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5449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脱硫塔烟气流速和流向控制调节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成熟且脱硫效果好,成为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硫技术,目前传统的湿法脱硫塔中,烟气的均布方式一般采用将烟气进口管道部分设计为一定角度倾斜向下,形成向下的漏斗型装,以便利用烟气的扩散作用及惯性作用达到气体均布目的,但该方式气流均布效果非常有限。另一种脱硫塔烟气均布的控制方法在脱硫塔喷淋层和烟气入口之间添加了带有圆形开孔的均布板,如图1所示,该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是一整体圆面,其圆面上设有多个竖直通孔,该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含硫烟气的均布效果有所改善,但是会造成脱硫塔的阻力急剧增加,增加负压风机载荷,进而降低烟气处理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并增加了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整体为圆面的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增加负压风机载荷,而降低烟气处理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增加运行成本,均流效果和负面作用彼此矛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其包括第一支撑圈、第二支撑圈、第三支撑圈、多个第一均流板和多个第二均流板,所述第一支撑圈、第二支撑圈和第三支撑圈均同心布置,第一支撑圈与第二支撑圈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均流板连接且各第一均流板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第二支撑圈与第三支撑圈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均流板连接且各第二均流板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第二均流板与第一均流板的数量相同,其二者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
[0006]所述第一均流板是圆心角为度的扇面,斜向通孔的倾斜方向均沿其相对于该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中心所对应的圆周半径呈顺时针布置。
[0007]所述第二均流板的结构与第一均流板基本相同,其二者区别仅在于其二者的整体轮廓尺寸以及各自斜向通孔的总数不同;所述第一均流板和第二均流板的个数均为十二个。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通过各个均流板上众多斜向通孔可确保脱硫塔入口处烟气的分布格局符合要求,而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内、外两圈均流板又能在兼顾烟气分布格局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减小风阻,因此可以克服旧有烟气均流装置均流效果和负面作用彼此矛盾的技术问题,并能大幅提高烟气处理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节约运行成本。此外,该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便于推广普及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旧有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均流板上一个斜向通孔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圈1、第二支撑圈2、第三支撑圈3、十二个第一均流板4和十二个第二均流板5,所述第一支撑圈1、第二支撑圈2和第三支撑圈3均同心布置,第一支撑圈I与第二支撑圈2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均流板4连接且各第一均流板4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成为内圈均流板;第二支撑圈2与第三支撑圈3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均流板5连接且各第二均流板5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成为外圈均流板;第二均流板5与第一均流板4的数量相同,其二者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
[0016]如图3至图4所示,第一均流板4是圆心角为15度的扇面,其上均布多个斜向通孔4-1,斜向通孔4-1的轴线与水平面成30度夹角,斜向通孔4-1的倾斜方向均沿其相对于该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中心所对应的圆周半径呈顺时针布置。
[0017]第二均流板5的结构与第一均流板4基本相同,其二者区别仅在于其二者的整体轮廓尺寸以及各自斜向通孔的总数不同。
[0018]具体应用本实用新型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时,将该装置整体通过第三支撑圈3与入口烟道上方的脱硫塔内壁焊接固连,或者,也可以只直接以脱硫塔内壁作为第三支撑圈3,即可完成本装置的安装过程。当脱硫塔内的烟气自下而上通过该装置时,一部分烟气从各个均流板上的多斜向通孔中通过,并在脱硫塔底部形成沿顺时针流动的烟气环流层,另一部分直接经由各第一均流板4间隙或第二均流板5间隙流入脱硫塔的烟气则在前述烟气环流层的冲击和搅动下重新分布,上述两股烟气相互作用,彼此搅动和混合,最终使得脱硫塔内的烟气形成均勾分布的格局。
[0019]本实用新型的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通过各个均流板上众多斜向通孔可确保脱硫塔入口处烟气的分布格局符合要求,而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内、外两圈均流板又能在兼顾烟气分布格局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减小风阻,因此可以克服旧有烟气均流装置均流效果和负面作用彼此矛盾的技术问题,并能大幅提高烟气处理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节约运行成本。此外该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便于推广普及等优点。
【主权项】
1.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圈(I)、第二支撑圈(2)、第三支撑圈(3)、多个第一均流板(4)和多个第二均流板(5),所述第一支撑圈(I)、第二支撑圈(2)和第三支撑圈(3)均同心布置,第一支撑圈(I)与第二支撑圈(2)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均流板(4)连接且各第一均流板(4)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第二支撑圈(2)与第三支撑圈(3)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均流板(5)连接且各第二均流板(5)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第二均流板(5)与第一均流板(4)的数量相同,其二者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4)是圆心角为15度的扇面,其上均布多个斜向通孔(4-1),斜向通孔(4-1)的轴线与水平面成30度夹角,斜向通孔(4-1)的倾斜方向均沿其所在圆周呈顺时针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均流板(5)的结构与第一均流板(4)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二者区别仅在于其二者的整体轮廓尺寸以及各自斜向通孔的总数不同;所述多个第一均流板(4)和多个第二均流板(5)均为十二个。
【专利摘要】脱硫塔烟气均流装置属于脱硫塔烟气流速和流向控制调节装置领域,该装置包括第一支撑圈、第二支撑圈、第三支撑圈、多个第一均流板和多个第二均流板,所述第一支撑圈、第二支撑圈和第三支撑圈均同心布置,第一支撑圈与第二支撑圈分别通过多个第一均流板连接且各第一均流板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第二支撑圈与第三支撑圈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均流板连接且各第二均流板均按相同的圆周角均布;第二均流板与第一均流板的数量相同,其二者沿圆周方向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能在兼顾烟气分布格局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减小风阻,并能大幅提高烟气处理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节约运行成本。
【IPC分类】B01D53-48, B01D53-78
【公开号】CN204563918
【申请号】CN201520237194
【发明人】张明怀
【申请人】大连海顺重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