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破碎机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07864发布日期:2020-06-16 21:28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破碎机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破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破碎机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破碎筛分设备主要分为固定式破碎机和移动式破碎机,其主要用于高速公路、铁路、水电工程等流动性石料的作业加工,用户可根据加工原料的种类,规模和成品物料要求的不同采用多种配置形式。目前,市场上无论是固定式破碎机还是移动式破碎机,在石料的加工作业过程中,都会给施工单位在工程进度、施工成本、设备管理等方面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投资建设周期长,投入的辅助设备多,设备占地大面积较大,需要一定能力的起吊设备进行搬运,设备转场困难,除需要起吊设备外,还需要多台大型运输设备,设备存放也需要一定的场地,日常维护成本高,且不便转场作业,转场后,需要进行重新安装,而且安装调试周期长,设备拆装和运输损坏率高,日常维护成本也高,破碎筛分设备结构固定不易调节等情况,严重影响着破碎筛分的产能和效率等,难以适应恶劣环境下加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破碎机及其安装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移动式鄂破机能有效避免拆装和运输损坏率,节省了转运成本和提升了转运安装的安全性,可以适应恶劣环境下破碎加工作业。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破碎机,所述破碎机包括破碎系统和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由前机架、动力驱动总成、履带行走总成、传送装置和下端支撑机架构成,所述破碎系统由后机架、破碎主机、上料斗和减震装置组成,所述下端支撑机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履带行走总成上,所述后机架的底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上,从而将所述后机架的底端通过所述下端支撑机架安装在履带行走总成上,所述前机架通过下端支撑机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履带行走总成上,使所述前机架和后机架分布在下端支撑机架的同一水平表平面上,在所述后机架上固定安装所述破碎主机,在所述后机架的后端上固定安装所述上料斗,该上料斗位于所述破碎主机的后上方,所述上料斗的出料口与破碎主机的入料口连通,在所述后机架的两侧部固定安装所述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的侧部上,所述传送装置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破碎主机的出料口下方,该传送装置的另一端从破碎主机的出料口下方向上倾斜延伸至前机架的前端外侧,所述动力驱动总成与所述履带行走总成传动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端支撑机架由上层支撑机架的边缘和下层支撑机架的边缘焊接叠加固定而成,在所上层支撑机架与下层支撑机架之间形成一个传送通道,所述传送装置的入料端从上层支撑机架与下层支撑机架之间的传送通道的前端穿入接近至后端,所述上层支撑机架包括由两条平行的h型钢组成的上水平支撑梁以及固定在两条上水平支撑梁之间的多根上横向支撑梁,所述下层支撑机架包括由两条平行的h型钢组成的下水平支撑梁以及固定在两条下水平支撑梁之间的多根下横向支撑梁,所述上水平支撑梁与下水平支撑梁之间相互叠加焊接,在上横向支撑梁和下横向支撑梁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通道,在上水平支撑梁的下边缘与下水平支撑梁的下边缘之间的两侧或在下水平支撑梁的下边缘向外伸出有用于支撑所述减震装置的减震支撑台,该减震装置的顶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后机架的两侧部,该减震装置的下端固定在减震支撑台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上水平支撑梁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机架的滑动支撑槽,该滑动支撑槽沿后机架的前端下方的上水平支撑梁的表面直通至后机架的后端。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两条下水平支撑梁之间的前端设置有可拆卸的限位梁,所述传送装置的入料端从限位梁的上表面逐渐穿入传送通道内,使所述传送装置的入料端止于距离下水平支撑梁后端的0.8m~1.5m处;在两条所述下水平支撑梁的相对内侧设置有输送安装座,所述传送装置通过输送安装座固定在下水平支撑梁。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后机架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支撑固定壳体,在支撑固定壳体的侧部向外伸出多个相互平行的扣接部,所述支撑固定壳体通过扣接部固定在所述后机架的两侧部,所述减震装置的顶端通过支撑固定壳体分别固定在后机架的两侧部,所述减震装置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减震支撑台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8包括减震底座、减震支撑轴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支撑轴的顶端竖直向上插入支撑固定壳体内固定,所述减震支撑轴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减震底座上,在所述减震支撑轴外壁套设所述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底座固定在所述减震支撑台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减震底座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减震边板,在所述减震底座内以及两侧边缘的减震边板之间设置有两块竖直向上的减震支撑耳板,所述减震支撑轴的下端插入两块减震支撑耳板之间且与所述减震底座的表面接触,所述减震支撑轴的下端与两块减震支撑耳板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减震支撑耳板的外侧壁与减震底座的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肋板,所述减震支撑轴为可伸缩支撑轴。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前机架的上表面两侧边缘和后机架的上表面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围栏;在所述前机架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爬梯,在该第一爬梯的后侧设置有支撑连接架,该第一爬梯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机架的两侧侧壁上,该第一爬梯的下端后侧通过支撑连接架连接在履带行走总成上;在所述后机架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爬梯,在该第二爬梯的后侧至少设置有一块连接板,该第二爬梯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后机架的两侧侧部上,该第二爬梯的下端后侧通过连接板连接在履带行走总成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破碎机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先将履带行走总成、下端支撑机架、前机架和动力驱动总成总装成型为行走系统,以及将后机架、破碎主机、上料斗和减震装置总装成型为破碎系统,将行走系统和破碎系统转运至施工作业现场,并对行走系统进行安装固定,然后操控破碎系统的后机架的前端沿下端支撑机架的后端缓慢滑动至前端,使后机架的表面可滑动固定在下端支撑机架上;

步骤2:将传送装置从前机架的插入且经下端支撑机架内形成的传送通道内,使传送装置固定于下端支撑机架内,将减震装置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的侧部的减震支撑台上,再将减震装置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在减震支撑台上,调节后机架两侧的减震装置的高度,使后机架稳固契合放置在下端支撑机架上形成减震缝隙空间,减震缝隙空间的间距不超过0.6mm~2mm,减震装置与后机架之间形成减震作用力,安装调试完毕后方可进行破碎作业;

步骤3:破碎作业完成后,再次调节减震装置的高度,拆卸后机架与下端支撑机架之间连接的螺栓,操控行走系统的后机架沿下端支撑机架上缓慢滑动至后端,使破碎系统与行走系统进行分离,并将破碎系统吊离行走系统,最后操作控制行走系统进行移动。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整机主要结构为型材进行加工,方便制造加工、安装、拆卸、运输及维修。通过减震装置可减少破碎过程中的破碎系统与行走系统之间发生过度振动,通过履带式移动和破碎站可拆卸式配合安装和转运以及通过履带总成将前机架进行转运行走,可适用恶劣路况及工作场地进行安装、破碎作业,不仅转场方便,在运输时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进入破碎作业区时节省了大量安装调试成本。

(2)、本发明的破碎机避免了拆装和运输损坏率,节省了转运成本和提升了转运安装的安全性;转场后,需要进行重新安装,可以减少安装调试周期长,可以提升破碎机的产能和效率,可以适应恶劣环境下破碎加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机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机分离后的总体结构示意;

图3是本发明的前机架、后机架和下端支撑机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下端支撑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h型扣接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支撑固定壳体与减震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传送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传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输送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输送支撑架的轴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调心托辊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调心托辊组件轴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上转动托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上转动托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一支撑连接板和第二支撑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l形边缘支撑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前机架1、后机架2,履带行走总成3,动力驱动总成4,破碎主机5,传送装置6,减震装置8,入料斗7,下端支撑机架9,第一爬梯10,支撑连接架11,第二爬梯20,连接板21,传送通道60,传送支撑架61、传动带62、减速电机63,主动辊64,从动辊65,张紧调节装置66,连接座67,护料板68;

龙门状拉条601,上转动托辊组件602,下转动托辊603,刮泥板604,调心托辊组件605,下托梁605a,上调整托梁605b,调心托辊605c,偏挡调节辊605d,固定支撑架605e,第一回转轴605f,托辊支架g,l形支撑轴605h,拉伸弹簧605i,l形阻挡块605j;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托辊连接板组件6022,l形边缘支撑板6023,左托辊6024,中间托辊6025,右托辊6026,固定支撑板60210,第二回转轴60211,限位件60212,托辊安装底板60220,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固定连接部60223,卡接口60224,螺杆孔60225,螺杆60226,支撑托板60227,导向辊60231;

减震底座80,减震支撑轴81,减震弹簧82,减震边板83,减震支撑耳板84,转动轴85,加强肋板86,上水平支撑梁90,上横向支撑梁90a,下水平支撑梁91,下横向支撑梁91a,限位梁91b,输送安装座91c,减震支撑台92,滑动支撑槽93,h型扣接支撑架94,支撑槽板9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这些方面。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破碎机,所述破碎机包括破碎系统和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由前机架1、动力驱动总成4、履带行走总成3、传送装置6和下端支撑机架9构成,所述破碎系统由后机架2、破碎主机5、上料斗7和减震装置8组成,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通过螺栓固定在履带行走总成3上,所述后机架2的底端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上,后机架2的底端可以通过可拆卸的减震螺栓安装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上,从而将所述后机架2的底端通过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安装在履带行走总成3上,所述前机架1通过下端支撑机架9固定安装在所述履带行走总成3上,使所述前机架1和后机架2分布在下端支撑机架9的同一水平表平面上,在所述后机架2上固定安装所述破碎主机5,在所述后机架2上的后端固定安装所述上料斗7,该上料斗7位于所述破碎主机5的后上方,所述上料斗7的出料口与破碎主机5的入料口连通,入料斗7的底端通过支撑弹簧固定在后机架2上,在加工作业过程中,由破碎主机5的惯性振动,使入料斗7在振动过程中将的石料逐渐下落至破碎主机5内进行破碎,实现了喂料方便,使石料源源不断的输送到颚破机内进行破碎;在所述后机架2的两侧部固定安装所述减震装置8,该减震装置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的侧部上,入料斗7内的石料下落至破碎主机5内进行破碎时,后机架2上的破碎主机5进行破碎,并使后机架2的下表面与下端支撑机架9的表面接触,此时其后机架2侧部上的减震装置8在破碎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传送装置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破碎主机5的出料口下方,该传送装置6的另一端从破碎主机5的出料口下方向上倾斜延伸至前机架1的前端外侧,所述动力驱动总成4与所述履带行走总成3传动连接;石料从上料斗7内的石料下落至破碎主机5内进行破碎,经过破碎主机5破碎的石料下落至传送装置6上,该传送装置6将破碎后的石料转运至前机架1的前端,从而方便对破碎机进行安装以及破碎后的石料进行转运。在本发明中,进行破碎作业时,先将履带行走总成3、下端支撑机架9、前机架1和动力驱动总成4总装成型为破碎行走系统,以及将后机架2、破碎主机5、上料斗7和减震装置8总装成型为破碎系统,再将破碎行走系统和破碎系统转运至施工作业现场后,操控破碎行走系统移动至后机架2的下方,使下端支撑机架9位于后机架2的前端下方能相互契合安装为准,然后操控破碎系统的后机架2的前端沿下端支撑机架9的后端缓慢滑动至前端,使后机架2完全放置在下端支撑机架9上,将传送装置6从前机架1的插入且经下端支撑机架9内形成的传送通道60内,再通过调节减震装置8的位置高度,使减震装置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的侧部上,将稳固契合放置在下端支撑机架9上的后机架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将将传送装置6固定于下端支撑机架9内,调试完毕后方可进行破碎作业;破碎作业完成后,拆卸后机架2与下端支撑机架9之间连接的螺栓,调节减震装置8使其缓慢上升,使后机架2与下端支撑机架9产生能够相对滑动的间隙,操作控制破碎系统的后机架2在下端支撑机架9上向后端滑动,能将破碎系统与行走系统进行分离,方可将破碎系统通过转运车将其转运,可用吊装设备或牵引装置将破碎系统吊装转移至转运车上,避免了过多的拆装和运输损坏率,节省了转运成本和提升了转运安装的安全性,操作控制破碎行走系统进行移动而远离破碎系统,方可将行走系统转运至下一个作业现场。转场后,需要进行重新安装,可以减少安装调试周期长,可以提升破碎筛的产能和效率,可以适应恶劣环境下破碎加工作业。

在所述前机架1的上表面两侧边缘和后机架2的上表面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围栏12,以方便作业人员在前机架1和后机架2上进行行走;在所述前机架1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爬梯10,在该第一爬梯10的后侧设置有支撑连接架11,该第一爬梯1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机架1的两侧侧壁上,该第一爬梯10的上端设置有吊钩,第一爬梯10的上端通过吊钩转动安装在前机架1的侧壁上进行,以便进行上下转动和拆卸安装,向上转动时将第一爬梯10收起而方便运输,该第一爬梯10的下端后侧通过支撑连接架11连接在履带行走总成3上;在所述后机架2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第二爬梯20,在该第二爬梯20的后侧至少设置有一块连接板21,该第二爬梯20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后机架2的两侧侧部上,该第二爬梯20的下端后侧通过连接板21连接在履带行走总成3上,第二爬梯20的结构与第一爬梯10结构相同,方便安装和运输。

在本发明中,结合图2、图3和图4,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由上层支撑机架的边缘和下层支撑机架的边缘焊接叠加固定而成,在所上层支撑机架与下层支撑机架之间形成一个传送通道60,所述传送装置6的入料端从上层支撑机架与下层支撑机架之间的传送通道60的前端穿入接近至后端,所述上层支撑机架包括由两条平行的h型钢组成的上水平支撑梁90以及固定在两条上水平支撑梁90之间的多根上横向支撑梁90a,所述下层支撑机架包括由两条平行的h型钢组成的下水平支撑梁91以及固定在两条下水平支撑梁91之间的多根下横向支撑梁91a,所述上水平支撑梁90与下水平支撑梁91之间相互叠加焊接,在上横向支撑梁90a和下横向支撑梁91a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传送装置6的传送通道60,在两条下水平支撑梁91之间的前端设置有可拆卸的限位梁91b,所述传送装置6的入料端从限位梁91b的上表面逐渐穿入传送通道60内,使所述传送装置6的入料端止于距离下水平支撑梁91后端的0.8m~1.5m处,正好处于破碎主机5的出口下方;在两条所述下水平支撑梁91的相对内侧设置有输送安装座91c,所述传送装置6通过输送安装座91c固定在下水平支撑梁91,将传送装置6穿入传送通道60内后,通过输送安装座91c固定在所述下水平支撑梁91内的两侧上;在上水平支撑梁90的下边缘与下水平支撑梁91的下边缘之间的两侧或在下水平支撑梁91的下边缘向外伸出有用于支撑所述减震装置8的减震支撑台92,在所述上水平支撑梁90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机架2的滑动支撑槽93,该滑动支撑槽93沿后机架2的前端下方的上水平支撑梁90的表面直通至后机架2的后端,将后机架2沿上水平支撑梁90表面的滑动支撑槽93进行滑动安装;在所述下水平支撑梁91的侧部和上水平支撑梁90的侧部间隔均匀设置有多个h型扣接支撑架94,如图5所示,该扣接支撑架94呈竖直状态扣接固定(扣接后进行焊接固定)在下水平支撑梁91的侧部和上水平支撑梁90的侧部上,对所述下水平支撑梁91和上水平支撑梁90进步加固,在扣接支撑架94内设置有向外且倾斜向下弯折伸出的支撑槽板95,该支撑槽板95沿下端支撑机架9(下水平支撑梁91和上水平支撑梁90)的外侧向下倾斜然后水平弯折伸出,支撑槽板95用于减震支撑台92、爬梯以及与所述履带行走总成3的边缘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对下端支撑机架9起到进一步稳固作用。所述减震装置8的顶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后机架2的两侧部,该减震装置8的下端固定在减震支撑台92上,将后机架2沿上水平支撑梁90表面的支撑槽93安装完成后,在减震支撑台92上调整和固定减震装置8;当将传送装置6从传送通道60的前端插入时,所述传送装置6从前机架1的前端放入传送通道60内时,先将限位梁91b从下水平支撑梁91上拆卸下来,以免阻挡安装所述传送装置6,在两条所述下水平支撑梁91的相对内侧设置有输送安装座91c,所述传送装置6通过输送安装座91c固定在下横向支撑梁91a上,当传送装置6放入上横向支撑梁90a和下横向支撑梁91a之间形成的传送通道60内时,所述传送装置6经过破碎主机5的出料口下方且向下端支撑机架9(下水平支撑梁91)的后端延伸0.8m~1.5m的距离,即该传送装置6的后端距离下水平支撑梁91后端的距离为0.8m~1.5m,从而减少从破碎主机5下落的碎石物料被飞散出去,破碎后的石料下落在传送装置6后立即向前机架1的前端一侧运送,由于下落堆积在传送装置6内的石料较多,在运送过程中石料将触碰到上横向支撑梁90a,从而将传送装置6内的石料抹平后进行输送。

在本发明中,结合图2、图3、图5和图6,在后机架2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支撑固定壳体200,在支撑固定壳体200的侧部向外伸出多个相互平行的扣接部201,所述支撑固定壳体200通过扣接部201固定在所述后机架2的两侧部,所述减震装置8的顶端通过支撑固定壳体200分别固定在后机架2的两侧部,所述减震装置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减震支撑台92上,所述减震装置8包括减震底座80、减震支撑轴81和减震弹簧82,所述减震支撑轴81的顶端竖直向上插入支撑固定壳体200内固定,所述减震支撑轴8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减震底座80上,在所述减震支撑轴81外壁套设所述减震弹簧82,所述减震底座80固定在所述减震支撑台92上,在所述减震底座80的两侧边缘设置有向上翘起的减震边板83,在所述减震底座80内以及两侧边缘的减震边板83之间设置有两块竖直向上的减震支撑耳板84,在减震支撑耳板84加强固定所述减震支撑耳板84,所述减震支撑轴81的下端插入两块减震支撑耳板84之间且与所述减震底座80的表面接触,所述减震支撑轴81的下端与两块减震支撑耳板84通过转动轴85转动连接,减震支撑轴81通过转动连接所述减震底座80,从而可边调节所述减震底座80的角度,方便支撑在不同角度的支撑面上;所述减震支撑轴81为伸缩支撑轴,该伸缩轴为液压缸伸缩轴,将将后机架2沿上水平支撑梁90表面的支撑槽93安装完成后,调节减震支撑轴81伸长的长度,使套接在减震支撑轴81外壁的减震弹簧82的顶端与后机架2的下表面接触形成弹性接触,再将后机架2与下端支撑机架9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后机架2上的破碎主机5进行破碎时,将发生振动而使整个后机架2与下端支撑机架9之间发生振动,此时,后机架2侧部上的减震弹簧82与下端支撑机架9边缘的减震支撑台92之间产生弹性支撑作用力,从而在破碎过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而且通过上述固定安装更加方便快捷,维护也方便,在减震底座80的内还可嵌入设置滚珠或滚轮,所述减震底座80的底部下表面通过滚珠或滚轮与所述减震支撑台92,从而方便支撑破碎系统的后机架2沿下端支撑机架9的减震支撑台92上缓慢滑动。

在本发明中,如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所述传送装置6包括传送支撑架61、传动带62、减速电机63以及转动连接在传送支撑架61前端的主动辊64、转动连接在传送支撑架61后端的从动辊65,所述传动带62沿主动辊64和从动辊65之间绕在所传送支撑架61的上下表面上,所述减速电机63设置于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侧部,该减速电机63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辊64传动连接,在所述传送支撑架61的侧部且位于减速电机63的后侧设置有用于调节传动带62张紧的张紧调节装置66,减速电机63可滑动设置于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两侧,通过张紧调节装置66并推动在所减速电机63在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两侧上滑动,使带动减速电机63向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或后端方向移动,从而推动主动辊64带动从动辊65向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或后端移动,从而达到调节传动带62进行张紧的目的,使传动带在传送石砂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稳定效果。在所述传送支撑架61的底面边缘设置有连接座67,所述传送支撑架61通过连接座67与输送安装座91c进行螺栓连接固定,使传送支撑架61固定在下端支撑机架9内;在所述传送支撑架61的后端边缘周围设置有向外倾斜向上伸出的护料板68,增加了传动带62存储砂石物料的量。在传送支撑架61的上边缘两侧之间通过龙门状拉条601进行固定连接,该龙门状拉条601的高度与护料板68的下边缘平齐或低于护料板68的上边缘;当砂石掉落在传动带62上时高出护料板68部分的砂石物料经过龙门状拉条601被抹平,从而对砂石物料进行平整处理,有利于砂石物料在传送过程中不容易散落,在所述在传送支撑架61内的上边缘两侧之间横向设置有多段折成弧形排列的上转动托辊组件602,从而使所述传动带62沿所述传送支撑架61内呈槽形设置,被颚破的碎石物料下落至呈槽形的传动带62内被传送,不仅可以运送较多的碎石物料,同时还可以减少颚破的砂石从传动带62内随意四处飘散,在所述在传送支撑架61内的下边缘两侧之间下方横向固定有下转动托辊603,下转动托辊603横跨安装在传送支撑架61下方使传动带62在下转动托辊603上运动时,对传动带2起到较好的支撑和推送作用,减少传送带62的摩擦力,所述传动带62沿主动辊63、下转动托辊603、从动辊64和上转动托辊组件602之间绕在所传送支撑架61的上下表面上,所述减速电机63和张紧调节装置66固定在传送支撑架61前端的侧部。在所述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且位于主动辊的后下方横向设置有刮泥板604,该刮泥板604的上表面与传动带62的下表面接触,该刮泥板604横跨在传动带62的下表面,且该刮泥板604与传动带62的下表面呈紧压接触,在刮泥板604上呈向上拱起过度,还防止传动带在传送过程变得疏松,传动带62水平放置时,该刮泥板604与所述下转动托辊603在同一位置高度或高于下转动托辊603的高度,该刮泥板604和下转动托辊603同时托起所述传动带62,并通过刮泥板604将传动带62表面粘附的泥土刮走;颚破的碎石物料中常含有泥土或水分,而经常粘附在传动带62表面,碎石物料被传动带62转送后返回后端运行转动时,所述刮泥板604将与传动带62的表面接触使其粘附的泥土或砂粉被刮走。

在本发明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所述传送支撑架61的下方横向设置有至少一组调心托辊组件605,该调心托辊组件605间隔设置在相邻的下转动托辊603之间,当传动带长度超过15m时,每隔8~12m加装一组调心托辊组件605,所述调心托辊组件605包括下托梁605a、上调整托梁605b、调心托辊605c和偏挡调节辊605d,所述下托梁605a的两端通过竖直设置的固定支撑架605e横跨固定在传送支撑架61的下方,在下托梁605a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回转轴605f,该第一回转轴605f的下端固定在下托梁605a上,所述第一回转轴605f的上端与所述上调整托梁605b的中心连接,从而将上调整托梁605b通过第一回转轴605f转动设置在两个固定支撑架605e之间的下托梁605a上,所述调心托辊605c的两端通过竖直设置的托辊支架605g水平连接固定在上调整托梁605b的两端,当传动带62向前传送过程中产生偏移时,第一回转轴605f带动上调整托梁108b也发生偏移而转动,在调心托辊605c两端的前方通过l形支撑轴605h设置所述偏挡调节辊605d,所述l形支撑轴605h的固定端与固定支撑架605e的铰接,l形支撑轴605h的自由端外壁上套设所述偏挡调节辊605d,将l形支撑轴605h和偏挡调节辊605d设置在位于下托梁605a的前侧位置,在l形支撑轴605h的自由端部上设置有拉伸弹簧605i,所述拉伸弹簧605i连接在固定支撑架605e与l形支撑轴605h的自由端部之间,在下托梁605a的后侧且位于第一回转轴605f两侧设置有l形阻挡块605j,该l形阻挡块605j的固定端滑动设置在下托梁108a上,该l形阻挡块605j的一端向上伸出至少与调心托辊605c的高度平齐,当传动带62压紧在调心托辊组件605表面运行时,其传动带62的边缘压在偏挡调节辊605d上,若传动带62传送运行过程中发生偏移时,l形支撑轴605h带动偏挡调节辊605d在上调整托梁605b的外侧水平来回摆动,并且同时促使上调整托梁605b以调心托辊605c为中心而转动一个偏移角度,转动过程中,上调整托梁605b上的调心托辊605c将会与l形阻挡块605j触碰,而阻止了调心托辊605c进一步偏移转动,此时,传动带62的边缘将会在偏挡调节辊605d上施加一个推力,此时,l形支撑轴605h以固定支撑架605e为中心水平转动一个偏移角度,而在拉伸弹簧605i的弹力作用下促使l形支撑轴605h逐渐回转至原来的位置,而促使调心托辊108c带动传动带62跑偏后自动回到原位,实现跑偏的自动跑偏纠正,所述传动带62从靠近主动辊64或从动辊65的一端横跨安装在传送支撑架61的下方用于调整传动带62,防止传动带62跑偏,极大提高了传送带运行的可靠性;在安装所述调心托辊组件605时,先在l形支撑轴605h的两端竖直焊接安装固定支撑架605e,在下托梁605a的前侧一方,通过l形支撑轴605h将偏挡调节辊605d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撑架605e上,使偏挡调节辊605d垂直于下托梁605a和传动带62,在下托梁605a的后侧一方,l形阻挡块605j水平垂直滑动设置在下托梁605a上,并使l形阻挡块605j的自由端向调心托辊605c后侧位置向上伸出,l形阻挡块605j的自由度与调心托辊605c的高度平齐,然后将调心托辊605c通过上调整托梁605b设置于在所述回转轴605f上,使调心托辊605c、上调整托梁605b和下托梁605a由上至下保持平行且位于同一竖直面进行安装设置,然后在固定支撑架605e的顶端与l形支撑轴605h的自由端之间安装所述拉伸弹簧605i;调整l形支撑轴605h两侧的l形阻挡块605j,使l形阻挡块605j与l形支撑轴605h安装在所需的规定距离内,从而限定上调整托梁605b转动偏移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上转动托辊组件602包括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托辊连接板组件6022、l形边缘支撑板6023以及分别安装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上的左托辊6024、中间托辊6025和右托辊6026,所述左托辊6024、中间托辊6025和右托辊6026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上形成弧形凹面段,所述左托辊6024的一端、右托辊6026的一端和中间托辊6025的两端分别通过托辊连接板组件6022可拆卸连接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上,所述l形边缘支撑板6023设置在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两端,所述左托辊6024的另一端和右托辊602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l形边缘支撑板6023可拆卸连接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两端,使传动带62平铺设在呈弧形凹面段内,将上转动托辊组件602安装在传送支撑架61上后,使传动带62安装在弧形凹面段内形成槽形的输送空间,当传动带62运行时,传动带62与左托辊6024、中间托辊6025和右托辊6026能在较小的摩擦力下灵活转动,从而及时地灵活调节跑偏的传动带62;在所述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短边端部设置有导向辊60231,所述导向辊60231对传动带62的边缘进行挤压,防止传动带62在送送过程中发生偏移,不仅减少输传动带62边缘与传输架之间的磨损,而且还方便输送,保证了传送带的稳定性,所使用的托辊可采用光滑尼龙材质制成,当传动带62在运行过程中向一方倾斜跑偏时,对所述传动带62进行限制其跑偏。

在本发明中,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托辊连接板组件6022包括托辊安装底板60220、固定在托辊安装底板60220一端的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和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该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垂直固定在托辊安装底板60220的一端表面上,沿所述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顶端侧壁上设置有固定连接部60223,所述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顶端通过固定连接部60223与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固定连接,该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下端向下且沿托辊安装底板60220的另一端方向倾斜,使所述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下端倾斜固定在所述托辊安装底板60220上,从而将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垂直固定在托辊安装底板60220上,所述第二支撑连接板202倾斜固定在托辊安装底板60220与固定连接部60223之间,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下端远离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一侧固定在所述托辊安装底板60220上,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顶端与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的顶端之间通过固定连接部60223过度连接,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顶端与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的顶端之间过度的夹角不大于35°(优选为22°至30°);所述中间托辊602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固定在托辊安装底板60220上,所述左托辊6024的一端和右托辊6026的一端分别与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可拆卸连接固定在托辊安装底板60220,所述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长边下表面通过托辊安装底板60220倾斜固定在所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所述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长边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底端连接,所述左托辊6024的另一端和右托辊602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短边端部可拆卸连接;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的顶端、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顶端和固定连接部60223之间设置有相互对称贯通的卡接口60224,在固定连接部60223内且沿托辊安装底板60220宽度方向的螺杆孔60225,所述卡接口60224的最低处的水平高度位于螺杆孔60225的下方,所述中间托辊6025的两端固支撑轴通过卡接口60224卡接固定在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上,所述左托辊6024的一端固支撑轴和右托辊6026的一端固支撑轴分别通过卡接口60224卡接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上;在螺杆孔60225内设置有螺栓60226,该螺栓60226插入螺杆孔60225内分别将左托辊6024的一端、右托辊6026的一端和中间托辊6025的两端卡在对应一侧的卡接口60224卡内,在本发明中,中间托辊6025的两端通过呈镜像对称的托辊连接板组件6022固定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上,更为具体的是,将中间托辊6025内的中心支撑轴两端置于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上的卡接口60224内,使所述传输带在中间托辊6025上传动时,所述中间托辊6025的两端通过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上的卡接口6024进行支撑固定;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倾斜设置l形边缘支撑板6023,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左端(在中间托辊6025的左端),所述左托辊6024内的一端中心支撑轴从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短边的表面插入其在表面设置轴孔内或卡在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短边的缺口上(未图示),左托辊6024内的另一端中心支撑轴置于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另一端设置的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上,并通过该侧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上的卡接口60224进行支撑固定;在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右侧(在中间托辊6025的右端),所述右托辊6026内的一端中心支撑轴从对应一侧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短边的表面插入其在表面设置轴孔或卡在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短边的缺口上(未图示),右托辊6026内的另一端中心支撑轴置于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另一端设置的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上,并通过该侧的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上的卡接口60224进行支撑固定,将左托辊6024、中间托辊6025和右托辊6026分别置于相应一侧所述l形边缘支撑板6023上以及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的顶端、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的顶端和固定连接部60223之间形成的卡接口204后,在固定连接部60223内的螺杆孔60225内插入螺杆60226,使螺杆60226从固定连接部60223的一端贯穿至另一端,在螺杆60226的两端可通过螺母将螺杆60226拧紧固定在固定连接部60223的两端侧壁上,此时,在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上、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上和固定连接部60223上形成过度的卡接口60224内,左托辊6024的中心支撑轴、中间托辊6025的中心支撑轴和右托辊6026的中心支撑轴分别位于螺杆孔60225之下,且通过螺杆60226对托辊的中心支撑轴进行阻挡和限制,防止托辊从第一支撑连接板60221和第二支撑连接板60222上脱落,将左托辊6024、中间托辊6025和右托辊6026卡接在托辊连接板组件和l形边缘支撑板上,安装形成所述上转动托辊组件602在运输过程中也不容易脱落,安装和拆卸也方便,即使有托辊脱落或损坏,安装也较为方便;组装时,先将上转动托辊组件602上的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固定在传送支撑架61上,再将托辊连接板组件6022和l形边缘支撑板6023进行组装于托辊安装撑板6021上,然后将左托辊6024、中间托辊6025和右托辊6026安装于托辊连接板组件6022上,以形成上转动托辊组件602且通过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安装于传送支撑架61上;在所述托辊安装底板60220上垂直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l形边缘支撑板6023的长边下表面的支撑托板60227,该支撑托板60227位于l形边缘支撑板3的长边下表面的中部至下端部之间,支撑托板60227与对应侧左托辊6024的轴线和右托辊6026的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从而加强l形边缘支撑板6023与托辊安装底板60220之间支撑强度,提升了中间托辊6025和右托辊6026安装的稳定度。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合图13所示,在所述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下方还水平设置有固定支撑板60210,在固定支撑板60210的中央设置有第二回转轴60211,所述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底端通过第二回转轴60211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撑板60210上,所述第二回转轴60211用于控制所述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摆动幅度;传动带62在运行过程中倾斜跑偏时,传动带62接触到导向辊60231,导向辊60231受到传动带62跑偏的侧向力使得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上的托辊两边受力不平衡,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就以回转轴60211为圆心且向传动带62跑偏的前方偏转,偏转后,在回转轴60211的作用下使得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具有一个回转的作用力,托辊转动时对传动带62的运行速度有一相对速度偏差产生的摩擦力,从而使传动带62进行复位,随着输传动带62的复位,托辊也恢复到与传动带62垂直的位置,使传动带62在不跑偏的状态下运行,从而避免了传动带62运行过程中出现转动不灵活或卡死现象,在所述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的两端还向外伸出有限位件60212,该限位件60212为弹簧或刚性杆体,用于阻止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转动的角度过大,采用弹簧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托辊安装支撑板6021拖回或拉回原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1至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移动破碎机的安装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先将履带行走总成3、下端支撑机架9、前机架1和动力驱动总成4总装成型为行走系统,以及将后机架2、破碎主机5、上料斗7和减震装置8总装成型为破碎系统,将行走系统和破碎系统转运至施工作业现场,并对行走系统进行安装固定,然后操控破碎系统的后机架2的前端沿下端支撑机架9的后端缓慢滑动至前端,使后机架2的表面可滑动固定在下端支撑机架9上;通过吊装设备或牵引设备将后机架2(破碎系统)沿上水平支撑梁90表面的支撑槽93内滑动,所述支撑槽93内的两侧边缘与后机架2嵌入支撑槽内的两侧边缘之间的缝隙间距不超过0.6mm~2mm;后机架2稳固契合放置在支撑槽93内,在破碎作业过程中可防止下端支撑机架9与后机架2之间因固定不稳定而发生错位移动;

步骤2:将传送装置6从前机架1的插入且经下端支撑机架9内形成的传送通道60内,使传送装置6固定于下端支撑机架9内,传送装置6的左右两侧相对稳定安装于下端支撑机架9内的传送通道60中,将减震装置8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端支撑机架9的侧部的减震支撑台92上,再将减震装置8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在减震支撑台92上,调节后机架2两侧的减震装置8的高度,使后机架2稳固契合放置在下端支撑机架9上形成减震缝隙空间,减震装置8与后机架2之间形成减震作用力,在上水平支撑梁90的下边缘与下水平支撑梁91的下边缘之间的两侧或在下水平支撑梁91的下边缘向外伸出有用于支撑所述减震装置8的减震支撑台92,在减震装置8中的减震支撑轴81外壁套设所述减震弹簧82,所述减震支撑轴81为液压缸伸缩轴,调节减震支撑轴81逐渐缩短,使套接在减震支撑轴81外壁的减震弹簧82的顶端与后机架2的下表面接触形成弹性接触,所述减震支撑轴81的下端与减震底座80进行转动连接,固定完毕后装通过调节减震底座80的支撑角度,使其减震底座80平稳支撑减震支撑台92上;在本发明中,将传送装置6固定于下端支撑机架9内之后,通过调节传送装置6上设置的张紧调节装置66,并推动在所减速电机63在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两侧上滑动,从而推传送装置6上的动主动辊64带动从动辊65向传送支撑架61的前端或后端移动,从而达到调节传动带62进行张紧的目的,然后安装和调节调心托辊组件605使传动带62松紧适度设置在传送支撑架61上,安装调试完毕后方可进行破碎作业,

步骤3:破碎作业完成后,拆卸后机架2与下端支撑机架9之间连接的螺栓,调节减震装置8的高度(调节减震支撑轴81伸长,使减震弹簧82的顶端与后机架2的下表面分离),操控行走系统的后机架2沿下端支撑机架9上缓慢滑动至后端,使破碎系统与行走系统进行分离,并将破碎系统吊离行走系统,操作控制行走系统进行移动;或通过吊装设备(或牵引设备)将后机架2(破碎系统)吊离下端支撑机架9,通过操控操作控制行走系统向前端方向逐渐移动,使破碎系统与行走系统进行分离;本发明的破碎机拆装和运输损容易,节省了转运成本和提升了转运安装的安全性;转场后,需要进行重新安装,可以减少安装调试周期长,可以提升破碎机的产能和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