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过滤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3188阅读:848来源:国知局
机织过滤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机织过滤布。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工业用机织过滤布被广泛应用于冶炼、化工、建材、火电、垃圾焚烧炉、燃煤锅炉等行业高温恶劣的工况条件的过滤工序中。
[0003]但是目前的机织过滤布过滤效果不是很显著,只能过滤大颗粒,一些微颗粒无法过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过滤效果好的机织过滤布。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机织过滤布,其特征是:包括精过滤层及精过滤层两侧的粗过滤层,所述粗过滤层包括两侧的定位基线,所述定位基线之间连接有第一涤纶线、第二涤纶线、第三涤纶线、第四涤纶线、第五涤纶线及第六涤纶线,所述第一涤纶线、第二涤纶线及第三涤纶线为第一缠绕组,所述第二涤纶线、第三涤纶线及第四涤纶线为第二缠绕组,所述第三涤纶线、第四涤纶线及第五涤纶线为第三缠绕组,所述第四涤纶线、第五涤纶线及第六涤纶线为第四缠绕组,所述第一缠绕组上缠绕有第一下行线,且第一下行线呈抛物线状排布于第一缠绕组上,该第一下行线以第二涤纶线端头为起点向下与第三涤纶线连接,再从第三涤纶线向上与第二涤纶线连接,并向上延伸与第一涤纶线连接,最后从第一涤纶线向下与第二涤纶线连接;所述第一缠绕组上还缠绕排布有第一上行线,所述第一上行线与第一下行线的连接方向相反,且第一上行线及第一下行线与第二涤纶线的连接处为第一节点,所述第一上行线及第一下行线之间构成有第一大过滤口;
[0007]所述第二缠绕组上分别缠绕有第二上行线及第二下行线,且第二下行线呈抛物线状排布于第二缠绕组上,该第二上行线及第二下行线与第一上行线及第一上行线的连接方式相同,且第二上行线及第二下行线以第三涤纶线为起点;所述第二上行线及第二下行线与第三涤纶线的连接处为第二节点,所述第二上行线及第二下行线之间构成有第二大过滤
□O
[0008]所述第三缠绕组上分别缠绕有第三上行线及第三下行线,且第三下行线呈抛物线状排布于第三缠绕组上,该第三上行线及第三下行线与第一上行线及第一上行线的连接方式相同,且第三上行线及第三下行线以第四涤纶线为起点,所述第三上行线及第三下行线与第四涤纶线的连接处为第三节点,所述第三上行线及第三下行线之间构成有第三大过滤
□O
[0009]所述第四缠绕组上分别缠绕有第四上行线及第四下行线,且第四下行线呈抛物线状排布于第四缠绕组上,该第四上行线及第四下行线与第一上行线及第一上行线的连接方式相同,且第四上行线及第四下行线以第五涤纶线为起点;所述第四上行线及第四下行线与第五涤纶线的连接处为第四节点,所述第四上行线及第四下行线之间构成有第四大过滤
□ O
[0010]所述第一涤纶线及第二涤纶线上还缠绕有第一加强线,所述第五涤纶线及第六涤纶线上还缠绕有第二加强线。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下行线与第二上行线之间构成第一小滤口,所述第二下行线与第三上行线之间构成第二小滤口,所述第三下行线与第四上行线之间构成第三小滤口。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加强加强线与第一上行线之间构成第四小滤口,所述第二加强线与第四下行线之间构成第五小滤口。
[0013]进一步,所述第四小滤口与第一小滤口对应设置,且第四小滤口与第一小滤口位于第一大过滤口内;所述第二小滤口与与第三小滤口对应设置,且第二小滤口与与第三小滤口位于第二大过滤口内;所述第三小滤口与第四小滤口对应设置,且第三小滤口与第四小滤口位移第三大过滤口内;所述所述第四小滤口与第五小滤口对应设置,且第四小滤口与第五小滤口位移第四大过滤口内。
[0014]进一步,所述精过滤层上均匀排布有若干过滤孔。
[0015]进一步,所述各个大过滤口的口径为0.25mm-0.5mm。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及第四节点上设有若干股缠绕线。
[0017]对比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
[0018]1.本申请文件的机织过滤布,通过粗过滤层及精过滤层双层过滤,使得过滤效果显著的提高,粗过滤层可将颗粒物质过滤,后再经过精过滤层,可以进一步过滤微颗粒物质,本申请当中的各个大过滤口口径为0.25mm-0.5_,在过滤过程当中,过滤效果最优,而且大过滤口径内有对应设置的两个小滤口,进一步提高机织粗过滤层的过滤效果。
[0019]2.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三节点及第四节点上设有若干股缠绕线:各个节点通过缠绕线缠绕,提高上行线与下行线连接的结构强度,提高大过滤口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粗过滤层的第一剖视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粗过滤层的第二剖视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粗过滤层的第三剖视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粗过滤层的第四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图3所示:机织过滤布,包括精过滤层2及精过滤层两侧的粗过滤层1,所述粗过滤层I包括两侧的定位基线3,所述定位基线3之间连接有第一涤纶线11、第二涤纶线12、第三涤纶线13、第四涤纶线14、第五涤纶线15及第六涤纶线16,所述第一涤纶线11、第二涤纶线12及第三涤纶线13为第一缠绕组4,所述第二涤纶线12、第三涤纶线13及第四涤纶线14为第二缠绕组5,所述第三涤纶线13、第四涤纶线14及第五涤纶线15为第三缠绕组6,所述第四涤纶线14、第五涤纶线15及第六涤纶线16为第四缠绕组7,所述第一缠绕组4上缠绕有第一下行线41,且第一下行线41呈抛物线状排布于第一缠绕组4上,该第一下行线41以第二涤纶线12端头为起点向下与第三涤纶线13连接,再从第三涤纶线13向上与第二涤纶线12连接,并向上延伸与第一涤纶线11连接,最后从第一涤纶线11向下与第二涤纶线12连接;所述第一缠绕组4上还缠绕排布有第一上行线42,所述第一上行线42与第一下行线41的连接方向相反,且第一上行线42及第一下行线41与第二涤纶线12的连接处为第一节点,所述第一上行线42及第一下行线41之间构成有第一大过滤口 101 ;
[0026]所述第二缠绕组5上分别缠绕有第二上行线52及第二下行线51,且第二下行线51呈抛物线状排布于第二缠绕组5上,该第二上行线52及第二下行线51与第一上行线42及第一上行线42的连接方式相同,且第二上行线52及第二下行线51以第三涤纶线为起点;所述第二上行线52及第二下行线51与第三涤纶线的连接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