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维护的浓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086发布日期:2020-08-05 02:0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维护的浓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磷酸生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维护的浓密装置,尤其适用于大型浓密机,基本不需要维护。



背景技术:

浓密机是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一般为借助安装于浓密机内慢速运转的耙的作用,使增稠的底流矿浆由浓密机底部的底流口卸出。在磷酸生成中通常采用直径为25-50m的浓密机对磷矿浆进行浓密。现有的浓密机通常包括圆形的池体(底部为锥型)、绕池体中心(设有中心轴)旋转的耙架和耙架端部且与池体上端面之间的驱动结构等,驱动结构通常包括滚动设于池体上端面上的行走轮与驱动行走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本公司选矿厂的浓密机的搅拌桨(设于耙架上)的长度为35米,重达2吨,正常生产需要24小时不停转动,对矿浆进行搅拌,如果因其他原因造成搅拌浆失去作用,浓密池的矿浆沉淀下来,需将浓密池里的几百吨的矿浆清理出来,才能启动搅拌桨,对公司损失巨大。尤其是在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下容易出现行走轮打滑,导致耙架不能旋转,任凭一般外力是无法使其移动,为了防止矿浆沉淀,只有停车将矿浆排掉。运行几年来因行走轮打滑造成多次停车,让公司损失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维护的浓密装置,该装置采用金属支撑环和两个滚动重轮的组合保证滚动的稳定性,通过驱动齿轮与环形齿条的组合来驱动耙架且不会打滑。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维护的浓密装置,该装置包括圆形的池体1、绕池体1中心旋转的耙架2和耙架2外端且与池体1上端面之间的驱动结构3;所述池体1上端面由内至外设有与池体1同心的金属支撑环4和环形齿条5,所述环形齿条5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驱动结构3包括行走架及其上的驱动齿轮7、驱动电机8和两个滚动重轮9,所述滚动重轮9与驱动齿轮7均沿池体1的径向设置,两个滚动重轮9分别位于耙架2的两侧且滚动设于金属支撑环4上;所述驱动齿轮7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且其与环形齿条5啮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滚动重轮9为金属辊,其直径为0.4-1.0m,其长度为0.4-0.8m。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环形齿条5由多段圆弧状的圆弧齿条10拼接而成,所述圆弧齿条10的圆心角为5-30°。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池体1上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l型的预埋件11;所述预埋件11沿池体1的径向设置,其水平臂固定在池体1上,其竖向臂设于水平臂的内端且沿竖向设置;所述环形齿条5的内侧顶靠在竖向臂上且之间设有橡胶垫12,其下侧置于水平臂上且之间设有橡胶垫12,其外侧通过固定件13固定在水平臂的外端。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相邻两段圆弧齿条10之间设有一个预埋件11,每段圆弧齿条10下方设有至少一个预埋件11。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行走架上沿池体1的径向设有一根驱动轴14,所述驱动齿轮7设于驱动轴14的内端,所述驱动轴14的外端并排设有至少3个下链轮15;所述驱动电机8设于驱动轴14的正上方且沿池体1的径向设置,其输出轴上且位于下链轮15的正上方对应设有多个上链轮16,所述上链轮16通过链条17与对应的下链轮15传动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行走架上且位于上链轮16与驱动电机8的正上方设有挡雨板18。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池体1的半径为25-50m;所述环形齿条5的齿高为4-10cm,齿距为3-8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维护的浓密装置,该装置采用金属支撑环和两个滚动重轮的组合保证滚动的稳定性,通过驱动齿轮与环形齿条的组合来驱动耙架且不会打滑;驱动结构简单,同时通过多链轮与链条结构,保证了驱动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专利中环形齿条由多段圆弧齿条通过预埋件、橡胶垫和固定件来固定,既保证了稳定性,又便于维护与安装。经两年的使用,浓密机再也没有出现打滑等事故导致停机抽空池体,保证了生产的连续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易维护的浓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耙架、3驱动结构、4金属支撑环、5环形齿条、7驱动齿轮、8驱动电机、9滚动重轮、10圆弧齿条、11预埋件、12橡胶垫、13固定件、14驱动轴、15下链轮、16上链轮、17链条、18挡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易维护的浓密装置,该装置包括圆形的池体1(底部为锥型,中心处设有转轴)、绕池体1中心(内端固定在转轴上)旋转的耙架2(框架式结构)和耙架2外端且与池体1上端面之间的驱动结构3(用于驱动耙架2旋转)等,前述结构与现有的浓密机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池体1上端面(围堰顶部,水平)由内至外设有与池体1同心的金属支撑环4和环形齿条5,金属支撑环4和环形齿条5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0.5m以便于安装与检修,环形齿条5与池体1外侧之间的距离最好大于0.5m以便于过人。其中,金属支撑环4为圆环结构,其材质为金属(最好为不锈钢),其上表面光滑,其作为滚动重轮9滚动的支撑,其与池体1上端面平齐或稍高(不高于3cm)。其中,环形齿条5沿竖直方向设置(齿位于上侧),其为圆环结构,其为常规的v型齿齿条。驱动结构3包括行走架及其上的驱动齿轮7(转动设于行走架上)、驱动电机8和两个滚动重轮9(转动设于行走架上)等,滚动重轮9与驱动齿轮7均沿池体1的径向设置;两个滚动重轮9分别位于耙架2的两侧(最好以耙架2的中心对称设置)且滚动设于金属支撑环4上,其要求较重以保证耙架2旋转的稳定性,其辊面光滑,其宽度小于金属支撑环4的宽度要求辊面全部在金属支撑环4上滚动。驱动齿轮7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且其与环形齿条5啮合,环形齿条5与驱动齿轮7的齿形配合。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滚动重轮9为金属辊(材质最好为金属),其直径为0.4-1.0m,其长度为0.4-0.8m,其重量最好大于1吨。

具体地,参见图2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环形齿条5由多段圆弧状的圆弧齿条10(相同或不同,为了便于维护,优选相同)拼接而成以便于更换、维护和安装,圆弧齿条10的圆心角为5-30°,如具体为15°,约为24段圆弧齿条10构成(每段圆弧齿条10最好具有n个完整的齿,n为整数)。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池体1上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l型的预埋件11(池体1为混凝土结构)。预埋件11(由水平臂与竖向臂构成)沿池体1的径向设置,其水平臂固定在池体1上(沿池体1的径向设置),其竖向臂设于水平臂的内端且沿竖向设置。环形齿条5的内侧顶靠在竖向臂外侧上(其内测可设置加强筋以增加强度)且之间设有橡胶垫12(厚度小于1cm,后同),其下侧置于水平臂上且之间设有橡胶垫12,其外侧通过固定件13(固定(可通过螺栓)在水平臂上且顶靠在环形齿条5外侧,其具体为块状结构)固定在水平臂的外端。

优选地,参见图2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相邻两段圆弧齿条10之间设有一个预埋件11(之间的间隙位于水平臂的正上方,固定件13同时顶靠在两段圆弧齿条10外侧),每段圆弧齿条10下方设有至少一个预埋件11(除相邻两段圆弧齿条10之间的预埋件外,均匀分布)。

具体地,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行走架上沿池体1的径向设有一根驱动轴14(中部转动设于行走架上),驱动齿轮7(同轴)设于驱动轴14的内端,驱动轴14的外端并排设有(同轴)至少3个下链轮15(本实施例为4个,多个下链轮15完全对应以保证同步)。驱动电机8设于驱动轴14的正上方且沿池体1的径向设置(设于行走架上部),其输出轴上且位于下链轮15的正上方对应设有多个上链轮16(本实施例为4个,多个上链轮16完全对应以保证同步),上链轮16通过链条17与对应的下链轮15传动连接,则在部分链条17出现问题时同样能工作一段时间。

优选地,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行走架上且位于上链轮16与驱动电机8的正上方设有挡雨板18,挡雨板18具体为水平设置的平板或圆弧板用于对驱动结构3进行遮雨以提升驱动结构3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池体1的半径为25-50m(主要用于大型浓密机)。环形齿条5的齿高为4-10cm,齿距为3-8cm,齿厚为3-5cm,齿根与池体1上端面的距离至少大于3cm(考虑预埋件11和橡胶垫12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