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09446发布日期:2020-08-28 15:1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双钩垂钓的轶事古来乐道,延续至今,垂钓仍是一种健康、怡情的休闲方式,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垂钓者在钓具和饵料方面的重视,也是与时俱进,不落人后,特别是饵料,在资深钓友的眼中至关重要,饵料的调制直接影响到垂钓的乐趣。同时的,现下常用的饵料,都需要将粉末饵料合水搅拌混合均匀之后,才能使用,而现有的鱼饵料搅拌混合装置不能实现对搅拌好的饵料进行造粒,还是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捏粒,费时费力的同时,还容易粘手,影响手部卫生。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10022046.7,具体内容为:一种鱼饵料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机身、驱动机构、螺旋搅拌机构、双叉搅拌机构和控制装置;所述机身包括:水平平行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竖直连接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中部的立壳体;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所述螺旋搅拌机构和双叉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并分别位于所述立壳体的一侧,且均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立壳体内,用以调节、控制该鱼饵料搅拌混合装置。采用以上方案,该装置提供的鱼饵料搅拌混合装置,结构简单小巧,能替代手工操作,自动、均匀的混制鱼饵料,清洁卫生,携带方便。

这种鱼饵料搅拌混合装置,虽然以机械操作替代手工搅拌混合饵料,自动、高效,且混料均匀,不粘手,清洁卫生。同时提供螺旋搅拌和双叉搅拌两种搅拌混合方式,满足各种不同饵料的调整需求,适用性强;提供电动、手动两种驱动方式,且搅拌速度可控,适用于不同的环境;结构简单小巧,便于携带,但是这种鱼饵料搅拌混合装置不能实现对搅拌好的饵料进行造粒,还是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捏粒,费时费力的同时,还容易粘手,影响手部卫生。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这种鱼饵料搅拌混合装置不能实现对搅拌好的饵料进行造粒,还是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捏粒,费时费力的同时,还容易粘手,影响手部卫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侧固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左侧中部固接有手提环,所述支撑柱的右侧壁上方固接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内腔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圆周外壁上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箱的顶部中央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底部输出端与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右侧固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料斗,所述搅拌箱的内腔底部固接有支撑盘,所述转轴的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绞龙,所述绞龙的下端与支撑盘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箱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造粒组件,所述造粒组件与搅拌箱之间安装有阀门,所述造粒组件的正下方设置有位于底座上的接料盒,所述搅拌箱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盘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圆周外壁均匀固接有与搅拌箱内腔下壁固接的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造粒组件包括造粒框架和第二电机,所述造粒框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两组相互配合的造粒辊,两组所述造粒辊的左端均套接固定有相互啮合的齿轮,下方所述造粒辊的左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与搅拌箱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外部安装有电机保护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鱼饵的搅拌,通过搅拌叶片,可实现对饵料原料的充分搅拌,相较于人工手动搅拌,更加的省时省力。通过绞龙,正转时,可方便搅拌箱底部的饵料原料向上翻动,避免沉积,有利于对饵料原料的充分搅拌;反转时,绞龙将加快饵料的落料,可使饵料向下挤压,有利于造粒更加紧实,不容易松散;通过手提环,方便用户手提装置移动,有利于提升装置的使用便捷性;通过造粒组件。可实现自动造粒,避免人工捏粒,省时省力的同时还不粘手。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造粒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底座,2-支撑柱,3-手提环,4-搅拌箱,5-转轴,6-搅拌叶片,7-第一电机,8-蓄电池,9-进料斗,10-支撑盘,101-支撑环,102-支撑杆,11-绞龙,12-造粒组件,121-造粒框架,122-造粒辊,123-齿轮,124-第二电机,13-阀门,14-接料盒,15-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左侧固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左侧中部固接有手提环3,支撑柱2的右侧壁上方固接有搅拌箱4,搅拌箱4的内腔中部贯穿转动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圆周外壁上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6,搅拌箱4的顶部中央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底部输出端与转轴5通过联轴器连接,搅拌箱4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8,搅拌箱4的顶部右侧固接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料斗9,搅拌箱4的内腔底部固接有支撑盘10,转轴5的下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绞龙11,绞龙11的下端与支撑盘10转动连接,搅拌箱4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造粒组件12,造粒组件12与搅拌箱4之间安装有阀门13,造粒组件12的正下方设置有位于底座1上的接料盒14,搅拌箱4的右侧壁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15,第一电机7通过控制开关15与蓄电池8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盘10包括支撑环101,支撑环101的圆周外壁均匀固接有与搅拌箱4内腔下壁固接的支撑杆102,支撑环101的中孔与绞龙11下端转动连接,而支撑杆102之间产生的空隙不影响饵料的通过。

进一步的,造粒组件12包括造粒框架121和第二电机124,造粒框架12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两组相互配合的造粒辊122,两组造粒辊122的左端均套接固定有相互啮合的齿轮123,下方造粒辊122的左端与第二电机12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电机124通过控制开关15与蓄电池8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第二电机124的启动,可带动下方的造粒辊122转动,由于两组造粒辊122通过齿轮123啮合连接,从而实现两组造粒辊122向中心转动,实现饵料的造粒。

进一步的,转轴5与搅拌箱4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使得转轴5的转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第一电机7的外部安装有电机保护罩,有利于对第一电机7进行保护,避免其受到外部的碰撞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携式鱼饵搅拌装置,适用于鱼饵的搅拌,使用时,将饵料原料和水按比例从进料斗9倒入,然后通过控制开关15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运行可带动转轴5转动,从而可带动绞龙11转动,此时,绞龙11的转动是要将底部的饵料向上翻,可实现饵料受到搅拌叶片6的充分搅拌。饵料搅拌好后,打开阀门13,并通过控制开关15控制造粒组件12中的第二电机124启动,此时,要通过控制开关15控制第一电机7反向转动,绞龙11将加快饵料的落料,而且通过绞龙11的转动,可使饵料向下挤压,有利于造粒更加紧实,不容易松散。饵料经过造粒组件12,造粒成功后落入接料盒14中,钓鱼者即可从接料盒14中取出挂入鱼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