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敷产品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4483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收纳凹部653的基端部78 ;和能够在结束位置相对于中帽部650侧凹凸卡合的越过突起77。
[0121]螺旋槽71a是凹陷成与上述螺纹部680所形成的深度尺寸及宽度尺寸相对应的大体螺旋状而成的槽。挤压面76从帽7的内表面侧立起而设置,通过在结束位置抵接于中帽部650的被挤压面656侧,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持该结束位置。突出部74从帽7内部的顶端部分向螺合进退方向即轴线的方向突出。突出部74成为难以与管嘴6的顶端部64的形状干涉的结构。
[01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适宜地调整螺纹部680和螺旋槽71a的相对位置,无论使用者使帽7从哪一个方向旋转,螺合都必定在预定的结束位置结束。
[0123]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出厂时为起始的未使用时帽7和拧入管嘴600处于彼此螺合的上述结束位置,同时成为与作为容器主体I的管9分离的状态。而且,通过从该状态使帽7带着拧入管嘴600相对于管9的安装螺纹部92向正螺纹方向旋转,从而能够成为能够将管9内的粘接剂B从拧入管嘴600的挤出管663排出的状态、即能够使用的状态。这是因为:如图26中作为端面所示,在结束位置维持挤压面76与被挤压面656彼此抵接的状态。由此,仅通过使帽7旋转便实现了拧入管嘴600的快速地向管9的拧入。
[0124]此外,在使帽7旋转时,如果使用者一边拿着外筒651 —边操作,则特别是避免了使用者在打开帽7时一边握住管9的腹部94 一边挤压管9自身,因此也有效地避免了帽7的拆下和粘接剂B被意外排出这一不良情况。
[0125]通过采用以上那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敷产品能够在装配了帽7的状态下稳定地维持为显色状态(P),而且在能够一边容易地视觉识别一边涂敷从可视管嘴即管嘴600内的可视通路660a被导引到顶端部664的处于显色状态(P)的作为涂敷物的粘接剂B,因此能够容易地精密调整从顶端部664涂敷的粘接剂B的量和/或面积。再有,容易视觉识别涂敷有粘接剂B的位置且能够更容易地视觉识别涂敷时的粘接剂B的漏涂。此外,由于自然条件下的光的照射,粘接剂B成为消色状态(Q),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实现了能够使粘接剂B的涂敷痕迹不显眼的涂敷产品。
[0126](变形例I)
[0127]下面对本第二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进行说明。对于该各变形例,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012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使用者优先握持的部位即外筒651,但是,当然也可以采用不设置外筒651的结构。
[0129]g卩、如图27?图30所示,本变形例I涉及的涂敷产品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具备作为容器主体I的管9、帽7和拧入管嘴600,但是,在拧入管嘴600中省略了外筒651和收置凹部653的结构,在帽7中取代螺旋槽71a而形成有具有相同作用的螺旋突条71b。此外,被挤压面656在中帽部650的基端侧形成,并且在帽7的基端缘内表面侧形成有挤压面76。而且,帽在结束位置定位于大体覆盖拧入管嘴600的位置,因此俯视拧入管嘴600所覆盖的螺纹固定部92也完全覆盖,可靠地实现螺纹固定部92附近的遮光。
[0130]即使是此一产品,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变形例I相同的作用效果。
[0131](变形例2)
[0132]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及变形例I中,示出了如果通过挤压面76、被挤压面656使帽7旋转、则帽7与拧入管嘴600 —起相对于管9旋转、涂敷产品成为能够使用的状态的方式,当然,不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采用如下即使从结束位置将帽7进一步旋转、拧入管嘴600的挤出管663也不可能超过所需地插入管9内部的结构。
[0133]S卩、本变形例2涉及的涂敷产品,如图31及图32所示那样,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及变形例I不同,成为将帽侧的挤压面及拧入管嘴600侧的中帽部650侧的结构全部省略了的方式。而且,通过在管的螺纹固定部92及内帽部640的阴螺纹部641设置反螺纹面92b及反螺纹槽641b,从而阴螺纹部641相对于螺纹固定部92的螺合也能够沿与关闭帽7的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
[0134]通过设为该结构,由此即使使帽7从结束位置开始进一步旋转,反螺纹面92b与反螺纹槽641b的螺合也不会进行。其结果,能够设为拧入管嘴600的挤出管663不可能超过所需地插入管9内部的结构。
[0135](变形例3)
[0136]如图33及图34所示,上述变形例2设为通过在管9的螺纹固定部92形成反螺纹面92b从而使得拧入管嘴600的挤出管663不可能超过所需地插入管9的内部的结构,当然,也可以设为虽然利用具有通常通用的正螺纹面92a的管9但是拧入管嘴600的挤出管663仍不可能超过所需地拆入管9内部的结构。
[0137]S卩、本变形例3涉及的涂敷产品不同于上述变形例2,其具有管9,管9具有螺纹固定部,该螺纹固定部具有正螺纹面92a。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在管嘴部660没有形成螺纹部680,在内帽部641的外周面设置间歇地形成的嵌入肋680a,在帽的内周面也设置间歇地形成的卡合肋71c,从而通过经历拧入管嘴600和帽7的经过性弹性变形由此成为帽7和拧入管嘴600卡合的结束位置。
[0138]如果是该结构,则即使使帽7从结束位置开始旋转,正螺纹面92a与正螺纹槽641a的螺合也不会进行。由此,能够设为拧入管嘴600的挤出管663不可能超过所需地插入管9内部的结构。
[0139]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0140]例如,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所谓瞬间粘接剂这一涂敷产品的形态,但是,本发明涉及的涂敷产品当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作为使用氨基系粘接剂和/或橡胶系溶剂型粘接剂等所谓多用途粘接剂、醋酸乙烯树脂系乳液等木工用粘接剂、液体胶水等水系粘接剂作为涂敷物而成的涂敷产品。进一步,如果是例如以墨水为涂敷物并能够像书写用具那样使用的涂敷产品、或者以润滑脂为涂敷物并能够散布该润滑脂的作为所谓喷雾润滑脂而使用的涂敷产品等向对象物进行涂敷的产品,都能够合适地构成本发明的涂敷产品。此外,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如果是若被具有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则显色且若被自然条件下的光照射则变为无色的物质,则能够采用螺吡喃系、螺恶嗪系、俘精酸酐系、环芳系或偶氮苯系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或者其他化合物。此外,涂敷物被收纳的形状和遮光壳体的结构等这些各部分的具体形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包括现存的结构在内,能够应用各种形式的结构。
[0141]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0142]产业上的应用可能性
[0143]本发明能够用作浆糊或粘接剂等涂敷物相对于对象物进行涂敷用的涂敷产品。
[0144]附图标记说明
[0145]P显色状态
[0146]Q消色状态
[0147]B涂敷物(粘接剂)
[0148]I容器主体
[0149]64、664 顶端部
[0150]6a、660a 可视通路
[0151]6可视管嘴(管嘴)
[0152]600可视管嘴(拧入管嘴)
[0153]7遮光帽(帽)
【主权项】
1.一种涂敷产品,其特征在于,具备: 涂敷物,其通过添加光致变色化合物从而若被自然条件下的光照射则从显色状态变为消色状态,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若被具有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则显色、若被自然条件下的光照射则变为无色; 容器主体,其将处于显色状态的所述涂敷物以相对于可见光被遮蔽的状态收纳; 可视管嘴,其具有:从该容器主体突出设置且对涂敷对象涂敷所述涂敷物的顶端部;及可视通路,从所述容器主体向该顶端部导引所述涂敷物且至少包括所述顶端部的一部分构成为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使得能够从外侧视觉识别所述涂敷物;和 遮光帽,其在将所述可视通路内的所述涂敷物相对于可见光遮蔽的状态下被装配于所述容器主体或所述可视管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产品,其中, 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是二芳基乙烯系的光致变色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涂敷产品,其中, 所述涂敷物中,相对于待添加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添加对象物添加了 0.005?5.0重量%的所述光致变色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涂敷产品,其中, 所述可视管嘴由半透明的树脂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接剂用的容器,其中, 所述顶端部形成为薄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 所述顶端部具有面向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的顶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产品,其中, 所述涂敷物是呈液状的粘接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涂敷产品,其中, 所述粘接剂含有氰基丙烯酸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产品,其中, 所述涂敷物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涂敷产品,其中, 所述涂敷物在所述显色状态下呈红色。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的涂敷产品通过设置将粘接剂(B)从容器主体(1)向顶端部(64)导引且至少包括所述顶端部(64)的一部分构成为半透明使得能从外侧视觉识别所述粘接剂(B)的可视通路(6a),从而能够将粘接剂(B)相对于对象物以期望的量且按期望的位置和/或面积涂敷。此外,帽(7)覆盖管嘴(6)以维持所述可视通路(6a)内的作为涂敷物的粘接剂(B)相对于可见光被遮蔽的状态并将粘接剂(B)稳定地保持显色状态。
【IPC分类】B05C17-00, B05C9-12, C09J4-04, C09J133-04, C09J11-06
【公开号】CN104768659
【申请号】CN201280076804
【发明人】小林彰吾, 蒲生孝志
【申请人】国誉S&T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2年12月25日
【公告号】EP2915592A1, WO2014068799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