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携载式喷洒器以及用于喷洒器所用的喷洒介质的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71334阅读:来源:国知局
锁止装置打开时以截面图显示了图11中的容器,
图14以放大图显示了图13中的细节XIV,
图15显示了在罩盖从容器处取下时在细节XIV的区域中穿过罩盖的截面,
图16显示了在罩盖被取下的情况下的容器的俯视图,
图17显示了沿着在图16中的线XVI1-XVII的截面, 图18显示了沿着在图16中的线XVII1-XVIII的截面,
图19显示了从上方观察容器的罩盖的视图,
图20显示了从上方观察容器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21显示了沿着在图20中的线XX1-XXI的截面,
图22显示了从上方观察容器的实施例的视图,
图23显示了沿着在图22中的线XXII1-XXIII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喷洒器1。该喷洒器1用于放出液态的或粉末状的喷洒介质。喷洒器1具有背部携载架2,鼓风单元3保持在该背部携载架2处。鼓风单元3具有壳体4。此外在背部携载架2处布置有燃料箱19,该燃料箱19给布置在壳体4中的驱动马达供给燃料。鼓风单元3通过鼓风管5输送空气流,空气流在放出孔46处离开鼓风管5。在背部携载架2处通过支架24保持用于喷洒介质的容器7。为了放出液态的喷洒介质设置成,喷洒介质管路8从容器7中引导出来,该喷洒介质管路8邻近输出孔46在配量阀9处通入鼓风管5中并且将喷洒介质供应到通过鼓风管5输送的空气流中。粉末状的喷洒介质即粉尘介质有利地直接被供应到鼓风单元3的鼓风螺旋管18 (图2)中。背部携载架2具有在运行中布置在操作者的背部处的背板86以及底板87,箱19固定在该底板87上。底板87近似垂直地从背板86的下部区域中向后伸出。鼓风单元有利地通过减振元件支撑在底板87处和/或背板86处。
[0018]在图1和2中显示了在搁放位置21中的喷洒器1,喷洒器1在该搁放位置中利用背板2的底板87放于水平的平的搁放面22上。如图2显示的那样,容器7针对重力的作用方向20布置在壳体4之上。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布置在壳体4中的驱动马达10。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马达10是内燃机。然而驱动马达10也可为电动机。驱动马达10具有气缸11,活塞13往复运动地支承在该气缸11中。活塞13驱动可旋转地支承在曲轴箱12中的曲轴14旋转。在驱动马达10的面对背板86的侧边处,鼓风机轮17抗扭地与曲轴14相连接。鼓风机轮17输送空气流通过鼓风机螺旋管18并且进入联接到鼓风机螺旋管18处的鼓风管5(图1)中。在该实施例中,在驱动马达10的与鼓风机轮17相对的侧边处在曲轴14处固定有用于输送用于驱动马达10的冷却空气的风扇叶轮15。备选地也可通过由鼓风机轮17输送的从鼓风空气流中分支的空气流进行冷却。那么代替风扇叶轮15可设置用于产生点火能量的飞轮。在风扇叶轮15的背离驱动马达10的侧边处布置有用于驱动马达10的起动装置16。该起动装置16可为手动待操纵的绳索启动机或电起动装置。
[0019]如图1显示的那样,在鼓风管5处固定有用于在运行中引导鼓风管5的把手6。把手6可具有用于操作驱动马达10的操作元件。
[0020]在图3中显示了带有布置在其处的罩盖23的容器7。容器7具有喷洒介质区域25,其在此延伸到最大允许的填充高度max。喷洒介质区域25是这样的区域,即操作者允许将喷洒介质填入到该区域中,也就是说该区域设置成用于喷洒介质。不允许充填超过该最大允许的填充高度max。因此,在搁放位置21中位于最大允许的填充高度max之上的区域不属于喷洒介质区域25。在该实施例中,容器27在其外侧处具有刻度26,其为操作者示出,填入了多少喷洒介质并且最大允许的填充高度max位于什么位置。
[0021]罩盖23通过在图4中放大地显示的摆动支承件31可摆动地支承在容器7处。该摆动支承件31包括两个支承栓36,其分别可摆动地保持在长孔37中。长孔37具有纵向88,其垂直于罩盖23的摆动轴线89 (图3)。由于长孔37,罩盖23可在纵向88上运动限定的路程。有利地,罩盖23可在纵向88上相对于容器7移动的路程s至少约为1mm,尤其地至少约3_,优选地至少约5_。
[0022]如图3和5显示的那样,罩盖23通过锁止装置29固定在容器7处。该锁止装置29包括用于操纵锁止装置29的携载箍形件28以及至少一个锁止元件30。在该实施例中,在容器7的相对而置的侧边处布置有两个锁止元件30。每个锁止元件30与携载箍形件28的一个端部共同作用。锁止元件30构造成钩形并且与固定在容器7处的锁止栓32共同作用。携载箍形件28和每个锁止元件30以可绕在罩盖23处的共同的摆动轴线43 (图5)摆动的方式被保持。锁止栓32固定在容器7处,尤其地与容器7构造成一体。
[0023]在图3中在第一终端位置33中显示了携载箍形件28。在该终端位置中,锁止装置29为关闭的。在搁放位置21中,摆动轴线43布置在锁止栓32之上。在该位置中,锁止元件30在下方接合(untegreifen)锁止栓32并且由此将罩盖23固定在容器7处。如图5还显示的那样,锁止元件30具有卡锁抬高部42,其锁扣在锁止栓32之下。由此,保证了可靠的锁止。可使携载箍形件28从在图3中显示的第一终端位置中运动到中间位置38中,而不对锁止元件30产生作用。在携载箍形件28从第一终端位置33中摆动到中间位置38中时,锁止元件30保持在其锁止位置中。携载箍形件28可相对于锁止元件30摆动过的角度α有利地为至少约90°、尤其地大于110°。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α大于130°。如图5显示的那样,锁止元件30具有第一带动止挡部40和第二带动止挡部41。在图3中显示的第一终端位置33中,携载箍形件28贴靠在第一带动止挡部40处。携载箍形件28可相对于锁止元件30摆动,直至携载箍形件28贴靠在第二带动止挡部41处。由此携载箍形件28可置放到在图7中显示的携载位置39中,在该携载位置中携载箍形件28垂直地向上伸出,而没有松开锁止装置29。携载箍形件28在摆动经过携载位置39之后才到达中间位置38 ο
[0024]图6显示了在第二终端位置34中的携载箍形件28。为了达到该终端位置,已经使携载箍形件28从中间位置38中继续摆动出来。在摆动经过中间位置38之后,携载箍形件28通过第二带动止挡部41 (图5)作用到锁止元件30上并且带动锁止元件30。由此,也使锁止元件30摆动。锁止元件30在第二终端位置34中从锁止栓32的区域中摆动出来并且不再与锁止栓32接合。由此,罩盖23在携载箍形件28的第二终端位置34中可摆动远离容器7的填入孔27 (图16)。如图3和6显示的那样,罩盖23在锁止松开时已经在箭头44的方向上向上即以远离容器7的方式运动。罩盖23的该运动由于密封件62(图12)的弹性实现。备选地,也可设置有弹性元件,以使罩盖23向上运动。罩盖23的运动在长孔36的纵向88的方向上进行。如图6和7显示的那样,支承栓36在锁止装置29打开时位于长孔37的上端部处,并且如图3和4显示的那样,在锁止装置29关闭时位于长孔37的下端部处。在此,概念“上”和“下”分别针对在喷洒器1的搁放位置21中重力的作用方向20。如果锁止装置29关闭,则锁止元件30接合到锁止栓32处并且使罩盖32与箭头44的方向相反地向下运动。在此该运动也作为在长孔37的纵向88上的平移运动实现。为了关闭锁止装置29,使携载箍形件28从在图7中显示的携载位置39中摆动到在图3中显示的终端位置33中。在已经使携载箍形件28从携载位置中摆动预定的摆动角度之后,携载箍形件29碰撞在带动止挡部40(图5)处并且通过带动止挡部40带动锁止元件30。锁止元件30利用其卡锁抬高部42锁扣在锁止栓32之下并且由此在终端位置33中将罩盖23锁止在容器7处。如图6还显示的那样,罩盖23具有凹入部35,携载箍形件28在图3中显示的第一终端位置33中布置在该凹入部中。
[0025]为了从容器7处取下罩盖28,可使携载箍形件28摆动到在图7中显示的携载位置39中。在此,携载箍形件28可在一定的角度范围中相对于锁止元件30独立地摆动,从而不关闭锁止装置29。
[0026]在图3至7中显示的实施例中,携载箍形件28和锁止元件30支承在罩盖23处,并且支承栓32固定在容器7处。图8至10显示了容器47的实施例,罩盖48布置在该容器47处。罩盖48通过锁止装置49保持在容器47处。锁止装置49包括携载箍形件58,其通过带动止挡部60和61作用到锁止元件50上。如图8显示的那样,在罩盖48的相对而置的侧边处布置有两个锁止元件50。携载箍形件58和两个锁止元件50以可绕在容器47处的摆动轴线摆动的方式支承。罩盖48具有锁止栓52,锁止元件50在图8中显示的携载箍形件58的第一终端位置53中钩住在该锁止栓52处并且由此将罩盖48固定在容器47处。如图8显示的那样,携载箍形件58在其第一终端位置53中至少部分地位于罩盖48的容纳部35中。
[0027]图9显示了在携载位置56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