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筒反冲洗换网器液压压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7426发布日期:2019-09-25 00:2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滤筒反冲洗换网器液压压网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网反冲洗设备领域,特别是滤筒反冲洗换网器液压压网机构。



背景技术:

滤网的反冲洗是一种可以对滤网进行快速清洁的方法,滤网固定多采用网箍箍滤网,传统的工业卡箍/抱箍,大多是窄条形的、不镂空的、对滤网支撑不够;或固定、拆装比较繁琐;或快卡安装空间太大;或有弹性自锁装置;或不耐高温;并且大多不能重复使用,尺寸不合标准多数都要与网箍再配合加工。总之存在拆装麻烦,空间大;对网支撑强度低;不耐温;不能重复使用等缺点,因此须设计加工专用的网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滤筒反冲洗换网器液压压网机构,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压网机构需要使用网箍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换网器主体,换网器主体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布置的通孔,每个通孔内设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柱体,柱体的左端设有外周沉槽,柱体左端面同轴设有一个盲孔,位于外周沉槽的左侧的柱体侧面上设有一个与盲孔底部相连通的出口通道,外周沉槽上设有多个与盲孔相连通的径向孔,径向孔的外侧包裹有过滤网,柱体的右侧设有一个可插入到盲孔并可对盲孔进行封堵的柱塞,换网器柱体上设有经液压油缸驱动的压网杆。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压网杆代替网箍实现滤筒反冲洗换网器在工作时更加高效快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正常工作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反冲洗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换网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柱体正常工作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柱体反冲时的主视剖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右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换网器主体1,换网器主体1上设有两个平行且间隔布置的通孔2,每个通孔2内设有一个可左右移动的柱体3,柱体3的左端设有外周沉槽4,柱体3左端面同轴设有一个盲孔5,位于外周沉槽4的左侧的柱体3侧面上设有一个与盲孔5底部相连通的出口通道6,外周沉槽4上设有多个与盲孔5相连通的径向孔7,径向孔7的外侧包裹有过滤网8,柱体3的右侧设有一个可插入到盲孔5并可对盲孔5进行封堵的柱塞9,换网器柱体3上设有经液压油缸驱动的压网杆10。

为了实现带过滤的物料通过经换网器柱体3进入到盲孔5,所述换网器柱体3上设有进料通道11,进料通道11在柱塞9运动至正常工作工位与反冲洗工位时可与外周沉槽4相连通,运动至换网工位时不与外周沉槽4相连通。

所述换网器主体1上还设有出料孔,柱塞9运动至正常工作工位时出料孔与出口通道6连通,运动至反冲洗工位和换网工位时出料孔不与出口通道6连通。

为了实现压网杆10的驱动和密封,所述液压缸的外侧依次经油固板和压网杆10连接板与压网杆10连接,压网杆10与换网器接触的部分套装有密封套件12。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在柱体3外周沉槽4区域缠绕包裹过滤网8后,在柱体3与换网器主体1形成的通孔2的径向安装压网杆10,对滤网按压紧,反冲洗时通过液压油缸驱动压网杆10按压住过滤网8;冲洗时,高分子物料反向流经过滤网8,对滤网进行可靠支撑,保证滤网包裹柱筒状态不变,不被冲变形、冲散开,使滤网重复使用,保证过滤效果。

需要冲洗时,柱体3移到冲洗位置,此时柱筒必须在压杆回缩到位才能移动,压网杆10推出压紧过滤网8后反向冲洗,冲洗完成后,压网杆10回退到位,柱体3移动到工作位或换网位;需要更换滤网时,柱体3过滤区移到主体外,拆掉滤网,更换滤网后再把柱体3移动到主体内再次工作。

上述柱体3的移动以及液压油缸驱动压网杆10的运动均可采用数控编程操作,防止人工误操作,即防止柱体3移动时卡住压网杆10。

本装置的显著好处:本装置操作时去掉了网箍的操作,简化了人力劳动;原来的箍网装置在反向冲洗时要承受较大压力,因此易损坏,此项目压网杆10为实心圆棒,结实耐用;原来箍网装置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空间,相同直径的柱体3,过滤面积较小本项目压杆直接压网,占用体积小,可以获得更大的过滤面积;原来网箍受包网空间约束,加工好的网箍内外直径是定值。对包网厚度要求严格,厚了,网箍直径超出柱体3;薄了,网箍晃荡。此项目对包网厚度要求降低;原来网箍在换网时要清料、取下、更换过滤网8、装网箍,甚至有的网箍要焚烧清料才能再次使用,操作麻烦,换网不方便。此项目压网机构仅需压网杆10回缩即可,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也不用焚烧清料。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压网杆代替网箍实现滤筒反冲洗换网器在工作时更加高效快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