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与液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2859发布日期:2021-08-31 13:5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与液体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工业废水废气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与液体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普遍的处理废水、废气的方法均是利用废水与特殊气体的混合或者废气与特殊液体的混合来达到去除废水、废气的目的,多利用气体与液体的混合装置来实现气体与液体的反应混合,而现有气液混合装置中往往是简单的将气体与液体充入到一个容器中进行混合即可,或者是利用旋转液体,然后简单注入气体的方式进行混合,以上混合方式均存在着气体与液体不能充分混合的问题,前者需要气体与液体自行接触反应才能达到混合的目的,速度缓慢,且混合不完全,后者虽然对液体加了旋转,但是气体仍然是随机注入,虽然通过液体的旋转加大了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但是气体仍然是与液体的表面接触,同样存在着气体与液体混合不充分的问题,如公开号为cn104147733a的一种气液混合装置以及公开号为cn2518575y的气液混合装置均是采用上述的方式将气体与液体简单的接触融合来达到气液混合的目的,存在着气液混合效率低下且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入气管的切入方向与水流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气液混合装置,来解决以往的气液混合装置混合不均匀、混合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具有气液混合均匀完全,混合效率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与液体混合装置,包括顶部开设出水口的旋流混合筒、导流管、入气管以及入水管,若干所述入气管沿所述旋流混合筒外壁成角度切入布置,所述入气管的切入方向与所述液体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导流管安装在所述旋流混合筒的底部,所述入水管安装在所述旋流混合筒的外壁上。

优选的,若干所述入气管与所述旋流混合筒外壁半径方向成45°到90°。

优选的,若干所述入气管与所述旋流混合筒外壁的切角相同。

优选的,若干所述入气管沿所述旋流混合筒外壁同一截面布置,并至少布置一层。

优选的,所述入水管与所述旋流混合筒外壁半径方向成切向90°。

优选的,所述入水管切向布置在所述旋流混合筒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入水管安装在所述入气管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中轴线与所述旋流混合筒的中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与液体混合装置,包括顶部开设出水口的旋流混合筒、导流管、入气管以及入水管,若干入气管沿所述旋流混合筒外壁成角度切入布置,入气管的切入方向与液体的旋转方向相同,导流管安装在旋流混合筒的底部,入水管安装在所述旋流混合筒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入气管的切入方向与液体的旋转方向相同,当液体在旋流混合筒的内壁上进行旋转时,其具有沿该点半径的切向方向的运动趋势,气体沿与液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切入时,使得气体与液体得以完全充分的接触,且气体的推力作用加快了液体的旋转速度,进一步增强了气体与液体的融合效率,最终达到气体与液体高效混合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中若干入气管与旋流混合筒外壁半径方向成45°到90°,由于液体在旋流混合筒外壁进行旋转时,其具有沿该点半径切向方向的运动趋势,而理想状态下的切向角度为90°,但由于受到其他外力的干扰因素,液体切向角度的运动趋势会发生改变,因此,为了适应实际状况下的液体切向的运动趋势,将入气管与旋流混合筒外壁半径方向的角度调整成45°到90°来满足绝大多数的液体沿半径切向的运动趋势,保证液体与气体的对顶接触,实现液体与气体的充分混合。

3.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管的中轴线与旋流混合筒的中轴线重合,由于导流管使得进入到旋流混合筒的液体产生旋转,且该旋转中心为导流管的中心,因此,为了保证液体旋转时分布于旋流混合筒内壁上的液体厚度均匀,将旋流混合筒的中心与导流管的中心重合,使得液体在旋转时分布在旋流混合筒内壁上的厚度相同,避免了旋流混合筒的中心与导流管的中心不重合,导致液体在旋流混合筒的内壁上旋转时,仍然保持以导流管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必然造成分布在旋流混合筒的内壁上的液体厚度不均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中入水管安装在入气管的下侧,当液体与气体接触时,为气体在液体内部进行接触,充入气体时,由于气体在液体内部,有一定速度的气体会对液体形成一种切削的状态,进而避免出现气体与液体混合时产生的气泡现象,进一步增强了气体与液体的融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一种气体与液体混合装置示意图;

附图2为a-a截面示意图;

附图3为b-b截面示意图;

其中,1、出水口;2、旋流混合筒;3、入气管;4、入水管;5、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具有气液混合均匀完全,混合效率高的特点。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与液体混合装置,包括顶部开设出水口1的旋流混合筒2、导流管5、入气管3以及入水管4,若干入气管3沿所述旋流混合筒2外壁成角度切入布置,入气管3的切入方向与液体的旋转方向相同,导流管5安装在旋流混合筒2的底部,入水管4安装在所述旋流混合筒2的外壁上;入气管3的切入方向与液体的旋转方向相同,当液体在旋流混合筒2的内壁上进行旋转时,其具有沿该点半径切向方向的运动趋势,气体沿与液体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切入时,使得气体与液体得以完全充分的接触,且气体的推力作用加快了液体的旋转速度,进一步增强了气体与液体的融合效率,最终达到气体与液体高效混合的目的。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中若干入气管3与旋流混合筒2外壁半径方向成45°到90°,由于液体在旋流混合筒2外壁进行旋转时,其具有沿该点半径切向方向的运动趋势,而理想状态下的切向角度为90°,但由于受到其他外力的干扰因素,液体切向角度的运动趋势会发生改变,因此,为了适应实际状况下的液体切向的运动趋势,将入气管3与旋流混合筒2外壁半径方向的角度调整成45°到90°来满足绝大多数的液体沿半径切向的运动趋势,保证液体与气体的充分接触,实现液体与气体的充分混合。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中若干入气管3沿旋流混合筒2外壁同一截面布置,并至少布置一层,由于液体是旋转向上的,因此,为了保证每个截面的旋转液体都能与气体充分混合,在布置入气管3时采用同一截面布置,并布置多层,从而使得旋转向上的液体的每个截面的每一部分都与气体充分接触,避免接触不到气体的“真空带”出现,进而保证气体与液体的充分接触混合。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中入水管4切向布置在旋流混合筒2的外壁上且入水管4与旋流混合筒2外壁半径方向成切向90°,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液体在进入到旋流混合筒2时沿旋流混合筒2的切线的方向进入,并立即形成旋流向上,且所有的液体沿一个角度方向切入,而不会产生分流,增加了旋流的效率,进而使得气液混合的效率增加,避免了入水管4非切向布置在旋流混合筒2外壁上时,液体进入旋流混合筒2时造成分流,且分流的液体沿两个方向旋转,彼此之间形成阻碍,导致液体旋流向上的时间增加,进而影响气液混合效率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入水管4安装在入气管3的下侧,当液体与气体接触时,为气体在液体内部进行接触,充入气体时,由于气体在液体内部,有一定速度的气体会对液体形成一种切削的状态,进而避免出现气体与液体混合时产生的气泡现象,进一步增强了气体与液体的融合。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管5的中轴线与旋流混合筒2的中轴线重合,由于导流管5使得进入到旋流混合筒2的液体产生旋转,且该旋转中心为导流管5的中心,因此,为了保证液体旋转时分布于旋流混合筒2内壁上的液体厚度均匀,将旋流混合筒2的中心与导流管5的中心重合,使得液体在旋转时分布在旋流混合筒2内壁上的厚度相同,避免了旋流混合筒2的中心与导流管5的中心不重合,导致液体在旋流混合筒2的内壁上旋转时,仍然保持以导流管5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必然造成分布在旋流混合筒2的内壁上的液体厚度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液体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从入水管4进入旋流混合筒2,在旋流混合筒2内的导流管5的作用下,形成高速的液体旋流,其次,液体在旋流混合筒2内旋流的同时,气体也是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均匀分布在旋流混合筒2外壁上的入气管3被压入旋流混合筒2内的液体内,与高速旋流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最后,混合后的气液混合物从出水口流出。

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