且通过所述固定角钢5进行固定,本清理装置在抽浆装置直立的状态下,即所述泥浆泵3直立向下工作进行抽浆,当需要切换到第二沉淀池时,旋转所述抽浆装置,通过所述行走装置实现所述抽浆装置水平方向的移动,移动到第二沉淀池时,旋转所述抽浆装置,使得所述泥浆泵3开始抽浆工作,所述泥浆泵3外接电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架1为长方体结构且顶部中线处设置有方形拉环,拉环的顶端挂接有所述滑轮2,所述钢架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行走轨道8的宽度,所述行走轨道8为两条平行的轨道,所述钢架1结构通过所述滚轮4在所述行走轨道8上移动,所述滚轮4与所述行走轨道8表面实现滚动配合连接,所述钢架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悬挂滑轮和旋转装置,将滑轮用钢丝绳悬挂于钢架正中间,用于承受来自滑轮上的重量,当整个装置需要从一级沉淀池移动到另一级沉淀池时,通过旋转钢架,使整个装置脱离沉淀池内部,从而实行移动,另一部分用于安装行走设备,将泥浆泵放入钢架后,在钢架上安装滚轮和活动插销,所述滚轮4包括轴杆41和轮子42,所述轮子42连接在所述轴杆41两端,所述轮子42与所述行走轨道8配合连接,所述轴杆41与所述固定角钢5连接实现所述滚轮4的连接,轴杆主要用于承受上部装置重量,轮子连接在轴杆上,方便带动轴杆上装置的移动,所述滑轮2为定滑轮,所述滑轮2通过第一钢丝绳悬挂在所述钢架1上,再通过第二钢丝绳将所述泥浆泵3悬挂在所述滑轮2上,通过调节所述滑轮2上的第二钢丝绳控制所述泥浆泵3的高度,通过调节滑轮上的钢丝绳控制泥浆泵深入沉淀池的深度,还包括活动插销7,所述活动插销7安装在所述钢架1上,所述活动插销7当所述泥浆泵3工作时可以向内收缩,当所述泥浆泵3移动时可以向外伸出,可直接落在所述行走轨道8上,保持装置平衡及方便其移动,所述泥浆泵3为专业泥浆抽排泵,不是传统抽水泵,能快速有效的对沉淀池淤泥进行清理,如立式泥浆泵等,还包括排污管6,所述排污管6连接在所述泥浆泵3上,所述排污管6为软管且长度根据人为设定无限续接,所述排污管6连接在所述泥浆泵3上,所述泥浆泵3抽出的泥浆通过所述排污管6直接接入泥浆车中,运至泥浆填埋场,不需要二次搬运,所述固定角钢5与所述钢架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角钢5主要用于连接所述轴杆41,由于所述固定角钢5与所述钢架1相连,从而带动整个装置移动,还包括支撑角钢11,所述支撑角钢11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架1上,所述支撑角钢11位于所述钢架1的前进或后退面上,所述固定角钢5位于所述钢架1的前进或后退侧面上,所述支撑角钢11当装置平行所述行走轨道8行走时承担所述泥浆泵3的重量,保证所述泥浆泵3的稳定,所述行走轨道8为工字钢,所述行走轨道8通过轨道固定块9与所述沉淀池主体1连接,所述行走轨道8为两条工字钢,所述轨道固定块9用于支撑和固定所述行走轨道8,使得轨道距离沉淀池主体有一定距离,以满足装置行走时所需空间。

具体地,根据图1~图4所示,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包括:钢架1、滑轮2、泥浆泵3、滚轮4、固定角钢5、排污管6、活动插销7、行走轨道8、轨道固定块9、沉淀池主体10、支撑角钢11,滚轮4包括轴杆41和轮子42,活动插销7包括,套筒71、销杆72及端头螺母73。

一种沉淀池泥浆清理装置通过行走轨道8进行移动,当需要从一级沉淀池移动到另一级沉淀时,如图2所示,使装置脱离沉淀池10内部,与轨道平行,然后进行移动。

固定角钢5主要用于连接轴杆41和套筒71,轴杆41和滚轮42组合,套筒71和插销72组合,使装置能够在行走轨道8上自由行走。

当装置脱离沉淀池时,由于污水泵3并没有固定在钢架上,只是用钢丝绳通过滑轮2连接在钢架1上,所以污水泵会向一侧倾斜,因此,用支撑角钢11支撑污水泵的重量,确保整个装置一起移动。

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如图1所示,滑轮2用钢丝绳悬挂于钢架上,通过钢丝绳来调节泥浆泵3进入沉淀池的深浅,以满足不同条件下泥浆抽排的需要。

如图4所示,装置工作时,可通过滚轮4进行移动,装置停止工作时,通过旋转钢架1,装置脱离沉淀池内部,此时可拔出活动插销7中的销杆72,使得两侧销杆刚好落在行走轨道上8上。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