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9775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具体是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核燃料化工后处理厂生产期间会产生一定量的中低放射性废液和有机废液,而中低放射性废液与有机废液大多是长时间混合贮存,两种废液各自有明确的后续处理技术路线,鉴于有机废液贮存环境和其本身的特殊性,两种废液处理前必须有效分离并尽可能多的分别提取出来,传统技术提取效率低,结构较为复杂,性能不够稳定。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运行稳定、适用于中低放射性环境下的分离装置对于有机废液后续工程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运行稳定、适用于中低放射性环境下的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分离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包括吸入口装置壳体、止回排污阀、扰流板、螺旋喷水管、液下栗、提取输送管、冲洗防堵清洗装和滤网,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为半圆形上开口结构,吸入口装置壳体的上开口端面安装滤网,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液下栗,液下栗的入口设置于吸入口装置壳体的最低点,且液下栗的输出口通过提取输送管连通外部,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内的液下栗的入口上方设置扰流板,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的最低点设置排放口,排放口上安装止回排污阀,所述滤网的上方设置冲洗防堵清洗装,滤网的下方设置螺旋喷水管。
[000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冲洗防堵清洗装连通上进水喷淋管,上进水喷淋管连接外部水源。
[000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冲洗防堵清洗装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朝向滤网的喷嘴。
[000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喷水管连接下进水喷淋管,下进水喷淋管连接外部水源。
[000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喷水管上布置多个朝向的喷孔。
[000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分离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有机相定位设备确定贮槽内有机相层的界面,优选磁致伸缩界面计精确定位有机相与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分界面;
(2 )将吸入口装置壳体放入到贮槽内,使得吸入口装置壳体上开口端面位于有机相底层界面,使得有机相全部进入到吸入口装置壳体内;
(3)开启吸入口装置壳体内的液下栗,将吸入口装置壳体内的有机相通过提取输送管输出到外部,完成有机相的提取。
[00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的维护检修时:缓慢提出吸入口装置壳体的同时,吸入口装置壳体内残余的有机废液利用重力作用通过止回排污阀排出;并通过下进水喷淋管和上进水喷淋管引入生产水,并通过冲洗防堵清洗装和螺旋喷水管对吸入口装置壳体的内外表面进行冲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在贮槽内无额外动力引入,避免了燃爆可能。利用本发明能够完全分离提取出所需的有机废液,解决了在中低放放射性环境下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包括吸入口装置壳体1、止回排污阀2、扰流板3、螺旋喷水管4、液下栗5、提取输送管6、冲洗防堵清洗装7、下进水喷淋管8、上进水喷淋管9和滤网10,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1为半圆形上开口结构,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上开口端面安装滤网10,以便于对混合废液中的较大颗粒物、污物等进行过滤,防止堵塞液下栗5的入口,所述滤网10的上方设置冲洗防堵清洗装7,冲洗防堵清洗装7连通上进水喷淋管9,冲洗防堵清洗装7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朝向滤网10的喷嘴,通过喷嘴喷射出清水对滤网10进行冲洗,防止滤网10堵塞,上进水喷淋管9连接外部水源。
[0015]所述滤网10的上方设置螺旋喷水管4,螺旋喷水管4上布置多个朝向的喷孔,以便于朝多个方向喷射冲洗水,有利于清洗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内部,保证内部洁净,以方便维护检修时对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内部清洗,螺旋喷水管4连接下进水喷淋管8,下进水喷淋管8连接外部水源。
[0016]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内部设置液下栗5,液下栗5的入口设置于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最低点,且液下栗5的输出口通过提取输送管6连通外部,通过液下栗5将分离后的有机相(即有机废液)提取输送到外部。
[0017]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1内的液下栗5的入口上方设置扰流板3,通过扰流板3最大程度的减小有机相提取过程中形成漩涡、减小扰动的装置,增加提取出有机相中的水相,降低气蚀发生几率。
[0018]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最低点设置排放口,排放口上安装止回排污阀2,止回排污阀2在提取有机废液过程阻止中低放射性废液的进入,在检修过程中,排出吸入口装置壳体1内的有机废液。
[0019]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有机相定位设备确定贮槽内有机相层的界面,优选磁致伸缩界面计精确定位有机相与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分界面;
(2)将吸入口装置壳体1放入到贮槽内,使得吸入口装置壳体1上开口端面位于有机相底层界面,使得有机相全部进入到吸入口装置壳体1内;
(3)开启吸入口装置壳体1内的液下栗5,将吸入口装置壳体1内的有机相通过提取输送管6输出到外部,完成有机相的提取。
[0020]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维护检修时:缓慢提出吸入口装置壳体1同时,吸入口装置壳体1内残余的有机废液利用重力作用通过止回排污阀2排出;并通过下进水喷淋管8和上进水喷淋管9引入生产水,并通过冲洗防堵清洗装7和螺旋喷水管4对吸入口装置壳体1的内外表面进行冲洗。
[002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包括吸入口装置壳体、止回排污阀、扰流板、螺旋喷水管、液下栗、提取输送管、冲洗防堵清洗装和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为半圆形上开口结构,吸入口装置壳体的上开口端面安装滤网,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液下栗,液下栗的入口设置于吸入口装置壳体的最低点,且液下栗的输出口通过提取输送管连通外部,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内的液下栗的入口上方设置扰流板,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的最低点设置排放口,排放口上安装止回排污阀,所述滤网的上方设置冲洗防堵清洗装,滤网的下方设置螺旋喷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防堵清洗装连通上进水喷淋管,上进水喷淋管连接外部水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防堵清洗装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朝向滤网的喷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喷水管连接下进水喷淋管,下进水喷淋管连接外部水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喷水管上布置多个朝向的喷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有机相定位设备确定贮槽内有机相层的界面,优选磁致伸缩界面计精确定位有机相与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分界面; (2)将吸入口装置壳体放入到贮槽内,使得吸入口装置壳体上开口端面位于有机相底层界面,使得有机相全部进入到吸入口装置壳体内; (3)开启吸入口装置壳体内的液下栗,将吸入口装置壳体内的有机相通过提取输送管输出到外部,完成有机相的提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维护检修时:缓慢提出吸入口装置壳体的同时,吸入口装置壳体内残余的有机废液利用重力作用通过止回排污阀排出;并通过下进水喷淋管和上进水喷淋管引入生产水,并通过冲洗防堵清洗装和螺旋喷水管对吸入口装置壳体的内外表面进行冲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分离装置,包括吸入口装置壳体、止回排污阀、扰流板、螺旋喷水管、液下泵、提取输送管、冲洗防堵清洗装和滤网,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为半圆形上开口结构,吸入口装置壳体的上开口端面安装滤网,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的内部设置液下泵,液下泵的入口设置于吸入口装置壳体的最低点,且液下泵的输出口通过提取输送管连通外部,所述吸入口装置壳体内的液下泵的入口上方设置扰流板。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在贮槽内无额外动力引入,避免了燃爆可能。利用本发明能够完全分离提取出所需的有机废液,解决了在中低放射性环境下有机废液与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分离。
【IPC分类】B01D17/032, B01D17/12
【公开号】CN105457341
【申请号】CN201511001878
【发明人】南旭阳, 赵玲君, 陈继钊, 唐明山, 韩仲明, 马永红, 耿磊
【申请人】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