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石磨面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8076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石磨面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石磨面粉机。
【背景技术】
[0002]在食品加工中,需要将小麦、玉米等粮食加工成面粉,传统的加工面粉的装置为石磨,现逐渐为现代面粉机所代替。在用石磨面粉机磨面的过程中,因为运转速度较快,就会产生热量,而生成的热量会把粮食粘合在机子上,为了预防粮食粘合,就需要加入滑石粉等添加剂,通常面粉中含有这些添加剂对身体是有害的,还会破坏面粉的营养。而用石磨加工的面粉,不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加工出来的面粉风味纯正、健康营养且无需添加剂。但是,用传统的石磨加工粮食,需要人工参与,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并且人工劳动强度大,研磨的效率较低。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全自动石磨面粉机。
[0005]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石磨面粉机,所述全自动石磨面粉机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支撑装置右侧的第一研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装置右侧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方的第二研磨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研磨装置下方的第三研磨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三研磨装置下方的回收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右侧的第四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架,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横板、位于所述第一横板上方的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上方的第一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右侧的第五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上方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下方的压板、位于所述压板周围的挡环、设置于所述挡环内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右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六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六支撑杆下方的第四横杆及位于所述第六支撑杆左侧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一研磨装置包括研磨柱、位于所述研磨柱内的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若干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下方的电机、位于所述研磨柱下方的第一集中框、设置于所述第一集中框上的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电机左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电机右侧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集中框内的第一滚轮及位于所述第一滚轮右侧的第六支架,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七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左侧的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右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八支架、位于所述第七支架左侧的收集板、位于所述收集板右侧的第六横杆及位于所述第八支架下端的石磨板,所述第二研磨装置包括第一箱体、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第一集中块、位于所述第一集中块上方的第二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滚轮右侧的第一刷毛、位于所述第一箱体上方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三滚轮左侧的第七横杆、位于所述第七横杆右侧的第二刷毛、位于所述第一箱体左侧的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右侧的第二斜杆,所述第三研磨装置包括连接管、位于所述连接管下方的弹性板、位于所述连接管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及位于所述弹性板下方的研磨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二箱体、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内的垫块、位于所述第二箱体左右两侧的顶靠块、设置于所述顶靠块上的第三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弹簧上的第二固定架。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全自动石磨面粉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大大提高石磨对粮食研磨的效率,并且经过多重工序,首先将粮食砸碎,然后将砸碎后的粮食进行初步的研磨,然后在对粮食进行细致的研磨,从而可以减少对粮食的损坏,可以有效的防止堵塞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不用添加添加剂,保证了面粉的安全,同时可以对研磨板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并且方便对研磨后的面粉进行收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全自动石磨面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本发明全自动石磨面粉机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I上方的支撑装置
2、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上方的气缸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装置2右侧的第一研磨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装置4右侧的支架装置5、位于所述支架装置5下方的第二研磨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研磨装置6下方的第三研磨装置7及位于所述第三研磨装置7下方的回收装置8。
[0009]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I呈长方体,所述底板I水平放置,所述底板I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右侧的第二支撑杆1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右侧的第一横杆1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上方的第二横杆14、位于所述第二横杆14上方的第三支撑杆15、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15左侧的第三横杆16、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15上方的第一支架17、位于所述第一横杆13右侧的第四支撑杆18及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18右侧的第二支架19。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1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I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12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I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横杆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1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1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13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14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14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14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15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15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1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14的上表面规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1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16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16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1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16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1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7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7的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架17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四支撑杆18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支撑杆18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18的下端与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9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19的一端与所述底板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18固定连接。
[0010]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横板21、位于所述第一横板21上方的第一气缸22、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2上方的第一推动杆24、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24上方的第一固定块25、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5上方的第一固定板2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3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架26、位于所述第一气缸22右侧的第一定位杆27、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27右侧的第五支撑杆28及位于所述第五支撑杆28上方的第二固定块29。所述第一横板2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板21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22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22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24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固定块2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25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25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块25与所述第一推动杆24可以相对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板2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架2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3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架26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架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27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27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2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27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固定板23过度向下移动。所述第五支撑杆28呈长方体,所述第五支撑杆28竖直放置,所述第五支撑杆28的下端与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