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双组份手动胶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7101发布日期:2019-11-29 17:49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高效双组份手动胶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组份胶枪,尤其涉及高效双组份手动胶枪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胶枪是一种打胶(或挤胶)的工具,广泛用于建筑装饰,电子电器,汽车及汽车部件,船舶及集装箱等行业。手动胶枪是平常施工中常用到的工具,使用时操作者用手力按动板机,使推块移动,实现打胶。由于胶种类的不端增加,单组份胶枪已不能满足打胶的需求,双组份胶枪应运而生,可满足,多种胶混合使用,大大地提高了打胶效率和打胶质量。在工业生产线上开始大面积应用和推广。目前市场上的双组份胶枪结构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由于双组份,打胶时,阻力大,使用操作很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利如国家局2017年2月8日公开的手动挤胶枪,专利号为zl201620918770.9,依序包括胶料的容置部、胶料挤出机构和带动推杆进给的进给机构,所述的胶料挤出机构为双推杆挤出机构,双推杆后端连接后拉手上,前端伸入容置部内,中间部位穿过由挤胶枪扳手带动的传动件,在传动件的后面有穿在推杆上的弹簧和弹簧限位件,由传动件、弹簧和限位件共同构成锁定机构,穿过推杆的传动件和限位件均采用底部固定,在限位件的后部进给机构处设有解锁部,当扣动扳手时,带动传动件动作,但在弹簧的作用下,传动件倾斜与推杆间受力接触;松开扳手时,限位件由于弹簧的作用力和底部的限位,也呈现一定的倾斜,与推杆受力接触,使推杆被卡固。由于结构加工复杂,后期维护成本高,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耗力,操作不便等情况。

基于以上技术现状,本申请人在2017-07-1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一份申请号“2017208746086”名称“双组份手动胶枪”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安装便捷、使用方便的双组份手动胶枪的技术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申请人对上述产品进行了优化,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和尾部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安装拆卸高效的高效双组份手动胶枪。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双组份胶桶座、壳体、推杆组件、扳手、退位组件和顶部开口的执行座体;

所述双组份胶桶座截面呈u型,设有与双组份胶适配的胶体容置槽;所述壳体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双组份胶桶座的另一端设有与双组份胶的出胶头适配的豁口;

所述执行座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相适配;

所述推杆组件的前端位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内,中部位置从所述执行座体内穿过,尾端从所述执行座体内伸出;

所述推杆组件包括尾卧和一对对称平行设置的推杆;

一对所述推杆的前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双组份胶相适配的顶胶盘;所述推杆的尾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尾卧上;

一对所述推杆上分别设有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设置在所述执行座体内;

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弹簧一、推动片、隔套、弹簧二和校正片;

所述推动片通过靠近顶部位置的连接孔一,活动套设在所述推杆上;

所述弹簧一套设在所述推杆上,位于所述执行座体与推动片之间;

所述校正片通过靠近顶部位置的连接孔二,活动套设在所述推杆上;

所述弹簧二套设在所述推杆上,位于所述推动片与校正片之间;

所述隔套套设在所述弹簧二上,位于所述推动片与校正片之间;

所述退位组件包括退位柄和退位校正座;

所述退位柄包括依次成型连接的铰接部、推动部和按压部;

所述铰接部活动连接在所述执行座体的侧壁上,靠近顶部位置;所述推动部位于所述执行座体内,与所述退位校正座连接;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执行座体外侧;

所述退位校正座活动套设在一对所述推杆上,位于一对所述校正片与退位柄之间;

所述执行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轴;所述扳手上靠近顶部位置与所述连接轴铰接;

所述扳手的顶部伸入所述执行座体内,位于所述推动片与校正片之间;所述扳手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推动片适配的推压部。

所述壳体包括壳体一和壳体二;所述壳体一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二呈l型,可拆卸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上。

所述双组份胶桶座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胶体容置槽连通的顶胶槽。

所述扳手上设有固定连接的把手套。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双组份胶桶座、壳体、推杆组件、扳手、退位组件和顶部开口的执行座体;退双组份胶管时,手指按压退位柄的按压部,推动部受按压部向胶管方向力的作用,推动退位校正座向胶管方向移动,退位校正座与一对校正片相适配,推动一对校正片向胶管方向移动,隔套受校正片的推力,随即向胶管方向移动;最终,一对推动片受弹簧一和隔套的共同作用,呈垂直状态,此时用力向推杆向远离胶管方向拉动,推杆的前端从胶管的管体内退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安装拆卸高效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拆卸壳体二后执行座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执行机构和退位组件动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扳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双组份胶桶座,2是壳体,21是壳体一,22是壳体二,3是推杆组件,31是推杆,32是尾卧,4是扳手,5是退位组件,51是退位柄,511是铰接部,512是推动部,513是按压部,52是退位校正座,6是执行座体,7是执行机构,71是弹簧一,72是推动片,73是隔套,74是弹簧二,75是校正片,8是把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包括双组份胶桶座1、壳体2、推杆组件3、扳手4、退位组件5和顶部开口的执行座体6;

所述双组份胶桶座1截面呈u型,设有与双组份胶适配的胶体容置槽;所述壳体2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1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双组份胶桶座1的另一端设有与双组份胶的出胶头适配的豁口;

所述执行座体6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2内,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1相适配;

所述推杆组件3的前端位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1内,中部位置从所述执行座体6内穿过,尾端从所述执行座体6内伸出;

所述推杆组件3包括尾卧32和一对对称平行设置的推杆31;

一对所述推杆31的前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双组份胶相适配的顶胶盘;所述推杆31的尾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尾卧32上;

一对所述推杆31上分别设有执行机构7;所述执行机构7设置在所述执行座体6内;

所述执行机构7包括弹簧一71、推动片72、隔套73、弹簧二74和校正片75;

所述推动片72通过靠近顶部位置的连接孔一,活动套设在所述推杆31上;

所述弹簧一71套设在所述推杆31上,位于所述执行座体6与推动片72之间;

所述校正片75通过靠近顶部位置的连接孔二,活动套设在所述推杆31上;

所述弹簧二74套设在所述推杆31上,位于所述推动片72与校正片75之间;

所述隔套73套设在所述弹簧二74上,位于所述推动片72与校正片75之间;

所述退位组件5包括退位柄51和退位校正座52;

所述退位柄51包括依次成型连接的铰接部511、推动部512和按压部513;

所述铰接部511活动连接在所述执行座体6的侧壁上,靠近顶部位置;所述推动部512位于所述执行座体6内,与所述退位校正座连接;所述按压部513位于所述执行座体6外侧;

所述退位校正座52活动套设在一对所述推杆31上,位于一对所述校正片75与退位柄51之间;

所述执行座体6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轴;所述扳手4上靠近顶部位置与所述连接轴铰接;

所述扳手4的顶部伸入所述执行座体6内,位于所述推动片72与校正片75之间;所述扳手4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推动片72适配的推压部。

本装置的动作原理为:

正常状态时:一对推动片72受执行座体6内腔底部限位块的作用,呈倾斜状态,推杆31形成锁定状态,解决胶枪竖向或倾斜打胶时,推杆31由于重力原因,发生下滑的问题。

打胶时:如图3所示,将扳手4向右按压,扳手4顶部的一对推压部将一对推动片72向左侧方向运动,通过推动片72与推杆31之间的摩擦力,即一对推动片72克服弹簧一71的弹力带动推杆31向前运动(左侧方向),松开扳手4,推动片72受弹簧一71的恢复力的作用,推动片72退回原位。

退双组份胶管时:手指按压退位柄51的按压部513,推动部512受按压部513向胶管方向力的作用,推动退位校正座52向胶管方向移动,退位校正座52与一对校正片75相适配,推动一对校正片75向胶管方向移动,隔套73受校正片75的推力,随即向胶管方向移动;最终,一对推动片72受弹簧一71和隔套73的共同作用,呈垂直状态,此时用力向推杆31向远离胶管方向拉动,推杆31的前端从胶管的管体内退出。

所述壳体2包括壳体一21和壳体二22;所述壳体一21与所述双组份胶桶座1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二22呈l型,可拆卸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一21上。图2是拆卸壳体二22后的结构示意图,壳体二22通过若干螺丝与壳体一21可拆卸固定连接,拆卸检修较为方便。

所述双组份胶桶座1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胶体容置槽连通的顶胶槽。便于将胶管从双组份胶桶座1内拿出。

所述扳手4上设有固定连接的把手套8。

对于本案所公开的内容,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案所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案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案所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