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5930发布日期:2020-02-11 09:4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分子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



背景技术:

碳分子筛是一种优良的非极性碳素材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材料,主要用于分离空气制氮领域。在微观上,碳分子筛一种富含孔的材料。实际应用分离氮气时,待分离气体通过碳分子筛上的孔,氮气会通过其中较大直径的孔并且不会被吸附,而其它杂质气体则会从大孔运动到微孔和亚微孔中并被吸附。因此,碳分子筛实际有效的是微孔,这种微孔直径一般在0.28-0.38nm。

现有的碳分子筛在宏观上的结构一般是圆柱体,是活化后的碳粉末与粘接剂挤条后打断形成的。这种碳分子筛制作工序少,价格低廉。但是在吸附塔中大量堆积后,不同碳分子筛的端面容易重合,这会导致碳分子筛暴露的表面积减少。然而碳分子筛吸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碳分子筛与气体充分接触,这也就意味这上述碳分子筛的吸附效率会降低。除了普通的圆柱体,现有的改进过的碳分子筛横截面有三叶草形和星形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20782969.8公开的防覆盖碳分子筛,在分子筛本体的两个端面设有圆锥状突起,能够避免分子筛堆积,但是这种结构虽然能够避免两端与其它分子筛本体堆积,但是如果两个分子筛本体平行设置,则侧避容易重叠堆积,影响分子筛本体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包括分子筛本体,所述分子筛本体呈圆柱形设置,所述分子筛本体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环形槽,所述分子筛本体的上下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圆锥状凸起,所述第一圆锥状凸起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圆角,所述分子筛本体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伸长柱,所述伸长柱上远离分子筛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锥状凸起,且所述第二圆锥状凸起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子筛本体与第一圆锥状凸起和第二圆锥状凸起为一体成型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圆锥状凸起和第二圆锥状凸起的角度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环形槽的深度不超过3mm,数量不超过六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长柱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第二环形槽,且所述第二环形槽的深度不超过1mm,数量不超过四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通过在分子筛本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一圆锥状凸起,即使大量分子筛本体在吸附塔内大量堆积,分子筛本体两端之间也都是点接触和线接触,如果两个分子筛本体相互平行分布,由于在分子筛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伸长柱和第二圆锥状凸起,能够避免分子筛本体的侧壁大面积接触,而且设置有伸长柱,并在伸长柱与分子筛本体上设置有环形槽,能够增加分子筛的接触面积,提高分子筛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的侧视图。

图中:1、分子筛本体;2、第一环形槽;3、第一圆锥状凸起;4、第一圆角;5、伸长柱;6、第二圆锥状凸起;7、第二圆角;8、第二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包括分子筛本体1,所述分子筛本体1呈圆柱形设置,所述分子筛本体1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环形槽2,所述分子筛本体1的上下两端部均设置有第一圆锥状凸起3,所述第一圆锥状凸起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圆角4,所述分子筛本体1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伸长柱5,所述伸长柱5上远离分子筛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锥状凸起6,且所述第二圆锥状凸起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角7。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分子筛本体1与第一圆锥状凸起3和第二圆锥状凸起6为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圆锥状凸起3和第二圆锥状凸起6的角度为70-90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槽2的深度不超过3mm,数量不超过六道。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伸长柱5上间隔均匀的设置有第二环形槽8,且所述第二环形槽8的深度不超过1mm,数量不超过四道。

该一种防覆盖型碳分子筛,通过在分子筛本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一圆锥状凸起,即使大量分子筛本体在吸附塔内大量堆积,分子筛本体两端之间也都是点接触和线接触,如果两个分子筛本体相互平行分布,由于在分子筛本体的侧面设置有伸长柱和第二圆锥状凸起,能够避免分子筛本体的侧壁大面积接触,而且设置有伸长柱,并在伸长柱与分子筛本体上设置有环形槽,能够增加分子筛的接触面积,提高分子筛的作用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