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9141发布日期:2020-05-08 19:0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搅拌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散机。



背景技术:

分散机广义上属于搅拌机的一种,由于采用高速搅拌器,可在分散机定转子的强劲作用力下形成强烈的翻动絮流,通常对物料有很强的分散乳化效果,所以对这类高速搅拌机又称为分散机,适用于涂料、油墨、油漆、食品、化妆品、医药、农药、石油等化工行业的物料乳化、混合、分散。

在上述行业中,物料通常需要充分的搅拌和细化,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现有的分散机只对物料进行一次分散研磨,难以保证物料的均匀度和物料的细化性,生产效率低,所以还需要另设一道工序对物料进行搅拌和研磨,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散机,对物料进行两次分散研磨,使物料得到充分处理,分散效果好,生产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散机,包括横置的泵体和驱动轴,驱动轴的一端在泵体内用于驱动分散机转子、另一端延伸至泵体外与动力源连接,所述分散机转子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第二转子套设在第一转子的外部呈径向间隔且两转子同轴设置;所述分散机还包括与泵体固定连接的定子,所述定子插置于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外周面分别与第一转子的外周面、第二转子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用于处理物料;所述泵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分散机转子和定子位于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腔室中。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且两进料口分散在物料处理区域的两端,第一进料口位于筒状泵体的泵身上且位于泵体的下部;第二进料口位于泵体的端盖上,且呈入口在上、出口在下的倾斜式布置,第二进料口在泵体内的出口位于端盖的中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泵体与端盖之间设置内径大于泵体内径的圆环状出料口环套,出料口设置于出料口环套上且出口向上,出料口环套与泵体、端盖之间构成物料处理腔室;所述分散机转子、定子均位于物料处理腔室中,其中第二转子的外环面与出料口环套的内壁相贴靠。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子通过其中部向一侧延伸的轴套套设在驱动轴上,驱动轴端部的紧定螺母将第一转子与驱动轴锁紧;环形的第二转子通过侧板固定在第一转子上且可随第一转子实现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子包括圆盘状的转盘,转盘的外周边上设有向一侧凸伸的若干第一转子叶片,且多个第一转子叶片沿转盘的外周边均等分布;所述第一转子叶片的外侧面为与定子内周面弧度一致的弧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子叶片上设有螺纹孔,第二转子的侧板上设有穿过板面且与螺纹孔相适配的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将第二转子的侧板贴靠固定在第一转子叶片上,第二转子上设有与第一转子叶片指向相反的第二转子叶片,第二转子叶片与第一转子叶片之间的径向方向形成用于插置定子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环形的定子上设有沿其环形板面周向均等分布且贯穿板面的若干分散孔;所述分散孔包括沿其板宽方向设置的第一分散孔和第二分散孔,定子在第一分散孔的位置与第一转子叶片相适配,第一分散孔为定子与第一转子一次分散研磨后的物料排出通道;定子在第二分散孔的位置与第二转子叶片相适配,第二分散孔为定子与第二转子二次分散研磨后的物料排出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子叶片沿环形侧板的外周边均等分布,第二转子叶片的内侧面为与定子外周面弧度一致的弧形;第二转子叶片的数量与第一转子叶片的数量一致,且第二转子叶片与第一转子叶片的位置依次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散孔和第二分散孔均为条形孔,且两孔的孔长所在面呈夹角;所述第二分散孔的宽度大于第一分散孔的宽度,第一分散孔在定子周向设置的数量大于第二分散孔的数量。

优选的,所述定子的一端设有定子底座,定子通过定子底座安装在端盖的沉孔内;所述沉孔的孔口呈内收状,定子底座的内端面设有与内收状沉孔配合的凸棱,定子底座与沉孔之间构成卡扣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进料口的来料经泵腔引导至第一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进行一次分散研磨,在一次分散研磨时,物料同时受到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液层撞击等一系列综合力作用,物料被初步分散混合,高速转动的第一转子将一次分散研磨后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第一转子与定子之间的一次分散研磨区域,并进入第二转子与定子之间进行二次分散研磨,物料再经过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液层撞击等一系列综合力作用,之后物料在高速转动的第二转子的作用下,产生极大的离心力,从二次分散研磨区域射出,进入出料口中,完成物料的分散混合处理,本分散机对物料进行两次分散研磨,使物料得到充分处理,分散效果好,生产效率高。

2)、合理的将两进料口进行布置,使物料进入到泵体中后能得到充分的分散混合,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中可放入不用的物料,进入泵体内的物料分别到达分散机转子和定子所在的物料处理区域,在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强劲的离心力作用下,物料均被甩入第一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分散混合处理。

3)、第一转子叶片、侧板与第二转子叶片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区域,定子的一端插置于该开口区域中,分别与第一转子叶片、第二转子叶片之间形成一次分散研磨区域和二次分散研磨区域,定子的另一端与泵体端部的端盖固定连接,本分散机在维修时,只需将端盖拆下,即可将定子从泵体内抽出,将紧定螺母拆下,即可将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同时从泵体的泵腔内抽出,其余部件可按顺序依次拆卸,维修方便,便于用户的使用。

4)、物料从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进入到物料处理腔室后,第一转子叶片与第二转子叶片产生强劲的离心力将物料甩入第一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中,物料在一次分散研磨后,通过第一分散孔高速射出,进入到第二转子与定子之间的间隙中,物料进行二次分散研磨,最后在高速转动的第二转子的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入出料口中,并排除泵体外,物料不断的从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进入,在分散机定转子的强劲作用力下形成强烈的翻动絮流充分分散混合,实现分散机的作用。

5)、第一分散孔和第二分散孔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分散研磨后物料的大小,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决定,第二分散孔的宽度大于第一分散孔的宽度是为了更加便于第二转子将物料从物料处理腔室中甩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定转子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转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第二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转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分散机,包括横置的泵体10和驱动轴20,驱动轴20的一端在泵体10内用于驱动分散机转子、另一端延伸至泵体10外与动力源连接,分散机转子包括第一转子31和第二转子32,第二转子32套设在第一转子31的外部呈径向间隔且两转子同轴设置;分散机还包括与泵体10固定连接的定子40,所述定子40插置于第一转子31与第二转子32之间的间隙中;定子40的内周面、外周面分别与第一转子31的外周面、第二转子3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用于处理物料;所述泵体10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11,分散机转子和定子40位于进料口与出料口11之间的腔室中。物料从进料口进入泵体10中,此时的驱动轴20带动第一转子31高速转动,进料口的来料经泵腔引导至第一转子31与定子40之间的间隙进行一次分散研磨,在一次分散研磨时,物料同时受到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液层撞击等一系列综合力作用,物料被初步分散混合,高速转动的第一转子31将一次分散研磨后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第一转子31与定子40之间的一次分散研磨区域,并进入第二转子32与定子40之间进行二次分散研磨,物料再经过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液层撞击等一系列综合力作用,之后物料在高速转动的第二转子32的作用下,产生极大的离心力,从二次分散研磨区域射出,进入出料口11中,完成物料的分散混合处理,本分散机对物料进行两次分散研磨,使物料得到充分处理,分散效果好,生产效率高。

为了进行多种物料混合,进料口包括第一进料口121和第二进料口122且两进料口分散在物料处理区域的两端,第一进料口121位于筒状泵体10的泵身上且位于泵体10的下部,从泵体10的下部泵送物料进入泵体10中;第二进料口122位于泵体10的端盖13上,且呈入口在上、出口在下的倾斜式布置,第二进料口122在泵体10内的出口位于端盖13的中部位置,合理的将两进料口进行布置,使物料进入到泵体10中后能得到充分的分散混合。第一进料口121和第二进料口122中可放入不用的物料,进入泵体10内的物料分别到达分散机转子和定子40所在的物料处理区域,在第一转子31和第二转子32强劲的离心力作用下,物料均被甩入第一转子31和定子40之间的间隙中,进行分散混合处理。

所述泵体10与端盖13之间设置内径大于泵体10内径的圆环状出料口环套111,出料口11设置于出料口环套111上且出口向上,出料口环套111与泵体10、端盖13之间构成物料处理腔室;所述分散机转子、定子40均位于物料处理腔室中,其中第二转子32的外环面与出料口环套111的内壁相贴靠。物料从第一进料口121进入时,沿泵体10的泵腔到达物料处理腔室中,而物料从第二进料口122进入时直接进入到物料处理腔室中,泵体10与端盖13之间设置内径大于泵体10内径的圆环状出料口环套111,大直径的出料口环套111,更加便于分散机转子和定子40在泵体10内的安装,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分散混合处理后的物料在物料处理腔室被甩射出,便于排出物料。

所述第一转子31通过其中部向一侧延伸的轴套311套设在驱动轴20上,驱动轴20端部的紧定螺母21将第一转子31与驱动轴20锁紧;环形的第二转子32通过侧板321固定在第一转子31上且可随第一转子31实现同步转动。第二转子32与第一转子31之间进行固定连接,一方面是为了两者拥有同步转动速度,另一方面,物料从第一进料口121进入时,如果第二转子32也用跟第一转子31同样的结构连接在驱动轴20上,则连接结构会干涉物料进入物料处理腔室,影响分散机的正常使用,所以本发明中采用将第二转子32通过侧板321固定在第一转子31上并随第一转子31实现同步转动。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转子31包括圆盘状的转盘312,转盘312的外周边上设有向一侧凸伸的若干第一转子叶片313,且多个第一转子叶片313沿转盘312的外周边均等分布;所述第一转子叶片313的外侧面为与定子40内周面弧度一致的弧形。利用高速转动的第一转子叶片313与定子40之间形成离心挤压、液层摩擦、液层撞击等作用进行物料处理,是物料得到充分的分散混合处理,同时第一转子叶片313的外侧面为与定子40内周面弧度一致的弧形,保证第一转子叶片313在转动时各处与定子40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一致,使处理更加均匀。

更为具体的第一转子31与第二转子32之间的结构,第一转子叶片313上设有螺纹孔314,第二转子32的侧板321上设有穿过板面且与螺纹孔314相适配的通孔322,螺钉323穿过通孔322将第二转子32的侧板321贴靠固定在第一转子叶片313上,第二转子32上设有与第一转子叶片313指向相反的第二转子叶片324,第二转子叶片324与第一转子叶片313之间的径向方向形成用于插置定子40的间隙,即第一转子叶片313、侧板321与第二转子叶片324之间形成一个开口区域,定子40的一端插置于该开口区域中,分别与第一转子叶片313、第二转子叶片324之间形成一次分散研磨区域和二次分散研磨区域,定子40的另一端与泵体10端部的端盖13固定连接。本分散机在维修时,只需将端盖13拆下,即可将定子40从泵体10内抽出,将紧定螺母21拆下,即可将第一转子31和第二转子32同时从泵体10的泵腔内抽出,其余部件可按顺序依次拆卸,维修方便,便于用户的使用。

所述环形的定子40上设有沿其环形板面周向均等分布且贯穿板面的若干分散孔;所述分散孔包括沿其板宽方向设置的第一分散孔41和第二分散孔42,定子40在第一分散孔41的位置与第一转子叶片313相适配,第一分散孔41为定子40与第一转子31一次分散研磨后的物料排出通道;定子40在第二分散孔42的位置与第二转子叶片324相适配,第二分散孔42为定子40与第二转子32二次分散研磨后的物料排出通道。具体的有如下工作过程:物料从第一进料口121和第二进料口122进入到物料处理腔室后,由于第一转子叶片313的侧边与轴线所在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α,该角度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为5°<α<15°,同理第二转子叶片324的侧边与轴线所在面之间存在一定角度β,角度β与角度α相等,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角度β和角度α均选用10°,角度的设置使第一转子叶片313与第二转子叶片324产生更加强劲的离心力将物料甩入第一转子31与定子40之间的间隙中,物料在一次分散研磨后,通过第一分散孔41高速射出,进入到第二转子32与定子40之间的间隙中,物料进行二次分散研磨,最后在高速转动的第二转子32的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入出料口11中,并排除泵体10外,物料不断的从第一进料口121和第二进料口122进入,在分散机定转子的强劲作用力下形成强烈的翻动絮流充分分散混合,实现分散机的作用。

所述第二转子叶片324沿环形侧板321的外周边均等分布,第二转子叶片324的内侧面为与定子40外周面弧度一致的弧形;第二转子叶片324的数量与第一转子叶片313的数量一致,且第二转子叶片324与第一转子叶片313的位置依次相对应。

所述第一分散孔41和第二分散孔42均为条形孔,且两孔的孔长所在面呈夹角;所述第二分散孔42的宽度大于第一分散孔41的宽度,第一分散孔41在定子40周向设置的数量大于第二分散孔42的数量。第一分散孔41和第二分散孔42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分散研磨后物料的大小,用户根据实际应用决定,第二分散孔42的宽度大于第一分散孔41的宽度是为了更加便于第二转子32将物料从物料处理腔室中甩出。

所述定子40的一端设有定子底座43,定子40通过定子底座43安装在端盖13的沉孔131内;所述沉孔131的孔口呈内收状,定子底座43的内端面设有与内收状沉孔131配合的凸棱,定子底座43与沉孔131之间构成卡扣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