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脱硫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905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脱硫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除尘设备,尤其适于锅炉烟尘污染的治理。
众所周知,根据新颁布的GB13071-9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不仅对烟尘排放浓度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对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也有一定限制,通常在多管除尘器(作为一级)排除2.9-3.5mm大颗粒烟尘的基础上,再以脱硫装置(作为二级)排除二氧化硫捕集小于2.9μm微小颗粒烟尘。
目前,常见的脱硫装置包括供液装置、进气管、吸收塔及脱水器四部分,除烟尘率高达98%,但是,经常出现含二氧化硫的烟尘和碱性水雾在吸收塔内,不能获得充分渗透和反应,使脱硫效率低于50%,同时脱水器的脱水(酸性水雾)又不彻底,使其后面连通的引风机、消声器及其管路易腐蚀,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脱硫除尘器,改变吸收塔结构,以增加烟尘与碱性水雾的擅击效率,同时还增加脱水器的档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脱硫除尘器包括供液装置、进气管、吸收塔及脱水器,其中吸收塔包括收缩管和扩散管,在吸收塔的收缩管和扩散管之间设有连通的圆柱形喉管;脱水器内设有连通扩散管的弯头分离器,又在该弯头分离器上方中间悬置分离板,而弯头分离器下部中间连通一竖直排水管。上述分离板是倒置圆锥形。上述弯头分离器是折转90弯形管。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脱硫效率大大提高(>50%),脱水(酸性水雾)率大大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
图1的A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图2的B-B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的脱水器的剖视图。
图中1供液装置11管道12碗形喷嘴121碗托122旋流子123喷嘴2进气管3吸收塔31收缩管32喉管33扩散管4脱水器41分离板42弯头分离器43排水管44脱水管本实施例主要包括供液装置1、进气管2、吸收塔3及脱水器4,如
图1所示,其中供液装置1是在连通碱性水溶液(如锅炉排出的污水)的管道11及连接在该管道11出口的碗形喷嘴12,该碗形喷嘴12以碗托121连接管道11的出口,而碗托12内又连接旋流子122、喷嘴123;其中旋碗子122的中心孔缘均布切向槽到外缘,喷嘴123的中心孔处在旋流子122中心孔下方;当碱性水溶液经管道11(经泵提升水压力),沿碗托121的碗形内壁高速旋转、旋流子122的切向槽,使形成旋涡状水幕。该供液装置1的管道11从进气管2顶端进入。
进气管2连通收缩管31上面,把排放烟气引入收缩管31内。
吸收塔3是由收缩管31、喉管32及扩散管33构成;其中收缩管31是从上到下直径缩小的圆锥管,供液装置1的碗形喷嘴12悬置在收缩管31中间,从喷嘴123喷出的旋涡水幕,高速向收缩管31管壁冲击,而该收缩管31与碗形喷嘴12之间环状空隙为烟气通道。
喉管32是连接在收缩臂31小口的圆柱管,冲击在收缩管31管璧的水幕,经过喉管32流速加大(由于口径缩小),使水幕加速旋转。
扩散管33是从上到下直径扩大的圆锥管,来自喉管32中加速旋转的水幕,在该扩散管33内逐渐向四周扩散,同时与高速烟气相撞击,使液流沫化,形成雾状,又进一步与烟气相互渗透,剧烈地反应,增加脱除二氧化硫作用,烟尘、二氧化硫承随雾进入水槽。
脱水器4包括分离板41、弯头分离器42、捧水管43、脱水管44及叶片45。其中,弯头分离器42经横管连接扩散管33的穿入脱水管44一侧,在该弯头分离器42上方的脱管44中间量置一倒圆锥形分离板41,又在该弯头分离器42下部中间位置连接一竖直捧水管43,其中弯头分离器42顶端外缘,以间隔肋条或带通孔肋板连接在脱水管44内璧上,而其顶端内孔连接的中心向四周伸展的几个间隔叶片45。为了使扩散管33中剩余的水雾不直接进入引风机、清声机……,而增设一脱水器4,当水雾进入折转90°弯形管分离器42,产生的离心力,将水滴甩出沿其管壁进入排水管43,少量向上穿过叶片45的水雾,碰到分离板41便反射到弯头分离器42顶端外缘的缝或孔流下,而流出脱水器4进入水槽。
权利要求1.一种高脱硫除尘器包括供液装置、进气管、吸收塔及脱水器,其中吸收塔包括收缩管和扩散管,其特征是在吸收塔的收缩管和扩散管之间设有连通的圆柱形喉管;脱水器内设有连通扩散管的弯头分离器,又在该弯头分离器上方中间悬量分离板,而弯头分离器下部中间连通一竖直排水管。
2.按权利要求1的高脱硫除尘器,其特征是上述分离板是倒置圆锥形。
3.按权利要求1的高脱硫除尘器,其特征是上述弯头分离器是折转90弯形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除尘设备,尤其适于锅炉烟尘污染的治理。在吸收塔的收缩管和扩散管之间设有连通的圆柱形喉管;脱水器内设有连通扩散管的弯头分离器,又在该弯头分离器上方中间悬置分离板,而弯头分离器下部中间连通一竖直排水管。从而,脱硫效率大大提高(>60%),脱水(酸性水雾)率大大提高(达98%)。
文档编号B01D53/79GK2218598SQ9521124
公开日1996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4日
发明者孙仲, 许元, 卜玉良 申请人:北京西山除尘器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