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324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陶瓷膜。
【背景技术】
[0002]无机陶瓷膜技术是膜技术中的翘楚,发达国家已对该技术有较广泛的应用。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陶瓷膜技术从无到有,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垄断,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膜是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它有无数个只能用微米甚至纳米计算的小孔,既有分离、浓缩、净化和脱盐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等特征。膜技术发明之后便广泛运用于食品加工、水质净化、环境治理、制药工业、化工与石油化工等领域,用来实现产品的净化分离。无机陶瓷膜就是由经过高温烧结的陶瓷材料制成的分离膜。由于具有独特的耐性,其一进入市场便成为膜领域发展最为迅速、也最有发展前景的品种之一。
[0003]无机陶瓷膜是膜技术中的一种,它是一种固态腊,由无机材料陶瓷制成的半透膜,其主要是依据“筛分”理论,根据在一定的膜孔径范围内渗透的物质分子直径不同则渗透率不同,利用压力差为推动力,使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应用在中药注射液提取中可使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淀粉、纤维素、胶体、蛋白质等被超滤膜截留、浓缩。从而达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包括有机酸、苷类、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酚类、无机盐、氨基酸、有机酸、留族和萜类化合物等目的,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0004]无机陶瓷膜因其构成基质主要为氧化锆、氧化铝等无机材料及其特殊的结构特征而具有如下的优点:1、耐高温,适用于处理高温、高粘度流体;2、机械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冲刷性能,可以高压反冲使膜再生;3、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抗微生物降解;4、使用寿命长,一般可用3?5年,甚至8?10年。这些优点与高分子有机膜相比较,使它在许多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优势,成为苛刻条件下精密过滤分离的重要新技术。
[0005]目前,国内对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特别是在中药注射剂提取液处理,降低醇沉乙醇用量方面,将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中药注射剂传统的水提醇沉精制方法对乙醇的用量较大,生产成本高,耗能大。如在中药注射剂提取中应用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将无用的大分子物质载留,便能大幅度降低乙醇用量,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因为高效去除了杂质,提取了中药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澄明度合格率将会大大提高,最终提高产品质量。
[0006]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
0.005 μ m?0.2 μ m。
[0009]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05 μ m。
[0010]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1 μπι。
[0011]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无机陶瓷膜适合于中药提取液的精制,可过滤除去中药注射剂提取液中的微粒,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胶体、鞣质等大分子物质。孔径为0.005 μπι~0.2 μπι的微滤膜可用于除去药液中的微粒、胶团等悬浮物,而孔径为0.05ym~0.1 ym的超滤膜则可用于不同分子量成分的分级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3]实施例1
一种无机陶瓷膜,孔径为0.05 μπι,可过滤除去中药注射剂提取液中的微粒,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胶体、鞣质等大分子物质。
[0014]实施例2
一种无机陶瓷膜,孔径为0.1 μ m,可过滤除去中药注射剂提取液中的微粒,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胶体、鞣质等大分子物质。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005 μ m?0.2 μ 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05 μ m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1 μ m。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陶瓷膜。一种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无机陶瓷膜,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005μm~0.2μm。优选的,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05μm。优选的,所述无机陶瓷膜的孔径为0.1μm。本发明的无机陶瓷膜适合于中药提取液的精制,可过滤除去中药注射剂提取液中的微粒,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胶体、鞣质等大分子物质。孔径为0.005μm~0.2μm的微滤膜可用于除去药液中的微粒、胶团等悬浮物,而孔径为0.05μm~0.1μm的超滤膜则可用于不同分子量成分的分级处理。
【IPC分类】B01D71/02
【公开号】CN105617880
【申请号】CN201410574978
【发明人】李冠儒, 徐新锋
【申请人】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