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746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2-氯-5-氯甲基噻唑的加工领域,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在作业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废蒸汽,这些热废蒸汽都是通过上升管排出,热废蒸汽带有大量热量,直接排出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0003]进一步,在反应釜内加入的液体物料都需要加热处理,如果对该液体物料进行预先加热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上部安装有一个倒Y型的进料构件,釜体的下部设有出料法兰端口 ;所述进料构件的下部分为一对插入到釜体内的进料分管,该进料构件的上部分为进料集管,所述进料集管的两端设有一对用于加料的加料口 ;所述釜体1的上端还安装有蒸汽出管,所述蒸汽出管的下端插入釜体内且下端端头处安装有抽气头,所述蒸汽出管的上端向上从两进料分管4的交叉处穿入到进料集管5内且上端端头处安装有一个螺旋状的换热蒸汽管;所述换热蒸汽管的上端穿出进料集管,且换热蒸汽管连接着一个蒸汽抽气机。
[0006]优选地,所述的进料分管上安装有进料阀。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倒Y型的进料构件和螺旋换热管在工作时能够让加入的物料与生产时产生的热废蒸汽进行换热,预先提高加入物料的温度,这样就缩短物料的加热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的上部安装有一个倒Y型的进料构件2,釜体的下部设有出料法兰端口 3。
[0011]进料构件2的下部分为一对插入到釜体内的进料分管4,该进料构件2的上部分为进料集管5,进料集管5的两端设有一对用于加料的加料口 6 ;釜体1的上端还安装有蒸汽出管7,蒸汽出管7的下端插入釜体内且下端端头处安装有抽气头8,蒸汽出管7的上端向上从两进料分管4的交叉处穿入到进料集管5内且上端端头处安装有一个螺旋状的换热蒸汽管9 ;换热蒸汽管9的上端穿出进料集管5,且换热蒸汽管9连接着一个蒸汽抽气机10。进料分管4上安装有进料阀11。
[0012]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的上部安装有一个倒Y型的进料构件(2),釜体的下部设有出料法兰端口(3);所述进料构件(2)的下部分为一对插入到釜体内的进料分管(4),该进料构件(2)的上部分为进料集管(5),所述进料集管(5)的两端设有一对用于加料的加料口(6);所述釜体(1)的上端还安装有蒸汽出管(7),所述蒸汽出管(7)的下端插入釜体内且下端端头处安装有抽气头(8),所述蒸汽出管(7)的上端向上从两进料分管(4)的交叉处穿入到进料集管(5)内且上端端头处安装有一个螺旋状的换热蒸汽管(9);所述换热蒸汽管(9)的上端穿出进料集管(5 ),且换热蒸汽管(9 )连接着一个蒸汽抽气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分管(4 )上安装有进料阀(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换热结构的2-氯-5-氯甲基噻唑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的上部安装有一个倒Y型的进料构件,釜体的下部设有出料法兰端口,进料构件的下部分为一对插入到釜体内的进料分管,进料构件的上部分为进料集管,进料集管的两端设有一对用于加料的加料口,釜体1的上端还安装有蒸汽出管,蒸汽出管的下端插入釜体内且下端端头处安装有抽气头,蒸汽出管的上端向上从两进料分管4的交叉处穿入到进料集管5内且上端端头处安装有一个螺旋状的换热蒸汽管;所述换热蒸汽管的上端穿出进料集管,且换热蒸汽管连接着一个蒸汽抽气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物料的预加热,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IPC分类】C07D277/32, B01J19/00
【公开号】CN205127928
【申请号】CN201520816311
【发明人】王天钧, 杨华平, 杨金良
【申请人】江西邦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