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脱附总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2551发布日期:2021-04-06 12:1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活性炭吸附脱附总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脱附总装。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笨、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溶剂以及醇类、脂类、酮类等溶剂在印刷、印染、涂布、包装、制革等工业领域大量使用。这些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大部分具有毒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回收污染物中的资源势在必行。在现实生活中主要是使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来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处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通过收集管道进入固定的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对有机废气进行过滤处理后排放到空气中,在此吸附过滤过程中,大量的有机废气会吸附在吸附装置内导致吸附装置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此时,为了不影响吸附装置有效吸附有机废气,需要脱附装置对吸附装置中的有机废气进行脱附处理。

公告号为cn10857931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系统和活性炭吸附脱附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系统和活性炭脱附系统,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塔,所述活性炭吸附塔的底部设置有可动机构,所述活性炭吸附塔能够通过所述可动机构移动至靠近废气管道的位置,使所述活性炭吸附塔上的废气进口能够与废气管道的废气出口连通,所述活性炭脱附系统设置于远离废气管道的位置,当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吸附饱和时,通过所述可动机构能够将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移动至靠近所述活性炭脱附系统的位置进行脱附处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这种活性炭吸附系统和活性炭脱附系统,能够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同时对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系统进行脱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对有机废气吸附一段时间后,吸附系统达到饱和,此时需要停止往活性炭吸附系统内通入有机废气,使用活性炭脱附系统来对活性炭吸附系统进行脱附,脱附好后再进行吸附,此时对有机废气的吸附不连续,脱附时会有大量的有机废气堆积在废气进口处,影响工厂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工厂生产的有机废气吸附更加连续的活性炭吸附脱附总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活性炭吸附脱附总装,包括多个活性炭吸附箱,多个所述活性炭吸附箱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所述活性炭吸附箱的顶侧端面上均设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活性炭吸附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背向活性炭吸附箱一端设有废气管,多个所述第一进气管与废气管的侧壁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上均设有第一阀门,所述活性炭吸附箱的底侧端面上均设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活性炭吸附箱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上均设有第二阀门,所述活性炭吸附箱旁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均与燃烧室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与第一进气管均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出气管之间均设有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位于第一阀门和活性炭吸附箱之间,所述第一通气管一端与第二出气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管上均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进气管背向燃烧室一端设有抽气泵,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在抽气泵的出气口处,所述抽气泵的抽气口处连通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和抽气管之间均设有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位于第二阀门和活性炭吸附箱之间,所述第二通气管一端与抽气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通气管上设有第四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时,此时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外部的吹气装置将有机废气通入到废气管内,通过废气管将有机废气进行通入到第一进气管内,通过第一进气管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箱内进行吸附,吸附好的有机废气通过第一出气管排出,多个活性炭吸附箱错开时间使用,当其中一个活性炭吸附箱吸附饱和后,将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处的第一出气管上的第二阀门和第一进气管上的第一阀门关闭,同时将饱和好的活性炭吸附箱处的第一通气管上的第三阀门和第二通气管上的第四阀门打开,此时启动抽气泵,抽气泵对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进行抽气,从而将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有机废气进行抽离,抽离出的有机废气通过第二进气管进入到燃烧室内对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同时燃烧所产生的热气会通过第二出气管进入到第一通气管内,并顺着第一通气管进入到第一进气管内,使热气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箱内,使热空气与有机废气接触,从而使附着在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有机废气从活性炭吸附箱内脱离,然后顺着第一出气管、第二通气管、废气管和第二进气管进行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脱附。此时其他未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依旧能够通入有机废气进行吸附,保证了有机废气处理的连续性,使废气管总能通入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处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性炭吸附箱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维修口,所述维修口上铰链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覆盖住整个维修口并与活性炭吸附箱侧壁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修口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通过维修口来对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活性炭进行更换,使用上更加方便,当更换好活性炭后,在通过门板将维修口密封住,减少有机废气泄露出去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所述活性炭吸附箱上的维修口均处于同一侧,所述活性炭吸附箱位于维修口一侧设有维修台面,所述维修台面水平设置,所述维修台面位于维修口的下方,所述维修台面的底侧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维修台面沿活性炭吸附箱排布方向设置,所述维修台面一端设有楼梯,所述楼梯一端与维修台面固定连接,所述楼梯自与维修台面连接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与地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活性炭出现问题需要进行更换时,此时工作人员通过楼梯攀爬到维修台面上,工作人员能够在维修台面上将门板从维修口上脱离,从而对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活性炭进行更换,工作人员能够直接移动到维修口处进行维修,使用上更加方便,无需额外在使用提升装置来将工作人员提升到维修口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活性炭吸附箱之间设有第一锥形通道,所述第一出气管与活性炭吸附箱之间均设有第二锥形通道,所述第一锥形通道的大端覆盖住活性炭吸附箱的顶侧端面并与活性炭吸附箱连通,所述第一锥形通道的小端与第一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二锥形通道的大端覆盖住活性炭吸附箱的底侧端面并与活性炭吸附箱连通,所述第二锥形通道的小端与第一出气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附时,往活性炭吸附箱内通入有机废气时,第一锥形通道能够将有机废气扩散到整个活性炭吸附箱内,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使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活性炭能够充分利用到,吸附好的有机废气再通过第二锥形通道通入到第一出气管内,将吸附好的有机废气全部排出。在脱附时,燃烧室加热产生的热气会顺着第二出气管和第一通气管进入到第一进气管内,在第一锥形通道的作用下,将热气与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整个面的活性炭进行接触,从而将附着在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有机废气整个脱离,并顺着第二锥形通道全部通入到抽气管内,并在抽气泵的作用下,通入到燃烧室内进行燃烧处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出气管背向活性炭吸附箱一端设有收集管,所述活性炭吸附箱上的第一出气管均与收集管的侧壁连通,所述收集管一端封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管的设置,能够将多个活性炭吸附箱内吸附好的有机废气进行集中收集排放,使用上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出气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三通气管,所述第三通气管朝向第二出气管一端与第二出气管连通,所述第三通气管上设有第五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活性炭吸附箱内进行脱附时,关上第五阀门,此时启动抽气泵和燃烧室,从而对活性炭吸附箱进行脱附,在脱附的过程中,燃烧室会开始工作,通过第二出气管往活性炭吸附箱内通入热气,从而将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有机废气进行脱离,当燃烧室通入的热气温度过高时,此时打开第五阀门,在抽气泵的作用下,外部的空气会通入到第二出气管内,对热气进行降温,减少温度过高导致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活性炭燃烧的可能性,同时通入的空气会通入到燃烧室内,助力燃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三通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连接处设有温度测量仪,所述温度测量仪的测量头伸入到第二出气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测量仪的设置,能够在对活性炭吸附箱进行脱附时,燃烧室往第二出气管内通入热气时,对第二出气管内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控制热气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打开第五阀门,往第二出气管内通入空气,从而对热气进行降温,减少活性炭吸附箱内活性炭燃烧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废气管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废气管一端处设有第六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入有机废气时,将第六阀门关闭,同时废气管第六阀门一端能够再连接管道进行延伸,从而能够再多安装活性炭吸附箱进行吸附,从而能够在有机废气多时,能够提高对有机废气处理的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多个活性炭吸附箱和燃烧室的设置,能够起到在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时,也能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进行脱附,无需在脱附时,停止吸附,增大对有机废气处理的连续性的效果;

2.通过维修口和门板的设置,能够起到在活性炭吸附箱内部出现问题时,方便通过维修口对活性炭吸附箱内的活性炭进行更换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脱附总装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抽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性炭吸附箱;2、支脚;3、维修口;4、门板;5、维修台面;6、护栏;7、楼梯;8、废气管;9、第一进气管;10、第一锥形通道;11、收集管;12、第一出气管;13、第二锥形通道;14、燃烧室;15、第二进气管;16、第二出气管;17、第一通气管;18、抽气泵;19、抽气管;20、第二通气管;21、第三通气管;22、温度测量仪;23、第一阀门;24、第二阀门;25、第三阀门;26、第四阀门;27、第五阀门;28、第六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布的一种活性炭吸附脱附总装,包括三个大小相同的活性炭吸附箱1,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均水平设置,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活性炭吸附箱1的底侧端面上焊接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支脚2,从而对活性炭吸附箱1进行支撑,多个支脚2在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的底侧端面上矩形排列设置。

参照图1,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维修口3,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上的维修口3均处于同一侧,且不开设在相邻两个活性炭吸附箱1的相向端侧壁上,维修口3上铰链连接有门板4,门板4覆盖住整个维修口3,当将关闭门板4时,门板4与活性炭吸附箱1侧壁抵紧并将整个维修口3遮挡住,从而防止活性炭吸附箱1工作时,有机废气从维修口3泄露出去,当活性炭吸附箱1内部的活性炭出现问题时,打开门板4,通过维修口3对活性炭吸附箱1内的活性炭进行更换,更换上更加方便。

参照图1,活性炭吸附箱1位于维修口3一侧设有维修台面5,维修台面5水平设置,维修台面5沿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排布方向设置,维修台面5位于维修口3的正下方并靠近维修口3,维修台面5的底侧端面上也焊接有多个支脚2,多个支脚2均竖直设置,多个支脚2在维修台面5底侧端面上矩形排布设置,维修台面5通过多个支脚2支撑在地面上。

参照图1,维修台面5背向活性炭吸附箱1一侧端面上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护栏6,护栏6沿维修台面5长度方向设置,护栏6向上延伸,为在维修台面5上维修的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参照图1,维修台面5一端设有楼梯7,楼梯7一端与维修台面5焊接,楼梯7自与维修台面5连接一端向下倾斜设置并与地面抵触,从而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楼梯7攀爬到维修台面5上,对活性炭吸附箱1进行维修。

参照图1,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的正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废气管8,废气管8沿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的排布方向设置,废气管8两端均设有开口,一端开口通过外部的吹气装置将有机废气通入到废气管8中,废气管8另一端上设有第六阀门28,通入有机废气时,将第六阀门28关闭。

参照图1,废气管8和活性炭吸附箱1之间均设有第一进气管9,第一进气管9一端连接在废气管8侧壁上并与废气管8连通,另一端连接在活性炭吸附箱1顶侧端面并与活性炭吸附箱1内部连通,第一进气管9上均设有第一阀门23。第一进气管9与活性炭吸附箱1之间设有第一锥形通道10,第一锥形通道10的大端覆盖住活性炭吸附箱1的顶侧端面并与活性炭吸附箱1连通,第一锥形通道10的小端与第一进气管9连通。

参照图1,活性炭吸附箱1的正下方设有收集管11,收集管11水平设置并沿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排布方向设置,收集管11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收集管11和活性炭吸附箱1之间均设有第一出气管12,第一出气管12一端连接在活性炭吸附箱1的底侧端面上并与活性炭吸附箱1内部连通,另一端连接在收集管11的侧壁上并与收集管11连通,第一出气管12上均设有第二阀门24。

参照图1,第一出气管12与活性炭吸附箱1之间均设有第二锥形通道13,第二锥形通道13的大端覆盖住活性炭吸附箱1的底侧端面并与活性炭吸附箱1连通,第二锥形通道13的小端与第一出气管12连通。

参照图1,当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时,打开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往废气管8内通入有机废气,有机废气顺着第一进气管9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箱1内,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好的有机废气在通过第一出气管12通出活性炭吸附箱1,并收集到收集管11内,进行集中处理。

参照图1和2,活性炭吸附箱1旁设有燃烧室14,燃烧室14上设有第二进气管15和第二出气管16,第二进气管15连接在燃烧室14的侧壁上并与燃烧室14内部连通,第二出气管16连接在燃烧室14的顶侧端面上并与燃烧室14内部连通。第二出气管16沿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排布方向设置并与第一进气管9连通,第二出气管16和第一进气管9之间设有三个第一通气管17,三个第一通气管17与第一进气管9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通气管17一端与第二出气管16连通,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进气管9的侧壁上并位于第一阀门23和活性炭吸附箱1之间,第一通气管17与第一进气管9连通,第一通气管17上均设有第三阀门25。

参照图1和2,第二进气管15背向燃烧室14一端设有抽气泵18,第二进气管15连通在抽气泵18的出气口处,抽气泵18的抽气口处连通有抽气管19,抽气管19沿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排布方向设置并与第一出气管12连通,第一出气管12和抽气管19之间设有三个第二通气管20,三个第二通气管20与第一出气管12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通气管20一端和抽气管19连通,另一端连接在第一出气管12上并位于第二阀门24和活性炭吸附箱1之间,第二通气管20与第一出气管12连通,第二通气管20上设有第四阀门26。

参照图1和2,当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出现吸附饱和时,将吸附饱和处的活性炭吸附箱1处的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并打开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1处的第三阀门25和第四阀门26,启动抽气泵18,对活性炭吸附箱1内进行吸附,将吸附出来的有机废气通入到燃烧室14内进行燃烧处理,并将燃烧室14内的热气通入到活性炭吸附箱1内,对附着在活性炭吸附箱1内的有机废气进行脱离,并再次通入到燃烧室14内进行燃烧处理。

参照图1,第二出气管16的侧壁上设有第三通气管21,第三通气管21朝向第二出气管16一端与第二出气管16连通,第三通气管21上设有第五阀门27,第三通气管21和第二出气管16的连接处设有温度测量仪22,温度测量仪22的测量头伸入到第二出气管16内,当对活性炭吸附箱1内进行脱附时,关上第五阀门27,此时温度测量仪22检测第二出气管16内的温度,当温度过高时,打开第五阀门27,往第二出气管16内通入空气,从而对燃烧室14通入的热气进行降温,减少温度过高导致活性炭吸附箱1内的活性炭燃烧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对有机废气进行处理时,此时打开第一阀门23和第二阀门24,关闭第三阀门25和第四阀门26,外部的吹气装置将有机废气通入到废气管8内,通过废气管8将有机废气进行通入到第一进气管9内,通过第一进气管9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箱1内进行吸附,吸附好的有机废气通过第一出气管12排出,并通入到收集管11内进行集中排放。

三个活性炭吸附箱1错开时间使用,当其中一个活性炭吸附箱1吸附饱和后,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1进行脱附,另外两个活性炭吸附箱1继续吸附,将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1处的第二阀门24和第一阀门23关闭,同时将饱和好的活性炭吸附箱1处的第三阀门25和第四阀门26打开,此时启动抽气泵18,抽气泵18对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1进行抽气,从而将饱和的活性炭吸附箱1内的有机废气进行抽离,抽离出的有机废气通过第二进气管15进入到燃烧室14内对有机废气进行燃烧处理,同时燃烧所产生的热气会通过第二出气管16进入到第一通气管17内,并顺着第一通气管17进入到第一进气管9内,使热气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箱1内,使热空气与有机废气接触,从而使附着在活性炭吸附箱1内的有机废气从活性炭吸附箱1内脱离,然后顺着第一出气管12、第二通气管20、废气管8和第二进气管15进行到燃烧室14内进行燃烧处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