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1368发布日期:2021-12-12 21:5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粗细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体平均粒径大小,用细度模数(mx)表示。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砂的颗粒度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目前很多实验室内都在进行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实验,以计算出不同的搭配比例从而混合出用于不同情况的混合砂。
3.目前,现有的实验室内的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每一次只能混合出一种比例的混合砂,不仅效率较低且每次混合的速度都比较慢,现发明一种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每一次能混合出四种不同比例的砂子,不仅效率高且速度快,能加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该设计方案具备每一次能混合出四种不同比例的砂子,不仅效率高且速度快,能加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实验室内的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每一次只能混合出一种比例的混合砂,不仅效率较低且每次混合的速度都比较慢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包括混合箱、呈料盒和混料呈接盒;混合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混合箱底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正面与背部的中央均贯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混合箱内腔的左右两侧以及正面与背部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混料桶,混合箱内腔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呈料盒内腔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隔板,呈料盒底部的正面与背部均沿水平横向等距离贯通连接有第一出料管;混料呈接盒位于混合箱的底部且与其相互垂直,混料呈接盒俯视面的形状与大小和混合箱俯视面的形状与大小相同。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混合箱底部的每一个第二出料管均与其内部的每一个混料桶底部的中央,呈料盒底部的第一出料管分成两列分别位于被隔板分成两个密封空间并分别位于料盒底部的两侧。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实验人员通过控制第一出料管的开关阀控制每个混合箱内导出的细沙与粗砂的比例。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混料桶桶身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混料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环身的中央固定套接有电机。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电机能被固定在混料桶桶内顶部的中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电机底部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螺旋杆,混料桶
正面桶身的形状为漏斗状,螺旋杆杆身上的螺盘由上至下逐渐缩小。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快速混合混料桶内的粗砂与细沙。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呈料盒背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呈料盒的一侧与固定杆杆身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杆上的每一个呈料盒都与混合箱内的每一个混料桶之间相互垂直。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每个呈料盒内导出的细沙与粗砂都能被导入到每个混料桶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出料管与第二出料管管身的中央均设有开关阀,混料呈接盒内腔的中央设有x形分割板,且混合箱底部的每个第二出料管位于混料呈接盒内腔的每个空槽的顶部。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有益于方便实验人员对混合完成后的砂子进行检测。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通过混合箱内设计的四个混料桶,以及混料桶内腔设计的电机与螺旋杆,和混料桶桶身的结构设计,能使混料桶内的细沙与粗砂可被搅拌混合到一起,再通过其底部的第二出料管以及第二出料管底部的混料呈接盒能使其内部的被混合的砂子可以掉落到混料呈接盒内,而通过x形分割板与第二出料管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将四个混料桶内不同比例混合的砂子导入到混料呈接盒内四个呈接空间内,方便实验人员之后的检测,再通过呈料盒内的隔板可以将呈料盒的内部分成两个独立的空间,并通过呈料盒底部设计的第一出料管以及开关阀,能让实验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导出不同比例的细沙和粗砂到混合箱内,而通过呈料盒与混合箱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将每一个呈料盒内的粗砂与细沙导入到混合箱内的每一个混料桶内,从而使该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达到了每一次能混合出四种不同比例的砂子,不仅效率高且速度快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呈料盒与固定杆俯视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呈料盒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箱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混料呈接盒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箱俯视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混合箱;2、呈料盒;3、连接块;4、支撑柱;5、第一出料管;6、连接杆;7、开关阀;8、第二出料管;9、混料呈接盒;10、隔板;11、x形分割板;12、固定杆;13、混料桶;14、电机;15、固定环;16、螺旋杆;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
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实验室粗细砂比例搭配混合的装置,包括混合箱1、呈料盒2和混料呈接盒9;混合箱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混合箱1底部的左右两侧以及正面与背部的中央均贯通连接有第二出料管8,混合箱1内腔的左右两侧以及正面与背部的中央均固定连接有混料桶13,混合箱1内腔底部的中央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呈料盒2内腔的中央固定连接有隔板10,呈料盒2底部的正面与背部均沿水平横向等距离贯通连接有第一出料管5;混料呈接盒9位于混合箱1的底部且与其相互垂直,混料呈接盒9俯视面的形状与大小和混合箱1俯视面的形状与大小相同。
29.请参阅图2,3,混合箱1底部的每一个第二出料管8均与其内部的每一个混料桶13底部的中央,呈料盒2底部的第一出料管5分成两列分别位于被隔板10分成两个密封空间并分别位于料盒2底部的两侧,该设计有益于实验人员通过控制第一出料管5的开关阀7控制每个混合箱1内导出的细沙与粗砂的比例。
30.请参阅图4,6,混料桶13桶身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远离混料桶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环身的中央固定套接有电机14,该设计有益于电机14能被固定在混料桶13桶内顶部的中央。电机14底部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螺旋杆16,混料桶13正面桶身的形状为漏斗状,螺旋杆16杆身上的螺盘由上至下逐渐缩小,该设计有益于快速混合混料桶13内的粗砂与细沙。
31.请参阅图1,2,呈料盒2背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连接杆6远离呈料盒2的一侧与固定杆12杆身底部固定连接,固定杆12上的每一个呈料盒2都与混合箱1内的每一个混料桶13之间相互垂直,该设计有益于每个呈料盒2内导出的细沙与粗砂都能被导入到每个混料桶13内。
32.请参阅图1,5,第一出料管5与第二出料管8管身的中央均设有开关阀7,混料呈接盒9内腔的中央设有x形分割板11,且混合箱1底部的每个第二出料管8位于混料呈接盒9内腔的每个空槽的顶部,该设计有益于方便实验人员对混合完成后的砂子进行检测。
33.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实验人员先将细沙与粗砂倒入到呈料盒2的内腔的两个空间内,如需要进行粗砂与细沙一比一混合时可以同时打开该呈料盒2底部的两列第一出料管5中,其中一个第一出料管5上的开关阀7,而需要进行二比一混合时可以一列第一出料管5打开一个开关阀7而另一列第一出料管5打开两个开关阀7,以此来进行细沙和粗砂的不同比例混合,此时工作人员启动电机14使每个混料桶13内的螺旋杆16开始旋转,此时从呈料盒2内腔中的细沙和粗砂会一起掉落到混料桶13内,并被螺旋杆16进行搅拌混合最后从第
二出料管8内掉落到混料呈接盒9内,而x形分割板11会将混料呈接盒9的内腔分割出四个空间,而四种不同比例的砂子会掉落到被分割的四个空间中,从而达到一次性进行四种不同比例的细沙和粗砂混合的目的。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