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斜板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64152发布日期:2021-06-22 15:3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高效斜板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高效斜板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生活污水还是工业污水都含有大量的杂质,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污水处理池难以对污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处理,由于污水处理池长期存储污水造成杂质沉积难以清理,无论是排污还是对处理池的清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造成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高效斜板过滤装置用于解决过滤、排污效率低,污水处理池清理难度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高效斜板过滤装置,包括处理池、集渣组件、过滤组件,所述处理池的池盖上设有入水管,所述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入水管的正下方,所述过滤组件为过滤式传送机构,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的传送带上设有用于过滤固体垃圾的虑孔,所述过滤组件倾斜安装于处理池池壁上,所述集渣组件垂直安装于所述过滤组件安装高度较低的一侧,所述集渣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集渣槽,所述安装板与处理池可拆卸连接,所述集渣槽与所述过滤组件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池相对的两侧壁上竖直安装有u型导轨,所述u型导轨与所述安装板相对应,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u型导轨与所述处理池插拔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有多个,竖向安装于所述处理池的池壁上,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向所述集渣组件倾斜设置,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自上向下滤孔逐级减小。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集渣槽,远离处理池池底的集渣槽为一级集渣槽,靠近池底的最后一个集渣槽为二级集渣槽;

所述一级集渣槽底部为漏斗形,所述一级集渣槽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便于滤渣滑落的开口,所述二级集渣槽槽底向靠近安装板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二级集渣槽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渣孔;

所述处理池侧壁设有与所述排渣孔对应的通孔,所述排渣孔连接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通过所述通孔倾斜贯穿于所述处理池侧壁和所述安装板,使所述二级集渣槽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的,集渣槽靠近所述过滤组件一侧的槽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所述刮板上部伸出槽口与所述过滤组件底部贴合,所述刮板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物。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清渣机构,所述清渣机构与所述二级集渣槽对应设置,所述清渣机构镜像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两端,所述清渣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通过固定块水平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气缸上的伸缩杆端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向所述气缸方向延申形成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清理板,所述清理板与所述二级集渣槽的槽底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池的池盖上设有入水管,所述入水管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正上方,所述池盖靠近所述多级集渣组件的一侧设有与多级排渣组件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处理池底部设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把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具有以下优势:

(1)高效斜板过滤装置内部安装有所述多级集渣组件,所述多级传送组件将滤渣自动导入所述集渣组件中,滤渣通过所述集渣组件排出处理池,实现过滤过程的自动化。

(2)所述刮板能够深度刮除所述传送带上的滤渣,有效防止滤渣阻塞滤孔,提高过滤效率,所述清理组件能够定时清理所述集渣槽内的滤渣,保证滤渣快速排出处理池。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高效斜板过滤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集渣组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集渣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u型导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处理池;11-u型导轨;12-池盖;2-集渣组件;21-安装板;22-集渣槽;221-一级集渣槽;222-二级集渣槽;23-刮板;24-排渣孔;25-把手;26-固定块;3-入水管;4-排水管;5-排渣管;6-过滤组件;61-过滤式传送机构;62-二级过滤式传送机构;63-二级过滤式传送机构;7-清渣机构;71-气缸;72-伸缩杆;73-固定板;74-连接板;75-清理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如图1至图4所示,高效斜板过滤装置,包括处理池1、集渣组件2、过滤组件6,所述处理池1的池盖12上设有入水管3,所述过滤组件6安装于所述入水管3的正下方,所述过滤组件6为过滤式传送机构61,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61的传送带上设有用于过滤固体垃圾的虑孔,所述过滤组件6倾斜安装于处理池1池壁上,所述集渣组件2垂直安装于所述过滤组件6安装高度较低的一侧,所述集渣组件2包括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上设有集渣槽22,所述安装板21与处理池1可拆卸连接,所述集渣槽22与所述过滤组件6对应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处理池1相对的两侧壁上竖直安装有u型导轨11,所述u型导轨11与所述安装板21相对应,所述安装板21通过所述u型导轨11与所述处理池1插拔式连接,便于将集渣组件2拔出清洗。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61有多个,竖向安装于所述处理池1的池壁上,使滤渣在过滤式传送机构61转动过程中落入集渣槽22中,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61向所述集渣组件2倾斜设置,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61自上向下滤孔逐级减小,使滤渣从大到小逐层过滤,提高过滤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每个所述过滤式传送机构61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集渣槽22,远离处理池1池底的集渣槽22为一级集渣槽221,靠近池底的最后一个集渣槽22为二级集渣槽222;

所述一级集渣槽221底部为漏斗形,所述一级集渣槽221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便于滤渣滑落的开口,所述二级集渣槽222槽底向靠近安装板21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二级集渣槽222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渣孔24,滤渣经所述过滤纸传送机构落入集渣槽22后顺着开口下落直到落入所述二级集渣槽222中;

所述处理池1侧壁设有与所述排渣孔24对应的通孔,所述排渣孔24连接有排渣管5,所述排渣管5通过所述通孔倾斜贯穿于所述处理池1侧壁和所述安装板21,使所述二级集渣槽222与外部连通,滤渣受重力作用从排渣管5排出处理池1。

如图1所示,集渣槽22靠近所述过滤组件6一侧的槽壁上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刮板23,所述刮板23上部伸出槽口与所述过滤组件6底部贴合,所述刮板23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凸起物,所述刮板23在所述过滤组件6转动时通过凸起物刮除滤渣,防止滤渣阻塞滤孔,所述刮板23优选使用橡胶等可弹性形变材质。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安装板21上安装有清渣机构7,所述清渣机构7与所述二级集渣槽222对应设置,所述清渣机构7镜像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1两端,所述清渣机构7包括气缸71,所述气缸71通过固定块26水平固定于所述安装板21上,所述气缸71上的伸缩杆72端部安装有固定板73,所述固定板73底部向所述气缸71方向延申形成连接板74,所述连接板74背离所述固定板73的一端向下延伸形成清理板75,所述清理板75与所述二级集渣槽222的槽底相贴合。过滤过程中,所述气缸71的伸缩杆72反复做出伸出、缩回动作,带动所述清理板75反复清理槽底,使滤渣充分排出滤池。

如图1所示,所述处理池1的池盖12上设有入水管3,所述入水管3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6正上方,所述池盖12靠近所述多级集渣组件2的一侧设有与多级排渣组件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处理池1底部设有排水管4,污水经过过滤后通过所述排水管4流出处理池1。

过滤污水时,污水通过入水孔流入处理池1中,流经过滤式传送机构61,将污水中的杂质从大到小依次过滤,然后通过排水管4流出处理池1,滤渣通过过滤式传送机构61导入集渣槽22中,同时所述刮板23板面与过滤式传送机构61上的滤孔贴合,通过刮板23表面的凸起物刮除残留在过滤式传送机构61上的滤渣,滤渣沿着集渣槽22底部的开口由上往下落入二级集渣槽222中,所述伸缩杆72反复伸出、缩回,带动清理板75反复清刮三级集渣槽22中的滤渣,将滤渣推到所述排渣孔24处排出处理池1。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安装板2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把手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