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3635发布日期:2020-08-05 00:26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脂氢化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



背景技术:

油脂氢化是指液态油脂或软脂在一定条件(催化剂、温度、压力、搅拌)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使油脂分子中的双键得以饱和的工艺过程,经过氢化的油脂称为氢化油。氢化塔是将油脂分批间歇进行氢化作业的反应器。该氢化过程由于存在有气、液、固三相的放热反应,欲使反应进料(气、液两相)与催化剂(固相)充分、均匀且有效地接触。

目前的棕榈油氢化反应装置在进行加氢反应时,氢化塔装置内的氢气与液体物料的混合不是很充分,不但使得加氢反应的效率比较低,而且由于气液混合的效果差,导致氢化塔内的氢化反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氢化反应装置在进行加氢反应时,氢化塔装置内的氢气与液体物料的混合不是很充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其包括进料单元,包括第一弯管、与所述第一弯管连接的第二弯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弯管的进气管道,以及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弯管与所述第二弯管的安装座;以及容置单元,包括塔体、位于所述塔体顶部的传动装置、与所述传动装置连接的搅拌装置、位于所述塔体底部的出口,以及位于所述塔体顶部的进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弯管为半圆形中空管路,所述第一弯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二弯管为半圆形管路,所述第二弯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弯管半径与所述第二弯管半径相同,所述第一弯管半径与所述第二弯管对称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弯管上均匀设置有分流孔,所述第二弯管上均匀设置有分流孔;所述第一弯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管道一端连接所述进气口,另一端伸出所述塔体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料单元还包括若干个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中空圆柱形,所述第二端为锥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件安装于所述分流孔内,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分流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弯管与所述第二弯管组装成环形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塔体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进料单元还包括顶部接头,所述顶部接头设置有真空接管、泄氢管、循环氢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料口还包括有第一进料口与第二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氢化塔进气管道在塔内与环形管道连接,氢气进气时,通过环状管路进入到塔内,与液体物料的混合更加充分,反应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的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中第一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中第一弯管与第二弯管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中导流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中顶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中进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目前的棕榈油氢化反应装置在进行加氢反应时,氢化塔装置内的氢气与液体物料的混合不是很充分,不但使得加氢反应的效率比较低,而且由于气液混合的效果差,导致氢化塔内的氢化反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棕榈油氢化反应中,需要对氢气均匀的分布在氢化塔内,与油脂充分反应。

实施例1

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包括进料单元100,包括第一弯管101、与第一弯管101连接的第二弯管102、连接于第一弯管101的进气管道103,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的安装座104;以及容置单元200,包括塔体201、位于塔体201顶部的传动装置202、与传动装置202连接的搅拌装置203、位于塔体201底部的出口204,以及位于塔体201顶部的进料口205。

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配合安装在氢化塔内部,并与塔外伸进来的进气管道103连接,进气管道103用于向氢化塔内加入氢气;氢气首先进入进气管道103后,并不直接向塔内排放,而是通过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

进一步的,第一弯管101为半圆形管路(即二分之一圆环),第一弯管1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101a,第二弯管102为半圆形管路,第二弯管10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102a,第一法兰101a与第二法兰102a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也可焊接。第一弯管101半径与第二弯管102半径相同,第一弯管101半径与第二弯管102对称布置。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组装成环形通路,在氢化塔内部下方水平布置,对由进气管道103进来的氢气进行分流。

第一弯管10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孔101b,第二弯管10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孔101b,分流孔101b孔口向上;第一弯管101上设置有进气口101c,氢气由进气口101c进入,进气管道103一端连接进气口101c,另一端伸出塔体201外,由塔外输送氢气。所述进料单元还包括若干个导流件105,所述导流件105包括第一端105a与第二端101b;所述第一端105a为中空圆柱形,第二端101b为锥形孔。导流件105安装于分流孔101b内,第一端105a与分流孔101b连接,第二端101b向塔内输送氢气。导流件105的第一端105a与第二端101b形成文丘里喷嘴,氢气经过第二端101b时,由于口径突然变小,速度增大,使氢气在塔内分布的更加均匀。

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组装成环形固定于安装座104上;安装座104固定安装于塔体201底部。安装座104主要用于限定及固定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位置。

进一步的,氢气由进气管道101进入塔体内位于第一弯管101的进气口101c,由进气口101c进入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组成的环形管路内,导流件105安装于环形管路的分流孔101b上,产生文丘里效应,通过文丘里喷嘴,即导流件105均匀的进入到氢化塔内,再通过搅拌装置203混合,实现有效增强油脂、催化剂、氢气充分混合反应的目的。

实施例2

参照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且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进料单元100还包括顶部接头106,所述顶部接头106设置有真空接管106a、泄氢管106b、循环氢管106c。

具体的,所述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包括进料单元100,包括第一弯管101、与第一弯管101连接的第二弯管102、连接于第一弯管101的进气管道103,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的安装座104;以及容置单元200,包括塔体201、位于塔体201顶部的传动装置202、与传动装置202连接的搅拌装置203、位于塔体201底部的出口204,以及位于塔体201顶部的进料口205。

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配合安装在氢化塔内部,并与塔外伸进来的进气管道103连接,进气管道103用于向氢化塔内加入氢气;氢气首先进入进气管道103后,并不直接向塔内排放,而是通过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

进一步的,第一弯管101为半圆形管路(即二分之一圆环),第一弯管1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101a,第二弯管102为半圆形管路,第二弯管10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102a,第一法兰101a与第二法兰102a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弯管101半径与第二弯管102半径相同,第一弯管101半径与第二弯管102对称布置。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组装成环形,在氢化塔内部下方水平布置。

第一弯管10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孔101b,第二弯管10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孔101b,分流孔101b孔口向上;第一弯管101上设置有进气口101c,氢气由进气口101c进入,进气管道103一端连接进气口101c,另一端伸出塔体201外,由塔外输送氢气。所述进料单元还包括若干个导流件105,所述导流件105包括第一端105a与第二端101b;所述第一端105a为中空圆柱形,第二端101b为锥形孔。导流件105安装于分流孔101b内,第一端105a与分流孔101b连接,第二端101b向塔内输送氢气。导流件105的第一端105a与第二端101b形成文丘里喷嘴。

进一步的,顶部接头106设置在塔体201上,所述顶部接头106设置有真空接管106a、泄氢管106b、循环氢管106c。真空接管106a侧面安装泄氢管106b和循环氢管106c,泄氢管106b在循环氢管106c的上方。

实施例3

参照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且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进料口205还包括有第一进料口205a与第二进料口205b。

具体的,所述棕榈油氢化的氢化塔装置包括进料单元100,包括第一弯管101、与第一弯管101连接的第二弯管102、连接于第一弯管101的进气管道103,以及用于固定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的安装座104;以及容置单元200,包括塔体201、位于塔体201顶部的传动装置202、与传动装置202连接的搅拌装置203、位于塔体201底部的出口204,以及位于塔体201顶部的进料口205。

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配合安装在氢化塔内部,并与塔外伸进来的进气管道103连接,进气管道103用于向氢化塔内加入氢气;氢气首先进入进气管道103后,并不直接向塔内排放,而是通过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

进一步的,第一弯管101为半圆形管路(即二分之一圆环),第一弯管10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101a,第二弯管102为半圆形管路,第二弯管102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102a,第一法兰101a与第二法兰102a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第一弯管101半径与第二弯管102半径相同,第一弯管101半径与第二弯管102对称布置。第一弯管101与第二弯管102组装成环形,在氢化塔内部下方水平布置。

第一弯管10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孔101b,第二弯管10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分流孔101b,分流孔101b孔口向上;第一弯管101上设置有进气口101c,氢气由进气口101c进入,进气管道103一端连接进气口101c,另一端伸出塔体201外,由塔外输送氢气。所述进料单元还包括若干个导流件105,所述导流件105包括第一端105a与第二端101b;所述第一端105a为中空圆柱形,第二端101b为锥形孔。导流件105安装于分流孔101b内,第一端105a与分流孔101b连接,第二端101b向塔内输送氢气。导流件105的第一端105a与第二端101b形成文丘里喷嘴。

进一步的,第一进料口205a与第二进料口205b位于塔体201上,较佳的,第一进料口205a为油脂进料口,第二进料口205b为催化剂进料口。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