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系统水封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9313发布日期:2019-11-08 23:45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脱硫系统水封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脱硫系统水封槽。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脱硫系统,无法调节脱硫系统的脱硫锥斗液位。

如申请号为200720101918.0的一种湿式水循环脱硫除尘器,包括除尘器净化室、设置在除尘器净化室上端的烟囱、设置在除尘器净化室下端的由围板和围堰构成的净化烟道以及设置在净化烟道内的净化水槽,净化烟道通过进风口、风机和锅炉烟气排放管道相连通,净化烟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和除尘器净化室相连通的烟气排放口以及和沉淀池相连通的连通口,沉淀池通过溢水口、回水槽和回水管和设置在净化烟道内的净化水槽相连通。有上述记载可知,现有技术中的脱硫系统无法调节脱硫系统的脱硫锥斗液位,循环浆液出口泄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脱硫系统水封槽,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脱硫系统无法调节脱硫系统的浆液锥斗液位,循环浆液出口泄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脱硫系统水封槽,包括箱体、固定板和调节板,所述箱体下部的一端与脱硫系统的浆液锥斗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端口;

所述固定板固定置于所述箱体内的中间位置,其下端与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两侧分别与其靠近的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将所述箱体内侧的下部分隔成第一容纳浆液空间和第二容纳浆液空间;所述第一容纳浆液空间与脱硫系统的浆液锥斗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浆液空间与所述出液端口连通;

所述调节板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浆液空间内,并处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箱体的上端设置有转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轴体,所述轴体的下端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其上端穿过箱体的顶部和所述转轮的中心,与所述转轮螺纹连接;转动所述转轮,所述转轮带动所述轴体竖直方向移动,所述轴体带动所述调节板竖直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脱硫系统内的浆液锥斗与第一容纳浆液空间连通,能有效避免循环浆液出口泄漏;能有效改变第二容纳浆液空间内的浆液液面,从而改变浆液锥斗内的浆液液面;实现根据不同工况,调整浆液锥斗的液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对应所述调节板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均分别与其靠近的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处于限位板与固定板之间,并沿固定板竖直移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限位板和固定板对调节板的限位作用,能有效提升调节板的便利性和精准性。

进一步,所述第二容纳浆液空间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柱体,所述柱体横向布置,所述柱体的两端分别与其靠近的箱体内壁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柱体转动过程中能对浆液进行碾压,能对浆液中的杂物进行碾压粉碎,防止浆液中的杂物对出液端口造成堵塞,保障流出浆液的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脱硫系统水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DD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脱硫系统水封槽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脱硫系统水封槽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脱硫系统水封槽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1.1、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2、第二容纳浆液空间;

2、固定板,3、调节板,4、浆液锥斗,5、出液端口,6、转轮,7、轴体,8、限位板,9、柱体,10、脱硫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脱硫系统水封槽,包括箱体1、固定板2和调节板 3,所述箱体1下部的一端与脱硫系统10的浆液锥斗4连接,另一端连接有出液端口5;

所述固定板2固定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中间位置,其下端与所述箱体1 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两侧分别与其靠近的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 2将所述箱体1内侧的下部分隔成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和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所述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与脱硫系统10的浆液锥斗4连通,所述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与所述出液端口5连通;

所述调节板3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内,并处于所述固定板2 的一侧,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置有转轮6,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轴体7,所述轴体7的下端与所述调节板3固定连接,其上端穿过箱体1的顶部和所述转轮6的中心,与所述转轮6螺纹连接;转动所述转轮6,所述转轮6带动所述轴体7竖直方向移动,所述轴体7带动所述调节板3竖直方向移动。

脱硫系统10内的浆液锥斗4与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连通,能有效避免循环浆液出口泄漏;浆液锥斗4内的浆液输送至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内,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内的浆液积攒到固定板2或调节板3的高度,经固定板2或调节板3流动至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内,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内的浆液经出液端口5流出;

转动所述转轮6,转轮6带动轴体7竖直方向移动,轴体7带动调节板 3竖直方向移动,通过调节该调节板3的高度,能有效改变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内的浆液液面,从而改变浆液锥斗4内的浆液液面;实现根据不同工况,调整浆液锥斗4的液位。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箱体1内对应所述调节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8,两个所述限位板8均分别与其靠近的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3处于限位板8与固定板2之间,并沿固定板2竖直移动。

两个限位板8与固定板2构成槽体,使得调节板3在槽体内移动,能使调节板3沿固定板2竖直移动,从而调节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的容纳空间;槽体对调节板3的限位作用,能有效提升调节板3的便利性和精准性。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柱体9,所述柱体9横向布置,所述柱体9的两端分别与其靠近的箱体1内壁转动连接。

第一容纳浆液空间1.1内的浆液经固定板2或调节板3流动至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内,浆液流动至第二容纳浆液空间1.2内时,带动柱体9进行转动,柱体9转动过程中,柱体9转动过程中能对浆液进行碾压,能对浆液中的杂物进行碾压粉碎,防止浆液中的杂物对出液端口5造成堵塞,保障流出浆液的顺畅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