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及具有其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5604发布日期:2021-02-20 15:5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及具有其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滤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及具有其的滤芯。


背景技术:

[0002]
人们生活离不开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健康饮水愈发关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安装净水装置。由于现有净水装置的通水结构空间有限,因此对应滤芯处均为一侧进水另一侧出水。在实践中,这种一侧进水结构易出现滤芯局部过水量不均匀,过滤杂质沉积的现象导致滤芯局部污堵严重,乃至影响滤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及具有其的滤芯。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包括滤瓶、滤瓶内的滤材、滤瓶上的滤芯头,所述滤材为筒形结构,所述滤材的中空位置作为滤材出水道,所述滤芯头上设置有滤芯进水流道、滤芯出水流道;所述滤材与所述滤芯头之间设置有水路分流器,所述水路分流器包括有外套管、内套管、滤材连接部;所述外套管侧边开有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与所述内套管连通作为所述水路分流器的分流器进水流道,所述内套管与所述滤芯进水流道连通,所述滤材与所述滤瓶之间、所述水路分流器与所述滤瓶之间的空腔作为滤材进水道;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滤材的滤材出水道连通,其中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所述分流道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留有空隙作为分流器出水流道。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芯分流结构,通过滤材与滤芯头之间的水路分流器设计,实现水路的分流和转换,使进入的源水能更均匀地分布在滤材外,实现水路的分流扩散增大出水面积。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水路分流器的滤材连接部包括有套装圈,所述套装圈与所述滤材的端部外侧对应,便于水路分流器的安装。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水路分流器还包括有滤材出水道插接圈,所述滤材出水道插接圈可插接入所述滤材的滤材出水道,便于水路分流器的安装。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水路分流器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可顶住所述滤瓶内壁,可以保证水路分流器处安装稳固。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外套管、内套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可以使水路分流器结构更稳固。
[0011]
一种滤芯,包括上述的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滤芯,通过滤材与滤芯头之间的水路分流器设计,实现
水路的分流和转换,实现水路的分流扩散增大出水面积。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分流器的立体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分流器的主视剖视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水路分流器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
[0019]
参照图1,一种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包括滤瓶100、滤瓶100内的滤材200、滤瓶100上的滤芯头300,滤芯头300负责滤芯与净水装置之间的接水工作。所述滤材200为筒形结构,所述滤材200的中空位置作为滤材出水道210。所述滤芯头300上设置有滤芯进水流道310、滤芯出水流道320,即滤芯通过滤芯进水流道310进水,通过滤芯出水流道320出过滤净化后的净水。
[0020]
所述滤材200与所述滤芯头300之间设置有水路分流器400,负责滤材200与滤芯头300之间水路分流。参照图2、图3,所述水路分流器400包括有外套管410、内套管420、滤材连接部430。其中水路分流器400通过滤材连接部430与滤材200密封连接,具体可通过焊接、卡接、插接或者其它现有滤芯滤材连接方式连接。
[0021]
所述外套管410侧边开有分流道411,所述分流道411与所述内套管420连通作为所述水路分流器400的分流器进水流道440。参照图3、图4,所述内套管420与所述滤芯进水流道310连通,即经过滤芯进水流道310进入的源水进入内套管420后通过分流道411流出外套管410外侧,进行进水侧的分流。所述滤材200与所述滤瓶100之间、所述水路分流器400与所述滤瓶100之间的空腔作为滤材进水道110,这样经过分流道411分流出去的源水就到达滤材进水道110并进入滤材200开始过滤。
[0022]
这种分流设计就实现由中心进水,侧面出水的分流效果,使源水可均匀分流到整个滤材外侧进行过滤,有利于增大出水面积,提高净化效率。
[0023]
所述外套管410与所述滤材200的滤材出水道210连通,其中所述内套管420与所述外套管410之间、所述分流道411与所述外套管410之间留有空隙作为分流器出水流道450。这样净化后的净水就从滤材出水道210经过外套管410的分流器出水流道450、滤芯头300的滤芯出水流道320流出。
[0024]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5]
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分流器400的滤材连接部430包括有套装圈431,所述套装圈431与所述滤材200的端部外侧对应,这样滤材就可以插接入套装圈431中,实现水路分流器400与滤材200之间连接。
[0026]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套管410、内套管420之间设置有连接筋421。这样内套管420在外套管410内侧的结构更稳固。必须说明的是,连接筋421本身不影响分流器出水流道450通路。
[0027]
所述水路分流器400还包括有滤材出水道插接圈460,所述滤材出水道插接圈460可插接入所述滤材200的滤材出水道210。
[0028]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水路分流器400的外侧设置有支撑筋470,所述支撑筋470可顶住所述滤瓶100内壁,可以避免水路分流器400侧向移位或者晃动,这样有利于水路分流器400安装更稳固,保证滤材200整体结构稳固。
[0029]
一种滤芯,包括上述的防堵式水路分流结构。具体实施时,滤芯通过滤芯头300接水,滤材200端部还设置有滤芯盖500用于辅助固定滤芯。参照图1,源水经过滤芯头300上设置的滤芯进水流道310进入,经过滤芯盖500、滤芯进水流道310,水路分流器400上设置分流器进水流道440、分流道411,源水经过水路分流器400上设置的分流道411呈双向扇形将水流分流扩散增大出水面积,滤瓶4上设置流道411进入滤料200进行过滤处理后净水沿滤材出水道210流出滤材,净水流过水路分流器400的出水流道321、滤芯盖500的出水流道、滤芯出水流道320流出滤芯。
[0030]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