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磨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4606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大豆磨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谷物磨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豆磨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制作豆奶的过程包括:筛选去杂、浸泡、热烫漂洗、磨浆分离、热处理与脱臭、高压均质、包装和杀菌等步骤。其中磨浆分离步骤为通过大豆磨浆装置将大豆和水进行混合细磨,形成浆液和豆渣,并将浆液提取以进一步加工成豆奶。传统的大豆磨浆装置中,大豆经过磨盘细磨后,其中的浆液经过滤框过滤后流到机壳底部并从出浆口排出,而豆渣则滞留在滤框底部,从而分离浆液和豆渣。
[0003]然而大豆只有经过磨盘一次细磨,形成的豆渣磨碎程度较低,其中还有较多的营养成分未被提取,导致出浆率低,浪费大豆资源,经济效益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磨浆更彻底和出浆率更高的大豆磨浆
目.ο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大豆磨浆装置,包括料斗、机盖、机箱、底座、电机、滤框、上磨盘、下磨盘、磨轮和磨套;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机盖顶部;所述机盖盖设于所述机箱顶部开口处,所述机盖中央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与所述料斗底部出口连通;所述上磨盘中央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顶部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卡接于所述机盖下料口内,所述上磨盘与机盖之间的所述下料管外设置有圆柱弹簧;所述机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机箱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口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滤框设置于所述机箱内,所述滤框为倒置的圆台形,所述滤框顶部开口的边缘固定于所述机盖与机箱之间;所述下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磨轮顶部,所述下磨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磨轮的直径;所述下磨盘的顶部盘面与所述上磨盘的底部盘面接触连接;所述磨轮设置于所述滤框内腔底部;所述磨轮与所述电机转轴连接;所述磨轮外壁设置有向上驱动的螺旋齿条;所述磨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滤框内腔底部并套设于所述磨轮外;所述磨套的长度短于所述磨轮的长度;所述磨套侧壁均匀设置有通料孔。
[0006]所述下磨盘顶部还连接有拨豆杆,所述拨豆杆为向下驱动的螺旋轴,所述拨豆杆顶部套设于所述上磨盘下料通道内、下料管内以及料斗底部出口内。
[0007]所述上磨盘底壁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凹孔。
[0008]所述磨套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磨轮的螺旋齿条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槽。
[0009]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在下磨盘下还设置有磨轮,磨轮外还设置有磨套,磨套侧壁设置有通料孔,可以对沉淀在滤框底部的豆渣进行再碾磨,从而使磨浆更加彻底,出浆率更高。由于在磨轮的外壁设置向上驱动的螺旋齿条,可以自动驱动豆渣进行反复碾磨,进一步提高磨浆彻底性,提高出浆率。由于下磨盘的直径大于磨轮,可以利用转动时的离心力将螺旋齿条驱动上来的豆渣甩到滤框上,促进豆渣过滤和碾磨,提高出浆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豆磨浆装置,包括料斗9、机盖1、机箱6、底座8、电机、滤框5、上磨盘2、下磨盘3、磨轮4和磨套13。
[0013]料斗设置于机盖顶部。料斗与机盖固定连接。料斗底部出口设置有下料速度调节阀,防止下料过快导致的磨浆不彻底。
[0014]机盖盖设于机箱顶部开口处,机盖设置与机箱顶部开口对应的螺纹,使得机盖与机箱螺纹连接,使得机盖牢固连接在机箱上。机盖中央设置有下料口,下料口与料斗底部出口连通。料斗底部出口与机盖的下料口固定连接,便于料斗内的大豆和水通过机盖流入机箱内。
[0015]上磨盘中央设置有下料通道,下料通道顶部连接有下料管11,下料管卡接于机盖下料口内,下料管可以在下料口内伸缩移动,但是不能在下料口内转动。大豆进过下料管进入下料通道,再进入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的摩擦间隙进行碾磨。上磨盘与机盖之间的下料管外设置有圆柱弹簧10,圆柱弹簧可以对上磨盘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便于与下磨盘紧密接触,促进大豆的磨碎程度,提高出浆率。下料通道底端的上磨盘底壁上设置有直径大于下料通道光滑凹口,便于引导大豆离开下料通道进入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的摩擦间隙,提高工作效率。
[0016]机箱设置于底座上,机箱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机箱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口 7。出浆口用于排出磨制好的大豆浆液。
[0017]电机设置于底座内。电机的转轴向上穿过机箱底壁和滤框底壁连接于磨轮的轴心处,以驱动磨轮和下磨盘转动。电机转轴与机箱底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避免大豆浆液漏下。当然,电机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驱动连接磨轮和下磨盘转动。
[0018]滤框设置于机箱内腔,滤框为倒置的圆台形,便于豆渣集中在滤框底部被磨轮和磨套进行二次碾磨。滤框顶部开口的边缘固定于机盖与机箱之间。当打开机盖时,可以拿出滤框,便于清洁滤框,倒出豆渣。滤框包括框架和滤网,滤网覆盖在框架内壁上。滤网为棉布或者纱布。
[0019]下磨盘固定连接于磨轮顶部,下磨盘与磨轮同轴,下磨盘的直径大于磨轮的直径。下磨盘的顶部盘面与上磨盘的底部盘面接触连接。上磨盘、下磨盘和磨轮均为圆柱形,上磨盘的直径和下磨盘的直径相等。上磨盘底部盘面和下磨盘顶部盘面均为粗糙面,便于磨碎大豆。下磨盘的直径大于磨轮的直径,便于在下磨轮转动时,利用离心力甩出磨轮的螺旋齿条驱动上来的豆渣,将豆渣甩到滤框上进行过滤,促进豆渣和浆液的分离;而且可以避免磨轮的螺旋齿条向上驱动的豆渣覆盖在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的间隙处,便于上磨盘和下磨盘之间的浆液和豆渣排出,提高使用方便性。
[0020]磨轮设置于滤框内腔底部。磨轮与滤框之间设置有耐磨光滑垫片,减少摩擦力,便于磨轮转动。磨轮与电机转轴连接。磨轮底部中轴线处设置有套接孔,套接孔内壁设置有卡槽,电机转轴对应套接孔的卡槽设置有卡齿,既便于电机转轴可稳定驱动磨轮和下磨盘,又可以方便从磨轮的套接孔拔出,使用方便。磨轮外壁设置有向上驱动的螺旋齿条14。当电机驱动磨轮转动时,螺旋齿条的驱动豆渣和浆液向上驱动,使得豆渣不断从磨套的通料孔进入磨轮与磨套之间的间隙进行再碾磨,进一步磨碎豆渣,使得磨浆更加彻底,出浆率更尚ο
[0021]磨套固定连接于滤框内腔底部并套设于磨轮外。磨套的长度短于磨轮的长度,便于磨轮的螺旋齿条驱动的豆渣顺利从磨套与下磨轮之间的间隔中排出。磨套侧壁均匀设置有通料孔15。通料孔便于沉淀在滤框内腔底部的豆渣进入磨套内,由于磨轮的螺旋齿条旋转在磨套内产生负压,使得磨套外周的豆渣自动进入通料孔,进而进入磨套与磨轮之间的间隙,从而得到再碾磨。磨套内壁和磨轮外壁均为粗糙面,可以对豆渣进行再碾磨,而且磨轮的螺旋齿条与磨套的通料孔之间也可以对豆渣进行再碾磨,使得豆渣进一步被磨碎,使得磨浆更加彻底,出浆率更高。
[0022]如图1所示,下磨盘顶部还连接有拨豆杆12,拨豆杆为向下驱动的螺旋轴,拨豆杆顶部套设于上磨盘下料通道内、下料管内以及料斗底部出口内。通过设置贯穿上磨盘下料通道、下料管和料斗底部出口的拨豆杆,而且拨豆杆随着下磨盘转动而转动,可以疏通大豆的流过通道,便于大豆下落,提高磨浆效率,而且可以对软化的大豆进行预破碎,提高出浆效果。而螺旋轴形状的拨豆杆,便于进一步驱动大豆下落和大豆预破碎,进一步提高大豆磨浆效率和磨浆效果。
[0023]如图1所示,上磨盘底壁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凹孔。通过设置半球形凹孔,便于容纳大豆中的硬豆子,便于提高对硬豆子的碾磨效果,从而提高出浆率。
[0024]如图1所示,磨套内壁设置有与磨轮的螺旋齿条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槽。该螺旋凹槽可以容纳较硬的豆渣,便于提高对豆渣的碾磨效果,从而提高出浆率。而与螺旋齿条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槽,便于进一步碾碎豆渣,提高出浆率。
【主权项】
1.一种大豆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机盖、机箱、底座、电机、滤框、上磨盘、下磨盘、磨轮和磨套; 所述料斗设置于所述机盖顶部; 所述机盖盖设于所述机箱顶部开口处,所述机盖中央设置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与所述料斗底部出口连通; 所述上磨盘中央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顶部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卡接于所述机盖下料口内,所述上磨盘与机盖之间的所述下料管外设置有圆柱弹簧; 所述机箱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机箱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浆口 ; 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内; 所述滤框设置于所述机箱内,所述滤框为倒置的圆台形,所述滤框顶部开口的边缘固定于所述机盖与机箱之间; 所述下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磨轮顶部,所述下磨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磨轮的直径;所述下磨盘的顶部盘面与所述上磨盘的底部盘面接触连接; 所述磨轮设置于所述滤框内腔底部;所述磨轮与所述电机转轴连接;所述磨轮外壁设置有向上驱动的螺旋齿条; 所述磨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滤框内腔底部并套设于所述磨轮外;所述磨套的长度短于所述磨轮的长度;所述磨套侧壁均匀设置有通料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磨盘顶部还连接有拨豆杆,所述拨豆杆为向下驱动的螺旋轴,所述拨豆杆顶部套设于所述上磨盘下料通道内、下料管内以及料斗底部出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磨盘底壁设置有多个半球形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套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磨轮的螺旋齿条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豆磨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磨浆更彻底和出浆率更高的大豆磨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大豆磨浆装置,包括料斗、机盖、机箱、底座、电机、滤框、上磨盘、下磨盘、磨轮和磨套;所述上磨盘中央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顶部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卡接于所述机盖下料口内,所述上磨盘与机盖之间的所述下料管外设置有圆柱弹簧;所述滤框设置于所述机箱内;所述下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磨轮顶部,所述下磨盘的直径大于所述磨轮的直径;下磨盘的顶部盘面与所述上磨盘的底部盘面接触连接;所述磨轮外壁设置有向上驱动的螺旋齿条;磨套固定连接于所述滤框内腔底部并套设于所述磨轮外;磨套侧壁均匀设置有通料孔。
【IPC分类】B02C7/13, B02C7/11, B02C7/18, B02C7/14, B02C7/04
【公开号】CN205056101
【申请号】CN201520761093
【发明人】宁伯凤, 杨国全
【申请人】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