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业油烟气味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087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食业油烟气味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使用在餐饮服务业和食品加工业的废气处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对餐灶、食品加工车间排放的油渍、烟气和气味进行净化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油烟处理器采用同一处理装置对烟气中的水分、油渍和烟气进行一步处理,并定期拆除清理其中的油渍,因此,这种处理器需要繁杂的结构做支撑,制造成本高,维护不便。同时,由于油渍长时间吸附堆积在电极上,易于造成堵塞和降低工作效率等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处理器在设计上均未考虑去味处理,导致排出的气体仍然带有异味,无法满足彻底净化环境的要求。因此,现行的同类产品不仅造价较高,维护不便,而且无法满足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饮食业油烟气味处理器,其将油渍和烟气在同一装置内进行分步处理,并增加了气味处理器,不仅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净化效果更加出色。
本实用新型由通道和通道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构成,在通道内沿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渍处理装置和烟气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的油渍处理装置包括由离心器带动旋转的隔离网,以及在隔离网的周边,沿通道内壁固定的一圈凹形油道,在该凹形油道的下方开设有出油口。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在隔离网与离心器之间固定有锥形导流板。在通道内靠近出风口的位置,还设置有气味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将烟气中的油渍、水分单独离心过滤处理后排出,减轻了烟气处理器的工作压力,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对设备本身的污染,并使设备结构更加合理、简单,油烟处理效果更好。与传统处理器相比较,制造成本降低了30-50%,而油烟味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
2、由于烟气、水分、油渍、杂质均是即除即排,设备不需拆卸维修,不仅极大方便了使用者,而且有效降低了其使用维护成本。
3、增设气味处理器,对烟气中的异味分子进行单独处理,排出的气体更加洁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通道1和通道1两端的进风口4和出风口10构成。在通道1内沿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渍处理装置6、烟气处理装置11和气味处理装置9。
所述的油渍处理装置6包括由离心器8带动旋转的隔离网2,以及在隔离网的周边,沿通道内壁固定的一圈凹形油道5,在该凹形油道5的下方开设有出油口3。其中离心器包括电机和减速装置,由支架固定在通道1内。为了减轻风流对离心器的损伤,在隔离网2与离心器8之间固定有锥形导流板7。
油渍处理装置6主要是利用离心方式对烟气中的较大油颗粒和水颗粒进行分离,同时,隔离网2具有隔离大颗粒,通过烟气的作用。被分离的油渍和水分在凹形油道5内聚集,并通过出油口3即时排出。
在烟气处理装置11中,应用云集远距离电极,通过9000-12000V的高压静电“+”、“-”电荷,对烟气中的碳化物、硫化物和氢化物等进行远距离电离处理。
在气味处理装置9中,应用放电近距离电极,利用20000V左右高压对气流中的烃类及含味分子进行近距离处理,从而达到消除气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风机以前或以后的通风管道中均可。安装时,将通风管道的一部分截除,再与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4和出风口10连接即可。最好的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风机前端,以有效减轻对烟道和风机的污染。
权利要求1.一种饮食业油烟气味处理器,由通道(1)和通道(1)两端的进风口(4)和出风口(10)构成,其特征是在通道(1)内沿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渍处理装置(6)和烟气处理装置(11);其中所述的油渍处理装置(6)包括由离心器(8)带动旋转的隔离网(2),以及在隔离网的周边,沿通道内壁固定的一圈凹形油道(5),在该凹形油道(5)的下方开设有出油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食业油烟气味处理器,其特征是在隔离网(2)与离心器(8)之间固定有锥形导流板(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食业油烟气味处理器,其特征是在通道内靠近出风口(10)的位置,还设置有气味处理装置(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食业油烟气味处理器,由通道(1)和通道(1)两端的进风口(4)和出风口(10)构成,其特征是在通道(1)内沿风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油渍处理装置(6)和烟气处理装置(11);其中所述的油渍处理装置(6)包括由离心器(8)带动旋转的隔离网(2),以及在隔离网的周边,沿通道内壁固定的一圈凹形油道(5),在该凹形油道(5)的下方开设有出油口(3)。其将烟气中的油渍、水分单独离心过滤处理后排出,减轻了烟气处理器的工作压力,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对设备本身的污染,并使设备结构更加合理、简单,油烟处理效果更好。与传统处理器相比较,制造成本降低了30-50%,而油烟味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
文档编号B03C3/011GK2616298SQ03216929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
发明者吕海辉, 刘丕承 申请人:吕海辉, 刘丕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