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0959发布日期:2019-12-03 18:2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当物质的蒸气压在某一温度下达到其相应的饱和蒸气压时,则开始凝结,蒸气态物质能从气相中冷凝出来。冷凝法处理废气是用来分离有机废气中可以冷凝的成分,然后对废气中比较有价值的溶剂进行回收,同时达到满足废气排放标准一种废气处理方式。若要通过冷凝法来净化处理有机废气并达到符合规定的数值,则要求冷却温度非常低。其中,冷凝法的净化程度越高则操作费用越高,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净化设备存在冷凝效率较低,使其需要更低的温度,更大的耗能大以及更大的冷凝介质用量来获得较佳的净化效果。

故需要提供一种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其通过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隔离且交贯设置,冷凝净化后的气流在流经第二通道时能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净化设备存在冷凝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

筒体部,为中空结构,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互相隔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侧口和第二侧口,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一端,在所述筒体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导风部,为中空结构,包括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一侧口对接;

风扇组件,吸风端通过柔性气管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吹风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以及

冷凝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内靠近所述第一出气口的一端,用于将废气冷凝成液体以通过所述排污口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导流管和连接板,在所述第一侧口和所述第二侧口上均封闭连接有一块所述连接板,在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多根所述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贯穿相应的所述连接板,多根所述导流管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侧口和所述第二侧口对向设置,所述导流管为直条管,所述第一侧口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侧口的面积,多根所述导流管均匀的分布在两块所述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上,相邻的所述导流管的间距介于0.8~1倍的所述导流管的孔径之间。

另外,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导流管为圆柱管,所述导流管包括中部的主体段以及两端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导流管的外径,所述连接段的外径等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当所述导流管的两端与相应的所述连接板连接时,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体段的端面限位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冷凝部件包括中空内腔,所述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位于所述筒体部的外部,所述输入管用于向所述冷凝部件的中空内腔输入冷却介质,所述输出管用于将所述冷凝部件的中空内腔内的冷却介质进行输出;

所述输入管通过多个第一中间管与所述冷凝部件的内腔连通,多个所述第一中间管沿所述输入管的延长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输入管上,所述输出管通过多个第二中间管与所述冷凝部件的内腔连通,多个所述第二中间管沿所述输出管的延长方向依次分布在所述输出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两个冷凝组,每个所述冷凝组包括多个所述冷凝部件,每个所述冷凝组的所述冷凝部件之间的间距相等,且以其为第一间距,两个所述冷凝组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第二侧口的外部设置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输出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侧口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筒体部和所述导风部为方块状,所述导风部的一侧侧面与所述筒体部的一侧侧面平贴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隔离且交贯设置,冷凝净化后的气流在流经第二通道时能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从而提高冷凝效率;

其中,在第一侧口和第二侧口上均封闭连接有一块连接板,在两块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多根导流管,多根导流管形成第二通道,多根导流管均匀的分布在两块连接板之间,相邻的导流管的间距介于0.8~1倍的导流管的孔径之间,导流管内冷凝净化后的低温气流能充分的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筒体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冷凝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的冷凝净化设备存在冷凝效率较低,使其需要更低的温度,更大的耗能大以及更大的冷凝介质用量来获得较佳的净化效果。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筒体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术语中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作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以及不作为对先后顺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筒体部11、导风部12、风扇组件13以及冷凝部件15。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部11为中空结构,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可参照图2中的x方向,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可参照图2中的y方向,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互相隔离,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进气口111和第一出气口113,第二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侧口114和第二侧口112,第二通道位于第一通道内靠近第一进气口111的一端,在筒体部11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未在图中标示,这里的底部可参照图2视图方位;

导风部12为中空结构,包括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两端分别为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与第一侧口114对接;

风扇组件13的吸风端与第一出气口113连通,吹风端与第二进气口连通;以及,从而可通过风扇组件13将第一通道内的气流吸取并吹向第三通道,本实施例中风扇组件13的吸风端和第一出气口113之间是通过柔性气管14进行连通,便于转换方位;

冷凝部件15设置在第一通道内靠近第一出气口113的一端,用于将废气冷凝成液体以通过排污口排出。

优选的,筒体部11和导风部12为方块状,导风部12的一侧侧面与筒体部11的一侧侧面平贴设置,从而能更好的保护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内的低温环境,提高冷凝效率。

优选的,在第二侧口112的外部设置导风罩,导风罩的输出口的面积小于第二侧口112的面积,输出量较小,从而使得气流管17内的气压较大,进而使得导流管17内冷凝净化后的低温气流能更充分的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提高降温效果。

请参照图2、图3以及图4,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本实施例中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导流管17和连接板16,在第一侧口114和第二侧口112上均封闭连接有一块连接板16,在连接板16的周侧设置有延伸板162,通过延伸板162以便与筒体部11的内壁进行固定连接。

在两块连接板16之间连接有多根导流管17,导流管17的两端分别贯穿相应的连接板16,多根导流管17形成第二通道。

具体的,第一侧口114和第二侧口112对向设置,导流管17为直条管,第一侧口114的面积等于第二侧口112的面积,多根导流管17均匀的分布在两块连接板16之间,导流管17分散均匀且较密,使得导流管17内冷凝净化后的低温气流能充分的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降温效果好。

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板16的板面上,相邻的导流管17的间距介于0.8~1倍的导流管17的孔径之间,气流从第一进气口111进入时,是大致垂直于导流管17的方向进入,开口面积大,受阻小,而气流从导流管17的管口进入时,开口面积小,受阻大,因此导流管17之间的间距可设置较小,以使得气流的进出更加均衡。

另外,在连接板16上设置有连接孔161,导流管17为圆柱管,导流管17包括中部的主体段以及两端的连接段,连接段的外径小于导流管17的外径,连接段的外径等于连接孔161的孔径,当导流管17的两端与相应的连接板16连接时,连接板16与主体段的端面限位接触,通过设置主体段和连接段,从而使得导流管17能很好的与两块连接板16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5和图6,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冷凝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部件15包括中空内腔,该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还包括输入管152和输出管151,输入管152和输出管151位于筒体部11的外部,输入管152用于向冷凝部件15的中空内腔输入冷却介质,来使得冷凝部件15降温,输出管151用于将冷凝部件15的中空内腔内的冷却介质进行输出,从而使得冷凝部件15的中空内腔内的气流循环更换,以使得冷凝部件保持在低温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气流是直接穿过冷凝部件15,并与冷凝部件15的外表面接触,达到气体冷凝液化的目的。

请参照图6,输入管152通过多个第一中间管153与冷凝部件15的内腔连通,多个第一中间管153沿输入管152的延长方向依次分布在输入管152上,使得冷却介质能快速的填充至冷凝部件15的内腔内;

输出管151通过多个第二中间管与冷凝部件15的内腔连通,多个第二中间管沿输出管151的延长方向依次分布在输出管151上,输出管151和第二中间管的连接结构与输入管152和第一中间管153的结构类似,同样可参照图6。

另外,本实施例中,一套输入管152连通两个冷凝部件15,一套输出管151连通两个冷凝部件15,节省安装,且部件利用率高。

可选的,在第一通道内设置有两个冷凝组,每个冷凝组包括多个冷凝部件,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冷凝组包括两个冷凝部件15,即图2中两个标号15各代表一个冷凝组;

每个冷凝组的冷凝部件15之间的间距相等,且以其为第一间距,两个冷凝组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通过拉长两个冷凝组之间的间距,从而给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留出足够的冷却行程路径,待气流降温充分后,再经过靠近第一出气口113一端的冷凝部件15的强力降温,从而达到高效冷凝液化的目的。

可选的,靠近第一进气口111一端的冷凝部件15的冷却介质输入量小于另一端的冷凝部件15的冷却介质输入量,由于气流停留的时间较短,靠近第一进气口111一端的冷凝部件15的温度即使非常低,在较短的时间内也无法快速的将气流温度降至相应的低温,反而导致了低温环境的浪费,降温效率低,因此将靠近第一进气口111一端的冷凝部件15的冷却介质输入量设置为小于另一端的冷凝部件15的冷却介质输入量,从而更能节省能源,提高冷凝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气流从第一进气口111流入第一通道内,且在风扇组件13的吸风作用下,逐渐向第一出气口113流动,流动过程中,气流中的目标成分经过冷凝部件15的冷凝液化后,通过排污口排出被收集;

之后,剩余的气流依次通过第三通道和第二通道流动,且气流流至第二通道内时,能充分的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低温被循环利用,降温效果好,最后通过第二侧口112进行排出。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冷凝净化的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高效冷凝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隔离且交贯设置,冷凝净化后的气流在流经第二通道时能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从而提高冷凝效率;

其中,在第一侧口和第二侧口上均封闭连接有一块连接板,在两块连接板之间连接有多根导流管,多根导流管形成第二通道,多根导流管均匀的分布在两块连接板之间,相邻的导流管的间距介于0.8~1倍的导流管的孔径之间,导流管内冷凝净化后的低温气流能充分的对初始流入第一通道的气流进行初步的降温,结构简单,降温效果好。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